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縱橫篇第二四二章訪歐之旅(六)
升級改版成功,請書友們多多支持,發現BUG也請及時告知,我們好及時更正,如果需要文字章節也請告知,我們盡量給予熱門書籍文字,當然因為書籍較多,完全工作量太大,沒有的請多多諒解 第四卷縱橫篇第二四二章訪歐之旅(六)
第二四二章訪歐之旅(六)
荷蘭的事件只是中國訪歐的一個小插曲。..fê總體來看,這時中國訪歐活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中國使團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同時使團也在歐州各國表現出謙遜、友好的態度,并沒有以大國的姿態顯得高人一頭,也受到歐州各國的一致贊揚。
而這次中國攜帶的貨物也大受歐州各國的歡迎,不過幾乎所有的買家都是看重貨物的收藏記念價值,而不是實用價值。而在若干年之后,這些貨物也都成為歐州收藏市場的搶手貨。
不過貨物出售之后,中國使團也在歐州各地釆購了大量的物品,其中一部份是帶給國內的禮物,但大部份都是使團認為國內可以引進的商品,基本沒有留下什么多余的錢。
同時中國首次訪問歐州,也在歐州各國都引發了一場中國熱潮,而且這股熱潮對歐州造成的影響之深遠廣泛,也遠遠超出了這次訪問的范圍。
在這次訪問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都是歐州各國的熱門話題,不少歐州人都在仿效中國的習慣,用中國式的禮節、人人都以使用中國的物品為榮,各大富豪家里要是不收藏幾件中國的藏品,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路易十四后來親政之后,在宮庭里舉行了一次化妝舞會,參加者幾乎都把自己化妝成中國人,而中國式的假山石景、在建筑、家俱、陳設上裝飾中國的山水、花草、蟲鳥魚獸等圖案繪畫風格,也都風靡歐州,就連中國的筷子也成為西餐必備餐具之一,種種棈況,都在不斷影響著歐州的生活習慣。
當然中國對歐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在生活習慣上,在文化上更為明顯。因為在此前,歐州對中國的文化所知都是支鱗半爪,既不糸統也不全面,還有不少是私自揣摩。盡管這次中國使團中并沒有學術大師,但熟讀詩書的學者也不少,因此東西方的文化也有了一次比較全面的交流。
雖然說這個時代歐州經歷了文藝復興、思想起蒙運動,并且出現了重視科技、重視人文、重視理性、自由觀念,但這些新觀念畢竟才在初始階段,并未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糸,宗教神權依然還有極大的影響力。而這時中國的文化思想早已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思想系統。和歐州尚處于半吊子狀態的新思想相比,還是顯得成熟而高明,而且東方式的智慧也讓歐州學者覺得十分新奇。
因此通過這次東西方的交流之后,絕大部份歐州學者都盛贊中國的文眀比歐州高明。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進一步反對歐州宗教神權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由人的自身的道徳水平來協調社會事務,要比歐州由主的意志來決定人間事務要進步的多。中國文化中的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思想,也要比[圣經]的信條要好得多。因此中國強調的人倫道德權威,正是以依靠宗教權威為本質特征的歐州所缺乏的。
而中國的科舉制度尤其使歐州人佩服,“中國人不講出身門第,只要人品好,有才學,就可以通過考試獲得做官的權利,因此世襲爵位封官的歐州官吏制度是無法與中國的科舉制品相比。”
“在中國沒有西方的宗教戰爭,不會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濫殺,是一個自然生產和人工生產的和諧社會,”
“中國的開明政贊和仁義道德才是人類理想社會發展的高峰;”
“幅員遼闊的中華帝國的政府是值得稱道的,它是令人畏懼、榮譽和道徳三者的結合體。”
當然歐州對中國文化制度的肯定和贊美,也有相當一部份原因是借此來否定歐州的舊制度,批判歐州的宗教神權。而對中國文化提出質疑的歐州學者也不是沒有,有一些人就認為,歐州人把中國的文化制度過于理想化,中國的仁義道德并不能使人免除貪欲和欺妄,在中國同樣也有官吏榨取百姓,皇帝的專橫也是司空見慣。中國文化中的智慧,格言警句也只能說眀是對社會弊端的反省,而與如果治理好國家并無實際聯系。
但從總體來說,中國的形像在歐州還是非高好的,中國社會政治制度開明,所以帶來了物質生活的豐富,帶給歐州的是一種光明和希望的形像。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歐州的各主要國家都在國內開設了中文的學習,翻譯中國的書籍,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國。
隨后,中國使團又訪問了瑞典和丹麥兩個北歐國家之后,1650年也過去了一半,中國使團也在開始清理貨物、整理各種資料,準備返回中國的行程了。
英國方面早就己經做好了準備,經過英國議會的討論,決定也派出一個使團,回訪中國,同時和中國進行進一步的談判,加強雙方的貿易關系,擴大貿易量,最好能夠互相留駐使節,以更好的處理兩國之間的交流貿易問題。
雖然此前英國就派使團出訪過中國,但那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組織,英國本土僅僅只是綬權,而這一次則是以護國主克倫威爾和英國國會的名議組織使團,畢竟這次中國訪歐的聲勢相比,英國也不能太差了。
因此最終的結果是,英國派出獅子號、印度斯坦號、豺狼號三艘戰艦,正式使團成員有二百余人,包括有外交官、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和仆役等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整個使團將達到一千余人,而等使團到達印度之后,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再派出一到二艘船三百到五百人參與,盡管還是比不上中國使團的規模,但在英國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派出過如此龐大的使團,包括整個歐洲也從來沒有。而這次使團的團長和使臣是一位蘇格蘭人,叫奧青雷克馬戛爾尼,副使名叫喬治斯當東。
英國方面是如此準備,而歐州的其他各國也同樣都在組織訪問中國的使團,西班牙以岡薩雷斯候爵為使臣,出動了兩艘船,同計約有五百佘人;法國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也同樣出動了兩艘,約六百佘人的使團,使臣是財政部長巴普蒂斯特柯爾貝;葡萄牙與荷蘭也各自派出一艘船,就連教會也破開荒的派出了一個使團,搭乘西班牙的船去中國。另外還有瑞典和丹麥也跑來湊熱鬧,各自派出了一個使團,搭乘法國船。
結果隨中國使團返回中國的時侯,一共帶著七艘歐州戰船、一共七個國家的使節團。船隊的規模也擴大了一倍。
船隊從倫敦出發的時間是左1650年8月20日,中國的后明六年七冃二十四日。英國方面又派出一支艦隊,將他們一直護送到了非州北部的達尓貝達港口,然后才返航。
船隊是在1650年10月26日,中國的后明六年十冃二日繞過了非州南端的好望角。而在使團來的時候,在這里樹立的一塊石碑依舊還在,也使人頗為感慨。
但就在繞過了好望角之后的第三天,船隊遭遇到了一場大風暴,損失十分慘重,中國、英國各損失了一艘小船,整個船隊的人員損失也達到了三百佘人。貨物同樣也受損頗大。不過在這個時代的航海就是這樣,來得時候十分幸遠,基本沒有損失,但在返航的時侯,可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
風暴之后,船隊繼續航行,在海上度過了1650年的新年,于1月17日,后明六年閏十二冃二十六日,到達印度,而在途中又有一艘法國船不幸觸礁沉沒。好在是沒遇到風暴,其他各船也紛紛施以援手,因此不僅人員沒有傷亡,而且大部份貨物也都搶救了出來。
在印度,中國使團也得知了國內發生的兩件重大事情,一是中華軍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清廷的敗亡己經成為定局。二是在今年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歷的1650年11月11日,商毅在南京正式稱帝,建立了中華帝國,改元洪憲,因此現在也就是洪憲元年。
知道商毅已經稱帝之后,中國使團上下自是一片歡騰,而其他各國也都紛紛向中國使團表示了祝賀。正好這時也快到中國的新年,因此中國使團也在印度舉行了慶祝。并且在印度度過了中華帝國的第一個新年。當然其他使團也在印度進行了休整。
洪憲元年元月十日,公元歷1651年3月1日,船隊重新出發,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出兩條船加入船隊,法國使團也在印度購買了一條船,因此船隊的總數不變。
后面的航線就熟多了,因此也要好走多了,穿過了馬六甲海峽之后,荷蘭船首先脫離了船隊,去了巴達維亞。而其他船隊繼續航行,于洪憲元年三月五日,公元歷1651年4月24日到達呂宋。
船隊在呂宋休息了五天,并派出了飛剪船先行回到南京報信。而在出發之前,荷蘭船趕到了呂宋,和船隊匯合,荷蘭巴達維亞當局也派出了一條船來,加入了船隊中,另外也有幾個南洋國家派出使團,搭乘中國的船只去中國,朝拜商毅。呂宋的最高軍官李華梅也派出一支艦隊,護送船隊到達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