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散去人初靜。
并不明亮也并不明朗的月華,朦朦朧朧地鋪灑在大地之上,方天就踏著這份朦朧,在楓林大院的練武場中,靜靜地散著步。
步入法師后,百里一輾轉,千里為庭院。
正兒八經地在這小院中散步的次數,卻是越來越少了。千里山水攬入懷,這一方小小院落,卻是越來越不起眼。
會不會有一天,終于不再涉足呢?
漫步到那張長長靠椅附近的時候,方天停下了腳步,微微仰首,向天凝佇。
走到現在的這個層次,已經越來越向世人眼中的“神奇”之境靠攏了,就如同今天晚上,他只是指掌微動之間,就讓一個二級的小魔法學徒由此晉入三級。
對這個小學徒的老師、八級魔法師韋恩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不可思議。
直到告別之時,他的心神猶在恍惚著。
對韋恩是如此,對安迪、埃里克、莫里希、萊恩等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只是他們已見多了他的“神奇”,又有最近的那種晉升之事作為鋪墊,所以,雖然同樣是不可思議,他們卻也在驚訝之后,平靜地接受了。
對方天來說,這卻已是不值一提之事。
不過就是如之前所想,看到棵不錯的苗子,然后照拂一下罷了。
而就這一個照拂,就給那叫尼爾的少年減省了至少兩三年的時間。
兩三年,時間不多,但卻會在將來,決定一個人是止步于九級,還是登入法師,然后邁入更高。——當然。這僅僅只是一種可能罷了。
但這種可能,有一定概率并且是概率不小地存在著。
前世,圍棋界有一句俗話,叫“二十歲不成國手,終生無望。”
在前世的時候,或者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不久以前,方天對這句話都是不太信服的,總覺得,這話太玄乎,未必可靠。但是現在。自從十字修行體系建立之后,再來看向這話,卻是一目了然。
十字修行體系,是從修行中發現,在修行中建立。然后應用于修行。
但卻不止是可以應用于修行。
因為它的立足是“人”。
是以,只要是“人”的事。就都可以用它來分解。來梳理,來剖析。
圍棋既然是人下的,那當然也可以自此切入。
不論從事哪一行哪一業的人,撇除外界的際遇問題,在自身方面,涉及到的不過就是那幾個東西。身體,精神力,意識,心。
當一個人年齡大了之后。首先,身體衰退,于是緊隨著,精神力的凝定有所不足。
同時,隨著年齡越大,接觸的東西越多,意識的內容也就越來越駁雜。
對修行者而言,可以從駁雜中走向海納百川,然后重新萃取,獲得殊勝成就。而對一個普通人而言,意識駁雜,于需要專注的事業而言,卻是一項極大的災難。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成年之后,一個圍棋手,就很難再是一個“純粹”的圍棋手,、感情、婚姻、家庭、人生責任以至于人生道路等等問題,全都紛至沓來,慢慢地侵入其心及意識之中。
心不再純粹。
意識不再專注。
精神力不再凝定。
身體也從生機勃勃開始一步步走向下坡路。
這四個方面,全都有退無進。
是以,一個圍棋手,在不講際遇只拼身心的圍棋之道上,面臨著“四衰”齊至的情況,還怎么求進步?
能困守不退,便已是極大的天才了。
縱有些許技藝上的進步,在那根本性的“四衰”催逼之下,也不過就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因此,“二十歲不成國手,終生無望。”這句話,并非神話,并無玄虛。
相反,能打破這句話的人,才是神話,才是玄虛。
前世的圍棋之道是這樣,對于這個世界的修煉者來說,如果不能像他一樣建立一個可靠的修行體系,并用之來指導修行的話,那無疑也同樣是“修者成名需趁早”。
越早越好。
十歲就晉入法師,都不嫌早。
在這一道途中,如果沒有特殊的際遇,是很難指望“大器晚成”的,通常來說,能成就“大器”的,都是“早成”。
十字修行體系,也是一把鑰匙,打開“人”這把鎖的鑰匙。
隨著對其認識愈來愈深入,方天對整個世界的認識,也在跟著愈來愈深入,深入到,在今天晚上,端著酒杯向安迪埃里克等人走去的時候,突然地就想起了自我之道與世界之道的接洽與融合問題。
那個時候,無暇多想,此時,在腦海里慢慢思量,方天卻是想起了前世的兩個人。
華夏古代,兩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老子和孔子。
用前世及以前的目光看去,他們的形象縹緲而不實在。但是這時,方天再看向兩人,卻忽然明白,這兩位都是成就了自我之道的人物,然后,在面對世界的時候,方式大有差異。
老子成就于世界,回饋給世界的,是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然后,就是萬事不管,隨緣自適,任它地覆又天翻,我只飄然處其間。
孔子不一樣。
而一部流傳于后世的《論語》,也只是其弟子所自發整理而成,同樣與孔子本人無關。
真正代表著孔子對這個世界態度的,是其編纂的《春秋》史傳。
完成這部書后,孔子說了一句話,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這句話的意思是,想了解我。想理解我,只有通過《春秋》;如果我給后世留下罪過,也只會是因為這本《春秋》。
因為這本書,是以己意凌駕于事實。
在這本書里,孔子有著極鮮明的褒貶,并且,孔子還刻意地虛擬了一個并不存在的“理想國”。一切,都是“讓事實為我說話”。
理想國其實并不存在,但是孔子說,上古時候是有的。
——既然人間沒有。現在沒有,但又是眾人之所愿,那為什么不人為地打造一個出來?讓上上下下以及千秋萬世向著這個目標而努力?努力到總有一天,它會無中生有,真的誕生在這方世界上。
也讓這個世界千千萬萬心向美好的人。在真正的美好沒有到來之前,在人生陷入黑暗的時候。心中始終有著那么一絲溫暖。一絲憧憬,一絲希望。
為著這份意圖,縱然虛擬,縱然捏造,縱然“歪曲事實”,這個罪責。我也擔了。
孔子如是想,如是說,如是做。
罪責果然來了。
事實只有一個,人心的善惡卻是各不相同。既然你可以以善扭曲事實。那我憑什么就不可以以惡扭曲事實?本質上,大家都是干的一樣的事嘛!
誰也別說誰高尚,當然,誰也別說誰卑鄙。
就以那個倒霉鬼楊二來說,在隋朝滅亡了很多很多年之后,有人站出來說,大隋名士薛道衡的死是因為詩寫得很好,讓楊二嫉妒了,所以就把他給掛了,并且在把他給掛了的時候,還親自上場,說道:“你還能再寫‘暗牖懸蛛網,梁空落燕泥’的詩句嗎?”
“暗牖懸蛛網,梁空落燕泥”是薛道衡的一首當時很被士林稱誦的詩句。
這樣的一則軼事,只要一看編纂者的年代,就知道,純是胡編亂造,一塌糊涂,只有腦子殘掉的人才會相信。
但是很遺憾,就是這樣的一個軼事,居然就越傳越廣了,最終成為許許多多人知道的“事實”。一說起楊二的種種荒淫無道、心性刻薄陰狠、無半容人之量,這件事往往就作為證據,被列入其中。
不知其中究竟的人津津樂道。
而知道其中究竟的,又有講究的,則一律緘口結舌,不傳播,也不辟謠。——那廝已經永世翻不了身了,給他說話有什么好處?
真正的事實不重要。
人們愿意相信的“事實”,才重要。
蘇東坡的詩文很好,但是人們更愿意談論“東坡肉”、“東坡肘子”;蘇東坡的品格很不錯,但是人們更愿意相信他曾經把一名小妾換了一匹馬。明朝有良心的歷史發現家馮夢龍先生在小說中披露了這個“事實”。
所以謠言永遠都有市場,也永遠都不會絕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制造。
這只是千古文史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二例。
也不止是文史事,更不止于古代。——
我是老大,以前的那個老大被我干掉了,現在,作為小弟,你應該知道怎么做了吧?——小弟心神領會地頭。
不久后,前老大小時候推鄰居家小孩下水,長大后霸占了四五十個美女做老婆的事就被“有良心的知情人”透露出去了。
至于前老大十六歲時就在一次械斗中受傷以致不能人道的事,現任老大絕對會很厚道地保持緘默的,并且嚴令所有小弟,這件事絕對不能透露出去,以前的老大也是老大嘛,要給他留面子,你們說是不?
小弟們當然要說是。
于是,前老大的形象就此定格為“荒淫無道”。
世間之事,大都如此。
沒有事實。
只有能夠說話、有權利說話的人,告訴你的那些“事實”。
而對已經不能夠說話、已經沒有權利說話的人來說,“事實”是什么,又有什么關系呢?一關系都沒有了。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議論他人,一種被他人議論。
口舌之爭,從來只有議論他人的人才會在乎。
被人議論者,成功也罷,失敗也罷,對那種種議論,不過是一笑置之,或一口唾沫。——他們的人生,本就不建立在口舌之上。
想前生今世,想世事紛紜,自始最終,方天的落足只有一個——
他之于世界,又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