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啊!”
“殺啊!”
如浪潮一般的喊殺聲席卷而來,由于前面就是城墻,騎兵進攻之后無法掉頭,作用不大,反而還礙手礙腳,因此唐軍騎兵沒有動,密密麻麻的唐軍步兵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沖向城下的吐蕃軍。
真正的人潮人海,一千吐蕃軍在悉弄參死后早已經心中慌亂,六神無主,盡管有千夫長庫巴極力穩住陣腳,但主帥被殺已經讓這些吐蕃軍喪失了勇氣,斗志被奪的軍隊沒有絲毫戰力可言。
還沒有等唐朝沖過來交戰,一千吐蕃軍就已經開始潰散,千夫長竭盡全力也只能收攏兩百余人擺成一個小小的防御陣型,其他吐蕃軍四散逃逸,正在被唐軍追殺。
庫巴的能力雖然有限,但他也知道此刻慌亂逃走只能是死路一條,而城內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打開城門的,此時打開城門無異于等于是給唐軍打開的,一旦打開城門,就被被唐軍趁勢沖進去,因此他只能帶著能夠控制的兩百余人死死地頂在城門口,但他知道自己和這兩百余人的結局難免一死,只不過是死得好看一些,而不是被人從背后追殺致死。
隨著唐軍逼近城墻追殺逃逸的城下吐蕃軍,城墻上的吐蕃軍開始稀稀疏疏的放箭,但殺傷力有限,還誤傷了不少自己人。
坐在馬背上沒動的王倕看見城下一千吐蕃軍在悉弄參死后,又被唐軍一沖,當場潰散,只有兩百余人在一個吐蕃將領的指揮下擺成防御陣型,他嘆道:“送這些人上路吧!傳令,弓箭手準備!”
數千弓箭手得到軍令排成整齊的隊形向城墻下的兩百余吐蕃軍靠近,到了一箭距離停下。
唐軍再次下達了命令,圍攻這兩百余吐蕃軍隊的唐軍盡數散開,空出一片區域,由于周圍都有唐軍阻擋視線,庫巴和手下兩百余還沒有搞清楚這些圍攻的唐軍為何散開,就看見天空中如蝗蟲一般密密麻麻的箭矢從天而降。
庫巴和所有手下箭矢眼睛瞪得老大,眼神中露出驚恐,臉上露出絕望。
一輪箭雨過后,城下已經沒有一個站著的活人了,尸體倒了一地,箭矢如同禾苗一樣密集地插在地上和尸體上,一些吐蕃軍的戰馬渾身插著箭矢倒在地上發出無力的悲鳴。
一個小時過后,逃散的吐蕃軍或被殺死或被俘虜,追殺的唐軍陸續返回本陣。
王倕不停地撫摸著自己的長須,見將士們押著俘虜陸續返回,問左右將校們:“諸位將軍,現在該如何?”
沙州刺史、豆盧軍使李宏定拱手道:“大帥,還有什么好說的,直接攻城吧,現在吐蕃軍膽氣已失,且城墻不高,我軍只要撲上去,一天之內絕對能攻入城內!”
趙子良打馬上前拱手行禮道:“李大人的建議不錯,不過剛才昨日大帥也說了,兵法云:攻城為下,攻城為上!末將以為不如派人上前勸降,如果城內吐蕃軍投降,我軍自不可費一兵一卒就能獲取水渠彎,如果對方不投降,那時再攻城也不遲!”
李宏定聽了趙子良的話之后卻是極為不爽,他道:“趙將軍,現在悉弄參被殺之時,你不是說立即發兵當可擊潰吐蕃軍,然后再大舉攻城,必然可以一戰而下,現在你又說要先勸降,怎么什么話都被你說了?”
趙子良不以為意,笑道:“看來李大人對在下的成見很深,李大人的不錯,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現今情形又發生了變化,城頭吐蕃軍雖然已經軍心大亂,但是防守卻不曾出現什么漏洞,我軍攻城勢必要付出一些傷亡,如果可以勸降他們,又何必多付出一些人命呢?再者敵軍兩個千夫長又互不統屬,如果我們勸降,他們可能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從而內部出現問題,等他們內耗又有何不可?如果我們現在攻城,兩個千夫長和他們的手下人馬必然團結一致對付我們,而且勸降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如果對方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投降,我等再攻城不遲!”
王倕也覺得趙子良的建議不無道理,勸降而已,真花不了多少時間,他當即道:“好,先勸降,如若不成,再行攻城!誰愿意去勸降?”
將軍們都沒有動,打仗是他們的本事,但是勸降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趙子良倒是有辦法勸降城內的吐蕃軍,不過他不想太過表現自己,免得這些各州刺史、軍使們見他功勞大,不爽他。
這時判官王維拱手道:“大帥,如若信得過下官,就讓下官一試!”
王倕大喜,對于文官來說,一旦主動請纓,事情就有七八成的把握,一般不會出什么意外,因為文官們考慮問題周全,特別是做使者、說客這一些任務,事先就想好了面對對方時的種種可能,并有了應對之法,如此才有把握。
“哈哈哈,先生出馬必定可以勸降城內的吐蕃人,那就有勞王先生了!”
說完,王倕當即讓人準備節杖讓王維帶上,王維一手拿著韁繩控馬,一手舉著節杖向城下走去。
王維舉著節杖走后,王倕問道:“諸位認為王判官此去可否勸降成功?”
趙子良拱手道:“大帥,王大人既然主動請纓,想必是有一定把握的,大帥放心!”
其他人見趙子良這么說,都沒有開口,此時說能不能勸降成功還早,只有等結果出來了才能塵埃落定。
唐軍軍陣距離城墻有一里,王倕、趙子良等人也聽不清王維在城下跟城上的吐蕃軍說了些什么,沒過多久就看見城墻上好像發生了廝殺,這是吐蕃軍內部的廝殺,規模不大,有一些人被殺死,但殺戮很快停止。
半個小時過去后,才見王維打馬返回。
不等王維說話,王倕就問道:“先生,如何了?”
王維拱手道:“大帥,城內的吐蕃軍在下官的勸說下有了投誠之意,那些吐蕃軍大多不是吐蕃人,而是吐谷渾人,不過他們當中有吐蕃人的監軍,剛才在某的勸說下,吐谷渾兵將們殺死了吐蕃監軍,他們答應投降,不過他們有兩個要求:第一,悉秦和莫羅兩位千夫長要繼續領兵;第二,投誠之后,他們的待遇必須與唐軍一致,不可區別對待!”
這兩個要求完全在王倕可以答應的范圍之內,他也不問其他人的意見,直接對王維道:“可以,本官允了!還請先生再去一趟,告訴他們,本官答應他們的要求,本官會上奏朝廷,任命悉秦和莫羅二人為游擊將軍,分別各領一支兵馬!”
王維答應:“諾!”
王維走后,眾將領松了一口氣,只要吐蕃軍打開城門,就算他們再想反悔都不可能了,即便是現在,他們在斬殺了吐蕃監軍之后,他們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唯一的辦法就是投靠唐軍。
趙子良想了想對王倕拱手道:“大帥打算如何安置他們?”
王倕微微一笑,反問道:“趙將軍認為應當如何安置他們?”
趙子良拱手道:“大帥,如果讓悉秦和莫羅二人繼續統領原來本部人馬,大帥對他們的控制力只怕會很弱,那些兵馬是他們的族人,且又在他們手下很長時間了,只會聽從他們二人的號令,他們隨時可能會再度反叛!末將有兩個建議可供大帥參考:第一,維持他們的原來人馬不動,不過卻要在他們各自的人馬當中摻雜大量的漢兵和漢將,打散原來的編制,重新整編,派監軍在一旁輔佐,如此可以減弱他們對麾下兵馬的控制力,又監軍和漢將監督,諒他們也不敢隨意反叛,只要緊盯就行了。第二,把他們調離,允許他們帶少量扈從去別處赴任,留下的這些吐谷渾兵士另外派人統領,只要保證對待他們與對待其他唐軍一視同仁,有同等待遇,大帥就不算違背承諾,不過此法有明顯對他們不放心的嫌疑,只怕他們心里會不舒坦”。
王倕問其他人:“諸位以為呢?”
赤水軍使楊敬述說道:“大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可不防啊,就算有不信任他們的嫌疑,那又如何?大帥只要不違背承諾就行了,按照趙將軍說的第二種辦法實行是最好的!如果以后他們二人不聽話,大帥隨時可以致他們于死地!”
其他各官員和將領聽了也都紛紛贊同,表示不能太過信任,要防著悉秦和莫羅一手。
王倕最后還是聽了大家的建議,決定采用第二種辦法,不過這事不能泄露出去,特別是不能被悉秦和莫羅二人得知,他嚴肅道:“剛才所議之事,諸位必須守口如瓶,如若讓本官發現有誰走漏的消息,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本官定斬不饒!”
眾人齊聲答應:“諾!”
悉秦和莫羅最終還是打開城門率部出城投降了,他們殺死了吐蕃監軍及其手下吐蕃士兵,已經別無選擇,否則就會為雙方所不容,死無葬身之地,唯有投降唐軍才是唯一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