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州府,遂安縣。
月如鉤,雁南歸。
一襲青衫長褂,踏月夜游,走在一座石拱橋上邊,身邊跟著個腳步沉穩的年輕男人,正是陳平安和弟子趙樹下。
趙樹下輕輕跺了跺腳,石橋除了結實并無異樣,問道:“師父,這橋名字這么大,有說法嗎?”
原來兩人腳下跨溪拱橋名為萬年橋。
潺潺浯溪從山中出,村名嶺腳,土人自稱為源頭,十分名副其實了。
陳平安嗑著瓜子,搖頭笑道:“查過,可惜府縣地方志上邊都沒有明確記載,多半是早年地方先賢出資建造的,至于為何取名萬年橋,這邊的老人也不清楚,無據可查了。按照村子墳頭墓碑上邊的文字顯示,來自寶瓶洲最北端一個古國的郡望家族,約莫是七八百年前遷來此地的。這條浯溪是細眉河的源頭之一,其實我家鄉那邊的龍須河,古稱就是浯溪,緣分一事,妙不可言。”
遂安縣位于嚴州和鄆州交界處,而細眉河是發源于嚴州府的鄆州第一大河,只是之前始終沒有朝廷封正的河神,細眉河兩岸就自古連一座淫祠都沒有。
趙樹下聚音成線,密語道:“師父,聽說大驪朝廷前幾年在浯溪某處河段,找到了古蜀龍宮遺址的入口?”
陳平安點點頭,走下拱橋,沿著溪畔石板路走向下游,回首望去,橋下空無一物,“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內陸龍宮,品秩不高,但是歷史上從無練氣士涉足其中,所以里邊的財寶,沒有人動過分毫,按照戶部初步推算,相當于大驪數個富饒大州的賦稅收入,頗為可觀了,關鍵是一座舊龍宮,如果大驪朝廷那邊運作得當,除了諸多天材地寶、仙卉草藥以及一些稀有礦產的有序開采,能有一大筆持續收入的神仙錢,此外光是水法修士、和水族精怪在里邊開辟道場洞府,每年上繳戶部的租金,也不容小覷,完全可以形容為一只聚寶盆。”
如今細眉河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江河正神,大驪禮部侍郎和黃庭國禮部尚書,共同住持封正典禮。
細眉河首任水神高釀,曾是鐵券河水神,一座嶄新神祠拔地而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建造完工,匾額是黃庭國一位老太師的手筆,十幾副楹聯也都是出自享譽黃庭國文壇的碩儒。
沿著這條浯溪,有三個村子逐水而建,相互間隔不過兩三里,每個村子都各有一個姓氏,偶有入贅男子,不得列入村譜。
最大的一個村子,位于最下游,有兩百戶人家,就叫浯溪村,算是遂安縣境內數得著的大村了,歷史上出過一位舉人,不過都是前朝的功名身份了,如今大驪王朝,別說那種文曲星下凡的進士老爺,考中舉人,就足可稱之為光宗耀祖,縣令都會親自登門道賀。
結果位于浯溪最上邊的村子,今年新開了一座私塾,蒙學開館,開業那天,放了一通鞭炮,震天響,下邊兩個村莊都聽得見,這是明擺著要打擂臺了,教書先生,是個外地人,姓陳名跡,不知道從哪里蹦出來的。
陳跡,呸,聽這個名字,就是個土包子,絕對不是那種書香門第出身的讀書人。
趙樹下笑問道:“先生擅長望氣、堪輿,這三個村子的風水,能說道說道嗎?”
陳平安嗑完瓜子,拍了拍手,忍不住笑道:“又不是為了混口飯吃,擺攤騙錢,略懂皮毛都算不上,只是看了幾本輿地雜書,哪敢隨便說。”
只是當他們途徑中間那個村子,陳平安指了指其中一道山坳,說道:“反正沒有外人,我就照本宣科,跟你掰扯幾句,按照形勢派的說法,瞧見了沒有,山坳上邊有三座小山包,形若三傘狀,如果沒有這道坳,泄了氣,就像傘無柄,支撐不起,否則這個小村子,是能出大官的。三個村子里邊,這里文氣最足,比較容易出讀書種子。”
陳平安再指了指村子里的一條巷子,“一個村子,又是不一樣的光景,文氣都在左手邊了。可惜如今村子的蒙童都去浯溪村村塾念書,未能聚氣,讀書種子要想成材,估計要么以后村子自己開辦學塾,要么干脆去嚴州府那邊求學。”
嚴州府境內的大小村塾一般都是如浯溪村那樣,由宗族村祠捐錢,再開辟出幾畝學田,聘師開館設塾,如此一來貧家子弟也能蒙學識字,雖說等到蒙童們年紀稍長,稍有氣力,大多都會退學,跟隨家里長輩一同下田務農,收入多是采桑養蠶、炒茶燒炭,靠山吃山。可如果真有讀書的好苗子,按照大驪前些年頒布的新律例,縣教諭那邊會擇優錄取,親自授業,而且縣衙每年都會補貼村子和家里一筆錢,就從以前的當官才能掙錢,變成了讀書就能掙錢。
走到浯溪村的村口,陳平安就原路折返,浯溪村聘請了一位縣城那邊的老童生,擔任族塾的教書先生,據說是幾個族老好不容易才請來的,登門拜訪不說,還在縣城那邊擺了一桌子酒,入學蒙童,年齡不限,最小五六歲,最大的,也有十五六歲的,三個村子加在一起,得有個七八十號學子,人一多,光靠一個教書先生是管不過來的,所以還有浯溪村本地出身的兩個塾師,雖說那位老先生只是參加過幾場院試的童生身份,嚴格意義上連個落第秀才都算不上,但是對于一座地處偏遠的鄉野村塾而言,有此待遇,實屬不易。
夜風清涼,陳平安走在河邊黃泥路上,在那兒念念有詞,自言自語。
右手邊是清淺的浯溪,月色在水面流淌,山上有竹林,夾雜有柏、槐和茶地,左手邊沿途田地里的油菜花開得金黃。
趙樹下聽著師父的細微嗓音,其實他始終不太理解為何師父,為何對待開館蒙學一事,如此上心。
師父在源頭那邊新開的小村塾,如今總計不到十個蒙童,何況以師父的性格和做事習慣,肯定不會半途而廢,這就意味著最少兩三年內,師父都會把本該山中潛心修道的光寶貴陰交予一座籍籍無名的新開學塾,趙樹下倒是沒覺得這種舉動有什么不對,只是不解而已。
入門的蒙學書籍,多是那通行浩然九洲的“三百千”,蒙童跟著夫子們在學堂一起搖頭晃腦,先死記硬背,再由塾師逐字逐句講解文字含義,之后再教“四書”,等到孩子們粗解文義,再講“五經”和一些各國官學挑選出來的經典古文,蒙童一路習文作對寫詩,是有個次第的,不過對于鄉村學塾來說,重點和底子,還是習字課。陳平安就親筆寫了一千多個楷字,再寫了一千多份類似訓詁批注的說文解字內容,與那些方塊字配合,除此之外,陳平安還裁剪、刪選和抄錄了數份出自李十郎的《對韻》。
陳平安登上的那艘夜航船,其中有座條目城,城主正是那個被山上山下譽為全才的“李十郎”。
陳平安對這位字仙侶、號隨庵的李十郎,早就極為仰慕欽佩了,只是雙方第一次在夜航船真正見面,因為主嫌客俗的緣故,相處得不是特別融洽。
“門對戶,陌對街。晝永對更長,故國對他鄉。地上清暑殿,天上廣寒宮。掌握靈符五岳箓,腰懸寶劍七星紋…槐對柳,檜對楷,烹早韭,剪春芹。黃犬對青鸞,水泊對山崖。山下雙垂白玉箸,仙家九轉紫金丹…”
最早陳平安獨自游歷江湖的時候,就經常背誦這個,后來離開藕花福地,身邊多了個小黑炭,陳平安怕她覺得每天抄書枯燥,因為過于乏味而懈怠,繼而對讀書心生反感,起了逆反心,所以每逢在桐葉洲趕夜路,就教給裴錢一些用來壯膽的“順口溜”,因為押韻,背起來極為順暢,裴錢大概是覺得只是動動嘴皮子,花不了幾兩力氣,她記性又好,很快就背得滾瓜爛熟,一起走夜路的時候,小黑炭大搖大擺,嗓音清脆,跟黃鶯嘰嘰喳喳似的,那會兒裴錢可能背得敷衍了事,可一旁的陳平安著實是聽得悅耳,心境祥和。
“樹下,是不是將‘掌握靈符’和‘山下雙垂’后邊的內容刪掉,更為合適?畢竟是蒙學內容,好像不宜太早接觸這些神神怪怪的仙家言語。”
趙樹下說道:“師父,我覺得問題不大,反正我是打小就聽說過山鬼 水猴子、還有狐貍精的這類傳聞,與這靈符、紫金丹什么的,可能沒有兩樣。”
陳平安點點頭,“那我再考慮考慮。”
趙樹下這一路都在演練六步走樁,配合立樁劍爐,每天睡覺之時便是睡樁千秋,臥姿是有講究的。
先前在竹樓二樓練拳,其實不用師父開口,趙樹下自己就意識到一個極大問題了,撼山拳還好,但是鐵騎鑿陣,云蒸大澤,神人擂鼓…這些崔老前輩的絕學,好像師父與師姐一上手就極其熟稔的拳招,趙樹下學得極慢,慢得趙樹下自己都有點難為情。
陳平安突然說道:“當年我游歷北俱蘆洲,有幸見到這撼山拳譜的編撰者,大篆王朝止境武夫,顧祐顧老前輩,當時他沒有自報身份,雙方遠遠對峙,這場狹路相逢,顧前輩毫無征兆就要與我問拳,事后才知道,這位前輩的本意,是想要掂量掂量我學到了拳譜幾成精髓,至于問拳的過程和結果,都沒什么可說的,算是勉強接住了,沒有讓前輩太過失望,之后我跟顧前輩同行了一段路程,老前輩只因為一件事,開始對我刮目相看。”
趙樹下好奇問道:“是師父練拳勤勉?”
陳平安搖頭道:“不是,勤勉二字比較糊涂,練活拳得神意,練死拳空廢筋骨,可兩者都算勤勉,天底下練拳肯吃苦的武夫多如牛毛,可若是不得其法,尤其是外家拳,往往請神不成反招鬼,純粹武夫人到中年就落下了一身病根。顧前輩是與我閑聊拳譜,談及其中的天地樁,我給出自己的見解,是不是可以將六步走樁、劍爐立樁和天地樁三樁合一,當時顧前輩雖然刻意保持平靜神色,還是難掩眼中的驚艷。”
趙樹下疑惑道:“師父,怎么說?我能不能學?”
陳平安板起臉,點頭道:“當然可以學,為師都說得這么明白了,還沒有想通其中關節?樹下啊,資質不行,悟性不夠啊。”
陳平安見對方還是不開竅,只得伸出一只手掌,輕輕翻轉。
趙樹下仔細思索一番,再猶豫了一下,重重點頭,原來如此!
只見趙樹下一個走樁沖拳,頭腳倒轉,一手撐地,再單手掐劍爐,再配合天地樁的拳法口訣,真氣運轉百骸脈絡,“蹦蹦跳跳”六步走樁。
陳平安忍住笑,“立樁劍爐換成單手,味道就不對了,你不妨再試試看以頭頂地,用腦袋代替左手行走,初學是難了點,久而久之,就知道其中妙用無窮了。”
趙樹下還真就按照師父的說法去做嘗試了。
路過中間那個村子,路上恰好有人夜行,陳平安趕緊一腳輕輕踹翻趙樹下,低聲笑道:“別連累師父一起被人當傻子。”
趙樹下站起身,拍了拍腦袋和滿身塵土,滿臉無奈。
陳平安從袖中摸出一把瓜子,分給趙樹下一半,嗑著瓜子,笑道:“最早在竹樓二樓,崔前輩提起撼山拳譜,言語滿是不屑,
什么土腥味十足,拳譜所載招式是真稀拉,說話不怕閃著舌頭。后來等我見著了顧前輩,又說崔前輩教拳本事不夠,換成他來教,保證我次次以最強破境。”
趙樹下聽著這些無比珍貴的“江湖掌故”,雖然師父說得輕描淡寫,甚至略帶幾分詼諧,可是卻讓趙樹下心神往之。
趙樹下沒來由想起拳譜的序文開篇,便好奇問道:“師父見過三教祖師嗎?”
陳平安點頭道:“至圣先師和道祖都見過了,還聊過天。”
趙樹下不再多問。
陳平安笑道:“沒什么忌諱的,至圣先師是一個身材魁梧的讀書人,當時我的第一印象,‘一看就是混過江湖的’。道祖與青冥天下那些掛像所繪的相貌,不一樣,其實是個少年道童的模樣。”
趙樹下笑問道:“師父見過很多止境武夫了吧?”
陳平安想了想,“如果撇掉那些遙遙見面和點頭之交,其實也不算多,不超過一雙手吧。”
陳平安朝溪對岸的竹林抬了抬下巴,提醒道:“樹下,去看看這片野竹林,有沒有黃泥拱,回頭我給你露一手廚藝,你炒的那幾個菜,真心不行,說實話也就是能吃。”
趙樹下眼見著四下無人,腳尖一點,掠過溪水,去竹林找春筍,很快就掰了一兜的黃泥拱返回。
陳平安也沒閑著,去田間采摘了一大捧野莧菜,還有一把野蔥,此物炒辣醬,當下酒菜,是一絕。
一起走回源頭村子,陳平安笑道:“說來奇怪,臭鱖魚都覺得好吃,唯獨油燜筍這道菜,始終吃不來。”
趙樹下說道:“師父,油燜筍很好吃啊,不過我吃不慣香椿炒蛋。”
燒山過后,來年蕨菜必然生長旺盛,只不過這會兒還沒到時候,得在清明前后才能上山采摘,上墳祭祖,或是去茶園,回家的時候都不會落空。
回到了村塾那邊,趙樹下笑道:“師父,浯溪村那邊的馮夫子和韓先生,估計近期就會來找你的麻煩。”
陳平安晃了晃袖子,笑呵呵道:“讓他們只管放馬過來,斗詩,對對子,為師還真沒有怯場的時候。”
這座簡陋村塾,就只有作為學堂的一棟黃泥屋,再加上茅屋兩間,一間被教書先生用來休歇,另外一間當作灶房和堆放雜物。
趙樹下就在灶房這邊打地鋪,陳平安本意是師徒都住在一間屋子,只是趙樹下不肯,說自己從小就跟灶房有緣。
黃泥屋是早就有的,長久無人住而已,租借而來,兩間小茅屋則是新搭建的,學塾暫時收了八個蒙童,多是還穿著開襠褲的。
學塾辦得起來,一來看那個叫陳跡的教書先生,三十多歲,畢竟不是那種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愣頭青,收拾得干干凈凈,挺像是個肚子里由幾斤墨水的夫子,二來此人比較會說話,開館之前,在兩個村子走門串戶,而且還算懂點規矩,沒去浯溪村那邊“挖墻腳”,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收錢少!比起浯溪村那邊的學塾,少了將近半數。
而且這個先生還跟村子承諾,若是遇到農忙時節,孩子們可以休假,他甚至可以下地幫忙。
這廝為了搶生意,真是半點臉皮都不要了啊,斯文掃地的貨色!
趙樹下所說的兩位夫子,一位是浯溪村塾重金聘請而來的老童生,叫馮遠亭,還有一位更是在遂安縣小有名氣的教書先生,韓幄,字云程,自己雖無功名,但是教出過數位秀才,稱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鄉賢了,這位韓老先生,如今就在浯溪村一戶首富人家坐館開課,馮遠亭在韓幄這邊始終有點抬不起頭,只是偶爾湊在一起喝點小酒,等到嶺腳那邊新開學塾,馮遠亭就經常邀請韓幄喝酒,他是是翻過幾本“兵書”的,貿然行事,犯了兵家大忌,覺得先試探一下虛實,才能見招出招,其實所謂的兵書,就是一些個歷朝名將發跡史的演義。韓幄勸他沒必要跟一個小村塾的教書匠斤斤計較,既然是同行,相互間還是和氣些為好,馮遠亭嘴上諾諾,實則腹誹不已,自個兒又不是爭那幾個蒙童,這就是個面子的事,讀書人連臉面都不要了,還當什么讀書人,自家村塾每跑掉一個蒙童,他馮遠亭就等于挨了一耳光,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不是如今按照大驪律例,地方上開辦私塾,都需要與縣衙報備錄檔,還要縣教諭親自勘驗過教書匠的學識,真要把那個家伙當成坑蒙拐騙的了,不然告一狀,非要讓那個姓陳的吃不了兜著走。
陳平安說道:“樹下,等你破境,傳授給你一門運氣口訣,但是不一定適合你,事先做好學不成的心理準備。”
是那劍氣十八停。
趙樹下點點頭,與師父告辭一聲,去灶房那邊打地鋪,演練睡樁千秋,控制呼吸,很快就沉沉睡去。
來到這邊,趙樹下逐漸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好幾次喊師父,喊了幾聲,師父竟然都沒有反應,最后只得走過去,陳平安笑著說了一句,不好意思,方才沒聽見。在那之后,趙樹下就都是走到師父跟前再開口談事情。
這次陳平安 身邊就只帶了趙樹下,而且直接讓陳靈均別來這邊瞎逛蕩。
陳靈均好說歹說,軟磨硬纏,才與自家老爺求來每月拜訪學塾一次的寶貴機會。
這還要歸功于老廚子的一句幫腔,反正就咱們景清老祖這副青衣小童的尊容,都不算是什么假扮蒙童,本來就是,是該多讀幾本圣賢書了。朱斂當時還笑瞇瞇詢問陳靈均需不需要一條開襠褲,陳靈均懶得跟老廚子一般見識,要不是自家老爺沒點頭答應,其實陳靈均還真想去學塾上幾天課。
陳平安返回住處,點燃桌上一盞油燈,自己磨墨,開始提筆寫一個關于啞巴湖大水怪的山水故事。
可比當年在劍氣長城給扇面題款用心多了。
三個村子,四面環山,唯有一溪水伴隨一小路迤邐而出。
離著遂安縣城足有八十里路程,很多當地村民,可能一輩子都只去過一次縣城。
山野開遍杜鵑花,真是名副其實的映山紅。
春鳩啾啾鳴,桃花淺紅杏花白,滿樹榆葉簇青錢,河邊楊柳抽條發芽,顏色正金黃。
今天村塾放學后,來了一位客人,沿著黃泥路徒步而行,穿過浯溪村子,一路往源頭這邊行來。
一身老學究裝扮,正是細眉河新任河神高釀,戰戰兢兢拜山頭來了,沒法子,官大一級就能壓死人,何況是面對一位擁有兩座宗門的陳山主。
炊煙裊裊,高釀看到了屋內有鄉野婦人背著個孩子,一邊烙餅,孩子拉屎,婦人伸手繞后一兜棉布,繼續烙餅。
看到了某些百姓家八仙桌上的雞糞,孩子們在放學后放紙鳶,蹲在田邊斗草,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高釀走出浯溪村后,轉頭看了眼村頭那邊的小水潭,屬于天井水,溪澗水面至此寬闊,之后出水卻窄,故而是能夠留住財運的水路,早年搬徙至此的村子,還是很懂風水的。
古之教化,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高釀一手輕拍胸口,頓時心安幾分,因為要見那位作為文圣關門弟子的年輕隱官,所以這位河神老爺懷里揣著幾部價值連城的孤本善本,登門做客,總不能兩手空空。
高釀撫須而笑,保存至今的每一部古書,如有鬼神呵護,我輩讀書不求甚解,猶如飽食不肥體也,不如不讀。
因為細眉河地界,存在著一座上古陸地龍宮遺址,即將開門,所以遂安縣城那邊,秘密駐扎著一撥大驪修士,但是都用了類似商賈的身份,沒有驚擾嚴州府各級官衙。不過府君老爺,當然是知曉此事的,不過提前得到朝廷的密令,不得聲張。高釀作為新上任的山水神靈,也沒有資格進入那座龍宮,高釀去“點卯”兩次過后,干脆就不去了,省得拿熱臉貼冷屁股,自討沒趣。
見著了高釀,陳平安拎出兩條竹椅,遞給高釀一條,一主一客,都坐在茅屋檐下。
高釀正襟危坐,腰桿筆直,方才擱放竹椅的時候,就用上了“巧勁”,微微傾斜向那位隱官大人,小心翼翼說道:“陳山主,可是為了那座龍宮而來?”
高釀猜測是大驪朝廷為了防止出現紕漏,便邀請隱官大人親自坐鎮此地。
陳平安笑著搖頭,“朝廷開掘龍宮一事,跟我毫無關系,大驪那邊也不知道我來這邊開館蒙學。”
高釀輕輕點頭,心領神會,自己絕不可有任何畫蛇添足的言行,此身生前公門修行數十載,后來又在紫陽府那邊混飯吃,功力都擺在那邊呢。
高釀從懷中掏出那幾本書籍,雙手遞給陳平安,輕聲道:“陳山主,薄禮一份,不成敬意。”
“有書真富貴,無官一身輕,這就是高老哥唯一不如我的地方了。”
陳平安沒有客氣,接過書籍,與高釀道了一聲謝,拍了拍書籍,笑言一句就收入了袖中,說道:“高老哥不是外人,以后忙里偷閑,多來這邊坐坐。”
這就有點措手不及了,高釀既受寵若驚又為難,畢竟再想要找到與那幾本書籍品相差不多的孤本,并不容易,只是再不容易,總好過參加披云山魏山君的夜游宴,再說了,這種私誼,能夠與年輕隱官面對面單獨閑聊,可遇不可求,又豈是那種鬧哄哄兩三百號賓客聚在一起的夜游宴能比的?別說是幾本,就是三十本,高釀都愿意找人借錢、賒賬去購買。
高釀環顧四周,感慨道:“陳山主選擇在此結茅修行,真是出人意料。一般的隱世高人,所謂中歲頗好道,無非是與松風、山月為友,陳山主就不同,反其道行之,神人,確是神人,神乎其神。”
這點馬屁,陳平安早就習以為常了,微笑道:“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修行,坐館教書而已,對了,如今我化名陳跡,高老哥對我直呼其名就是了,否則次數一多,時日久了,容易露出馬腳。”
高釀略微思量,重重一拍膝蓋,作拍案叫絕狀,沉聲道:“好,這個化名好,蘇子有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陳山主單取一個‘跡’字,走字旁,一個亦字,陳山主是外鄉人,又剛好契合了那句我亦是行人,妙極!”
在灶房那邊忙碌的趙樹下聽得一愣一愣,差點誤以為這位高河神是被草頭鋪子的賈老道長附體了。
陳平安喊了聲趙樹下,讓這位弟子去拿些番薯干來待客,再幫忙介紹起趙樹下的身份,親傳弟子。
高釀站起身,從趙樹下手中接過番薯干,說了幾句類似名師出高徒的客氣話,趙樹下就又覺得河神似乎要比賈老神仙遜色一籌。
陳平安隨口問道:“如今看管那座龍宮大門的大驪修士,以誰為首?”
高釀答道:“明面上領頭管事的,好像是一位風雪廟譜牒女修,叫余蕙亭,她有個大驪隨軍修士的身份。至于暗地里朝廷是如何安排的,我暫時不太清楚。”
陳平安點頭道:“按照宗門譜牒輩分,魏晉是她不同道脈法統的師叔。”
聽米大劍仙提起過,當年他給長春宮那幾位女修護道歷練,中途曾經遇到過一個頗為不俗的女子,纖細腰肢,懸佩大驪鐵騎的邊軍制式戰刀,穿一身窄袖錦衣和墨色紗褲,最奇異的腳上那雙繡鞋,鞋尖墜有兩粒“龍眼”寶珠…其實米裕說得要更詳細,隱官大人也就只是聽了一耳朵。
高釀恍然道:“原來如此。”
不愧是名動天下的隱官大人,言語中提起那位風雪廟神仙臺的魏大劍仙,名義上的一洲劍道魁首,就是可以如此隨意。
在高釀百般感慨之時,陳平安瞬間站起身,神色凝重,“高釀,恕不待客,我有事要忙,你也立即運轉神通返回水府,速去!”
高釀摸不著頭腦,卻不敢有絲毫猶豫,迅速施展水法神通,沿著那條浯溪返回細眉河水府,一鼓作氣奔入金身神像之內。
陳平安深呼吸一口氣,終于來了,罵了一句狗日的周密。
剎那之間,陳平安就像被強行拽入一處天外天的太虛境界中。
第一眼所見,是禮圣那尊大如星辰的巍峨法相。
然后白帝城鄭居中,符箓于玄,純陽呂喦,甚至還有李希圣,小陌,以及謝狗,或者說是白景!
還有一位陳平安并不認識的青年修士,卻站在了禮圣之后,眾人之前。
果不其然,蠻荒天下要試圖撞穿浩然天下!
猶如兩條蹈虛飛舟迎頭相撞!
要以此徹底斷絕禮圣躋身十五境的道路。
小陌已經現出真身,白衣縹緲,以心聲說道:“公子,按照鄭城主的推衍,蠻荒天下選擇的切入口,首選曾是扶搖洲,其次就是我們大驪禺州,現在似乎換成了庾謹的海底老巢。”
白景微笑道:“虧得我做事穩重,沒有隨便打開那只匣子。”
鄭居中說道:“有勞陳山主收斂全部心神,再祭出兩把飛劍了。”
陳平安點點頭。
李希圣微笑道:“我來輔佐陳山主就是了。”
請:wap.shuq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