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章 勸降建德

齊郡歷城縣,這里是竇建德的新都城所在,中午時分,竇建德和往常一樣騎馬在街頭視察,他  后跟隨著百余名親兵。

已經到了最  鬧的中午,但大街上的行人還是稀稀疏疏,難得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出現,整個歷城縣的人口已剩下不到三萬人,絕大部分都是軍戶。

  竇建德早已習慣了這種人口蕭條的場景,也沒有什么感慨了,他知道絕大部分青州人都跑去了河北,有的從軍,有的興修水利,換取糧食養家糊口。

  雖然竇建德有時也恨,但他心里明白,自己養不活這么多人,放他們去河北求生,也未必是壞事,只是看著大街上的蕭條,他的雄心壯志也一天天消退了。

  事實上連竇建德自己也對稱帝沒有了興趣,他在孔德紹的勸說下,改稱夏王,任命孔德紹為夏王府長史,所有的政務都丟給他去處理,他只管練兵,盡管他手上只有兩萬士兵,他也要把這兩萬士兵訓練成最精銳之軍。

  “今天的糧食發放了嗎?”竇建德回頭問陪同他巡視的司馬齊善行。

  由于糧食緊張,竇建德早在去年秋天便實行了糧食配給制,每三天發放一次糧食,每人可得一合米和一條魚干,老人和孩童減半,又殺了十幾名貪污糧食的胥吏,雖然只能勉強維持半飽,但竇建德的治下始終沒有出現餓殍遍野的災難。

  齊善行是竇建德手下第二號文臣,僅次于孔德紹,雖然能力不強,學識不著,但竇建德看中了他的正直清廉,便將糧食配給全權交給他處理,齊善行倒也盡心盡力。沒有出現什么大問題。

他連忙躬  道:“回稟王爺,今天糧食都已發放,一切順利。”

  竇建德點點頭,又問:“我聽有人抱怨,說配給的魚干普遍很小,這是怎么回事?”

  齊善行苦笑一聲,“

  下,現在海面風浪頗大。我們的船隊都是小船。經受不起,所以一直在港中避風浪,庫房的魚只剩下小魚了,這件事在前兩天向王爺匯報過。”

竇建德這才想起,好像是有這么回事,他忘記了。只得歉然地笑了笑,又問道:“那現在風浪  況怎么樣?”

  “卑職已經派人去打聽了,不過現在才是一月份。有風浪也不會長久,估計船隊已出海了。”

  竇建德點點頭,這時。遠處一名士兵疾速奔來,“王爺!”士兵大聲呼喊。

  竇建德勒住了戰馬,他認出士兵是王府今天的當值,難道是王府出事了嗎?

  片刻,士兵奔跑而至。氣喘吁吁道:“稟報王爺。。。隋朝使者來了,在王府等候。”

  這個消息令竇建德愣了一下,隋朝使者怎么來了,他略一沉吟,立刻吩咐道:“回府!”

  眾人紛紛調轉馬頭,護衛著竇建德向王府奔去。

竇建德的夏王府是利用原來徐圓朗尚未修完的魯王府改建而成,占地不到二十畝,在天下所有的割據勢力中,他的府邸是最小的一座,連劉黑闥的齊王府都比他大一倍,這固然是齊郡飽受戰亂,人民困苦,無力大規模修建宮室,另一方面也是竇建德生  儉樸,不喜奢華的緣故。

  此時在夏王府客堂內,楊元慶的使者溫彥博正不慌不忙地喝著茶,孔德紹坐在一旁陪同。

  溫彥博是涿郡太守,因在均田制的推行上極為出色,成功調和了士族和庶民的土地矛盾,被樹立為均田制典范。

  溫彥博也由此高升,即將入朝出任戶部尚書,將直接主管天下均田制的推行,這次是受楊元慶的派遣出使青州。

  之所以派溫彥博出使青州,是因為溫彥博一直被竇建德所敬重,竇建德在河北時曾幾次邀請溫彥博去他那里出任相國,都被溫彥博婉拒。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竇建德大步走了進來,一進大堂,大堂里便回  著他爽朗的笑聲,“原來是溫太守,多時不見,別來無恙乎?”

溫彥博也站起  施禮道:“來得唐突,未事先通報,請王爺見諒!”

  “哪里的話,溫太守肯來,就是給我竇建德的面子,哪里還需要什么事先通報,請坐下吧!”

  竇建德和溫彥博分賓主落座,孔德紹也陪坐一旁,竇建德又命人重新上茶,三人寒暄幾句,竇建德這才嘆口氣,“去年夏秋連旱,使得青州六郡民不聊生,大都逃去了河北,我想問一問,逃到河北的青州民眾大約有多少人?能否告之建德。”

溫彥博想了想道:“不久前,我和楚王  下也說到此事,楚王提了一下,陸陸續續逃去河北的青州民眾大約有五十余萬左右,逃去梁郡和東郡的民眾大約有十余萬。”

  “那就七十萬了!”

  竇建德長嘆一聲,“青州六郡人口加起來也不過八十萬出頭,超過八成的人都逃走了,難怪青州千里荒野,狐死尚且首丘,人皆念故土,青州民眾竟棄故土北逃,我竇建德有罪啊!”

溫彥博勸道:“王爺應該知道民心思定已是大勢所趨,今河北平定,各郡各縣皆在推行均田制,實行耕者有其田,青州民眾雖然無法在河北分田,但他們也有官田可種,租賦全免,官府還提供牛馬幫助耕田,我南下時已是驚蟄時節,河北大地處處都在  耕土地,一片生機盎然,相反,過了黃河后卻是一片死寂,土地荒蕪,村莊破敗,和河北形成鮮明的對比,王爺還不明白天下已是大勢所趨嗎?”

竇建德低頭不語,雖然溫彥博說的話讓他很不舒服,但他卻怒不起來,他心里很明白,就憑他現在的力量還想殺回河北,幾乎就是白  做夢,他想阻攔隋軍收復青州,也能是螳臂擋車,他其實已經熬不過今年了。只是。。。。。。

竇建德最終嘆了口氣,“我竇建德不過是農民出造反,也算是建立了功業,可稱一方梟雄,我已年近五十,早已過了不惑之年,我若投降楊元慶。楊元慶可能容我?或許他現在不會殺我。但  后呢?他坐穩江山,統一天下之時,還能留下我竇建德這個后患?”

  竇建德說的是心里話,他也,他明白梟雄之心,楊元慶絕不會留下他這個后患。縱然是現在不死,將來也不會留下他,這是他最大的擔憂。

溫彥博微微笑道:“天下民心思定。就算王爺將來想造反,你認為會有多少人愿意追隨?拋棄自己得到的土地,拋棄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園。拋棄妻兒父母,有幾個人做得到?正如王爺自己所言,已年近五十,膝下又無子嗣,王爺還能有幾年可活。如此,又為什么要造反?楚王  下心里有數,王爺其實反不起來。”

竇建德搖搖頭,“就是楚王  下心口不一。”

  溫彥博冷笑了一聲,“說句不好聽的話,王爺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楚王若想殺王爺,鏟除青州余亂,只要派一支萬人騎兵橫掃而來,請問以王爺的兩萬軍隊,能抵擋住三天嗎?

  下若想殺王爺,還不容易嗎?何必還要留個后患。”

  溫彥博的話使竇建德也有些疑惑了,他心里有數,他的軍中只有幾百匹戰馬,若真是一萬隋軍騎兵橫掃而至,他的軍隊將一戰而潰。

  是的,楊元慶是很容易就能滅掉他,那為什么還要自己投降?竇建德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溫彥博嘆息一聲,解釋道:“這是因為楚王  下已經心懷天下了,從大業六年王薄開始造反,至今已經七八年,江山凋敝,民生困苦,

下實在不想再興殺戮,所以他寧可寬容王爺,而且下親口給我說過,當年王爺在河北征糧,并沒有動義倉之糧,善待民眾,就憑這一點,便可以饒王爺一命,王爺若降,可回鄉養老,只要深居簡出,不交結舊部,自然可以安享晚年,這是  下的原話。”

  竇建德被說動了,他也很清楚,天下大勢已定,就算自己想造反,也不會有人響應了,更何況他已年近五十,膝下無子,已沒有了造反的精力,他肯定是不會再造反了,只想平平靜靜地在故鄉度過晚年。

  關鍵是楊元慶是否會猜忌自己,有沒有容人之量,聽溫彥博的語氣,似乎會有人監視自己,這也很正常,‘深居簡出,不交結舊部’,這就是楊元慶的條件了。

竇建德背著手走到大堂前,望著院子里已經發出綠芽的柳枝,這一刻他真的渴望著回到自己的家鄉,坐在自己老屋后的小河旁釣魚,享受  天的生機盎然。

  “好吧!讓我再考慮幾天。”竇建德終于下定了決心。

溫彥博立刻起  笑道:“那我就再等王爺考慮三天,三天后,如果王爺愿降,我們再具體商議投降事宜。”

  竇建德緩緩點頭,“那我們就一言為定,三天后,降或是不降,我給你一個正式答復。”

  溫彥博走了,竇建德站在堂前久久沉思不語,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孔德紹慢慢上前道:“王爺現在應該明白了吧!我為何勸王爺不稱帝?”

  竇建德一驚,他這才明白過來,如果他稱帝了,就沒有回轉的余地了。

  “孔先生也是勸我投降嗎?”

  孔德紹點點頭,“天下大勢已去,王爺若不抓住這次機會,必將悔之晚矣。”

  竇建德也低低嘆息一聲,“是啊!我竇建德不慕榮華,不近女色,只想在亂世中給河北民眾一口飯吃,現在人心思定,河北已欣欣向榮,我又何必去破壞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定,就算一死,也可以瞑目了。”

  三天后,竇建德找到了溫彥博,正式表示自己愿投降隋朝,溫彥博這才取出楊元慶的親筆信,信中楊元慶封竇建德為漳南縣公,賞銀五千兩,賜田十頃,準他回鄉養老。

  十天后,羅士信率一萬騎兵進入齊郡,接管了竇建德的兩萬軍隊,縱橫河北的一代梟雄竇建德就此銷聲匿跡。

  二十年后,年近七旬的竇建德在游玩蜀中青城山時感恙,一病不起,最終病逝于成都,而那時,已經沒有人記得這位曾經叱咤河北的一代梟雄了。

大熊貓文學    天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