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二十四章 真天子

  百官進諫,說:“王上當年以應王之名監國,今非昔比,名號已不相應了,圣人曰:‘其必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王上宜早日稱帝才可應天順民。”

  葉青聽了,只是沉吟不語。

  文官武將一齊懇請,三請后,葉青首肯應允。

  故這日,蕭疏森肅,秋高氣爽,天還沒有亮,重要的街道口都站著士兵,盤查偶爾過往的行人。

  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這時都擺著香案,微弱的燈光下,可以看見里面的民眾,興奮和不安。

  應王監國以來,將朝廷整理的井井有條,四年過去,人心早已安定,就等著應王正式登基了。

  皇宮內,軍隊身披鐵甲,外罩錦衣,按刀肅立。

  葉青坐在御輿中,不言不動,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身披冕服,玄黑上衣、朱色下裳,十二章紋。

  隱隱之間,一股股青紫色的煙霧云集,煙霧越來越濃,而在其中,浮現出來了一條龐大四爪蛟龍。

  再遠處,滾滾赤色洪流匯集到了洛陽,形成了大漢的龍脈,而形成著紅黃之色,而集到個人君主之上,卻是青紫。

  無論有什么感慨,在此刻,一切都染上了神圣。

  “轟”突石破天驚般炮聲九響,頓時鼓樂大作,鐘磐齊鳴,如斯響應,有人高喝:“起駕!”

  “萬歲!”文武百官一時吶喊,而在這時,龍纛、四神、四瀆、五岳、二十八宿旗在樂聲中前行時,踏出了皇宮,這沉凝的威嚴,彌漫而出。

  一旦進入城區,這一霎間,早有準備的萬民,不約而同,在香案后,山呼海嘯呼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鋪天蓋地而來的“萬歲”聲,帶著滾滾洪流,集中到了葉青身上,葉青這一瞬間,甚至感覺自己抬上了半空中,頓時身心陶醉在這沸騰人氣中。

  三興漢室,平定亂世,幾年大熟,民生漸復,知道自己在民間威望不小,但親身感受這樣隱含著擁戴頌圣的萬歲,還是有些驚喜。

  天壇近了,映入眼簾,鐘鼓之音越是清晰,迎接的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葉青負手而出,此刻樂聲朝天鐘鳴,禮官高聲:“皇上登壇祭天!”

  葉青定了定神,踏步上前,就在這時,和暖陽光灑了下去。

  天壇之上,一種厚重高遠之氣,已彌漫而出,這是天壇有靈的跡象。

  葉青的腳步穩定而上,整個天壇甚至有著微小的低鳴,這其實就是位格積蓄已足的跡象了。

  數息之后,葉青上得天壇,十二條冕旒互擊作響。

  葉青正位,面對著廣場上整齊臣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這個最后時刻的到來。

  “總理河山臣熏沐謹奏上天…”葉青宣讀祭詞,卻在這時,頓時只覺得“轟”一聲,一股巨大力量透空而來,降臨在天壇上,透過天壇冇,融入葉青的體內,再滾滾而下,與龍氣相連。

  “轟”隨著葉青一步步念著,風云呼嘯,日月都在青紫之氣里面浮現出來,而盤旋的四爪蛟龍,迅速蛻化成了真龍,這真龍在頂上飛舞,整個大漢內所有人的氣運都和葉青連接在一起,俯首稱臣。

  片刻,葉青讀完,葉青閉上了眼睛,感受著這一切…而在下面,百官和萬民山呼海嘯:“萬歲,萬歲,萬萬歲!”

  祭天后,這是天事,還需要回到了大殿,受百官之禮,才算完成。

  葉青坐在御輿中,神情凝重。

  原本青紫色的氣運,在祭天后,一點點的紫氣不斷生出,逐漸比例增大。

  歷史上的三國,“城中盡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間無復行人”

  按照歷史數據,魏、蜀、吳三國人口,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而吳國有52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50萬人,但士族勢力越來越壯大,為了少繳稅,都會隱匿很多蔭戶,這些人是不在戶籍統計里面。

  有的地主莊園都能自成一個城鎮,幾萬人口不在話下。

  東晉的幾次大規模清查戶籍,都查出相當多的隱匿人口,實際人口應該比史書記載要多。

  就算這樣蜀國不超200萬,吳國不超350萬,而魏國不超1000萬。

  當時三國龍氣都是白紅,而其主不過淡青或青,再聯想到前世地球臺灣,人口2300萬人,而總統才青黃之氣(總統非人主),就更明了。

  人口上萬,其主紅色,人口十萬,其主淡黃,人口百萬,其主金黃,人口千萬,其主純青。

  而出紫氣,或在三千萬以上,因此很長時間內都是天子的象征,目前葉青管轄人口就差不多在三千萬。

  這時有三分之一的氣運變成了紫氣。

  正想著,大殿已到,此時凝看上去,只見這殿中,已凝聚出金黃色的氣,在殿內運轉著。

  葉青一嘆,前世十億帝國的中樞,是青色,現在自己只是金黃色,這差距就大了整個層次,所謂的金鑾殿,還真是名副其實。

  大殿內點起了熏香,大殿的最上面臺階上,一張巨大座位,足足高出大殿十二階,見著葉青進來,細樂聲起,六十四個樂師各按方位,以黃鐘大呂十二呂樂律為主,以蕭笙琴和聲,編鐘銅磬相伴,樂聲中,群臣按照禮儀,跪著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喊著,一齊叩拜去。

  “罷了吧!”葉青帶著笑,神色卻是莊嚴,雙手虛抬了一下。“眾卿家,免禮平身。”

  “謝皇上!”百官起身,按照官位,依次站好。

  徐徐掃過眾臣,葉青說著:“朕登基稱帝,就定年號,是以應命。”

  說到這里,斂了笑容:“同時,朕要改制,明發天下,現在就宣讀給你們聽。”

  聽到這里,群臣又伏下身來,殿內立時響著一聲:“萬歲”。

  這聲喊完,大殿又靜了下來,在這樣的靜寂中,禮官一一宣讀著改制的詔書,不過眾臣聽了,卻面面相覷。

  郡太守二千石,以太守領兵,邊郡置都尉,縣萬戶以上的縣置縣令一人,秩千石,萬戶以下的縣置縣長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少數民族聚居地設道,等級和縣相當,隸屬于郡,以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為道的長官——這些根本沒有改變,就是沿用了漢制。

  刺吏原本秩六百石,繼續延續舊二漢的奉詔六條察州,和以前相比,只多了奉詔專司審計,聽其解釋,就是有審查帳本之權,因此增到千石,這也沒有大不了的事。

  奉常令、廷尉、大司空、御史大夫、丞相基本都是漢制,唯一的區別就是宰相不再獨斷,而是組成了內閣群議,這是削了些宰相大權,但是別的部門隨之權柄增大,可算是有得有失。

  軍隊在秦漢本來就是皇帝私有,只能說是延繼,只是更明確大司馬不在朝廷序列內,直接屬于皇帝。

  郎中令、衛尉、太仆、少府、宗正、這本是皇家管轄,現在明確分開就是。

  如果說改制,就皇家多了秘書令的機構,而在外面多了商奉令、吏書令、審計令幾個次要官職和機構,連典客令都是沿襲。

  雖不清楚調整的位置和機構,有什么奧妙,但眾人總覺得這改變不大,剎那間都心中都是冇一松,忙俯首山呼:“萬歲,臣等奉詔!”

  葉青并不向他們解釋,為什么這樣調整,又隱含著什么深意,在他的眼中,這詔書,就算不加龍氣,單是本身制度形成氣色,就是青色略帶著金黃,這是細節上還沒有調整完畢的原因,總體卻是青色了。

  這群臣一奉詔,頓時一聲龍吟,整個國家的龍氣瞬間透出一股青,又迅速隱退,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有青色制度并不意味著龍氣就是青,只是有這潛力罷了。

  葉青一恍惚,在葉青看來,人事權一分就被架空,軍權一分別人就要黃袍加身了,但治權必須分,不分就要累死,不分也要變相分。

  在這制度下,皇帝本身只抓人事和軍權,是皇座的命脈,治權分給了內閣,皇帝不承擔責任,有錯,都是下面的錯,軍隊在君王之手,就好象清朝,有著八旗當后盾,雍正可以肆無忌憚,使士大夫一體當差,一體納稅。

  所謂的人事權和軍權掌握在手,這治權根本不需要管,只需要問責。

  而在明朝,有內閣議政,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就是有著皇帝私有的親軍(錦衣衛和廠衛),只是除此外,國家軍隊和任免盡受士大夫影響,故軍制松弛,無力回天。

  再舉一例,此新漢制度內,為什么朝廷本身無有一兵之權,而太守卻可領軍?

  為什么不學后世,建立完整的軍隊體制?

  而不建立完整的軍隊體制,又可以“漢以強亡”?

  這種少許摘取一點展開,就是經天略地的大文章,這微妙的調整,非體制已經登堂入室者不能。

  而今開始,皇帝不干事,卻可始終掌握國家大權,這正是龍氣尚青的一部分原因,正尋思著,就聽著下面有人大聲頌著。

  “自皇上起兵,屢戰屢勝,而自縣中治政,就寬猛相濟,薄征賦、減徭役、輕田稅,使百姓安康,萬業復蘇,并且才是數年,倉廩漸漸充盈,精兵百萬。”

  “能有此基業,全賴皇上晝夜勤政,運籌帷幄,現在皇上應天受命,登基稱帝,此是社稷和萬民之福。”

  “吾皇,真天子也!”

  “真天子…”葉青聽了低語,許久,露出一絲微笑,眸子幽靜。

大熊貓文學    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