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十四章 賣方市場

  “認爹流”宛若一股妖風,瞬間在長安城飛沙走石,消息傳到洛陽、武漢、襄陽、咸陽等地之后,廣大有志青年紛紛“北漂”,以期尋覓一段人間罕見的“舐犢之情”。

  始作俑者長樂“小公舉”卻樂的每天都心情愉悅,通過這種簡直不可理喻的荒誕行徑,她意外地發現,自己的權力竟然是如此的強大。

  一個念頭,一個決策,竟然調動關洛大地無數男兒為之起舞。

  “妖姬?呵。”

  拿到國家認證的隆慶宮宮臺之上,憑欄遠眺,春明大街之上車水馬龍,那些忙碌起來宛若工蟻的人兒,興許就有當初受了挑唆,鼓吹什么“驅逐妖姬”的。

  “殿下。”

  “事情辦得如何了?”

  “已經有巴蜀、荊楚的舊勛,返轉鄉籍尋求在野逸才。”

  “哈哈。”

  李麗質笑的得意,“偏讓他們說甚么‘妖姬’…待過陣子,再耍弄一番。”

  作為一個全新的發家致富流派,“認爹流”現在正是火熱,自然受關注的地方就多。人們打聽消息,也就更加勤力一些。“獎學金庫”司庫剛剛放了點風聲出去,都不用到第二天,半個時辰,全長安只要還算有點體面的人家,就都知道了。

  于是乎…“假子”行情為之一變。

  原本“假子”大多數都是出身低,“認爹”怎么說都有點名聲上不好聽,但為了“上進”,“認爹”的好處足以抵消這種羞臊。畢竟貞觀盛世之中,對中低層的人來說,想要爬上去,難度依然大的驚人。

  階層上的鴻溝,是難以想象的。上層的特權,更是下層羨慕到無以復加的。

  所以,哪怕有的“假子”原本相當的自持,可面對這種情況,也不得不低頭。甚至,他原本的家族,會逼著他低頭。原本的家族,也希望通過“假子”來達到依附權貴,哪怕不能依附,攀附也是好的。

  縱使因為“假子”不能夠讓原先家族得到階層上的飛躍,可在舊有階層之中,能夠減輕壓力,就是一種勝利。

  一代兩代之后,同一個地區之中的家族競爭,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假子”而勝出。

  只是萬萬沒想到,公主府傳出來的消息,讓原先收“假子”的人家,一時間宛若吃了一只綠頭蒼蠅,還是只留了個腦袋,半截身子仿佛被咬斷了一樣的。

  “哥,要個兒么?”

  “甚么地方的?”

  “能是甚么地方的?益州本地人,成都人士。”

  “甚么價?”

  “哥不看看人?”

  “看個屁,拉拉手…”

  西市牙行,客戶和掮客散了衣袖,兩只手搭在了一起。

  “哥,再饒點。”

  “還饒?這都加了一倍了還繞?!”

  “哥,小弟這回的人可是有些來頭的。姓梁,跟勃律梁神箭乃是宗親,是成都的遠支。”

  “漢人?”

  “漢人,真真的漢人,要是蠻子,哥你把我腦袋摘下來,拿去球場給‘柳營’操弄,絕無二話。”

  “梁猛彪的宗親…嗯,倒也不是不可以。成,要了。”

  “噯!哥痛快,小弟先預祝哥哥子孫興旺,將來大富大貴。”

  二月里的西市,牙行興盛到了極點。甚至連拐外人口的,如今也瘋了也似的,以往只聽說拐賣婦女兒童,如今連青壯都拐賣,越是精壯的越是不放過。

  “冉氏的有嗎?有冉氏的嗎?”

  “有有有,要哪一支的?三房五房的遠支,老家普州的,讀過書,去年還在湖南土木大使那里當差。”

  “年歲呢?過了二十五可不要。”

  “哎,怎會過了二十五?去年才二十三。”

  “長相周正?”

  “儀表堂堂,否則也不能受徐大使賞識不是?”

  “開個價,要是能說合,少不得再包你一封雪花銀。”

  “哎喲這話說的見外了,老哥是開國縣子之家,能跟老哥相會,這是緣分啊。談甚么雪花銀,里邊請,剛好有蜀地來的雀舌,是要煎的還是泡的?”

  “廢話,當然是泡的!”

  原本收個干兒子,哪里需要這么麻煩。可現在不是巴蜀、荊楚的行情見漲嗎?

  賣方市場就是這么的蛋疼,“待價而沽”的巴蜀小哥也是精明,“認爹”怎么地壓歲錢也得再添點兒,哪能隨隨便便就喊爹。

  “雖楚有才,我實用之!”

  和大多數“認爹流”選擇價錢相對便宜的巴蜀老鐵不同,有些端著架子的,表示老子有錢任性,楚地人才我就不能收作“干兒子”了?

  愿意掏五百貫收巴蜀鄉籍俊才作“假子”的,壓根就不在乎再多掏五百貫!

  當然了,嘴上肯定不會這樣說,要面子的就表示《左傳》早有先見之明,我這是向左丘明老前輩致敬。

  致敬懂嗎?

  至于楚地小哥哥是不是跑去武漢混過幾年學堂,能寫能算還能玩管理,仿佛是不重要的。

  但不管怎么說,原本有些“富余”的武漢“人才”,在這一波牛逼到爆棚的操作之下,年收入當場翻兩番。

  沒辦法,不全是給人當“假子”,人家還要上班的啊。

  長樂“小公舉”這一波奇葩操作,搞得武漢方面也是閃了腰,連老張都高呼不可戰勝。

  這特么誰能想到啊。

  在老張看來,“認爹”啊那是,怎么可能成為一種風氣?

  然而老張也高估了自己教育出來的“學生”,固然他們的眼界、精神、道德,都大大迥異于別處。可說到底,寒門乃至庶民的身份,使得他們內心依然是膽怯的、自卑的。當一個機會擺放在面前,并且還能夠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才學”,那么,又怎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跟那些出身“不凡”之輩一樣,去拒絕呢?

  即便是武漢本身,其上升通道,也只不過是比別處稍微多了那么一點點,寬敞那么一點點。

  可這一點點,也不過是從萬人爭過獨木橋,變成八千人或者五千人去爭著過。

  講白了,兩輩子折騰,老張的思維慣性,始終難以扭轉適應,他終究只是一條工科狗,而不是社科狗。

  “他媽的!社科學不是科學——”

  江漢觀察使府中,一條江南土狗,在那里瘋狂地咆哮。

大熊貓文學    唐朝工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