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奧匈帝國“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

  “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是在“斯太爾步槍”的基礎上,大量采用“M1888曼利夏步槍”(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曾大量借鑒該槍設計)的成熟技術研制而成。該型步槍總體結構簡潔、質量輕、作用可靠、使用方便、能發射多種槍彈,是奧地利輕武器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其實該槍的設計在1890年就已完成,但是當時的奧匈帝國首先出口裝備他國部隊,看到普遍反映良好后才正式在1895年裝備本國軍隊,所以叫做“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曾經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步槍之一,袁世凱是它的忠實“粉絲”早在“小站練兵”時就購進了6500支,后來更是“北洋六鎮”的兩大主力步槍之一(另一款是日本的“30式金鉤步槍”)。一戰結束后奧匈帝國解體,于是更多的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被軍火販子輸入中國,多為北洋系軍閥所有。抗戰開始時中國軍隊中的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仍然很多,但多為雜牌軍使用,后來日軍也給偽軍裝備了很多。

  M1895斯太爾曼利夏8mm步槍系列,由M1895卡賓槍、M1895步槍、M1895短步槍、M1895M步槍和M1895/24步槍等型號組成。其中,M1895步槍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型號。

  M1895步槍主要技術諸元彈夾、彈倉供彈全長1270mm槍管長約762mm全槍質量約3.8kg射速約35發/分,柱狀準星,“V”型缺口照門表尺射程300—2000m研制歷史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系列的研制工作可能開始于1880年代末。是奧地利輕武器史上一個重要的步槍系列。曼利夏研制的M1888步槍裝備部隊后,在使用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其中主要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退殼困難;二是槍機易自行活動。這是因為“楔閂體”閉鎖機構是點閉鎖機構,膛壓高時,容易出現閉鎖不嚴實的現象。這些問題給使用帶來不便,軍方希望M1888普爾步槍存在的這些缺陷能得到改進。此時,由約瑟夫•沃恩德爾創立于1864年成立的奧地利斯太爾公司也在進行步槍研究,斯太爾公司在得到M1888步槍存在缺陷這一信息后,主動與曼利夏公司聯系,希望能與曼利夏公司聯合解決在退殼機構和閉鎖機構的問題。合作的方式是以斯太爾公司研制的步槍為基礎,采用曼利夏公司M1888步槍上的一些成熟機構,如直動式槍機機構、供彈機構和發射機構等。合作后的研制工作進展很快,到1890年,一支結合兩公司先進機構的新槍研制成功,就是后來的M1895斯太爾曼利夏卡賓槍。但該槍研制成功后并沒有馬上裝備部隊,直到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裝備部隊后,才被軍隊采用。從研制時間看,M1895斯太爾曼利夏卡賓槍是這一步槍系列中的第一個型號,但從軍隊裝備的時間看,將其命名為“M1895”,是以被軍隊采用的時間命名的。

  卡賓槍研制成功后,兩公司立即開始步槍的研制,不久研制出斯太爾曼利夏步槍,被奧地利軍隊采用,定型號為M1895步槍。該槍是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系列中使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型號。

  M1895步槍研制成功后,又將其槍管縮短后成為短步槍,隨后又對局部結構進行改進,分別命名為M1895M和M1895/24斯太爾曼利夏步槍。其中M1895/24步槍是20世紀初才研制成功的,是該步槍系列中的最后一個型號。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系列是斯太爾公司研制成功的第一個軍用步槍系列,從此公司開始了其輕武器研制與生產生涯。

  M1895步槍從19世紀末開始使用,除裝備奧地利(奧匈帝國)軍隊外,還廣泛裝備東歐各國軍隊,同時被瑞士、意大利等西歐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美洲國家采用,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大量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仍有少量使用。加拿大和瑞土還進行了仿制,加拿大仿制的步槍稱為羅斯(Ross)步槍,瑞士仿制的步槍稱斯邁德—魯賓(SchmidtRubin)步槍,這些仿制槍都曾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使用。

  結構特點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是非自動單發裝填步槍。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系列的主要特點是總體結構簡潔,質量輕,作用可靠,使用方便,能發射多種槍彈。在當時,這一步槍系列的總體性能是一流的。其各槍的槍機、機匣等重要零部件都是采用特種鋼制成,各零件的體積都比較小,質量比較輕。配用的彈藥主要是奧地利的M18958×50mm步槍彈,一般都能使用M308×56mm步槍彈、德國的7.92mm制式步槍彈和其他相同口徑的步槍彈。但是,由于槍上主要零件(如彈膛等)的強度是根據當時奧地利M95步槍彈設計的,因此發射其他槍彈時,要求彈的最大膛壓不能超過M95步槍彈的最大膛壓。

  該步槍系列中各型槍的主要結構基本相同,都由槍管、槍托(與前護木一體)、機匣、槍機、彈倉、彈夾、刺刀、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等零部件組成。結構上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采用直動式槍機,其槍機與機頭為分離式,機頭為轉動式,機頭前部有兩個位置對稱的突筍;二是彈夾插入式供彈系統,裝彈時必須按下板機護圈后面的按鈕,才能將裝滿槍彈的彈夾插入彈倉,卸空彈夾時也一樣,必須按下這一按鈕,才能取出空彈夾。卡賓槍和步槍的主要區別是步槍可安裝刺刀,卡賓槍則不能裝刺刀。

  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的總體結構雖然比較簡單,但直動式槍機結構比較復雜,加之開鎖比較慢,使得這種槍機最終沒有得到普及。直動式槍機的開鎖速度比旋轉后拉式槍機要慢得多。原因是旋轉后拉式槍機的抽殼鉤抓住發射完的彈殼后,在機柄向上運動的同時,在彈膛內產生一個直接的杠桿作用,將彈殼拉出彈膛,實現同時開鎖,向后拉槍機時能順勢抽出彈殼。而直動式槍機不產生這個杠桿作用,且由于槍機與機頭分離,槍機后坐行程較長,因此槍機的開鎖速度要比旋轉后拉式槍機慢。但開鎖后,直動式槍機的運動還是很順暢的。總體來說,旋轉后拉式槍機更具優勢,因而它的出現致使直動式槍機的發展就此停頓了。但在當時,直動式槍機的優點遠大于缺陷,所以還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機構。

  該槍的槍彈裝填很簡單,先將槍機拉到機匣尾部,露出裝彈口,再將裝滿槍彈的彈夾從機匣上方插入彈倉即可。彈夾插入到位時,彈倉后上方的卡筍便自動將彈夾固定在彈倉內,同時,第一發槍彈與槍機的機頭對齊,往前推槍機時,送彈入膛。彈夾內的最后一發槍彈發射完畢后,再將槍機拉到機匣尾部,露出彈夾,按下扳機護圈后的按鈕,彈倉內的彈簧機構便將彈夾從彈倉中彈出。

  評價《世界輕武器》(SmallArmsofTheWorld)的第一任主編WHB史密斯曾在1940年代首次出版的《世界輕武器》中,專門以一定的篇幅敘述了曼利夏8mm步槍系列的3個成熟機構和兩個不成熟機構。其中3個成熟機構:一是能快速拉動的直動式槍機;二是能確保彈膛密封、帶前卡筍的旋轉式機頭機構,三是只有完全閉鎖才能進行射擊的擊發保險機構。兩個有缺陷的機構:一是抽殼鉤的拉力太小,導致抽殼速度慢,將直動式槍機的許多優點都抵消了,而旋轉后拉式槍機抽殼鉤的抽殼力是這種直動式槍機的兩倍以上;二是供彈系統過于復雜,使用不便,除有彈夾和彈倉外,還有彈夾固定機構。裝彈時,必須先將槍彈裝在彈夾內,再將裝滿槍彈的彈夾插入彈倉,這樣不僅增大了彈倉的體積,而且給使用帶來諸多不便。

大熊貓文學    民國之北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