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364 不負義氣

  遼地隆冬之苦寒,若非身臨此境,真的很難想象。大雪紛飛時節,那雪花并非片片舞蕩飄落,在空中便凝結成團,雪塊紛紛砸落下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山川澤野盡被掩埋!

  遼西的令支,原本曾是鮮卑段部的大本營。早數年之前,羯主石虎北進,痛擊段部,段部首領段遼不敵,率領部眾渡過遼水向遼東潰逃。然而在撤退途中,段遼又被他直接所接納的慕容翰反噬,聯結慕容皝將段部殘余部眾侵吞大半。

  自此之后,原本曾經獨大一時、盛極統治大半個幽州的遼西段部便一蹶不振,徹底淪為了羯趙的附庸。而令支這個原段部的大本營,便也成了羯國繼續攻略遼地的前進基地。之后羯主石虎幾次進攻遼東慕容部,都是由此集結軍眾,向東出擊。

  遼地冬日嚴寒,并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更兼羯主石虎年初定策南征,也將一部分兵力向南抽調,所以令支此地便越發冷落下來。

  但這所謂的冷落,也只是相對此前而言,目下此境仍然聚集著軍民十數萬之多,同時各方勢力魚龍混雜,并不算完全的平靜。

  羯國雖然攻滅段部、占領了令支,但對于廣擁河北之土的羯國而言,遼西之地苦寒貧瘠,并不值得大軍駐扎、用心經營。

  因是此境羯軍主要集結于幽州的右北平、燕郡等地,幽州刺史張舉坐鎮徐無,章武公石斌坐鎮漁陽,分領部眾。至于對遼西的統治,則主要是通過威嚇、羈縻當地的勢力,并讓他們各自牽制。

  遼西本境勢力龐雜,段氏雖然被覆滅,但仍有相當規模的殘余,由段遼之弟段蘭統率,早年曾經前往冀州跟隨石虎回攻襄國,之后則回駐故土令支,作為羯趙攻伐慕容部的先鋒。

  畢竟段部之覆滅,主要原因雖然是羯趙的進攻,但慕容部忘恩負義、落井下石的舉動,才是段部就此一蹶不振的直接原因。因是段蘭等段部殘余對慕容部的恨意,要遠遠超過了對羯國。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羯國勢大,遠非段部能夠挑釁,至于遼東的慕容部,本身便分裂內訌,若非其地較之遼西更加偏遠,說不定早就覆滅。段部若能相助羯國殺滅慕容部,日后未必沒有復興的機會。

  但段部畢竟是一群亡族之余,石虎就算能夠包容他們,也不會完全放心,所以更北方的宇文部也被招引安置在遼西,用以制衡段部這些殘余。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十數個東胡部落的胡部義從,也都被扎堆安置在了令支附近。

  而在這當中,有一股勢力比較特殊,那就是已故中朝名臣劉琨的舊部,其世子劉群并幕僚盧諶、崔悅等人。

  劉琨其人,出身名門,本身又是中朝名士之翹楚,兼有守節任險、臨危效忠之大義。其人或是短于控御攻伐,但卻長于撫慰集眾,孤立于豺狼之群,雖死而無損節義,因是雖然已經死了二十多年,聲譽并未損失多少。

  特別是劉琨身死之后,此境仍然乏于安寧,戰火紛飛、似無竟時,上位者狼子野心、漠視人命,生民苦難,無論晉胡之眾,對于劉琨的追思不免更盛。

  劉琨其人身死,但其遺澤仍存。也正因為這一點,其子劉群并舊部之眾雖然勢力盡失,無力自保,輾轉于虎狼之間,卻仍能得以保全。無論是早年的段遼,還是之后的石虎,俱都要借助劉琨譽望遺澤,用以招撫晉胡之眾。

  遼地偏遠寒荒,本就難以蘊養出人多勢眾的大部族。因是東胡之中無論段部還是慕容部,他們所以能夠壯大起來,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國大亂,得以接收眾多的晉民亡戶,段部占據地利之便先得興旺,而慕容部則久來標榜慕漢,慕容廆父子兩代禮敬士人,將眾多晉人亡戶化為己用,才能后來居上,稱豪遼東。

  石虎也是有鑒于此,在攻破段部之后,將舊年依附于段部的劉群等人安置在令支,讓他們借劉琨的遺澤聲譽招撫收容晉民,以此來長期削弱慕容部的力量。

  所以盡管劉群等人尚不如段部、宇文部勢大,但居住令支數年下來,也經營起一支頗為可觀的力量,數千晉胡之眾依附他們而艱難求生于此處境域之中。

  遼地寒荒,難筑雄城,甚至就連令支作為舊年段部的大本營,本身也不是什么大城,板筑夯土結成的微淺城池,之后隨著勢力逐漸壯大,在于原本的城池基礎上層層外擴,便形成非常古怪雜亂的結構。

  從這一點而言,段部的漢化其實還要遜于慕容部。慕容部特別是在慕容廆在位時期,便非常注重興筑城池,用以聚攏生民、淡化本身的漁獵習性。

  而這一點在軍事上也極為重要,有了城池的存在,便能聚集更多生民,生民一旦聚集在一起,對民眾人身的掌控也能更有力,一旦作戰起來,征發卒力的效率便會大增。

  劉群所部聚居于令支城的偏東南位置,營舍連綿闊及十數里,布局井然有序,跟令支周邊其他幾股勢力相比要整潔得多。甚至在營區之中還有著兩座小小的集市,多有周邊生民在這里交易有無。

  但是整個營區中,以老弱婦孺居多,真正的丁壯數量則非常的少。這一點也屬正常,在沒有秩序的亂世中,所謂的仁義撫慰真正能夠感召到的,主要還是那些根本就無力自保的弱者。悍壯者自有勇力可恃,他們對此感觸實在乏乏。

  而且無論是段部還是宇文部,包括其他的雜胡部族,也都非常警惕劉群這一股有別于他們的力量,不愿他們過于壯大,因是要聯手排擠打壓。

  劉群四十多歲的年紀,須發早已斑白,雖然出身于冠纓世家,但生人以來大半歲月都是在遼荒渡過,身上其實并沒有多少世家子弟的儒雅氣質,乍一望去反倒更像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遼地寒傖。

  至于他身邊的盧諶、崔悅,哪怕身處簡陋寒舍之中,仍能保持正襟危坐端正儀態,一眼望去便知是一個德行、教養俱都優越的士人之流。

  因陋就簡、從善如流自是一種變通的靈活,但能堅持本我、固守本質,也是一種可敬的迂腐。

  此際他們幾人聚在草皮竹木搭建起的簡陋屋舍中,因為擔心炭火烘烤房屋積雪融化滲透、加上營舍中本身也是乏用,也都不敢生火,只是身上多加幾層衣袍用以御寒。

  劉群抱臂佝僂,原本也稱魁梧的身軀縮成一團,他抹了一把鼻涕隨手擦在了皮氅上。旁側盧諶看到這一幕,頓時眉頭一皺,只覺無奈,此一類形容舉止的毛病,他不知勸過劉群多少次,只是其人表面恭順聽教,過后又是故我模樣。

  見這兩人神態小動作,旁側崔悅倒是忍不住微笑起來。他們這些人遠離故國,多年間流落胡虜之中,說是相依為命也不為過。

  早年的劉群,并不是這幅模樣,謹慎律己、篤靜自持,較之故司空劉琨甚至更有領袖姿態。但越是身為一個領袖人物,在這居無定所、顛沛流離中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則更大。劉群這些年點點滴滴的變化,他們其實都看在眼中,言之脫胎換骨都不為過。

  如今的劉群,不獨農事熟稔、漁獵也都精通,能跟婦人們閑坐紡麻,能跟壯卒們圍堰捉魚,粗鄙起來滿嘴污言穢語,端莊起來又能引經據典,際遇的苦難,把一個世卿世祿的貴公子生生逼成了一個油滑老練的傖夫。

  盧諶常常懊惱辜負了司空托付,但其實他們內心各自都知,如果沒有劉群因于困境做出的種種改變,他們這些人未必能夠保全至今。

  如今的他們,只是寄人籬下的劫余之眾,再非身擔大義的晉祚孤臣,若是始終自持身份、端著姿態,更難獲得人的依附追從。他們這些屬眾需要堅持本質而不失,記住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但是劉群作為一個首領,若還過分的孤高自賞,只會更加的自絕于眾。

  有時候盧諶、崔悅等人心中都想,司空早早棄世未必不是一種幸運。那樣風骨高潔人物,如果活下來得于親身經歷之后污濁種種,實在是一種殘忍。

  “你們說…”

  劉群擤了一把鼻涕,開口說道:“今次若能成事歸南,南國將要何位待我?”

  “謀還未成,多思無益。”

  盧諶隨口說了一句,繼而低頭摩挲著一柄銹跡斑斑的長劍,只是如今的他也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家,危坐拭劍非但不給人威懾感,反而透出一股悲涼。

  “還是應該想一想,南面的人,我不敢深信啊…”

  劉群驀地嘆息一聲,眼眸里卻閃過一絲傷感,早年其父劉琨被段匹磾幽禁,當時的他則被段部首領段末波擒獲,段末波也想借助劉琨的名望,因是劉群打算借用段末波的力量營救其父,然而事情泄露出去,之后不久便傳來其父被段匹磾縊殺的消息。

  之后盧諶等人率領殘部同歸段末波,彼此碰面之后討論其父之死,都隱隱有些懷疑真正殺機或還來自江東。

  當時執權者王敦逆心早生,劉琨又身負極大名望,若是其人反對他篡晉之舉,也會是一樁隱患,假手段匹磾除掉劉琨,是很有可能的。而且之后在瑯琊王氏掌控下的江東朝廷,甚至不敢評議劉琨哀榮待遇。

  至于眼下,其實情況不乏類似,南國執權者沈氏本就不屬中朝人物,但權勢之盛已經遠超舊年瑯琊王氏,對于他們這些中朝劫余,大概會有更大的防備心理。

  雖然也有傳言說劉琨的追贈種種,沈氏也出力不小,但若深究原因,大概是對王氏打擊更多,不可一味樂觀認為對于劉氏就有什么純粹善意。

  “事到臨頭,也不得不發,否則我等或真要老死此鄉了…”

  劉群又皺著眉頭說道:“不過我若真能直列三公,性命自是難保,但也算是臨死小振,不辱家父。只當這一條命,再許溫太真罷了,稍助其子揚威遼邊。”

  聽到劉群這么說,盧諶與崔悅神態俱都一肅,而后則說道:“偷生年久,司空寂寞。若南歸之后,事真至此,義不獨活!”

  他們這些人,是存必死心志謀劃之后行事,然而有些可笑的是,他們所認為的殺機還不在謀事過程中,而是在事成南歸之后。這看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對于他們這些親眼見證中朝權斗殘酷,又多年體會爾虞我詐的人來說,對世道真無樂觀之信心。

  劉群所言南歸之后或將直列三公,這并不是妄自尊大,單憑他是劉琨的嗣子這一點就足夠了。中朝人物凋零,哪怕是衣冠南渡的江東,如今舊人也多不在世,劉群若果真南歸,哪怕僅僅只是為了穩定人心,給予一個三公的虛榮高位并不算夸張。

  但正如舊年哪怕王敦遠在江東,都對劉琨暗存殺機。沈氏日后若果真有篡代之行,又怎么能容忍那些中朝名宿之后安在其位?就算那位沈大將軍確能曠達仁厚,他身邊那一眾追隨者總還有上進的需求。

  如劉群這種既是譽望加身的名門之后,又南投未久,根本沒有自己勢力影響的人物,純以冢中枯骨幸居人上,本就令人嫉恨交加,是最好的立威對象!

  所以眼下劉群就能篤言,一旦南國之后真以三公高位待他,那么也就可以確定日后必會殺他立威。但盡管對于南投并不樂觀,他還是決意要如此,一則漂泊年久,心生厭倦,不愿老死虜中,二則今次所謀乃是溫太真之子溫弘祖來游說他們。

  雖然遼荒與江東路途遙遠,消息多有不通,但劉群他們也深知,若沒有溫嶠在江東的努力,其父劉琨未必能得身后正名與哀榮種種。單憑這一點,他們愿意用生命幫助溫嶠的兒子建功于遼荒!

  “若真世道負我,我不能辜負義氣。半生飄零,或死或歸,都是遂愿。”

  劉群講到這里,將手伸到盧諶與崔悅面前,崔悅笑著反手握住,盧諶看到他那臟乎乎的大手,先是皺了皺眉,但還是用兩根手指觸了觸他手背,轉而一臉厭棄道:“若還不修儀容,縱使黃泉相見,司空怕是不識。”

大熊貓文學    漢祚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