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皇帝有些暈了,搞不懂拓跋烈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照以往的情況來說,遇到煩心事的時候老皇帝肯定會征詢拓跋子初的意見,那是他的智囊,沒有什么問題是子初解決不了的。
只是今天的事情涉及皇子,他知道拓跋子初不想得罪諸位皇子中的任何一個,出于多年的交情沒有把他喚入宮中,卻萬萬想不到拓跋烈會在這個時候出現。老皇帝不禁想:烈兒究竟為何而來,他來此能夠得到什么樣的好處!
沉思片刻,老皇帝往椅子中間靠了靠,讓身體陷入到寬大的椅座當中:“說說看。”
得到父皇的允許,拓跋烈沉吟說道:“烈兒認為,楚繡雖然死了,但楚繡提出的改革方案仍有價值,不能廢止,應當繼續施行下去,為此,烈愿意繼承他的遺志,冒天下之大不違,帶頭推進改革的步伐。
此外,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十哥妄殺忠良,理應判處斬立決,但考慮有損皇家威儀,不如軟禁起來,用余生的時間贖罪。朝中群臣做不實之證理應按欺君之罪論處,考慮人數過多,不如先抄沒家產,著女眷子嗣居于現處,命軍隊入府駐扎日夜看守,一旦發現異動就地處決。
皇兒現在為禁衛軍副統領,愿意承擔看守王公大臣們的任務,為帝國,為父皇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聽拓跋烈說完,老皇帝倒吸一口涼氣,深深陷入座位中久久不得起身。“既要主持改革,又想負責看管一眾王公大臣的家眷,烈兒啊烈兒,你的勇氣和智慧真是不輸于自己的哥哥啊。”
老皇帝何等聰明之人,馬上明白了拓跋烈的用意。
現在形勢已經非常明顯,群臣擁護拓跋真希望借他之手維持現狀,保證已經得到的榮華富貴天長地久地持續下去。作為皇帝,自己與他們的關系是對立的,自己掌握生殺大權但對方人多勢眾,背后是龐大的士紳關系網,不得不謹小慎微的處理。由此才糾結,由此才不知該如何是好。
把他們連同真兒一起殺了,自己的威信得到維護,但帝國必然陷入癱瘓,長久努力得到的富足與強大只怕會一夕之間崩潰,造成民心不穩的亂象,各地士紳多是朝臣們的遠房親屬說不定會就此起義,帝國會陷入動亂之中。
不殺他們,自己的威信不足以確立,真兒將無限做大,在朝臣心中的地位無限攀升,別說是他的大哥元吉,就是自己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若是年輕的時候,自己一定會選擇把所有違逆的人全部殺了,但現在,面對辛苦建立的基業不得不瞻前顧后,考慮再三。
本以為是非一即二的選擇題,不會有太好的解決辦法,卻想不到烈兒出現在如此關鍵的時間點上,為自己送來了一條錦囊妙計。
烈兒的計劃確實巧妙,甚至堪稱完美,仔細想想和真兒的做法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烈兒說什么,他提了三點,第一,楚繡的改革方案是對的,他雖然死了但改革方案應該保留,并且愿意親自主導改革。這是什么意思,仔細想想真的是妙啊,簡直妙不可言。
作為皇子來說,真兒一個大動作把楚繡給殺了,看似是忤逆犯上之舉,其實險中求生,本來自己已經在想方設法的壓制他了,何必在乎矛盾更激烈一些。更何況,經他這一鬧,楚繡死了滿朝文武站在他一邊,為他站腳助威與朕對抗,等于說是得到了群臣的支持。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本來朝臣大多數是站在元吉一邊的,認為他是長子是最有可能繼承太子之位的人,朝臣代表的是士紳的利益,士紳又實際掌管著地方的權力,得到朝臣的支持等于擁有了地方龐大的財力和人力。
楚繡力推改革,滿朝文武恨不得誅之而后快,就是因為有自己保著才不敢下手,這樣一來可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被真兒干了,朝臣們都聰明的很,立刻就可以分辨出形勢,立刻就轉向了真兒一邊,因為擁戴他就等于權利和金錢的永續,誰不愿意。
還不止如此,真兒殺了楚繡也間接賣給了佛宗一個人情,畢竟楚繡提的改革方案中的第一條就是立儒教為國教,這一條雖然被自己否決了,但楚繡身為儒生,只要由他主持改革,改革的方向便必然向著有利于儒教的方向發展,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真兒殺了他由此賣給佛宗一個好,讓本來支持元吉的佛宗產生動搖。
由此,他的行為雖然大膽,但是可以用一石二鳥來形容,好處大大的,他賭的是獲得了朝臣的支持自己不敢下殺手,賭得是自己的年紀已經大了,精力大不如前。可以說,真兒兵行險招,將自己逼入了絕境,作為當今萬歲人國的實際掌控者何等狼狽。
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間點上,烈兒站了出來,烈兒說什么,烈兒說楚繡的改革是對的,需要繼續推進。什么意思,當然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對自己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因為烈兒站出來以后有三點好處,第一點,明確告訴朕不是孤立無援的,有他站在自己這邊;第二,既然事情必須解決,必須有人來面對群臣的逼宮,那么他愿意做朕的擋箭牌,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后果,而他能夠得到的是朕的絕對信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朝中群臣支持真兒的現狀已經不能改變,那么干脆將他們都廢了吧,以改革的名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來一次大換血,新上來的人必然對他言聽計從,必然對他感恩戴德,而由此死在刀下的亡魂因為有朕的庇護也奈何不得他。
如果說真兒的行為能夠一石二鳥的話,那么烈兒的計劃就是一石多鳥,是最完美的反擊手段,由此一來,將他和朕綁在了一條線上,同生共死,將來的好處自然大大的,而最大的好處無非就是皇位。
妙,確實是妙,能夠想出如此計策的絕不會是烈兒,是站在他身后的沈飛,只有沈飛才有如此的魄力,能夠想出如此石破天驚的計策。
這還不算完,再細細回味他的第二條建議,那就更是只能用天衣無縫來形容。烈兒說什么,烈兒說真兒斬殺忠良,是殺頭的罪行,但考慮皇家威儀不斬殺他,予以軟禁作為懲罰。這是什么意思,只有仔細推敲才能理解其中的每一個字節都是大有深意,可說是能工巧匠雕刻出來的天衣無縫的藝術品。
從第一句話開始,他說的是真兒斬殺忠良,這是什么意思,這是在定性!連朕都在猶豫怎樣給整個事件做一個合理的定性最為妥當,他直接說出來了,事情是真兒的錯,按照帝國法律應該斬首,經他這么一說,讓朕馬上有了一種如釋重擔心情舒暢的感覺。
接下來的一句話就更是妙了,他是這樣說的,但是考慮皇家威儀,斬首并不妥當應該予以軟禁,直到死去。
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其實仔細想想很容易理解,同樣是三點原因:第一,他和真兒是同父同母的親生兄弟,真兒是他的兄長,玲如意是她們的母后,不管誰未來做皇帝,玲如意都是將來的皇太后。留下真兒一條命,等于給對方一個面子,讓貴妃不至于埋怨他。
第二,還是親生兄弟的關系。現在整個事件呈現焦灼狀態,未來的走向要靠朕的心意決定,怎樣發展誰都不能判斷,他主動站出來,得了不少便宜不說還保全了兄長的性命,對外可以獲得親善手足的名聲。
第三,真兒確實殺不得,無論如何都殺不得,貴妃那邊過不去,滿朝文武那邊也過不去,殺了他的后果實在無法想象。將之軟禁起來就不一樣,既堵住了群臣的口,也維護了朕的面子,并且給予了足夠嚴厲的懲罰。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被軟禁的真兒就算再有雄心壯志也早晚被熬死。更何況,這條建議是他拓跋烈,真兒的親生兄弟提出來的,在外人看來也代表著貴妃娘娘的意思,誰都沒有話說。
由此分析便能夠發現烈兒的計劃真是非常奇妙,這樣一來,既堵住了群臣的嘴,也讓真兒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讓他對朕的王座再也構不成威脅。
再說他提的第三點建議:群臣家產應當抄沒,家屬由禁衛軍看守,由他親自看押。如果說前兩點計策已經是妙不可言的話,那么最后這一項更是點睛之筆。
群臣為真兒站腳助威,總要受到懲罰,殺人就嚴重了,因為殺掉一個其他人也必須死,帝都會血流成河,事態會擴大,但抄沒家產就不一樣,在外人看來,這是非常嚴重的措施,實際上那點家產對于王公大臣們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們真正的家底都在帝都之外,由此一來,抄沒家產根本就是表面文章。因此后面要做的事情就非常關鍵,那就是由禁衛軍負責看押他們的家眷,一旦發現異常可以就地處決,并且由他拓跋烈親自主持。
這是什么意思,說白了就是我先抄你的家產給你警告看你老不老實,如果老實的話就沒事,如果不老實就馬上斬首,殺一儆百,如此一來,群臣非但不會怪罪拓跋烈,反而會懾于他的淫威對他百般示好;更甚之,烈兒將自己至于風口浪尖,讓自己得罪所有的人,讓朕的寵信決定他未來的生與死,這樣一來,就算權勢熏天朕也不能再猜疑和防范他。
簡直是完美,是一條一石多鳥,完美無缺的計策,能夠想出這等計策的只能是為了顛覆一切來到帝都的沈飛!只有他能夠擁有如此的魄力,也只有他能夠說服烈兒冒此奇險。
好啊,好啊,烈兒你雖然遠遠沒有自己的哥哥來的聰明,但是能夠籠絡住類似于沈飛這種擁有顛覆乾坤能力的人,確實令朕刮目相看。
那么接下來,就是你和元吉爭奪王座了,不知道會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想到此處,老皇帝露出了一絲諱莫如深的笑,笑容非常詭異,可惜拓跋烈并沒能看到,因為他此刻正低著頭單膝跪地,拓跋烈是很緊張的,因為他現在做的一切都是按照沈飛的吩咐不是他自己的想法,因為相信所以硬著頭皮也要來。
他不敢抬頭,努力保持鎮定,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無法像沈飛一樣洞悉一切的他正在擔心著自己如此做是否會被父皇視作投機行為,他在等待,焦急地等待。
有的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但大多數時候,聰明就是聰明,聰明的人做的絕大多數的決定都是聰明的,因為聰明不僅僅是智商高,還是方方面面能力的出眾。
聰明的人做事情一定縝密,一定算計到天衣無縫,一定能夠穿透重重迷霧看穿事物的本質,看穿本質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嫌少有人能夠做到,而能夠做到的人必然非富即貴,非池中之物,很明顯沈飛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沈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所以沈飛明明沒有親歷,卻比親眼見到還能夠認清事物的本質,還能夠找到關鍵的節點。拓跋烈擁有沈飛無疑是幸運的,因為擁有了沈飛讓他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卻也同時不幸的,因為沈飛的志向實在太過遠大,而遠大的志向必然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招致各種各樣的打擊,對于本來衣食無憂的他來說,會因此被置入險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拓跋烈并不后悔,愿意和沈飛一起擔負置身險境的風險,他越來越信任沈飛,信任來源于能力的展現,沈飛展現出的實力足夠配的上信任二字,他認為沈飛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能夠帶給他奇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