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牧后人

  司馬欣發現這個蕭何的想法與自己一樣,一個國家不能夠只有嚴格的制度,還需要強大的臣子,現如今公子扶蘇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而且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對此,司馬欣十分欣賞這位與自己想法一致的蕭何,并且覺得他這樣的人一定要在關中為吏。

  余下的幾天,司馬欣開始讓蕭何與曹參負責一些潼關的事務,雖說不是正式的官吏。

  有司馬欣的賞識,蕭何就可以出入郡丞府了。

  蕭何也從司馬欣口中知道了很多關中的治理理念,這些理念對他之后的考試有很大的幫助,公子是愛民的。

  因此想要在關中為吏,他自己也必須是一個心中為民的人。

  但蕭何內心里不用轉變這種態度,他此來關中就是為了將來建設楚地,讓楚地也變成像關中這樣的地方。

  蕭何很喜歡渭南的人們,這里的人們勤勞且儉樸。

  而今天,司馬欣遇到了一件難事。

  蕭何在整理卷宗之時,也聽說了此事。

  讓司馬欣犯難的是一個人,此人如今已被帶入了郡丞府內,蕭何看了一眼對方交代的話語,此人名叫李左車,是當年趙國將領李牧的孫子。

  蕭何驚疑地觀察著站在堂內的人,這人竟然是趙國大將李牧的孫子。

  而此人,是來參加考試的。

  說起趙國名將,不由讓人想起了當初的廉頗與藺相如,那時的趙國的確是能人輩出。

  只不過如今的趙國已不在了,趙國的王宮舊址上,建設的是大秦郡守府。

  司馬欣翻看著對方遞交的卷宗與沿途各郡縣的記錄,朗聲道:“你可以參加考試。”

  李左車行禮道:“謝郡丞。”

  司馬欣又頷首示意人可以離開了。

  秦向來是善待當年六國的舊貴族的,李左車身為趙國的舊貴族之后,自然就一直留在趙地,關中也不能因他是李牧的孫子就緊張。

  李牧才死了十余年,秦人的將士們對李牧此人還是有印象的。

  李左車就這么離開了郡丞府,蕭何雖有遲疑但也沒有多想,公子扶蘇說過只要不是罪犯,商人,反秦人士都可以參加考試。

  這個李左車在趙地的記錄中確實沒有犯過罪,也不是商人,而是靠著祖業為生,甚至還用祖業照拂了以前的趙國舊宗室,也就是趙國公子歇。

  盡管李左車的爺爺對秦人來說還是有些忌憚,但人都死了,李牧的孫子愿為公子扶蘇效力,這并不是壞事。

  蕭何思量了片刻,這個李左車滿足考試的所有條件。

  待郡丞將文書送去關中之后,蕭何就一直等著消息。

  第二天,咸陽就送來了消息,也送來了這一次能夠考試的學子名冊,此番考試一共有五百人,人數比預想的還要多。

  蕭何在名冊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也看到了曹參的名字。

  兩人都獲得了考試的資格。

  這也是近來潼關的司馬欣所忙碌的事,他需要將前來考試的人整理出名冊,籍貫以及各郡縣的記錄,確保這些人在各郡各縣以及他們的父輩沒有犯罪的事實,才能參加考試。

  蕭何也看到了李左車的名字,他果然能夠參加考試。

  如此說來,公子扶蘇一直都是信守說過的話,什么樣的人能夠參加考試,什么樣的人不能參加也都羅列的清楚了,甚至還寫上了原因。

  韓信從擁擠的人群中走過,終于擠到了人前,看到了貼在墻上的告示,在這張巨大的告示上順著郡縣排列,找到了淮陰縣,在淮陰縣十余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韓信忽然一笑,心中也踏實了,這一趟沒有白來。

  趙國是當年列國爭霸中的強國,趙國的人對秦一直以來都帶著一些傲氣。

  他是李牧的孫子,在如今的秦人看來,李牧是一個值得忌憚的大將。

  可惜李牧終究是死在了趙王遷手中,有不少趙人認為這是秦國的反間計。

  李左車在潼關住下,并且被任職為打雜。

  在潼關城任職書庫看守的韓信向來是形單影只的,在這半年間幾乎沒有朋友。

  早晨時分,韓信坐在書庫門前,清點著今天要送入書庫的書籍,在忙碌時韓信又看到了在書庫外掃地的李左車。

  李左車也是形單影只的,而且正在潼關城做著雜活。

  因潼關城有很多學子讀書,因此這里也是需要雜役最多的地方,每天往來潼關的人也不會都來城內雜役。

  在潼關城做雜役是很辛苦的,聽說有幾個洗飯盆的人洗完之后三天抬不起手臂。

  這個李牧的孫子,李左車明明身份尊貴卻只能在這里做最苦最累的活。

  潼關城不養閑漢,要住在這里就要勞作,才能有吃的,否則就會被趕出去。

  韓信很羨慕那個叫蕭何的人,幾乎是一起來到潼關的,蕭何卻入郡丞府做事,此人一定能在咸陽為吏。

  倚在門前,韓信蹙眉觀察著穿著落魄的李左車,其實內心很仰慕李牧那樣的人,也很羨慕李牧的孫子。

  “別看了,快收拾。”

  見其他看守催促,韓信只好重新低下頭,繼續悶頭整理書籍。

  整理書籍也是個苦活累活,這里的書實在是太多了,每天下值之后,就覺得腰快直不起來了。

  韓信覺得在這里勞作久了,這腰背遲早落下病。

  這潼關應該招更多的雜役,每天要做的事繁重且累人。

  當韓信再抬頭看去的時候,李左車已不在了門前了,應該是去別處做雜活去了。

  春季的關中還算是溫暖,這些天韓信每天一邊吃著餅,一邊來看掃地的李左車。

  這個李左車只是掃了兩天的地就不在了,韓信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該去別的地方干活了。

  閑著的時候,韓信也會鉆研潼關城內的情況,潼關城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學子讀書而建設的。

  而整座城只是教書不事生產,因此城內的供給都來自外界。

  在韓信看來治理這座城的司馬欣還算是個高明的人,他在城內囤積了足夠城內人兩個月所吃的糧食,并且每天都有補充。

  即便是外面爆發了戰事,兩月之內,城內不會缺糧。

  在書庫內有很多的書籍,也有地圖,韓信打開一卷地圖,這是潼關城的地圖。

  關中的學識從來不會藏私的,這是公子扶蘇的作風,而且只要是學子,都可以翻看這里的書籍。

  韓信提著油燈,蹙眉看著地圖,他見到了函谷關,也看到了潼關。

  說來,潼關距離函谷關很近,函谷關已是天下第一關,為何還要建設潼關呢?

  正想著,韓信忽然想到了當初外面的農戶說,每年開渠灌溉的時候,河水的水位就會下降,導致很多人去抓魚。

  想起這件事,韓信看著函谷關的河道,若是河道改變了…

  韓信伸手蓋住了函谷關,目光看向了潼關,頓時明白了建設潼關的用意,秦不只是可以扼守函谷關。

  秦甚至可以截斷河流,拋棄函谷關,只要固守潼關,就算是數十萬大軍來攻打,潼關依舊穩固。

  相較于函谷關,潼關的建設更在于險。

  “其實潼關才是關中第一關,是也不是?”

  聞言,韓信舉著油燈抬頭,見到了李左車。

  李左車解釋道:“我可以來這里看書的,郡丞允許的。”

  韓信站起身道:“我叫韓信。”

  “嗯。”

  李左車應了一聲,帶著他的書就離開了。

  直到夜里下值的時候,韓信關上了書庫的門,正如李左車所言,自己與他的看法是一樣的,潼關的地位比函谷關更重要,甚至一旦河道截流,函谷關都可以放棄,固守潼關上百萬大軍,都攻不入關中。

  這不是虛言,韓信是從函谷關走向潼關的,一路走到只有一條僅容一駕車或一匹馬才能通過的小道。

  只要守住這條小道,千軍萬馬都能攔下。

  如此來看,建設潼關的遠見著實了得。

  韓信走出潼關城,他來到河邊,看著渾濁的河流,河水一路朝著東邊而去,關中的農忙時節需要大量的水來灌溉。

  如此看來黃河的水位確實低了不少。

  韓信吃著餅,拍死了一只不知死活的蚊子,忽然又覺得潼關又是一個巨大的糧倉,這座新建設的城關當真是一個寶地。

  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是一座學城,讓人一進入關中,就能感覺到知識的氣息。

  通常來說吧…虎狼之秦,秦人應該好戰野蠻的,而且秦人并沒有多少文化人,放眼秦的文化人,多數都是接列國名仕為賓客,也沒有所謂的較為厲害的文人…嗯,應該說是一個都沒有。

  如范雎,張儀他們,都是從外面來大秦的。

  而現在,關中就快成為讀書的學子最多的地方,甚至還能出去支教。

  韓信撓了撓頭,他意識到了自己正在思考自己不擅長的事,果斷掐滅了念頭,不再去想。

  又拍死了一只蚊子,將手上的餅吃完就回了城內。

  韓信走入城中,天上又開始打雷了,雨水像是從天上傾倒下來,雨聲轟鳴響徹了四野,天地間仿佛都安靜了下來。

大熊貓文學    秦人的悠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