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騎兵走了三四里的路程,只聽前方馬蹄聲響,只見在前方的地平線前,也出現了無數的騎軍身影。顯然是中華軍的騎兵,而且從人數看來,與清軍也相差無幾。
中華軍的各軍區部隊都有一支騎兵部隊,這一點清軍都清楚,而且中華軍以前也多次在戰場中使用過騎兵,也給清軍造成過不小的打擊。不過中華軍對騎兵的使用,一般都是用在突襲或是追擊的時候,但很少用于正面戰場。雙方的騎兵更是很少在戰場上直接對話。偶有一二回,也是一二千騎兵之間的小型交戰,達到近萬規模的騎兵對戰,確實還從有過。
而這一次中華軍居然主要以騎兵來對抗清軍的騎兵,也讓清軍的兩員主將馬喇希、哈寧阿兩人有些宅議。不過馬喇希本是蒙古鑲紅旗固山額真,素來以精于騎射而自居,而且他從來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雖然聽說過中華軍有多么厲害,火力都多么兇猛,但畢竟是沒有親眼見過,而現在見中華軍出動騎軍來迎戰自己,在詫議之余,也有些興奮。
雖然馬喇希也知道,中華軍的騎兵也是使用火槍作戰的,但按馬喇希的概念中,在馬背上使用火槍,肯定是不如在地上靈活自如,因此在騎兵作戰中,中華軍火力上的優勢肯定是要打一個拆扣的。因此一面是躍躍欲試,想看一看中華軍到底有多厲害,另一面也是希望能擊敗這支中華軍的騎兵,讓他們知道一下厲害,于是馬喇希立刻也下令,全軍出擊,迎戰中華軍的騎軍部隊。
這一支中華軍的騎軍部隊正是第十八軍的騎兵師,受第一軍軍長蘇建林命令,作為中華軍的先鋒人馬,先期趕到戰場來。蘇建林的想法其實和清軍差不多,都是想先用騎兵突襲,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不過誰都沒想到,兩支騎軍會在戰場上不期而遇。
十八軍的騎兵師叫蔣連軍,今年四十歲,他過去曾是明軍的將領,在寧武衛里當過游擊將軍,就是付責指揮騎軍的,是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中華軍打入北京時加入中華軍的。因為他在明軍里就是干的騎軍,因此在加入中華軍之后,自然也就被分到騎兵里面,現在進升到了騎兵師長,這也是中華軍的騎兵軍官能夠晉升的最高官職。畢竟中華軍是一支以步兵火器為主的軍隊。騎軍的存在,主要的作用還是輔助步兵。
但這并不表示商毅并不重視騎兵的建設,相反從組建自己的軍隊開始,商毅就建立了自己的騎兵部隊,最早的騎軍將領楊武丞,現在已晉升成為軍區司令部成員了。
盡管騎兵被淘汰出戰場,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但商毅知道,這是一個長期過程,騎兵全面退出戰場,還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后,就在目前來說,騎兵依然是戰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由其是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地勢平坦,河流較少,只要運用得當,騎兵仍然可以在戰場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另一時空里大約六十年后,在天才的拿破侖手下,騎軍還有一次回光返照似的輝煌經歷。
現在中華軍的五個軍區,一共建有三個騎兵師,二個騎兵旅,共計騎軍的人數有三萬五千人左右。但基本都是輕騎兵,每支騎兵部隊中,只有二到三個重甲騎兵連。
當然要建立騎軍,自然就離不開戰馬,現在商毅手里并沒有產馬之地,中華軍戰馬來源,在早期主要是靠繳獲的清軍戰馬,經過了歷年的戰斗,中華軍累計繳獲戰馬的數量達到了五六萬匹之多。
清軍的戰馬基本屬于蒙古馬系,另外還有少量的河曲馬和哈薩克馬。蒙古馬體形小,力量弱,速度也不快,優點是吃苦耐勞,耐力極好。但并不是當騎兵的理想馬種。而河曲馬和哈薩克馬雖然比蒙古馬的品質好一些,但也并沒有達到質的提高,而且就是在清軍中,河曲馬和哈薩克馬的數量也并不多,中華軍繳獲的就更少了。
另外在與西班牙殖民者作戰中,中華軍還繳獲了少量的安達盧西亞馬,這批馬到是理想的戰馬,但數量不多,前前后后一共也不到三百匹。基本都分給武將當坐騎,其余都裝配了商毅的衛隊。因此中華軍的戰馬,同樣也是以蒙古馬為主。
考慮到騎兵還要盛行二百多年,而且目前與軍的戰斗也需要一支優繡的騎兵部隊,因此盡力改善中華軍戰馬的品質,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件。而在內部挖潛的的作動不大,商毅選擇的辦法是引進外援。在商毅入主浙江,開始海外貿易之后,一直都在大力從國外引進優質的馬種,并且制定各國商船販馬到中國可以減免部份海關稅收的規則,而歐州各國的商人見有利可圖,也紛紛運送各種良馬到中國來。
這幾年來,中華軍陸陸續續的引進了近五千余匹世界各地的良馬,其中包括了阿拉伯馬、安達盧西亞馬、阿克哈塔克馬、腓特烈斯堡馬等等,幾乎把這個時代的優良馬種全部都囊括殆盡了。同時商毅還聘了一批歐州優秀的育馬師,讓他們付責用國外優質馬與中國馬進行配種,培育中國新一批的優質戰馬。
現在這項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培育出來的第一批新型馬己經開始在中華軍中服役。雖然這一批戰馬還達不到外國優質戰馬的水平,但和過去的蒙古馬比起來,確實己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了。
目前在中華軍中,擁有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約有六千匹左右,主要是分配給湖廣、淮南、山東三個軍區,南京軍區也分到了一部份。優質戰馬的大量引進,自然也大大提高了騎兵的戰斗力。因此在中原大戰開始之后,騎兵的幾次參戰,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和清軍的騎兵進行大規模的戰斗,確實還是第一次。
不過這時中華軍正是軍心、士氣旺盛的時候,同時師長蔣連軍也確實渴望與清軍的騎軍大戰一場,過去蔣連軍還是明軍的時候,和清軍的騎兵交手過好幾次,但幾乎一次都是以慘敗收場,但加入中華軍之后,商毅對騎軍的訓練更為嚴格,而且又給騎軍裝配了犀利的火槍和優質的戰馬,因此蔣連軍也信心大增,認為目前中華軍騎兵的實力,完全能夠與清軍的八旗精騎一較高低。于是在得知清軍出動騎軍進攻之后,也立刻下令,排出進攻陣形,迎戰清軍的騎軍。
第十八軍的騎兵師里約有一千七百多匹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裝配了兩個騎兵營,騎兵師就是以這兩騎兵營為箭頭,毫不示弱的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清軍的騎軍是一萬人,中華軍的騎兵師是八千多人,相差并不大,這時雙方都排出一個箭頭形態,相對奔馳,接近十萬個馬蹄快速的起落擊踏著大地,發出沉悶而又密集的聲音,雖然不如炮擊那么驚天動地,但也有另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
雙方的距離逐漸拉近,騎士們都將自己戰馬的速度提升到了最高點,更是帶出一股無堅不摧的驚人氣勢。不過這時沖在最前排的清軍騎兵卻發現,對手所乘騎的戰馬個頭,十分明顯的比自己要大出一號,有的甚致大出一號都不止。因此在不少清軍的心里也都打了一個突,中華軍那來這么多的大馬。
不過雖然心里是這樣想,但現在進攻己經展開,停是停不下來了,而且清軍的騎兵們也不想停上來,畢竟戰馬并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他們對戰勝中華軍的騎兵,還是很有信心的,因此還是作好了戰斗的準備。
沖在前排的騎士都在馬背上摘下了彎弓,抽出羽箭,搭在弓弦上,然后雙臂甲力,拉開了弓弦,將箭尖指向對面不斷逼近過來的的敵人。這一連串的過程,騎士們都是只依靠雙腿控制著座下的戰馬,并保持著自己的身體平衡,也顯示出精湛的騎術。而在他們的身后,其他的騎兵用不上弓箭,側抽出了自己的馬刀,在空中揮舞,劃出一道道匹練似的寒光來。
而與此同時,中華軍的騎兵也同樣完成了準備的動作,雖然動作沒有清軍的騎兵那么復雜,但前排的騎士同樣也是用雙腿控制戰馬,平衡身體,這同樣也是多年艱苦訓練的成果,而雙手一前一后,平端著火槍,槍口也同樣指向著對手。而后排的騎手,則是一手揮動馬刀,另一手卻持著一支短銃。雙方都在等待著進入自己射程,出手的那一刻。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不足一百步,幾乎就是在幾下呼吸之間,距離在迅速之間拉短。從空中俯看下去,兩個巨頭的箭頭幾乎就要相在一起了。
中華軍的騎兵扣動了扳機。頓時“砰砰砰砰”槍聲如爆豆一樣響了起來。
清軍的騎兵松了弓弦。一時“嗖嗖嗖嗖”,箭矢破空之聲也不絕于耳。
雙方的騎兵幾乎是在同一時刻選擇出手。
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