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四章會盟 安南南北朝對峙已經好幾十年,雙方都有險些致對方于死地的機會,對彼此的了解,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了解,不知就如何剿滅對方,反復做過多少推演。但是因為實力所限,大好的計劃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現在有了天朝大軍相助,南朝迅速的起死回生,因為北朝主動收縮,很快收復了失地,并轉守為攻,得以執行塵封已久的克復計劃——這個計劃認為山南一路,北朝布水陸重兵防守險要。難以得志。惟山西上路以及宣光、興化、太原之境,林莽曠漠,路徑僻絕,希望與鎮守大同的主將鎮郡公武文密會合后,再出師天關,經興化、渡洮江、據宣光、收用藩目土酋,經略太原、諒山、進兵京北,用兵海陽、山南,最終形成‘以大軍三面臨之,何患不克?’的局面。
這是一個大膽而周密的進攻計劃,可以繞開莫朝苦心經營的大羅防線,并且采取就食于莫的策略,無論成敗都對北朝會是很大的摧殘,但是否執行,決定權卻不在鄭松手中,而要看此次的主帥吳百朋和主將俞大猷的。好在兩人都對這個計劃贊不絕口,只是認為細節上還需要完善。
出征之前,吳百朋暗地里對俞大猷道:‘南洋諸國大都生性馴服,唯獨安南,自古就是禍亂之源,數度反叛中國,對我們永踞南洋的國策,是個大麻煩。所以安南的男人,越少越好,但我大明仁義之師,怎能殺戮無辜?’其實這話不該說這么白,但吳百朋擔心俞大俠身上古風太盛,萬一搞起什么一視同仁、投降不殺來,豈不錯過這個讓安南人自己背黑鍋,來大開殺戒的大好機會?
豈料俞大猷淡淡一笑道:“末將本想先斬后奏哩,現在看來,倒是我小瞧您老了。”
吳百朋愣了一下,恍然道:“我倒是班門弄斧了。”他想起來了,當年莫朝剛剛建立時,先帝命兵部尚書毛伯溫出兵平叛,俞大猷曾經上疏,陳述了自己的用兵方案,請求從軍。
后來毛部堂看到了他的上書,十分欣賞,夸獎了他,卻沒有用他。這件事讓俞大猷郁悶了很久,后來才明白,原來朝廷根本沒想真打,只是嚇唬嚇唬安南罷了。毛部堂的行為可以解釋了,但俞大猷平定安南的抱負,卻依然難酬。
如今一轉眼,三十年過去,當年虎虎生威的青年將軍,如今已是飽經風霜的白發宿將,然而他的寶刀未老,那顆渴望建功立業的心,也依然如昔。所以雖然與沈默有些矛盾,但他還是主動請纓,要求擔當進攻安南的先鋒官,而沈默也真不放心別人,所以兩人臨戰演了一出‘將相和’,算是重歸于好。
而俞大猷當年的計劃中,便有這樣一條——當殺傷兵壯,以削其血勇之氣!
于是俞大猷和鄭松帶著大軍出發了,吳百朋則與天佑帝一道,坐鎮清化督運糧草,至于沈默沈督師,據說因為水土不服,患病不起,留在峴港修養了呢。
北伐聯軍由天關出山西,至宣光、興化,沿途莫軍望風披靡,莫西道將定郡公鄧定、宣光守將武文密降于黎。七天后,聯軍攻掠京北,駐營順安府,又移師仙游山。隆慶元年春節,又分兵攻快州、洪州等。至正月十五攻破快州、洪州、南策等府。
期間,明軍展現出的強悍戰斗力,他們不僅武器厲害,而且配合默契、戰法嚴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果這還能讓鄭松喜憂參半的話,那么另一樁,就讓他無比惱火了——明軍雖然軍紀嚴格,但異常心狠手辣,每戰從來不留俘虜,哪怕莫軍已經跪地投降,他們也絕不手軟。事后鄭松表示抗議,那些人投降過來,就是我們的士兵啊!
“我們的兵力足夠了。”俞大猷卻不溫不火道:“這些人今天投降我們,明天我們占據不順,他們又會叛變,與其到時候被亂了陣腳,影響士氣,不如現在就殺個干凈。”
“可是,這樣的話,”鄭松苦著臉道:“莫軍官兵知道我們不留俘虜,定會每戰到底,死不投降的。”
“那又怎樣?”俞大猷輕蔑道:“我的孩兒們還嫌不夠殺的嘞。”
鄭松無言以對,只能看著明軍一次次大開殺戒,心里反復問候戚繼光的八代祖宗。他也不是沒想過坑一坑明軍,讓他們多死點人,然而俞大猷雖然是第一次到安南,卻對這里的地形軍情了若指掌,加上那無比豐富的軍事經驗,和超一流的戰場敏感,從來不會讓部下處于危險之中。鄭松這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想要忽悠他,簡直是白日做夢。于是到一個月后的決戰前,黎軍都死了好幾千,明軍卻只陣亡了三五百人…
最讓鄭松受不了的是,他以為穿越熱帶密林,會導致明軍染上瘴病,大幅減員,然而明軍卻有一種藥物,每日服用,竟然幾乎無人生病。知道對方是做了萬全準備而來的,鄭松這才收起了鬼心思,一心一意的趕緊收復失地,看看用什么代價送走這些瘟神吧…
聯軍勢如破竹,戰局進展神速,到了正月底,基本上實現當初三面合圍的目標,這時候,莫朝已經丟失了大半的版圖,僅據有京城和海陽,但是軍隊的損失不大,必須要在士氣徹底低落前,來一場一賭國運的決戰了。
隆慶六年二月二,莫敬典調集全部兵力…當然北面防守鎮南關的軍隊不敢抽調,否則被廣西明軍南下,就徹底吹燈拔蠟了…一共調四鎮、四衛、五府兵馬約十余萬人,在紅河平原上列陣迎敵,營寨舟筏連接,日則旗鼓相望,夜則舉火為號,以逸待勞,準備決戰。
三天后,聯軍從北面抵達,大戰一觸即發。俞大猷和鄭松都在第一線督戰,莫朝皇帝莫茂洽也親臨前線。見國君親至,莫軍士氣大振,以百頭大象組成的象陣為先驅,主動發起進攻。
聯軍以三十門大炮密集射擊,大象雖然皮糙肉厚,卻禁不住炮彈打擊,死傷一片之后,其余大象驚慌失措,調頭亂跑,反而沖亂了莫軍的陣線,莫軍驚惶而退,左不顧右,后不顧前,旌旗失次,行伍已亂。聯軍趁勢掩殺,陣斬對方大將匡定公、親郡公以下萬余人,又有兩萬人被淹死,以及被俘后斬殺…莫茂洽和莫敬典帶著殘兵逃回升龍。
大勝之后適逢元旦,聯軍休整三天,準備攻城。攻城之前,鄭松設壇具禮,祭告皇天后土及黎朝列宗諸皇帝,然后以三條約束諸軍士:‘一不得擅入民家、擄掠財物;二不得fu女,三不得si仇殺人!’其實這些話,更多是說給明軍聽得,俞大猷面皮薄,果然表示,明軍可以遵守這三條。
鄭松大喜,表示一定請大王重賞天兵,俞大猷沒接他這茬,而是詢問了一下升龍的國庫怎樣,坐落在什么地方?有多少的庫存?待鄭松一一回答之后,他他轉向了四周的將士們,大聲地宣布:“拿下升龍,莫朝的國庫就是黎朝你們的獎金!”
一直對出國作戰缺乏代入感的大明瞬間熱血沸騰,轟然歡呼。
鄭松則瞬間石化,他還指望著莫朝的國庫重建國家呢…何況如此重賞了明軍,自己的軍隊又該如何賞賜?但當著數萬明軍的面,他怎么敢說出個不字?只好先咬牙答應下來,一切待拿下升龍后再說。
于是聯軍分兵攻打升龍城。莫茂洽見黎軍逼進,撤離京城居于菩提土塊村,命莫敬典、阮倦等留守保衛升龍。
聯軍圍三闕一,鄭松親自指揮攻城,黎軍眼見終于要取勝,不由氣力頓增。于是穿壘登城,競先突破壘門。守城的禁軍士兵大都是升龍人,為了保護家人,也要力戰不已,雙方死傷都很慘重。明軍一開始沒有參與攻城,只是用大炮反復轟擊城墻,終于在三天之后,轟塌了一段幾十丈的距離,這才出動早就按捺不住的攻城部隊,展開猛烈的攻擊。
莫軍壓力頓增,陡然不能支。雪上加霜的是,莫敬典正好在那段城墻上,直接被埋在了廢墟中,失去統帥的莫軍徹底崩潰,將領紛紛棄城逃走,阮倦被俘,聯軍攻占升龍。
躲在土塊村莫朝皇帝莫茂洽,不過是個卵毛未生的毛孩子,眼見著兵敗如沸湯潑雪,早就嚇得哭泣不已。太后問應王莫敦讓該當如何,莫頓讓說,唯今之勢,只能向北,去鎮南關。
“對,我們還有幾萬人馬,在駐守邊關呢!”太后眼前一亮,說:“咱們去投奔他們,再跟南朝逆賊決一死戰、收服升龍…”
“人要自知!”莫敦讓厭惡的看她一眼,終于忍不住道:“你就是太不自量力了,要不是當初你們娘倆跟那姓韋的si定盟約,結果惹來了天朝大軍,我們怎會落到這般田地?”
“現在說這個有啥用…”自從天朝大軍出兵后,太后都快被罵成麻花了。
“是沒有!”莫敦讓郁悶的嘆口氣道:“我們不是去整軍再戰,而是去投降!”
“投降?”太后不懂了:“既然要投降,回升龍不就得了,還要跑那么遠干啥。”一想到要翻越那么多大山,才能抵達鎮南關,養尊處優的太后就恐懼。
“你以為落到鄭松手里,他能讓你們活?”莫敦讓咆哮道:“我們要往北,向廣西的明軍投降,懂嗎你!”
“你不說我怎么會懂呢?”太后委屈道。
在meng受巨大的損失后,鄭松終于帶兵攻陷了升龍城。明軍也折損了上千人,讓俞大猷的臉se很不好看,一進城,就讓人去占領國庫,準備發錢犒賞官兵,撫恤死傷。
那邊黎軍見狀自然不平,我們付出那么大的代價,也得有賞賜才行!他們不敢與明軍去爭,卻敢跟老百姓搶,跟那些落毛鳳凰不如雞的莫朝貴族搶,于是打劫很快蔓延開來,城內四處起火。鄭松帶人到處救火,卻無法制止因為慘烈攻城戰,而ji發出獸性的部下…
一直到第二天,在連續斬殺了上百名不聽軍令的官兵后,鄭松才重新恢復對軍隊的控制權。來不及細細的算賬,他立刻率領一萬直屬部隊,直撲菩提土塊村,不殺死莫朝的皇帝,怎么能算戰爭勝利呢?
可為了平息升龍sao亂,他耽誤整整一天的時間,所以抵達土塊村時,已經連根人毛都沒了…鄭松不肯放棄,率騎兵晝夜追擊,但河內距鎮南關僅有二百六十里,莫家人也是拼了命的跑,終究全須全尾的逃進了鎮南關中。
鄭松追至距離鎮南關幾十里處,就不敢再追…再追下去,自己就要成獵物了,只好怏怏返回升龍,準備與自己的軍隊匯合。
鄭松第二天黃昏回到升龍城,便聽說俞大猷要請自己吃飯,為導致升龍sao亂一事賠禮道歉。鄭松雖然暗罵,要是道歉有用,官府還有什么用?但俞大猷的面子他不敢不給,何況這本就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于是梳洗一番,鄭松除下戰袍,換一身便袍,就帶著幾十個衛士,到明軍營中赴宴。俞大猷的侍衛長說,大帥在里面等他,鄭松不疑有它,便只身進入中軍大帳,他的衛士自然有人招呼,到偏帳吃酒。
進去之后,鄭松卻沒見到酒席,甚至連俞大猷的人影也沒看到,只見天佑帝的妹夫,松郡公阮松,一臉肅殺的站在那里!
“你怎么在這里?”鄭松警惕道,一邊說著,便想退出這鬼地方。
身后卻閃出幾個持刀的武士,全都是黎朝大內侍衛的裝扮…
第二章,小郎君終于lu出來了。另外驚聞今日開始雙倍,天哪,大家幫幫啊!!可憐可憐我吧,我會好好給各位大爺寫字的…啊,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