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26、戶籍

  奇書網www.qsw.so,大國醫!

  趙俊達是昆山人,戴浩歌是太倉人,只有徐小樂是吳縣本地人。而且徐小樂覺得趙俊達很有趣,戴浩歌則是個有本事的人,碰到這樣的朋友,吃頓飯花個幾錢銀子算什么?

  趙俊達最終拗不過徐小樂,只好再三邀請兩人去昆山,嘗嘗他家的藥膳。

  說起來大家都是醫戶子弟,家里多多少少有些祖傳下來的秘方、偏方,沒有本事開藥鋪坐醫館,做藥膳倒也是條不錯的門路。

  如今國家承平,去北京勤王的衛所軍戶聽說也沒多大損失,已經開始回各地衛所了。而且即便是去年土木堡之敗,北京被圍,對于遠在江南的百姓而言也幾乎沒有影響。

  只要日子過得太平了,自然就有各種新花樣出來,吸引有錢人花銷,所以趙俊達打著“御醫世家,養生延年”的招牌做藥膳,收入并不比開藥鋪差。更重要的是,開藥膳館沒有風險。不像行醫,一旦治死了人還要面臨病家的控訴。

  徐小樂聽趙俊達說得種種好處,的確不失為一條好路,心中暗道:我若是沒遇到師叔祖,倒是也能去開家藥膳館…唉,恐怕不行,嫂嫂做的飯菜我是愛吃,旁人卻恐怕吃不慣。

  他又問趙俊達,道:“令祖也是御醫?可認識我太爺爺么?”他說著報了曾祖父的名諱。

  趙俊達嘿嘿一笑:“我爺爺只在太醫院做過兩年醫學生,后來派去了昆山——便是我們這一支的來歷了。御醫云云不過是個噱頭罷了。尊祖若是真正的御醫,恐怕我爺爺見了連頭都不敢抬呢。”

  醫學生就是醫戶子弟之中被選入太醫院學習的學生,的確不能施診、開方。在宮掖之地,他們連抓藥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打打下手,學習醫案,拿小太監小宮女積累經驗。

  徐小樂就說道:“其實我也挺想去太醫院做個醫學生的,聽說太醫院里有很多很多醫書,還有外面找不到的珍本。”

  趙俊達道:“以小樂你的資質,入選太醫院實在太應該了。不過做醫學生卻沒什么意思,無非給人當學徒,而且醫學生還很容易被派到軍鎮去做官醫。我爺爺運氣好,被派到了昆山,那些被派去九邊的可就慘啦。你若是有機緣,倒是可以去選醫士。醫士在太醫院里查勘三年,可以遞補吏目、御醫、乃至于院判、院使,是條好路。”

  他說著說著自己就先笑了起來,顯然也是個做白日夢的高手。他道:“若是我能做到院使,哈哈哈,那可是正五品的大官啦,就連蘇州知府見了我,也得客客氣氣的。”

  一直沒有說話的戴浩歌終于忍不住道:“院使雖然只有五品,卻得皇帝信任。若是到了地方上,即便布政、巡撫也得對你客客氣氣的。”

  趙俊達自嘲道:“可惜我這輩子是沒指望了。”

  戴浩歌嘆了口氣,顯然也知道自己是沒指望的——連第一步都沒能成功邁出去呢。

  何況不入流的藥局大使,距離正五品的院使還有足足十級,大門檻三道,小門檻無數。

  徐小樂覺得這個話題有些無趣,當官這種事不都是那幫讀書人孜孜以求的么?作為手藝人,何必去搶人家的飯碗?他就岔開話題問戴浩歌道:“戴大哥是做什么營生?”

  戴浩歌面露蕭索之意,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方才道:“我十年前隨師學藝,游走四方,倒是也拜訪了不少杏林前輩,自以為學到了不少本領。去年我師父去世,我送他遺體回鄉安葬,正沒什么事可做。聽說吳縣招考藥局大使,只要是醫戶子弟就可以報名入選,我便來了。”

  徐小樂暗道:你說了這么大一通,無非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游醫罷了。他又想:其實戴大哥倒是沒有必要自卑,只要有本事,能治好人,游醫也沒什么丟人的。

  不過這寬慰人的話卻不好說出口,徐小樂就道:“原來這回考選只要是醫戶就可以了啊!那怎么才來這么點人?”

  趙俊達就道:“其實已經不少了。你想啊,醫戶才有多少?何況大部分醫戶都在衛所軍籍,他們要么能補軍職,要么換了行當,誰還來縣里考藥局大使?”只要能補軍職的,必然有品級,肯定看不上一個不入流的藥局大使。

  根據職業細分戶籍是蒙元時候才有的,在此之前的唐宋只有良賤兩類。大明立國之后,訂立軍、民、匠、樂四籍,其實是沿襲并用了前三朝的兩種制度。

  醫戶作為職業,自然是祖輩行醫的人家。只有在南宋時家里就行醫,才會在蒙元時被編為醫戶,也才會在大明被登錄為醫戶。不過大明的醫戶不是獨立的戶籍,所以散見于軍、民、匠三籍之中。

  其中衛所軍籍從大明開國至今地位高超,生活輕松,但凡有點本事的人都希望能夠轉入軍籍,所以醫戶們自然人往高處走,早早就從軍了。

  仍舊留在民籍的醫戶也有,卻不多見,有些甚至放棄了懸壺濟世,只是有一技傍身,幫助鄉里罷了。至于匠籍里的醫戶,大多從事制藥制器,被官府管得嚴,走脫的倒是不多。

  徐小樂就奇怪道:“我家也是軍戶,怎么從未有衛所的人找過我呢?”

  趙俊達對于徐小樂不甚明了并不奇怪,有多少十六歲的少年知道那么多社會上的規矩?

  他就解說道:“軍戶有兩種,一種是從軍廝殺出來的,到了太祖承運開國,再差都是軍官。還有一種則是太祖劃定衛所轄區之后的百姓,他們要么轉入軍戶為兵丁,要么仍舊為民戶,只是住在衛所,受衛所管轄。”

  “軍官且不去說他,世襲罔替,吃皇糧的好差事,誰讓人家祖宗肯沖鋒陷陣呢。”趙俊達說著就有些羨慕,又道:“普通兵丁之家,開頭是很辛苦的,當了兵丁就要出操,要種地,還要服役。

  “為什么大家都爭著入軍戶呢?因為軍戶每代只要有一個兒子當兵就行了。若是生了兩個兒子的,一個替補老子當兵,另一個就可以做其他營生。若是三個兒子,就有兩個兒子可以做其他營生…等到了第三代,家里仍舊只出一個人服役,其他人就可以去種地、讀書、做買賣,再不用服差役了。豈不美哉!”

  我記得寫過戶籍問題的,但是屬于一筆帶過,還是有不少同學對此表示疑惑,這回略略寫得詳細點。

大家的

大熊貓文學    大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