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以靜功訓練與慢動訓練為主的修煉持續了三周的時間,期間,唐霄將八極拳的步型和步法和金剛八勢教了一遍。
步型有弓步、馬步,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金剛八勢可以用八句話來概括:崩弓竄箭急(撐捶),五岳朝天錐(降龍),六合撲地錦(伏虎),劈山斧加鋼(劈山掌),登山探馬準(探馬掌),圈攔虎抱急(虎抱),熊蹲硬靠擠(熊蹲),鶴步推山穩(鶴步推),這八勢攻防兼備,是占先機的招式。
它們是八極拳的基礎,步法不用多說,擠崩挨靠,八大招和六大勢這些招數全憑步法驅動,尤其是貼山靠,入膛貼身,接下來的招數可以讓敵人無法招架,做得到便是所向無敵!
然而,貼山靠對于八極拳來說不是最難練的東西,八極拳最難練的是如何貼近敵人的身體,樹是死的,人是活的,近戰格斗專家不會輕易給你貼身的機會,要真有這樣的機會,多半是兇險參半,對手也有后招在里邊。
很多人學八極拳幾年,各類招數學得有模有樣,給他時間和空間力量也打得出來,但臨陣卻是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如何近身,更不知如何占得先機,只能見招拆招,讓對方先手,要遇到真打家,別人⊕長⊕風⊕文⊕學,w◆ww.cf★wx.n→et三招兩招便將他繞了進來,一個套路搞定。
所以說,打拳也是要靠腦子的,不動腦,那便是只能挨打,打不了高手,只能憑借身體素質欺負不懂拳的人。
有腦子,會思考的人會琢磨他該怎么打,什么情況用什么方式近身,什么招數可以讓他打出先機,什么情況能出殺招,一擊傷敵,因而,會思考的人才算是可以學拳之人,岑牧算是這種人:岑牧具備五階力量,身體素質遠超常人,有感知場監控全局,有一階中樞單元輔助計算,又具備快速反應神經,這種人放在古代就算是“骨骼清奇,天資聰穎,是塊練武的材料”,而他要做到腦子明白,不要太簡單。
然而,學拳法,光腦子明白是不行的,雖說岑牧在感知場和一階中樞單元的輔助下,對外界的反應極快,反饋到身體,不過零點幾秒的時間,比起許多人,這已經算是超高的反應速度了,然而,一旦遇到真正的高手,這個人能力等階高,行動速度和攻擊速度更快,面對這種對手,僅僅腦子明白的劣勢與遲鈍就顯露出來了。
比腦子明白更高的檔次是“身體明白”,別人一拳一掌打來,無需思索,憑借本能(即小腦)作出最正確的反應,省去了大腦邏輯思索的時間,這才算是真正會拳法。
要做到這點,就不容易了,一來需要對于拳法練習千百遍反復訓練,二來要師父喂招,好徒弟是師父喂出來的,一拳一腳如何打到位,諸多招式如何組合?如何連貫?如何打出無懈可擊的套路?這需要徒弟在實戰中千錘百煉。
因此,要成為一個拳法大師,天資、勤奮和一個好師父,三者缺一不可。
趕巧,岑牧這三樣都沾了邊,這樣的徒弟,唐霄教起來也很是得勁。
唐霄不止一次強調,八極拳是大巧若拙的拳法,這靈巧就藏在拙里邊,看著行拳開震頂撞、駑力笨拙,看似莽撞,要將拙拳打出巧意,就得將基礎打牢,它有六字打訣秘法:迎順纏攔蹭貼,而這六字就藏在八極拳的基礎拳法中,需要一遍一遍重復訓練、打擊,去體驗,去感受這基礎拳法和拳勢的奧妙,所以,唐霄給岑牧安排的基礎訓練才這么多。
過了第三周,唐霄給岑牧開始加碼,輔助的操練之法逐漸加了起來:摟樁、靠樁、頂弓掌板、抽袋、跑磚,這些是靜力訓練的輔助訓練,原理與靜功原理相同,通過這些訓練提高岑牧身體各個部位的硬度和力量,將肩、肘、掌、指全部變為致命殺器,這便回歸了八極拳的本源,八極拳本叫“巴子拳”,本意是取農具耙子的意思,意即五指如耙,指掌之力相當了得,五指耙打人要害,是取人性命練法。
一般的力量能力者,力量藏于手臂、胸背、腰腹、大腿的大肌肉群中,這些肌肉練出來后,打出的重拳勢大力沉,對于這些肌肉的練法在大眾中流傳廣泛,每個力量能力者幾乎都能打出類似的重拳,但在實際打斗過程中,這些重拳又有多少發威的機會呢?
重拳勢大力沉,讓人難以招架,但缺點也同樣明顯:出拳慢,一旦沒打中對手,破綻百出。
如果沒有貼身、鎖步的功夫,重拳幾乎沒有命中的機會,哪怕有,也會被對手招架住,打不到要害,高手對戰過程中,被重拳K.O.的例子并不多見。
因此,區分力量能力者的高下檔次的練法就出來了。
唐霄的練法是:練肩、練肘、練指掌之力,這些部位發招迅猛隱蔽,防不勝防,一旦這些部位的力量練出來,肩靠襲胸、肘擊斷骨、徒手撕肉、劈掛砸臉,下手迅速而敏捷,力量也許不大,但打擊效果卻是杠杠的,幾乎是只要一擊命中,對手便失去抵抗能力。
越練到后邊,岑牧便越是練得忘我,他像是一塊干海綿一般,無比饑渴,吸收這些新鮮知識,他能感覺到身體隨著這些訓練一點一點增強,五階力量的潛力被一點一點挖掘出來,這是比新式軍體拳要更珍惜的傳承,學會新式軍體拳,他可以說是在近身格斗方面入了門,但學了玄門散手的傳承,他才算是登堂入室,走上了格斗大師的路。
看著岑牧孜孜不倦地練習,唐霄心懷大慰,語重心長道:“拳法源自古代,那時候,我華夏人體質相對羸弱,而華夏人的對頭民族,諸如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契丹之類,他們身強體壯,整日在馬背上過活,要對付他們就得用些技巧,以長擊短,打人要害,追求一擊斃殺,再不濟也得一擊重傷,否則,拼身體是拼不過的,只會讓人砍去頭顱。因此,古拳法的真諦便是強固自身,以長擊短,取敵要害。例如八極拳,它的目的是通過訓練,讓你打出套路,在人體無法反應的時間內打出極限傷害,擊中要害部位,哪怕是只使出了二階力量,那對手也是吃不消的。不過,為師還在告誡你,現在是新時代,經過基因改造的人類已經跟過去的人類截然不同,有些要害已經不再是要害,這一點相信你有所體會…”
唐霄故意頓了頓。
岑牧想到了地下水道區的皮強,這是岑牧面對的第一個高階能力者,他也是頭一次見到一個將身體改造到這種地步的異能者,可以說全身上下幾乎沒有缺點,如果硬要說出缺點,那就是改造后的皮強力量足夠,防御力驚人,但反應速度欠佳,移動速度更是一般,而他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有尾鞭做補償。
那一戰,石叔吃到了苦頭,用傳統拳法對付他,以為打中要害,松懈下來,殊不知他渾身傷害早已無要害,被他反擊打中,反倒重傷。
岑牧問道:“那該怎么辦?學得越深,打法形成習慣,豈不是越容易走入誤區?”
唐霄點點頭,說道:“沒錯,所以,在新時代,玄門散手也做出了一些改變,去掉了一些你死我活的搏命招式,打人留三分,不光說的是力道,也說空間,留的三分余地是為應付敵手的后招準備的,不過,你不需要過于顧忌這點,有空間能力傍身,相信沒有人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擊破你的防御,當然,在你力量沒有突破七階,速度沒有達到五階之前,還是不要輕易暴露你的空間能力。”
岑牧點點頭。
唐霄說道:“來!為師陪你走一圈。”
每天下場走幾圈漸漸成了唐霄和岑牧練拳的慣例,并且,隨著訓練的深入,走圈越來越頻繁。
有人覺得對決前的游走是花架勢,裝逼唬人的玩意兒,沒多少實際價值,甚至有人覺得真正的高手就應該是懶洋洋的,隨便那么一站,渾身上下便沒了缺點!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高手風范?!也只有這樣的“高手”才會被年輕人所崇拜,才覺得夠牛!夠酷!有逼格!
如果真這么想,那恭喜你,小說、電視看多了,被那些腦殘的打斗蒙蔽了智商。
真正的生死格斗是這樣的,臨戰時,整個人處于興奮狀態,小腦活性被催發出來,在這種狀態下,整個人的反應速度比平時快個百分之三十。如果兩人實力相當,你站出這么一個隨意的姿勢,而又讓對手趨身到十步以內,那相當于自己的性命有一半捏在別人手底,除非你的速度高出對手五成以上,才能幸免于難。
原因很簡單:人體最佳的攻防狀態應該是雙腳分開,一前一后,跨度與肩寬,重心在中央,腿微微弓起,兩手張開,這才是可進可退的最佳攻防狀態,無需任何調整,幾乎可以應對各種狀況,或暴起突襲,或急退防御,或側身滑步,或固守原地。
理論上來說,擺出這么一個姿勢,如果兩人位置不變,這狀態可以算無懈可擊,因此,格斗才有游走的必要,游走過程中,步伐交替,重心移動,兩人位置變化所引發的一系列調整:換膀,走角方位,下腳的位置,以及腳步的輕重緩急,姿勢動作是否圓潤連貫,注意力是否仍然保持集中,心態是否沉穩,各個方面都能反應一個人當前的狀態,游走便是觀察對手特點和找尋瞬間的破綻的方法,通過對于細節的觀察,可以做到對于對手的初步了解,比如:在游走過程中,你發現對方的步伐不是很穩定連貫,你便可以嘗試快節奏運動戰,這個策略也許會讓你占一定先機。
當然,決斗除了武力對抗,還包含心智對抗,游走可以演,破綻也可以演,要做到常勝,那是武力和智商的雙重作用的體現,在這過程中的思考與反應,并不如眼睛看到的那么簡單,這里面的智慧要說起來,講個幾天幾夜都說不完,要成為格斗大師,豐富的格斗經驗是必備素質。
話說這時,兩人相持之后,在這懸崖邊上兜起了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