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朝廷的斗爭

大熊貓文學    好看歷史——明朝那些事兒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朱元璋在解決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生產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時,朝廷內部的矛盾又激烈起來,大臣分成兩派,以地域為區分,開始了新的爭斗。

  這些所謂派別,實際上就是老鄉會,大家都說一樣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鄉會就是淮西集團,會長本來應該是朱元璋,但考慮到他還兼任皇帝一職,所以當時是由李善長代理,這一集團人多勢眾,主要成員有李善長、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還包括死去的常遇等人,可以說這些人是朱元璋同志起家的班底。當時的人們見面都以會說淮西話為榮。

  有的朋友問道,李善長何許人也,為什么是第一功臣,確實,他好像很少出面干什么大事,這是由他的工作特點決定的。此人主要負責后勤和政務辦理,如果把劉基比作張良,那么李善長就是蕭何。他一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馬后的勞頓,后勤工作不好搞,勞心勞力又不討好。朱元璋是個明白人,所以在建國后,便以李善長為第一功臣,任命他為丞相。

  李善長這個人的特點是外表寬厚,卻心狹窄,誰敢和他過不去,就一定要解決對方。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有敢專權的,就有敢分權的,淮西集團很快就遇到了對手,那就是浙東集團,這個集團的首領就是劉基。

  這兩個集團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開始了斗爭,朱元璋似乎也很有興趣,他準備看一場好戲。

  這場戲的主角是李善長和劉基,但僅有主角是不夠的,下面我們要介紹配角和龍出場,這些人人多勢眾,是這場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以找茬為職業的官員他們的名字叫言官。下面我們將介紹一下這些人  言官到底是什么官呢,顧名思義,就是說話的官,到了明朝后期,也有人把這些人稱為罵官,實際上,他們是明朝監察制度的產物。

  朱元璋建國之初,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臺,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將其改名為都察院,都察院的長官是左右都御史,這個官名大家在電視上經常可以聽到,而都察院的主要骨干是都察御史,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當時的十三個省區分,共有110人,這些**力極大,他們什么都管,由于平時并沒有什么具體的事務要處理,就整天到處轉悠,不是去兵部查吃空額,就是到刑部查冤假錯案,辦事的官員看到他們就怕。

  有人可能會問,這些**力如此之大,要是他們也徇私枉法怎么辦呢,說到這里,我們就要大大的佩服一下朱元璋了,他想了一些很絕的方法來規范御史的行為,首先挑選御史的時候,專門找那些書呆子道學先生,認死理的去干這行,因為這工作得罪人,撈不到錢,而道學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其次,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說是芝麻官,賦予他們監管長官的權利,就使得他們不敢過于張狂。有個官名叫八府巡按(周星馳電影里出現過),大家咋一聽,八府的巡案,官一定很大,其實這也是個芝麻官,往往是朝廷臨時委派監察御史擔任的,就相當于以前所謂的特派員,官極小,權極大。但就是這樣,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于是他又建了一班子,來監督都察院。這就是六科給事中。

  對應中央六部,朱元璋設立了六科,各科設都給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官位從七品。這些人的權力大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他們如果認為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敕令有不妥之處,居然可以將敕令退回!而皇帝交派各衙門口辦理的事件,由他們每五天檢查督辦一次,倘若有拖延不辦,或是動作遲緩者,他們就要向皇帝打小報告,各部完成任務,還要乖乖的去六科銷賬,此外官員年終考核,這些給事中進行審核。

  這些人的行為特點可以概括為:你要打我,我就罵你。這不是一句玩笑話,他們從不動粗,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慘了,這些人罵人的功夫極高,都是飽讀詩書之輩,罵人也有典籍來歷,出自某典某條。如果你書讀得少,還以為他在夸你呢。可能回家查了書,看到某個典故方才恍然大悟,連祖宗十八代也給人罵了。這種罵人不帶臟字的功夫,實在厲害。這種獨門絕技代代相傳,到東林黨達到了高峰,那可真是口水橫飛,引經據典,用意惡毒卻又言辭優美。用葛優的一句話:“人家罵你都聽不懂!”

  朱元璋搞來這群人后,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頭。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言官們的可怕,洪武年間,御史周觀政巡視南京奉天門,這里說明一下,周觀政是巡城御史,屬于最低層的監察御史。在他巡查時,遇見一群太監正領著一伙女樂往奉天門內走去。根據大明的內宮制度,女樂是不準入內的。周觀政當即上前制止,領頭的太監理都不理他,說了一句:“我有圣旨在身!”(注意這句話的分量)。

大熊貓文學    好看歷史——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