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軍氣勢洶洶而來,一日之內慘敗。這一消息,飛一般地傳遍燕郡。
裴家村外的京觀,令人心驚膽寒。
廣寧軍的楊將軍聽聞此事后,長長嘆了一口氣:“英雄出少年。此話半點不假!呂先眼高手低,素來自負,沒將裴六姑娘放在眼底。現在被裴家軍大敗,還做了俘虜,要掏空家底才能活命,這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侄兒楊淮就在一旁,聽到俘虜二字,楊淮心情頗為復雜微妙。甚至還有一絲不為人知的幸災樂禍和慶幸。
當日他被裴六姑娘俘虜,楊將軍用幾十匹戰馬換回了他。他羞憤自責,抬不起頭來。現在有了倒霉的呂將軍做對比,他這點事都不算什么。
楊將軍唏噓片刻,又囑咐楊淮:“以后和裴家軍打交道,要格外客氣些。”
楊淮點頭道:“我知道輕重,伯父放心。”
他又不傻。以前心有不忿,還有報復回去的念頭。現在范陽軍都敗在裴家軍手中,他對裴六姑娘就只有敬服了。
楊將軍看一眼高大俊朗的侄兒,有些遺憾:“我有意讓你入贅裴家,可惜,裴六姑娘身邊已經有了時總管。”
楊淮對時硯頗為不屑:“區區一個商戶子,若不是早早去了裴家軍,裴六姑娘的身邊哪有他的位置。”
“說的什么渾話。”楊將軍不耐地瞪一眼過去:“時家是幽州境內最大的糧商。時硯慧眼如炬,在裴六姑娘勢微時便投了重注。沒有時家鼎力支持,就沒有今日的裴家軍。”
“更不用說,時硯本人精明能干,有他掌管錢糧,裴六姑娘就能安心無憂,心無旁騖地專注練兵。”
“對一支軍隊來說,有這么一個大管家,是何等重要。時硯若是肯來投奔我們廣寧軍,我也要給他高位。”
“裴六姑娘心懷高遠,不肯屈于人下,日后能走到哪一步,現在還不好說。換了是你,你肯扔下一切去追隨裴六姑娘嗎?”
楊淮下意識地搖頭。
楊將軍哼了一聲:“這不就是了!有這等眼光魄力決斷,時硯豈會是尋常人!對這樣的人,你憑什么指指點點?”
楊淮被噴的抬不起頭:“我沒動腦子,說話太過魯莽,大伯息怒。”
楊將軍又嘆一聲:“你也是二十幾歲的人了,在軍營磨煉這么多年,也該成熟長大了。”
楊淮一臉羞慚,低聲應道:“以后我遇事多想一想再說話。”
楊將軍嗯一聲,打量楊淮片刻,忽地生出了別的念頭:“裴家還沒成親的,不止裴六姑娘。我記得,那個俘虜過你的裴燕姑娘也沒成親吧!”
楊淮虎軀一震,霍然抬頭:“大伯!”
這個主意太可怕了!
熟料,楊將軍對聯姻的想法頗為熱切,壓根不顧楊淮驚恐的眼神,越想越是滿意:“裴燕是裴家軍里的虎將,也最得裴六姑娘信重喜愛。你沒入裴六姑娘的眼,入贅裴燕也無妨。”
“等裴楊兩家聯姻,日后守望相助,在幽州便可安穩立足。范陽軍已經廢了,就是兵多地盤大的遼西軍,也不敢妄動。”
廣寧軍最大的敵人,不是范陽軍,更不是裴家軍,而是虎視眈眈的遼西軍。
李將軍本來就和楊將軍有些舊怨,不太對付。如今遼西軍自立,李將軍自號遼西王,屠了郡守府,搶殺大戶,拉壯丁入伍。總兵力已近兩萬。
李將軍猶自不足,蠢蠢欲動想出手搶地盤。只是,遼西軍位置偏遠,一時手伸不過來罷了。
裴家軍打了一場干凈利落的大勝仗,擊潰范陽軍。對遼西軍是一記強有力的警告。
“我們廣寧軍忠于天子,裴家軍也向天子投誠,本來就是同盟。”楊將軍捋一把胡須,滿心自得:“日后聯姻結親,便能同進共退。”
完了!
熟悉自家大伯脾氣的楊淮心里哀嚎一聲,欲哭無淚。
果然,楊將軍下一刻便動手寫信,然后令楊淮去裴家村送信:“裴六姑娘大勝,只得慶賀。你去備一份厚禮,帶上這封信,去一趟裴家軍。”
楊淮含淚拱手領命。
五日后,楊淮領著一隊人快馬到了裴家村外。
說來也巧,正好遇上了范陽軍送來大批戰馬和金銀。
楊淮識趣地往后稍一稍。一轉頭,就見眼饞不已的眾軍漢。楊淮板起臉孔,厲聲警告:“都給我把那不成器的模樣收一收!誰要是丟人現眼,我饒不了他。”
軍漢們困難地點頭應了。
其實,楊淮也眼饞得很。
五百匹精壯的戰馬,一匹接著一匹從眼前經過。對愛馬如命的軍漢們來說,比褪下衣衫的美人更令人心動。
戰馬上馱著沉甸甸的木箱子。想來就是范陽軍用來交換“俘虜”的金銀了。
楊淮咽了一口口水。
裴青禾心情愉悅地看著戰馬進村,轉頭吩咐趙海:“這些戰馬精貴得很,你領著人用心照料。”
趙海欣然領命:“六姑娘放心,這五百匹戰馬就交給我了。”
“馬廄里缺人,只管張口。”裴青禾笑道。
趙海咧 嘴笑了一笑:“我正打算和六姑娘商議哪!馬廄那邊,確實該添些人手。我去挑一些細心沉穩的。”
裴家村招納了許多流民,靈活膽大地被挑去練兵,勤勞肯干活的去種田,馬廄里缺人,直接去挑便是了。
裴青禾略一點頭,又轉頭對時硯道:“戰馬上的木箱里,放的都是銀子。你親自去清點入庫。”
時硯右手把玩著慣用的赤金小算盤,微笑著應道:“此事交給我。”
裴青禾此時才有空閑招呼廣寧軍來人:“楊小將軍今日親自前來,不知是為了何事?”
身邊裴燕嘿嘿一笑:“該不是聽聞我們打敗范陽軍,特意來給我們送禮的吧!”
聲音大,嗓門粗豪,身形壯,個頭高,臉黑。怎么看都和窈窕淑女沾不上半點關系。
楊淮像被開水燙了一下,迅速移開目光,恭敬地將楊將軍的親筆信奉上:“裴家軍大展神威,大敗范陽軍。這是我們將軍親寫的恭賀信,請六姑娘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