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七十章 三國內亂

  整個正月,長安都是在一種舒緩而懶散的氣氛中度過的。

  吐蕃內亂,諸王子爭位,己然是自顧不暇,同突厥的合兵之策自然瓦解。

  論彌薩是吐蕃大將,他也有自己的部落,也有最合乎本人和本部落利益的王子想要擁戴,如今和親的男主角已經死了,他還留在長安做什么,在得知這一噩耗的第二天,他就倉慌辭駕,趕回吐蕃,參與權利之爭去了。

  吐蕃的放手,讓突厥頗有一些孤掌難鳴的感覺,但突厥使者莫賀干不能像論彌薩一樣灰溜溜地離開,他仍滯溜長安徘徊不去,武則天的態度這時明顯強勢起來,莫賀干十次求見難得一回允許,形勢比人強,莫賀干也無法咄咄逼人了。

  出了正月,春風漸漸回暖大地,大周皇朝也迎來了兩樁喜事。

  為了躲避與吐蕃和親,相王為兩今年歲最長的女兒仙源、壽昌緊急選定了夫婿,如今吐蕃雖因內亂不再逼親,但已經定好的親事自然還要舉行,所以武則天下詔,為壽昌和仙源成親。

  武則天讓鸞臺出降制曰:“相王女壽昌縣主,仙源縣主,并稟靈天漢,漸訓王門,質耀桃李,性芬蘭蕙。帝孫將降,甫及笄年,國人所承,允歸時望。清廟齋郎崔珍,太子左奉御薛伯陽,并地襲衣冠,躬履名教,風猷美茂,才藝紛綸。飛鳳之占,既合其吉;乘龍之背,宜膺雙舉。壽昌縣主可出適珍、仙源縣主可出適伯陽…”

  旨意一下,兩家馬上籌備婚事,就在陽春三月,為兩位縣主舉辦了婚事。婚宴上,相王諸女匯聚一堂,在后宅里也開了一桌,她們雖然年幼,也吃了些米酒,畢竟是大喜的日子。

  清陽舉起杯,對眾姐妹道:“吐蕃王暴斃,我等姐妹得以逃過一劫,這都是十娘的功勞啊,眾姐妹們,還不舉起杯來,咱們合敬十娘一杯,以示謝意。”

  清陽本是調侃李持盈,眾姐妹聽了都嘻嘻哈哈地舉起酒杯,李華婉擔心小妹臉上掛不住,急忙去扯清陽的衣襟,卻己攔的遲了。

  誰料李持盈卻絲毫不惱,她臉含淺笑,坦然舉杯,受了姐妹們的一敬,眾姐妹只道她是在硬撐架子,誰知李持盈卻是暗自得意:“哼!這事兒本來就是我托人幫忙,才幫你們化解了的,受你們一敬也是應該的。”

  李持盈先入為主,已經認定吐蕃王的暴卒是楊帆做的手腳了,只是礙于先前的誓言,她又是極重然諾的人,不好把這個秘密宣諸于眾。在這小妮子心里,已經把楊帆視若神人了。

  其實,早在她聽三哥講起楊帆如果巧妙運籌,把廬陵王從房州安然救回洛陽的時候,就已經把楊帆敬若天人了,若非如此,她也不會急病亂求醫,認為只要楊帆肯想辦法,就能幫她解此大劫。

  也正因為她早認為楊帆有神鬼莫測之能,這一遭才把吐蕃冇贊普之死歸功于楊帆。

  不過,吐蕃贊普受了南詔瘴疫而死,雖是不可預料的意外,但利用南詔牽制吐蕃,主意確是楊帆出的,事情也是他促成的,只是這個結果并非他的手段,李持盈也算猜對了一半。

  吐蕃因贊普暴卒軍中,未及安排后事,眼下是真的陷入內亂了。

  相王府兩位縣主出嫁的時候,楊帆就己收到吐蕃內線傳來的消息,吐蕃諸王子爭霸的事情已經“塵埃落定”,選出了新王。

  眼看各大部落各擁其主,整個吐蕃要分崩離析,皇太后沒廬氏尺瑪蕾急忙出面,以太后之尊垂簾聽政了。

  太后聽政以后,果斷地立年僅七歲的孫子棄隸蹦贊為贊普,棄隸酯贊的母親叫贊莫托,家族勢力極為龐大,太后尺瑪蕾的娘家同樣極有權勢,兩大家族合力,再加上太后選立王孫屬于名正言順之舉,這才確定贊普之位。

  不過,這只是保證了表面上的安定,各位王子背后的部落、家族并不甘心,王權急劇衰落己成事實,又沒有一個強大的相權壓制,很多部落開始自行其事,王權政令己難以貫徹整個吐蕃。

  楊帆與沈沐會唔后評估了一番,認為吐蕃至少要亂上二十年,直到這棄隸蹦贊成年之后,如果他能像松贊干布一樣成為一代雄主,吐蕃才會恢復元氣。至少二十年內,吐蕃己很難再對中原構成戚脅。

  兩個人的這番評估,是在充份了解吐蕃各方勢力情況,又得到“觀天部”諸多智者參詳之后才得出的結論。事實上,棄隸蹦贊成年后并未成為一代雄主,此后的列代吐蕃贊普也都沒有再出現過松贊干布那樣的一代豪杰。

  吐蕃的衰落,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從這個時候起,吐蕃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直至亡國。

  相王府兩位縣主出嫁三天,正式回門兒的那一天,西域也傳來了唐休璟的好消息。唐休螺到了碎葉城,對十姓部落又打又拉、軟硬兼施,空頭支票不要錢似的往外開,把十姓部落首領忽悠的五迷三道。

  十姓部落之主烏質勒被大周正式封為郡王,承認他是突騎施汗,他從此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斜瑟羅一腳踢開,正式成為十姓部落之主,算是得到了最大的實惠,所以欣然同意出兵。

  烏質勒出兵討伐默啜,不僅可以得到大唐更近一步的支持,也符合他自己的切身利益,畢竟東西突厥自從分裂就成了世仇,他既然取代阿史那斜瑟羅成為西突厥之主,那么向東突厥之主默啜發動進攻,就是他必然的立場。

  烏質勒擁有雄兵二十萬,僅有默啜的一半,但是默啜的領土疆域太廣,各處都需要駐兵把守,尤其是與大周接壤地段,因此實際可以調動的兵馬并不比烏質勒占優,這一來默啜在東線的戰事只能全面停止,抽調兵馬迎擊烏質勒。

  莫賀古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也立即改變了態度。他現在要做的不走向大周逼婚,而走向大周示好,努力修復兩國關系,免得大周與十姓部落聯手再從他們背后捅上一刀。

  楊帆和沈沐這對好損友對吐蕃、突厥相繼后院失火的事,自然是極為幸災樂禍可他們沒有想到,武周外患一去,也開始內訌了。

  這場內亂,自然還是百官與二張之間的戰爭。

  二張與百官之間一直摩擦不斷但是導致雙方全面開戰的導火索卻是張昌期。

  張昌期上次被御史臺彈劾貶官,武則天拉了偏架,動用皇帝的權力對他明升暗降,“貶”為岐州丞。張昌期到了岐州,正趕上吐蕃與突厥聯手入侵,張昌期叫苦不迭,卻不敢棄城逃走,好在他茍前面還有邊軍駐守,只好緊閉城門,忐忑待敵。

  結果沒多久,先是陳大慈在茂州大捷吐蕃各路兵馬因而不敢再輕舉妄動,繼而吐蕃贊普親征六詔,結果染上瘴疫死在軍中,吐蕃諸王爭霸,一場內訌,武周邊患解除,算是有驚無險。

  這時候,張昌期的機靈勁兒倒是上來了他假模假樣地率兵“追殺”了一陣,連吐蕃兵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凱旋班師”,張昌期隨即上書說他大敗來犯之敵,讓他的堂兄弟為他請功。

  二張有了這條理由自然整日里央求武則天,武則天捱不住這兩個情郎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幫張昌期物色個官職。這冇一日早朝,吏部報雍州長史出缺,武則天馬上想到了她答應情郎的事,便環顧眾宰相,問道:“雍州長史出缺,誰人可以勝任?”

  魏元忠出班奏道:“薛季昶可以勝任。”

  這薛季昶原本就是雍州長史,現在是右臺大夫,比起以前清貴了許多,卻不及以前權重,魏元忠想讓這位同僚好友再任雍州長史。天子老邁,變天在即,多掌握一些實權,將來的把握就更大一些。

  宰相之中,楊再思、蘇味道、韋承慶、韋嗣立都與二張交情深厚,但是這件事發生的突然,他們事先并未得到二張授意,自然不會提名張昌期。

  武則天知道不能指望宰相們舉薦,便主動提起道:“薛季昶久任京城,朕另有重用。近來,岐州丞張昌期擊退吐蕃來犯之敵,立下了戰功,朕想讓張昌期任雍州長史,眾宰相以為如何?”

  楊再思、蘇味道等宰相這才明白武則天的意思,連忙躬身道:“陛下圣明!”

  魏元忠卻又越眾而出,高聲道:“張昌期不可任雍州長史!”

  武則天眉頭微微一蹙,問道:“魏相何出此言?”

  魏元忠道:“張昌期年少無知,不諳地方政務。在岐州任上短短時日,更難談得上什么歷練。雍州乃帝京(雍州即京兆府,治設長安),政務繁冗,豈是張昌期可以勝任的?此人與薛季昶比較,優劣一看便知。”

  本來,眾宰相都有舉薦官員的權利,現在楊再思、蘇味道等人已經明白了武則天的意思,只要武則天再堅持一下,這幾位宰相一定出面幫腔,可武則天也知道張昌期無論是資歷論、才干、聲望都不勝任雍州長史之職。

  武則天假公濟私,便沒了那么大的底氣,被魏元忠一說,竟爾沉默不語起來。楊再思、蘇味道等人都是老滑頭,一看天子都沒堅持,自然不會出面說話,萬一張昌期在雍州任上出點什么事,他們作為舉薦人也要承擔責任的,此事竟不了了之。

  二張聽聞此事后,不禁勃然大怒,張昌宗拍案厲喝道:“這魏老兒一而再、再而三地與我張家為難,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向比他穩重的張易之也被魏元忠惹惱了,大怒道:“這個不識抬舉的老東西,當真蹬鼻子上臉,以為我們張家人好欺負么?不給他點顏色看看,這老朽必定更加猖狂!”兩兄弟一番商議,針對魏元忠的報復旋即展開。

P:大家元宵快樂!正月為元月,夜為宵,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宵。源于中土的道教又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按我國傳統,在這一天,要賞月燃燈、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大家別忘了常回家看看,與父母雙關共度佳節喲。鑒于賓館業務一定繁忙,有碰到熟人的可能,大家就不要去湊那個熱鬧啦。誠求月票、推薦票!本周的休息日放在明天。。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起點◢、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本文字由

大熊貓文學    醉枕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