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提出了自己第一個人生的大主意二十八提出了自己第一個人生的大主意 林曉陽他們從數學教研室走后不久,尋找他們不遇的體育老師逐間教研室打聽,終于在數學教研室如愿地打聽到了剛才踢球的那位學生的名字。
伍老師見體育老師一副著急的樣子,又找得林曉陽那么急,以為是林曉陽犯了什么事,連忙向體育老師追問個究竟。
體育老師把那一腳的驚艷說出來后,就調查林曉陽的成績,了解這位學生能否考回這里,并說,如果考不上這里,他就向學校申請特招,他對未謀面的林曉陽的評價是:這位學生是一位極有潛質的未來球星。
聽了體育老師的話后,伍老師才放下了提起的心來。同時,他也又一次林曉陽的體育潛能感覺吃驚。
伍老師把林曉陽的考成績告訴了這位體育老師,說他肯定能考回這所學校,同時,伍老師還把林曉陽在體育科畢業考試的情形也說了出來,然后開玩笑地對這位體育老師說道:“你的同僚早就向學校申請特招他入田徑隊,而以他的考成績,相信任何的化科老師都肯定不會放手,你想爭他入你的球隊,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當時的林曉陽,當然就不知道他在這一世的初學生生涯,會引起了多方對他的爭奪。他甚至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自己怎么會有這么大力的一腳和這么快的長跑速度。
現在的林曉陽與曼紅兩人,已經一齊走出了學校。
林曉陽與曼紅來到了兩人回校相遇的那個拐角時,就要分手各走各路了。
曼紅有點不舍地對林曉陽問道:“曉陽同學,知道了成績之后,就徹底放心了。不知你暑假有什么打算?”
“還沒有安排,你呢?”
“我準備預習高的課程,同時看一些像你前兩天看的《三國演義》之類的課外書。”
曼紅還真準備利用暑假啃一啃爺爺說的看了會做人的《三國演義》。她的這個念頭,是她從剛才林曉陽在學校教研室里的舉動得到欣賞后,才決定下來的。她知道與人打交道是自己的弱項,所以,她想在這方面加強。
唉,乖乖女就是乖乖女,除了讀書,就是看書。
“讀書固然是學生的職責,看課外書更會開闊視野,不過我認為你最主要的還是要保重好身體,我建議你在假期,抽出一些時間來鍛煉和參與一些健康的活動,這樣,對你的身心都會有好處。”
想到了前世時的曼紅,在高時因身體頂不住而不得不輟學,知道歷史的林曉陽當然就不想她重蹈覆轍了,所以他力勸曼紅改造自己的命運。
曼紅面對自己當前有所心儀的男生,雖然說不上是言聽計從,但對他的話還是聽得入耳,她鄭重地點了點頭,說道:“謝謝曉陽同學你的關心,我一定記住你的忠告,加強鍛煉。”
“那好,我要往這邊走了。提前祝你在高的學生生涯,學習、身體雙進步。”
“謝謝你的祝福。希望還能與你在一個學校里學習。”曼紅說完,可能感覺自己的語調曖昧,連忙欲蓋彌彰地補充說道:“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多聽你的忠告。”
曼紅說著,臉色已經不自覺地紅了起來。她低下了頭,不敢望林曉陽。
有幾十年人生經歷的林曉陽,哪還不了解曼紅現在的思想狀況?他微笑了一下,柔聲地對她說道:“無論能不能在一起學習,只要我們努力,就對得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與曼紅分手后,林曉陽的心并沒有泛起什么波紋。在他的心,曼紅就像一位鄰家還沒有長大的妹妹,而且,他也理智地清楚,他現在這般年齡,還不是談那事、想那事的時候。
林曉陽邁著輕快的步子回到家時,專門請假在家等了他有好一會的父母,已經迫不及待了,他的前腳才跨入門,他媽媽已經一把拉住了他的手,用帶著一絲顫音的腔調,詢問他的考成績。
其實,林曉陽的媽媽并不是那么在意兒子的成績如何,只是因為林曉陽的父親對他太過嚴厲,每次如果兒子考得成績不理想,就會大發雷霆,所以,媽媽擔心他又會挨罵。
聽著林曉陽的成績匯報之后,他的媽媽徹底放下了心來,樂顛顛地連聲說好。兒子的匯報語音未落,她就已經起身關切地說道:“陽兒,你這段時間辛苦了,我去多炒兩個菜給你補一補。”
林曉陽的媽媽說完,走到家放食品的柜,麻利地抓了幾樣東西就往兩家的公共廚房走去。
林曉陽那不善言辭的父親,在兒子匯報完后,慢悠悠地卷了一根煙,抽了兩口,才滿意地對他說到:“嗯,不錯。這個成績和這股勁能保持下去,考個重點大學就完全不是問題。”
林曉陽的父親說完之后,就再也沒有出聲。
林曉陽心里清楚,他那一貫嚴厲的父親,說得出不錯這個詞,已經證明他的心對兒子的這次考試成績極為滿意了。
林曉陽匯報完了成績之后,想的就是該如何開口說服自己的父親,讓他接受和批準自己去考技校、讀技校。
倆父子就這樣靜坐著沉寂了一會,林曉陽見父親沒有發言的跡象,才開口試探著向父親說出了自己那考技校的念頭。
父親是這個家的絕對權威,只要說服了父親,林曉陽的愿望就能夠實現。
林曉陽的父親聽了兒子的念頭后,先是一愕。在這個他絕對權威的家,兒子基本沒有在這般的大事上出過主意,諸事都是完全按他的安排去執行。此刻,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兒子長大了。
“說一說你考技校的理由。”
“我與妹妹都長大了,再睡在一個床上不太好。”林曉陽婉轉地擺出了自己深思熟慮的理由。
如何解決林曉陽他們兄妹同床的問題,是林曉陽父親近期最大的心事。
在當時,除了小部分祖居在城里的家庭外,大部分的城里居民與林曉陽他們的居住環境差不多,有的甚至更差。家里像林曉陽他們一樣有兄妹的,小時候多是兄妹一床,長大了就做兩間小床,在房拉個布簾隔開將就。
林曉陽的父親是一個很刻板的人,刻板到甚至有點迂腐。兒子已經長成小男子漢,他也早就想把他們兄妹倆分開睡,但問題是他與曉陽的媽媽都是老師,家當然就少不了書桌、藏書、資料等等占地方的東西,所以,現時那蝸居,任他絞盡了腦汁,還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來。
雖然,當時的教育戰線已經開始有集資房籌建的風聲,但林曉陽的父親知道,像他所在的這樣的教單位,單位沒有自己的收入能力,還不知到猴年馬月才能籌集到建集資房的資金,而且,就算有,在這個僧多粥少的環境,像他這樣的層干部,又不知到猴年馬月才能輪得上。
兒子的提議,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方法。不過,如果讓兒子去考技校,就等于扼殺了他讀大學的機會。也就是說,林曉陽這個解決他們兄妹同床的辦法,要用自己的大學前途來做代價,因為砝碼太重了,所以,林曉陽的父親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