沈家堂兄弟們在此分開,而后便行向各自學舍。
此刻也正是學子入讀的高峰時間,道路上來往的學子們絡繹不絕。
館院門禁非常嚴格,對于遲到早退這些行為更是嚴懲,每一名學子入學伊始便有一百操行,每有違規事跡便會扣掉一定操行分值,分值扣光那么就會被勸退。
相應的,學子們優秀行為也會增加一定的操行,如沈勛那種家伙,操行更是忽高忽低。
他在外浪蕩則已,也明白小命可貴,若是成為沈氏家門第一個被館院勸退的學子,估計是要被祖、父打死都有可能。所以每當操行過低的時候,也會隱退江湖一段時間,所有業余時間,就在工程院里四處打雜,重新積攢回來。
至于其他學子就算不像沈勛一樣滋事成性,他們也非常注重操行的積攢,因為有的學士名家授課是有操行方面的限制,而且操行還可以用來兌換一些書籍、筆墨,用以資助那些寒流中的勤勉學子。
臨近封門前一刻,沈勛才如風一般的飛奔回來,在其身后還有十多個年紀差不多的少年,有的同沈勛一起沖入校門中,有的則停在外面跳腳大罵說要再戰一場。
伊闕已成天中修學勝地,所存在的不獨獨只有館院,站在外面不進入的那些少年便是來自別的學堂。
而這時候,阿秀他們則早已經到了各自的學舍。
這個年紀的少年,還處于開蒙階段。館院乃是行臺下屬的高級學府,本來蒙學這一方面基本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是隨著以沈家為首一眾權門都將開蒙子弟送入進來,其他人家自然也都風行效從,于是蒙學方面才漸漸有了規模。
蒙學沒有館院之分,只是各有不同側重,畢竟各自派出的學士知識結構本就不同。對于少年人而言,他們更樂于接受工程院的教育,因為所涵蓋的知識內容要更加豐富,不像馨士館只有詩、禮、樂等相對枯燥的課程。
沈阿秀與堂叔沈云的兒子沈綸同在蒙學甲子舍,甲字舍乃是蒙學中最翹楚存在。雖然僅僅只是蒙學,但授業的除了館院尋常學士之外,偶爾那些館士、院士等真正的學術宗師也會出現講課。
比如入館未久的涼土大儒郭荷便曾在蒙學里傳授過幾次蒙學,當時學舍中可謂人滿為患,甚至就連一些本身就負盛名的館士如孟嘉之流,也厚著臉皮湊來,乖乖坐在下方與蒙童們一起聽教。
甲字十舍,每一舍學子只有十到十五個人,如此珍貴名額,凡有出入,必須要獲得館院高層首肯。那些館士、院士各自風骨卓然,誰若想憑勢位威逼,一旦激怒這些人,后果也是非常嚴重。
想要進入,唯求考一途。但少年學識底蘊深淺,與家門底蘊關系極大,因是在這里看到一群少年中端坐著幾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也都不必意外。
跟后面的乙、丙學舍相比,甲字舍的優越那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單單學舍規模便寬大數倍,一座學舍便是一座獨立的跨院。這也是館院治學的風格,規則即定之后,從不教人平等,只是教人自強。學子們可以質疑館院守規嚴謹與否,但卻不可攀比待遇優劣。
“阿秀、阿麟,早啊。”
沈家兄弟倆步入學舍,便有同窗擺著招呼。沈綸小字麒麟,與其父沈云常自標榜愛讀《春秋》有關。
兩人回應著同窗寒暄,步入自己的座位上,趁著學士還未到來先將書案小作整理。
這一天上午,仍是學詩,只是不同于他們各自在家開蒙時只需要背誦、抄寫、會意即可,而是要作各種深意解讀。講課的學士名為翟莊,乃是廬山大賢翟湯的兒子,同樣頗有賢名。翟氏一家自有隱遁家風,絕不出仕任職,翟莊所以來到天中學府,還是工程院葛洪親自出面邀請。
翟莊的講學頗為隨性,比如今天所講的《采薇》,先將此篇背景、意旨小作解讀,之后便發散開來講,甚至轉講到薇草這種野蔬的習性之類。興致來時,索性將學子們帶出學舍,就在院中整理出一片小圃,教學子們種植各種野菜。
這個年紀少年正是好動,被強拘在學舍內難得自由,最是渴望戶外活動,雖然這也不是什么有趣的閑戲,但一邊擺弄野菜一邊聽先生講起那些生動盎然的山居野趣,一時間也都非常著迷。
末了回到學舍,翟莊又講起與薇菜有關的伯夷、叔齊兩位古賢,言辭之中對他們那種推賢樂隱的高風非常欣賞。
但舍中學子卻未必同于此念,很快便有一個學子高高舉手表示要發言,得到允許后便起身道:“先生所言此二子既賢且清,弟子不敢茍同。竊以為,此二子享國奉而不負勞,推大位而罔君父,盜望竊譽,不足稱夸,貧死山野,也是咎由自取!”
聽到這少年措辭激烈的反對,其他學子們也興奮起來,紛紛拍案怪叫喝彩,他們這個年紀,也最是愛好挑戰權威。而坐在上方的翟莊也不氣惱,只是微笑望著少年。
少年踱出自己的席位,語調還是高亢篤定:“誠如先生所言,二子推位,互稱彼賢,不惑勢誘,誠是難得。而相繼亡出,則實在過甚,既然懷此高風,何不主輔論定,各守其位而推仁及民?況亡途相逢,已知國無賢士,非但不相約歸國,反投別邦,可知二子懷中,殊無君王社稷絲毫,唯惜其名。及至歸隱,則不耕不樵,不儲不治,唯采薇而已,厭于生民百業,唯取一絲自得,死則必然!”
翟莊雖然性情淡泊不爭,但聽少年語調咄咄逼人,還是有一絲不悅,但也并不表現出來,只是抬手示意少年歸座,然后才又說道:“世道推賢,每至殊異,極致之境,透其真髓。推此教人,非為法效其跡,只為彰其意志。得于精神,卻于形骸。
此二賢所教人者,在于晦己彰人之謙守,在于不戀勢位之自足,在于聞賢喜投之明理,在于貧寒自得之淡泊,后人聞此,能夠因于時勢各得二三,便是益己及人,但若強追五六,則如郗郎所言,禍及于身,便是咎由自取了。”
少年名為郗超,故太尉郗鑒長子郗愔的兒子,雖然不像沈勛那樣熱衷于打架滋事,但也同樣不得學士喜愛。其人最樂,便是在課堂上挑先生言辭中的毛病予以反駁。
如翟莊這種曠達且有真才者自然不會被為難住,反而還能因于郗超的反駁而引申出更加深刻的道理。但館院學士漸多,也并非人人都有翟莊這樣的水平,過往是不乏先生直接在課堂上被郗超刁難住,口不能言,掩面羞奔。
更兼這小子入學甚早,到現在遭其毒舌刁難的學士數量已經不少。偏偏這種辯道之風又是館院學風之一,因是這小子縱有惡習,學士們也不好斥責什么,每每在課堂刁難先生,真是不亦快哉。
上午課業兩個時辰,結束之后翟莊便布置下了課余的功課,而后起身離開。沒有了先生在場,沈綸怪叫著沖到郗超面前,大笑道:“郗嘉賓,你今日辭鋒不利啊,我還想著你能駁倒先生,讓先生忘記布置課業,真是白白為你喝彩幾聲!”
郗超沒好氣白他一眼,轉湊到阿秀身邊,笑容中透出一絲殷勤:“阿秀,明湖畔新起一座湖上居,鵝羹殊為一絕,要不要我引你同往?”
看這小子表情,阿秀便明白他的意思,肯定零花錢又用光了,這是打算再蹭飯了。
要說郗超這小子,雖然課堂上得意,但也有自己的苦惱,那就是他家那老子委實不太靠譜。郗愔癡迷于道,乃至于因此荒廢家事種種,比如今年年初,待在龍門督造道觀,整整兩個月不回家,而家人們只道其人身在龍門,就近照顧兒子,以至于郗超在此兩個多月乏人照顧,學賬上也無人入數,只能每天游走于同窗之間蹭飯吃。
其實以郗超的出身,本也不至于缺于用度,哪怕其父不干正事,自有爵祿奉養,更何況舊年郗家單單得于沈氏饋贈,家底殷厚到哪怕豪奢度日,也能三世不盡。不過這小子也如早前的阿秀,對錢財根本沒什么概念,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困擾,自然也就難免日常囊中羞澀。
此中學子不乏權貴人家,館院為了壓制競奢風氣,規定學子每月只能入賬定數,如果提前花光了,那就老老實實清貧度日罷。
郗超既然開口,阿秀自然不好拒絕,只是念及昨夜痛失一筆私房錢,也是實在心痛。館院中本有飲食供應,但也只能足人溫飽而已,若是稍貪口腹之欲,那真是上不封頂。
“麒麟,你…”
阿秀還待要拉上另一個人付賬,沈綸聽到呼喊他,早已經足底抹油,溜之大吉。
“這小子…”
沈阿秀笑罵一句,轉從書篋中摸索片刻,摸出一枚圖章攥在手中,對郗超說道:“走吧。”
館院中學子身份由學號和圖章搭配驗證,圖章上的圖案各不相同,有的是學子自制,有的是訂制。至于沈家這些館院學子,由于沈家八郎沈川結業之后便留在館院督事,便由沈川統一訂制。
阿秀很早就發現了這當中的玄機,新年時節軟磨硬泡早從沈川那里求來家門子弟圖章復刻。換言之凡他家子弟學賬上存錢,他都能任意消費,喊上沈綸一聲是給這小子面子。既然這小子不肯去,阿秀偏偏就用他的,讓這小子花了錢還一口湯都喝不上。
,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