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81章 世間絕無道理之事

  滔滔河岸邊,陳敘與一張模糊的虛幻臉孔面面相對。

  還不等他厘清心中諸般念頭,對方先開口了。

  “我沉寂三百年,也有百年未曾再品讀如此上佳的新詩了。”虛幻身影注視陳敘,輕嘆一聲,“人死后,總是容易忘記許多東西。”

  這句話很有意思。

  什么叫“人死后總是容易忘記許多東西”?

  陳敘略遲疑片刻,回應道:“前輩忘了什么?”

  “那可是有很多很多。”虛幻身影道,“譬如我的姓名,我的來歷,我生平一些事跡。便連我著過的書,我也只記得半本咯。2

  若是再忘記更多,再過千百年,我之英靈便也要消散于天地。

  世間安得長生法?呵…”

  陳敘沒想到會得出這樣一個回答。

  想到伍正則說過,道家只修今生不修來世,或得千八百年壽。

  儒家雖極難提高壽命上限,但卻可英靈長存世間。可如今看來,這個長存也是要打些折扣的。3

  陳敘不由問:“那前輩欲待如何?”

  “我想重新記起一些,能記多少是多少。這個馮家的進士帶了九世傳薪燈過來,可續我四十五年記憶。

  但這還不太夠,我需要一個引子。

  世間俊彥,不論是以詩還是以文,但凡能引得我內心觸動,便能撕開我蒙昧的迷障。2

總感覺這才是知縣的目的  你的新詩方才已經讓我有了一些朦朧回憶,但我還是有些捉摸不透。”

  陳敘細聽著,漸漸對于儒家英靈有了更多理解。

  說實話,或許是由于近來常遇鬼神,這使他不由自主便多做了幾個鬼怪吃人的暢想。

  眼前英靈雖然半點沒表現出惡意,但陳敘還是忍不住設想:對方所說“需要一個引子”,該不會是下一瞬就張開大口要來吞吃他罷?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想多了。

  自修行以來,他就許多許多次都想多了。

  但心懷警惕這個事兒,你九十九次做到了,凡有一次沒做到,便不算是真的警惕。

  因而陳敘永遠保留被害妄想的作風,做好隨時可以發動神通離開幽冥的準備。

  而后陳敘問:“前輩記起了一些什么?”

  “我記得,我生前曾有過一個妻子。”對方說,“她、她不是人。”

  “什么?”

  “她是狐妖,她有妖氣,她的妖氣甚至破壞了我萬邪不侵的法體,使我抱負未成,便先離世。

  因而我才忘記得格外多,比他們忘記的…還要多。”

  英靈口中說著自己離奇的生前往事,情緒卻沒有太大起伏,只又道:

  “現今我記起了一些,卻有些想不明白。

  我一生懷有極大抱負,欲得逢明主,匡扶社稷于危難。

  又究竟是什么?竟令我甘愿放棄自己的理想抱負,以妖為妻,即便被其損傷法體也絕不分離。

  我不信是因為被狐妖迷惑,我乃大儒,若非我心甘情愿,誰能惑我?”

  他是大儒。

  是大儒英靈!

  僅只是“大儒”二字,竟自有一股說不出的懾人氣勢自冥冥中蓬勃生發,令人內心莫名震撼。

  陳敘再看眼前英靈,但見其形貌模糊,輪廓間卻似有矯矯風度。2

  陳敘信了他那句話:他是大儒,若非他甘愿,誰能惑他?

  聯想對方先前說過,自己是三百年前的英靈。

  三百年前,又有哪些大儒曾名傳世間?

  三百年前,明明是大黎國運最盛的時期,又為何會有“匡扶社稷于危難”之說?

  陳敘回憶自己學過的本朝歷史,說實話,不多。

  他最開始在鎮上的學館讀書,夫子其實也只是一個童生而已,教授的東西基本只有前人詩文,四書五經。

  詩文不論,四書五經其實與陳敘記憶中的華夏經典沒有太大區別。

  當然,陳敘上輩子也沒怎么仔細研究過這些東西,其中細節就算有出入他也不知道。

  并且童生考試相對簡單,主要便是經典背誦與釋義。

  陳敘擁有上輩子的學霸思維,記憶力、理解力、開化程度,都遠非此世的底層讀書人可比。4

  因此他才能在讀書幾年后,一舉拿下童生試案首。

  但他的學習能力就算再強,世家珍藏真義,許多文章書籍都不對底層讀書人開放,那卻也是莫可奈何。

  即便是縣學的夫子,講課時要么注重經義,要么只略講古史,對于本朝歷史亦仍是多有避忌。

  陳敘想起先前馮原柏所說,能指導他經義文章,為他答疑解惑,此時細想來,或許這才是馮原柏開出的所有條件中,最為有價值的一種。

  通常情況下,幾人能得進士為師?

  如今,陳敘缺乏對本朝歷史的詳盡學習。他便只能根據自己的些許認知強行推導。

  心念電轉間,陳敘緩聲道:“前輩,人若要做出遠超常理之事,必當有遠超常理之情。晚輩愚見,有兩層猜測,不知前輩可愿聽一聽?”

  大儒英靈很有興致,他好奇道:“自然要聽,年輕人所知所想總比老家伙新鮮。

  若非是有少年天才在此,即便是有人再持兩盞九代傳薪燈,吾又如何會被喚醒?”1

  陳敘便道:“第一層猜測是不講道理的,皆因世間之事,本來就不見得樁樁件件皆有邏輯。”

  他嘆息一聲,低低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1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

  若是情之所至,大儒娶狐妻又有何不可?”

  話音一落,眼前的大儒英靈竟是飄飛著往后退了一步。

  一道道肉眼可見的青氣在他虛幻的身形間流轉,不過片刻,他原本虛幻模糊的面孔竟依稀凝實了些許。

  馮縣令站在前方不敢回頭,卻也是身軀微顫。

  “我、我…”大儒英靈衣擺翻飛,聲音中逐漸多了情緒,“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原來世間許多事,竟是不需要因由的。”

  他低低笑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原來卻是因為此事本來無解。是啊,若非我愿意,誰能惑我?”

  笑聲與幽冥波濤連綿應和,雖是低聲,卻又仿佛洪濤滾滾,似有回聲。

  馮原柏聽聲在耳,只覺氣血浮躁,識海內文氣翻滾,竟是沒忍住“啊”地叫出了聲。

  恰聽大儒英靈又問:“小友,你說有兩樁猜測,那另一樁又是什么?”

  提問時,大儒英靈面上雖然仍有青氣隱隱,可實際上卻并不覺得面前的年輕人會再次提出如何驚天動地之言語。

  他能說出“情不知所起”,已經算是天下一等一的有靈性。

  但此句,其實仍然是有因由的。延襲大儒英靈本身經歷而成,已經將當時情致說得極為透徹。

  莫非,還能再有什么高絕見解不成?8

大熊貓文學    美食賦我詞條,茍著終會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