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四十八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

  夏季慢慢來到了。

  陜西裁撤衛所軍隊的事宜,在大明各地,沒有引發太多的反響,朝廷也沒有出現什么動靜,以前那些彈劾蘇天成和朱審烜的奏折,看不見了,自從楊嗣昌和徐爾一回到京城之后,皇上似乎也靜下心來了,沒有繼續談及在大明各地推行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了。

  可朝廷內部,卻出現了一股不平靜的氛圍了。

  自崇禎六年以來,朝局慢慢轉向了平穩,朝廷大臣的更換速度慢下來了,以前是走馬燈似的調整,如此朝中大臣的內心也慢慢開始安穩了,不過朝廷內部的黨爭,依舊激烈,特別是幾次的科舉考試,成為了眾多士大夫官員招徠人才的戰場,在這場戰斗中,獲利最多的當然是內閣首輔溫體仁了。

  連續六年時間,擔任內閣首輔,溫體仁可謂是門生遍天下了。

  但也有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中興學社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溫體仁招徠舉人進士的步伐,東林黨和復社已經沒有當年的輝煌,但也是蠢蠢欲動,試圖從中分一杯羹,皇上下旨決定啟用皇室宗親,更是威脅到了溫體仁內閣首輔的權威。

  陜西裁撤衛所軍隊獲得成功,極大的穩定了局面,而且寧夏和榆林的邊軍開始顯現威力,蒙古有兩個部落,因為不服氣錫伯族和達烏爾族部落壟斷互市,曾經發起了小規模的攻擊,意圖攻擊安寧堡和靖邊,破壞互市,結果被新軍打的打敗,俯首稱臣。

  在任命新軍的都指揮使的問題上,溫體仁的話語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新軍的組建。引起了皇上的高度重視,在推薦都指揮使的問題上面,皇上經過了認真的思考,這是一支全新的軍隊,有著很不錯的戰斗力,而且職責是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對抗和防御蒙古諸部落,地位非同一般,而且按照皇上的意思,新軍慢慢要開始肩負起陜西、山西一帶的邊關護衛事宜,也就是說,下一步將要裁撤山西大同邊軍,組建新軍,這個都指揮使,就相當于邊軍總督了。

  溫體仁明白這個意思。他推薦了大同總督張鳳翼,出任新軍都指揮使。

  至于說蘇天成,在這件事情上面,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本來就是位高權重了,掌握著江寧營,如果繼續插手新軍的都指揮使人選,很有可能引發猜疑。進而引發他與皇上之間的關系,如果這一層關系動搖了。大明真的要陷入到萬劫不復之地了。

  皇上重點征求了孫承宗的意見。

  孫承宗推薦的人選,是遼東經略盧象升。

  說起來,盧象升曾經是張鳳翼的下屬,張鳳翼擔任兵部尚書的時候,盧象升是兵部侍郎,比較兩人的情況。盧象升無疑優秀一些,但從資歷上說,張鳳翼要強很多的。

  皇上采納了孫承宗的意見,任命盧象升擔任了新軍的都指揮使。

  這件事情,對溫體仁的打擊是巨大的。

  從這個時候開始。溫體仁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角力到朝廷的黨爭之中了,對于吏部推薦的人選,空前的關心了,而且想辦法安插自己的親信,力圖要穩固自身內閣首輔的地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其實溫體仁作為內閣首輔,六年時間以來,做出來了不少的事情,皇上也是多方考慮,認為溫體仁還是做了很多的事情,不忍心立即撤換,如果溫體仁能夠穩定下來,擺正自身的位置,還是能夠堅持一段時間的。

  可惜溫體仁沒有這樣的耐心,幾年前和前任內閣首輔周延儒的那一幕幕的爭斗,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他,令他覺得,自己不能夠坐以待斃。

  而且皇上漸漸的開始提及到皇室宗親了,朱審烜和朱由菘就是其中兩個很突出的藩王以及藩王世子,如果說皇室宗親真正的開始進入到朝廷的核心層,對自身的話語權和決定權,更是巨大的威脅。

  機會終于來了。

  都察院一個御史,聯合兵科給事中,寫下了一份彈劾的奏折,彈劾對象就是七十五歲的內閣次輔孫承宗。

  給事中和御史彈劾內閣成員,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他們的職責就是風聞奏報,也不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反正預龗見到什么危險了,發現蛛絲馬跡了,就要彈劾,不管彈劾是不是有道理,甚至有些給事中和御史,以彈劾內閣成員以及頂撞皇上為榮,遭遇廷杖也不在乎。

  這種風氣,在一段時間之內,遭遇到了壓制,溫體仁不習慣也不喜歡這樣的做法,任何一個喜歡專權的內閣首輔,都不會喜歡這樣的人,但朝廷之中,沒有改變這種風氣的制度,所以說,一段時間之后,給事中和御史再次的活躍起來了。

  這次彈劾孫承宗,說的非常嚴重,主要是說孫承宗具有異心,結黨營私,意圖造反。

  理由是眾所周知的,孫承宗與陜西巡撫蘇天成的關系要好,支持蘇天成在陜西另外搞一套,慢慢形成割據的局面,而且孫承宗大力舉薦皇室宗親進入到朝廷為官,其中一些藩王,本來就不安分,找到了這樣的機會,更是要壯大自身的實力,對皇上形成威脅。

  彈劾奏折里面,最為重要的炸彈,就是結社,孫承宗是中興學社的創始人。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孫承宗進入到內閣,成為了內閣次輔,中興學社諸多的社員,開始以孫承宗的學生自居,偌大的中興學社,不可能人人都是忠義善良之輩,也有趨炎附勢的小人,這些人在地方上面,也做了一些壞事,被給事中和御史抓住了把柄。

  告狀就是這樣,事情說的愈多愈好,有的事情和沒有的事情,統統的說出來,讓你沒有辯解的地方,而且被彈劾的對象是德高望重的孫承宗,一旦成功了,提出彈劾奏折的給事中和御史,豈不是名垂青史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樣的一封彈劾奏折,根本不能夠引起重視,提出彈劾的給事中和御史甚至會受到懲罰,但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了。

  溫體仁開始重視這份彈劾奏折了,在內閣開會的時候,專門提出來了。

  孫承宗聽到這些彈劾理由之后,氣急攻心,他面對這樣的彈劾,毫無思想準備,竟然說不出話來了,也沒有進行有力的辯解。

  孫承宗七十五歲了,將名譽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驟然遇龗見這樣的彈劾,氣憤是難免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偏偏這件事情,被某些人看到了機會。

  于是,一場規模不小的彈劾與辯論,在大臣中間展開了。

  朝堂之上,好多年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景了,部分的給事中和御史,仿佛是獅子見到了血腥,覺得他們展示能力的時機到了,開始蠢蠢欲動。

  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將這件事情推向了前臺,這人就是提督京營的太監曹化淳。

  曹化淳和王承恩之間的斗爭,以失敗告終,從那以后,曹化淳夾著尾巴做人,老實很多了,治理京營也破費心思,慢慢的博得皇上的好感,不過他的最終目的,還是想著能夠回到宮里,回到皇上的身邊,繼續出任秉筆太監。

  可惜王承恩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穩固的,曹化淳沒有絲毫的機會,而且王承恩與蘇天成的關系不錯,蘇天成和孫承宗、劉宗周、黃道周等人的關系,非同一般,這個穩固的聯盟,令曹化淳無計可施。

  現在,機會來了,有人提出來這樣的彈劾奏折,曹化淳絕不會錯過機會的。

  當然,曹化淳要發力,需要聯合溫體仁,溫體仁是內閣首輔,兩人聯合起來,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巨大的力度。

  溫體仁對太監,一直都沒有興趣,也從不結交太監,而且溫體仁和曹化淳之間,關系也不是很好,溫體仁和周延儒爭斗的時候,曹化淳曾經幫助周延儒,令溫體仁很不滿意。

  就算是王承恩大權在握,一直都在皇上的身邊,溫體仁也沒有刻意結交。

  所以說,曹化淳的內心沒有底,不知龗道能不能聯合到溫體仁,齊心協力來彈劾孫承宗。

  在曹化淳看來,這是一個牽一發動全身的鏈條,一旦彈劾了孫承宗,令孫承宗受挫了,接著倒霉的就是劉宗周和黃道周,這兩個大儒,脾氣倔強,肯定不會服輸的,很快就會跟著倒下,如此情況下,蘇天成將遭受到重大的打擊,在朝廷里面,幾乎沒有什么依靠了,接下來受到影響的,就是大太監王承恩了。

  這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曹化淳完全可以預料到的。

  曹化淳這次想著結交溫體仁,也有著一定程度的自信,此一時彼一時,誰都知龗道,皇上開始倚重孫承宗,冷落溫體仁了,這預示著溫體仁內閣首輔的位置動搖了,這樣的情況下,溫體仁為了能夠保住內閣首輔的職位,與他聯合起來,開展行動,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兩人各得其所,有著各自不同的目的。

  想清楚了這些,曹化淳經過了周密的布置之后,開始行動了。(

大熊貓文學    大明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