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5章 可還有佳作?

  周員外擊掌三聲,丫嬛們魚貫而入,捧著盞著餐具分置各案。

  “不拘格式,詩詞歌賦小說散文皆可,諸位長者負責品評,最佳者得上品歙硯一方。”

  陸北顧注意到那方硯臺就擺在主案上,石色青黑,硯池處天然形成冰紋。

  以周家的財力,此物既然能擺在這里當文宴彩頭,想來是挺值錢的。

  畢竟,周家可是買撲了安樂溪周圍釀酒業的。

  ——想必這也是對方為什么要以‘酒’為題的緣故。

  后世赤水河是國內最重要的醬香白酒產地,有很多赫赫有名的白酒品牌都發源于此,譬如郎酒。

  而之所以此地釀酒業如此發達,乃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所導致的......河谷高溫、無霜、潮濕的小氣候,再加上清澈的水質和長得極好的糯高粱,可以說整個天下沒有比這里更適合釀造醬香白酒的地方了。

  在如今的大宋,郎酒的前身也就是以二郎灘優質大曲釀造的“鳳曲法酒”,就已經是極負盛名的美酒了,給他們放在桌上的也正是此酒。

  眾人舉起酒杯后,陸北顧細細品了一口“鳳曲法酒”。

  此酒入口醇厚綿柔,舌尖先是嘗到一股甘甜,繼而微微發燙,似有一股暖流順著喉嚨滑入腹中。

  再一咂摸,回味悠長,與他喝過的青花郎竟是有幾分神韻相似。

  他不由暗嘆,這般好滋味,難怪這酒能聞名蜀地,甚至遠銷開封。

  “味道如何?”身旁長案的盧廣宇問道。

  “著實是好酒!”

  “我家便在二郎灘,這幾天有時間的時候可以來尋我,或是一起讀書或是冶游,到時候我帶陸兄去游覽儲酒的天寶洞。”

  “好,那就到時候勞煩盧兄了。”

  這時周員外的致辭也到了尾聲。

  “諸位盡可開懷,今日文宴,不設時限,但求佳作。”

  席間眾人,有的埋頭干飯,有的在苦思冥想,更有飲了幾杯美酒隨后詩興大發,開始揮毫疾書的。

  盧廣宇湊過來低聲道:“陸兄,你可有腹稿?”

  “腹稿沒有,腹餓倒是真的。”

  陸北顧誠懇道:“至于寫什么,倒是有些想法......總之先看看大家的水平吧,若是珠玉在前,那也不必非要搶人風頭。”

  他想的很明白,周家辦這場書會文宴,目的無非就是讓事先準備好了的周明遠揚名。

  人家給吃給喝又給書看,自己該拿的好處都拿了,愛出風頭就出唄。

  然而,在陸北顧盡情享受美食的時候,文宴卻生了變故。

  一些已經寫好了作品的讀書人,將交由書童朗讀,內圈的這些貴賓負責品評。

  而周明遠更是精心準備了一首題為鳳曲法酒的詩。

  “鳳曲凝云液,玉璧秘法傳。

  火灶燃赤髓,金波泛紫煙。

  一飲通真境,再酌透青天。

  香徹瑤池宴,群仙醉忘年。”

  這首詩稱不上什么驚世佳作,但看得出來是周明遠自己用心寫的。

  整體而言讀起來還算不錯,再加上周明遠的身份這層關系,眾人聽罷頓時紛紛喝彩。

  可放下筆的計云,這時候卻發出了不合時宜的嗤笑。

  “計小郎君這是何意?”周明遠有些惱了。

  “無甚意思。”

  計云一語雙關,至于是說對方的詩沒什么意思,還是說自己沒其他意思,那就看個人理解了。

  隨后,計云撣了撣手中的宣紙。

  這是他剛才忽然想起幼時聽過的鄉野奇談,又結合近日所讀的志怪小說,靈感迸發所寫就的。

  書童接過去開始當眾朗讀,眾人這才知曉內容。

  竟是一篇以酒為題的志怪小說。

“酒魈記  蜀南有醴泉①,隱士善釀,甕貯青巖下,每歲寒露啟封,酒香透林,百鳥旋聚。

  一日,有褐衣客叩門,目赤似火,指爪生苔。笑曰:‘聞君有瑤池漿,愿以重寶易之。’袖出玄圭②十枚,映月皆化頑石。隱士默然搗曲,客慍而退。

  次夜雷雨大作,見褐衣客復至,隱士忽撫掌笑:‘正待貴客品鑒新醅’,指巖下甕,其封符朱砂未干。

  客聞酒氣即熏熏然,未嘗深思,遂狂飲三斗,俄爾酒液自七竅涌出,凝如琥珀,竟與足底青苔膠結難分,現原形,乃古松瘤所化木精也。

  旦日視之,不見木精,甕中惟余蟠根酒漬,異香經歲不散。有樵人云,深澗時有鼾聲如雷,蓋松脂遇泉復凝其魄焉。”

  文筆雖不華麗,故事也簡單,但勝在情節有幾分詭譎之意,又暗合“酒”之主題,讀來頗有幾分前唐酉陽雜俎的趣味。

  再加上這是臨場寫就,而非醞釀許久,計云的才情就更讓人高看一眼了。

  幾位內圈賓客一一品評。

  “此文雖非正統,卻別有趣味,倒像是唐傳奇的遺風。”

  一老者掃了幾眼,也是笑道:“有趣!這釀酒師倒是聰明,以酒甕制住前來奪酒的精怪,頗有幾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意味。”

  “細思之間倒是有幾分恐怖......”有人嘀咕了一句,畢竟為啥酒那么香呢?說不得都逮了多少個精怪塞進甕中了。

  “今日文宴,本就是為切磋文思,何必拘泥?此文作為小說卻也切題,不如暫時列為首選,如何?”

  周員外沉吟片刻,終究不愿拂了這些貴客之意,只得勉強點頭應允。

  可看了眼怒火中燒的兒子,他的心頭也是升起了幾分不滿。

  自己花費許多來辦這書會文宴,目的就是幫兒子揚名,如今卻白白為另一位大商人的兒子做了嫁衣,換誰心里能舒服?

  不過這能怪誰呢?事先都準備那么久了,卻還是被人臨場發揮比了下去。

  所以對于周員外來說,眼下已經不是讓兒子揚名的事情了,花多少錢甚至都不再重要,而是要開出更高的賞格,寄希望于在場的眾人里有人能站出來壓計云一頭,讓他心里舒坦舒坦。

  “今日既然諸位文性頗高,若得最佳者,可另往藏書樓任選三本藏書帶走。”

  大宋重文且承平日久,因此市面上古籍的價格不僅不比同時期的古玩低,甚至往往猶有過之。

  周家這漱玉樓里,魏晉古籍肯定是沒有的,但前唐的還真不少,若是有心圖財那么選三本前唐古籍轉手一賣,怕是就能白賺數十貫。

  周員外環視全場,朗聲問道。

  “可還有佳作?”

  ——————

  ①醴泉在四川眉山縣西,有二源,皆發于蟠龍山與松江會合處,后注入長江。

  ②玄圭,亦作“玄珪”,一種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賞賜建立特殊功績的人。

大熊貓文學    大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