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三十九章 至親至疏

第五百三十九章至親至疏  朱高熾生得肥頭大耳,不比兩個弟弟的身材雄武高大,但是在處置政務方面,朱高煦和朱高燧加在一塊也及不上他一根小指頭。昔日還是世子,他就在朱棣裝瘋的時候處理過要緊事務,而朱棣率軍在外南征北戰,若不是他坐鎮北平,恐怕連根據地也丟了。即便是朱棣登基,他這個皇太子也曾經數次監國,盡管從來掌握不了高品官員的除授,盡管頻頻遭疑忌,但在單純處理事務上的本事倒是不輸給父親朱棣。

  然而,這會兒的端敬殿中,一向以禮敬官員著稱,被譽為仁孝典范的皇太子朱高熾平生第一次在臣下面前暴怒失態。他劈手將一本奏折狠狠地擲在了地上,又怒瞪著送奏折的楊士奇厲聲喝道:“這算是什么?他是不是瘋了?這種東西送上去,父皇必定會氣得半死,他以為這是小孩子過家家?”

  剛剛搬來北京時,端敬殿中的宦官宮人十個之中有七個都是新面孔,但這些都不用他操心,自有太子妃張氏一點一點地下功夫。如今,他在這端敬殿中說出的話,只要不是極其犯干系的,決不會有只言片語流露在外,這也是他此時此刻絲毫不掩飾的原因。瞪了楊士奇片刻,見對方只是不嚴于,他終于醒悟到自己這火發得極其沒來由,不禁悻悻地坐了下來。

  “早知道他不知輕重,可這一回他父子倆還鬧騰得不夠?那天杖責壽光王,乾清宮前一片狼藉,幾乎是當場鬧出了人命,他眼下這道奏折一上,是不是干脆要這個兒子的命?父子父子,天下間怎么會有這樣的父子,他就不知道收斂一點?”

  大光其火之后,朱高熾方才深深吸了一口氣,心里明白自己最惱火的卻是另外一點。他出生就是長子,也是鐵板釘釘的世子,于是自小和兄弟分開,獨處一院獨自讀書,樣樣都是禮儀規矩,朱棣更是動輒責罵,從來都是最嚴厲的父親。可面對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時候,朱棣卻會流露出關心和慈愛,不說別的,就憑朱高煦這些年來的胡鬧,夠死多少次了?

  人人都說是漢王能保全都靠他求情,可誰會知道,他只不過是看穿了朱棣的護犢之心,不得不按捺下那絲厭惡出言轉圜。哪怕是沒有他,朱高煦也死不了,朱高燧也是一樣!父親想到的只是敲打敲打他們,可對于他卻嚴厲到了苛刻的地步!

  “這奏折暫時擱下吧,等明日正旦大朝之后再尋個好機會呈遞給父皇。”

  每逢皇帝出征或出巡,必定是楊士奇留輔太子,無論是在誰看來,他都是如假包換的太子黨,因此他出入東宮也從不避忌。此時,見一個小宦官匆匆從地上撿起奏折,畢恭畢敬地上前呈遞給他,他卻并不接過,而是對著上首的朱高熾躬了躬身。

  “太子殿下,恕臣直言,您這份心意是好的,但恐怕和皇上的意思相悖。皇上之前說過,但凡外藩親王以上、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二品以上,一應奏折悉送呈御覽。殿下若是認為這奏折呈上不妥,也不能就此擱下。再者,漢王如此有恃無恐,只怕是鐵了心要整治壽光王。殿下進呈歸進呈,事后勸諫歸勸諫。這是奏章,并非傳言,壓也是壓不下的。”

  被楊士奇這么幾句話一勸,朱高熾頓時悚然動容。如今盡管尚未北征,但朱棣已經把朝廷政務一股腦兒都丟給了東宮,自己只是成日里召集一幫武將商量什么行軍路線,什么輜重運輸,什么兵員調派,什么武器補給…但即便如此,那兩只眼睛仍然會時不時犀利地掃過東宮。到時候他一片好心反而被人以為是居心叵測,那是何苦?

  “那好,待會你便陪我走一趟乾清宮。”

  淡淡地吩咐了這么一句,他忍不住又狠狠盯了一眼那黃綾封面的奏折,心里卻是疑惑得緊。壽光王朱瞻圻遺傳了朱高煦暴躁的性子,行為多有不法,可是,那個尚不滿二十的侄兒竟然敢私通宣府鎮守太監,甚至向韃子泄露軍情,他卻無論如何都沒法相信。如果此事乃是假的,那么就是朱高煦瘋了;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是朱瞻圻瘋了。

  難道朱高煦知道從正經的手段上奪位無望,這才拼命折騰,恨不得把皇帝老子氣死?

  大明朝疆域廣闊,每日從通政司進呈的奏折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猶如朱元璋這樣的勤政天子方才有可能獨自完全看完,而永樂皇帝朱棣就不得不靠內閣作為秘書。而朱高熾雖說政務嫻熟,卻沒有那樣的精力,幾乎都是按照內閣草擬的批示一應作答。

  心不在焉地花費了一個時辰看完了一摞,他忽然抬起頭對楊士奇問道:“之前都察院那兩份彈劾張越的奏折可曾進呈了?”

  御史宣府巡按柳子胥那篇洋洋灑灑五千言的奏折楊士奇自然讀了,撇開內容不提,那倒是一篇好文章,用典無誤文采漂亮,那種激昂的措辭因為是不明就里,因而也無可厚非。張越和鄭亨早有奏折呈上,所謂的韃靼使節是怎么回事,他們這些隨侍的大臣當然知道。只不過,皇帝對于這小小的花招倒是贊賞,卻是吩咐眾人純當沒有這么一回事,且看撒在瓦剌和韃靼那邊的諜探有什么回報。而且,這事情朱高熾也是知道的。

  “回稟太子殿下,這是前幾日就進呈的。皇上昨天才翻過,又說巡按御史代天巡狩,上書言事亦屬尋常。然事關重大,留中不發。至于于謙所奏之事,待北征之后再下部議。”

  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處置,朱高熾聽完之后之后便蹙了蹙眉。朱棣北征,他率百官監國,督運糧草等等卻是早早委了人經辦。如今張越巡撫宣府,到時候隨駕與否尚未可知。若留,則朱棣極有可能另委要務;若隨駕,倒是另有一番用處。

  “瞻基曾和我提過要調張越去皇太孫宮,可他眼下如此能干,入侍東宮恐怕是難能了。這次過年,他還給瞻基送了年禮,是一幅親手繪的雪地紅梅圖,聽說當初在你府里頭皇上見他的時候就是雪地紅梅,看來他倒是念舊。希望皇上此次讓其隨駕,也讓他歷練歷練。”

  朱高熾能想到的,楊士奇自然能想到。三十萬精銳大軍在外,進入草原后就會在之前二次北征所筑的那些要塞堡壘中存糧分兵,事先運上的糧食可支應大軍數月,后方卡糧決計不可能。皇帝年紀大了,就怕有個萬一,楊榮金幼孜當然信得過,可到了那時候,一群文官未必制得住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將。即便這些人的家眷悉數都在京師,但要知道,每次留守監國的太子都根本動不了防戍京師的京衛。對于皇帝來說,軍權永遠都不容外人染指。

  細思片刻,他便笑道:“臣倒是忘了還有另外一件事。兵部這一次向皇上呈遞了一應遷調的名單,那個遼海衛千戶王瑜,兵部調了其他神策衛千戶。”

  如果是尋常千戶,楊士奇自然記不住,但此人昔日卻揭開了一樁天大的案子,再加上又知道仿佛和張越有些親戚關系,因此他也留過心。這會兒說過此話之后,見朱高熾愣了一愣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他又岔開了話題。

  “此次北征運糧,前運有總督官三人,隆平侯張信、兵部尚書李慶、侍郎李昶。其下由泰寧侯陳瑜等二十六人領車運,鎮遠侯顧興祖等二十五人領驢運。后運悉數用車運,有總督官二人,保定侯孟瑛、遂安侯陳英,率領騎一千,步卒五千護送,這六千護送兵丁便是全數出自神策衛。”

  這安排朱高熾之前就已經聽說,但此時楊士奇這么一前一后提了提,他立刻明白了過來。當下他也不再多語,繼續將奏折看完之后就命人整理收拾好,連同最上頭那黃綾封面的奏章一同放進匣子,隨后便叫起楊士奇一同出了端敬殿。出了左順門時,眼見其他人都離得遠,他便對楊士奇低聲問道:“兵部調派的人全都是神策衛?”

  “全都是調去充實神策衛,這是勉仁的主意。”

  一聽說是楊榮,朱高熾頓時心領神會。楊士奇政務嫻熟,軍務卻是尋常,這種主意確實也只有出自楊榮手筆。至于對方如何影響兵部,那便不用他操心了。心情大好的他此時此刻連走路也輕快了些,直到進了乾清門,這才收拾起了一幅謹慎的面孔。然而,就在他和楊士奇上了乾清宮前的白玉臺階,從穿廊往東暖閣而去時,就只聽內中仿佛有笑聲。

  知道里頭的朱棣必定是心情不錯,朱高熾頓時松了一口氣,到了那門簾前時,隨著小太監通報進入,他就看到朱棣下首赫然是朱瞻基。大約是見著他來,朱瞻基已經是站起了身,但面上仿佛有些不自在。就在他一面心中納罕,一面上前行禮時,朱棣卻對他笑著擺了擺手。

  “瞻基大婚這么多年了,如今皇太孫嬪胡氏總算是有了喜訊。不論如何,這都是朕的重孫輩,若是男孩,你就多一個孫子了!”

  盡管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但看到朱瞻基那滿臉笑容的模樣,想到自己這個父親竟不是第一個得到消息的人,朱高熾面上滿是笑容,心中卻很不是滋味。在朱棣眼里,他若不是有一個賢良的太子妃,若不是有一個聰穎的兒子,他這個皇太子恐怕就是可有可無的。可是,若沒有他,朱棣怎么能夠一次次拋下偌大的天下御駕親征?

大熊貓文學    朱門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