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周茹催著謝姎回周家村。
“不急不急慢慢來。”
謝姎慢條斯理地收拾著行李。
除了深城以及縣城買的衣服、年貨,還牽上了那頭羊。
周茹氣得胸脯上下起伏,忍了又忍,才沒發作。
“回了周家村,可別像在河灣村這樣動不動賒賬了。實在想吃就自己掏錢,別給你外公外婆舅舅他們丟人。”
“既然搬回老屋了,住不慣也別抱怨。你朱叔叔為了七千塊的事,腆著老臉找工頭預支工資,嘴上不說,心里肯定不高興,短時間你想回來媽也拉不下臉替你求情。”
一路上,周茹一直在碎碎念。
謝姎自動屏蔽了她聒噪的嗓音,背著行李、牽著母山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
別看兩個村子所在的大隊是相鄰的,但由于隔了一座大山和一座水庫,交通極其不便。
從河灣村到周家村,坐車得去鎮上繞一大圈,步行倒是可以抄近道,但需要爬山涉水,所以大冬天的,兩個村子的村民很少往來。
“我在跟你說,你有沒有聽進去啊?”
周茹爬山爬得氣喘吁吁。
嫁來河灣村這些年,她很少回娘家。
一來她和幾個嫂子不對付,不想回去看她們臉色。
二來每次回去看到那三間矮矮的小破屋,就難免想起那段失敗的婚姻以及那個拋妻棄子的男人。
總之,周家村雖然是她從小長大的家鄉,但留給她的回憶,委實不算太好。
所以這些年,能不回去就不回去。
今天是為了遷戶口去的,一想到即將迎來的拆遷喜訊,周茹心頭火熱。
羅里吧嗦的話一直沒停。
謝姎懶得理她,邁開腿,管自己往前走。
兩個小時候后,終于翻過了山,看到了梯田一樣蓄著水的連環水庫。
沿著水庫走上半小時,就到周家村地界了。
“老隊長!老隊長!你閨女帶著外孫女回來了!家里是有什么喜事嗎?”
村民扛著鐵耙經過周家,樂呵地打招呼。
周鐵漢一頭霧水:“沒喜事啊!”
“那就是來送節禮的了。”村民笑呵呵地說,“我看娘倆先去小屋了,一會兒指定上門,你就等著享閨女的福吧!”
知女莫若父。
周鐵漢還能不了解自家閨女的德性?怕不是又有什么事了。否則不可能這個時候回娘家。
難道是跟女婿吵架了?
周鐵漢不放心,拄著拐杖往老屋方向走去。
沒走幾步遇到大兒子周安國,周安國一聽小妹帶著外甥女回來了,回家把扁擔、籮筐一放,也跟著去了老屋。
老屋的條件的確差了點。
這原本是周鐵漢祖父那一輩蓋的,周鐵漢結婚時劃了塊宅基地搬出去住了,周鐵漢的父母過世后,老屋就一直空著,成了老周家的柴房。
后來周茹鬧著要和謝磊結婚,謝磊又不愿意跟周家人一起生活,覺得那樣有上門女婿的嫌疑,周鐵漢就帶著三個兒子,把老屋重新拾掇了一番,給小女兒當婚房。
再怎么拾掇,屋子的地基是老的,磚墻、椽柱也是老的,也就是把泥墻抹了一層石灰,茅草棚換成了瓦片,再把破舊的門窗換成了新的。
十六七年過去,再怎么拾掇一新也舊了。
不過謝姎很滿意老屋的地基面積。
盡管屋子只有很小的三間,但總的地基可不小,三間小屋加上屋前屋后的空地,沒有兩畝也有一畝半。
謝姎把羊拴在屋后的籬笆上,摩挲著下巴尋思,現在在空地上種點果樹等經濟樹木,趕得上開春拆遷多分錢嗎?
就在這時,周鐵漢父子倆來了。
“爹,大哥,你們來得正好,我來遷戶口。”周茹一看到他們,立馬說出自己這趟回來的緣由,“爹你陪我去趟大隊,你是老隊長,你開口,遷戶口不是難事吧?”
“好端端的,怎么想起來遷戶口了?”周鐵漢皺眉不解。
“哎呀爹你別問了,總之是好事。”
周茹急著遷完戶口就回去,她可不想在這小破屋留宿。
周安國瞅了眼里屋:“外甥女呢?不是說跟你一道來了嗎?她的戶口也要遷?”
“她不遷,她畢竟不是河灣村的人。”
周安國一聽這話氣笑了:“她不是,你就是了?別忘了你姓周。”
“哎呀大哥,我沒空跟你磨嘰,家里還有一堆事,戶口遷出我就走。”
周鐵漢深深看了周茹一眼:“行,你這么想遷去河灣村那就遷。但丑話說在前頭,現在遷出了,日后想再遷回來就沒那么簡單了。”
“知道知道。”周茹敷衍地應道。
絲毫不覺得周家村有什么值得她遷回來的。
謝姎從屋后繞到屋前,主動和周鐵漢父子倆打招呼:“外公,大舅。”
“姎姎快一年沒回來看我們了,難得回來,多住幾天,你媽趕著回去就讓她回去好了。”周安國笑著說,“這屋住不了人,你來大舅家住,你小表姐自從去了鎮里上班,平時很少回來,你住她那個屋就行,被褥都是現成的。”
謝姎假裝沒看到周茹尷尬的臉色,笑著道:“大舅,我這次回來,不打算走了,所以我打算把老屋拾掇拾掇。”
“啊?”周安國愣了愣。
周茹連忙打圓場:“是她自己非要回來,我拗不過她。”
說完轉移話題似地催促周鐵漢:“哎呀爹,我趕著回去,你快陪我去趟大隊部。”
周鐵漢一聽就猜到其中肯定有事,于是和大兒子交換了個眼神,一個陪周茹去大隊部,一個帶謝姎回老周家。
入了冬,地里的活不多,尤其是臨近年關,家家戶戶基本都忙著除塵、洗涮、備年貨,老周家也不例外。
周鐵漢是個很有遠見的人,當初選宅基地時,特意選了前后左右都是田畈的空地。
這不,等三個兒子長大,手里也有了余錢,周鐵漢依次把家旁邊的空地劃入老周家的宅基地范疇,待三個兒子結婚,給他們蓋了一模一樣的三間平房當婚房。
由于宅基地留得足,待周安國、周安邦、周安民三兄弟陸續有了各自的孩子,為了孩子住著寬裕,又在三間平房兩邊,陸續鑲蓋了耳房、廂房。
如今,算上周鐵軍老兩口自己的房子,一長溜二十來間全是老周家的地盤。
當謝姎看到老周家一長串的房子時,饒是見過世面的她,也忍不住感慨:好多錢啊!
一旦拆遷,老周家分分鐘成為全村最富裕的家庭。
難怪上輩子周茹分走那三間老破小的拆遷款,老周家沒人跳出來跟她扯皮。
還用扯嗎?
周家三兄弟分到的回遷房都多到住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