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97章 豪杰與蟲豸

  幾天后,曹操親率本部出兵,開始清理進入黃河以南的匈奴部隊。

  僅用了五天,曹操便擊破呼廚泉部隊,斬首千余。

  呼廚泉逃往河內。

  原本被困于中牟的朱儁,也組織起了義軍開始對抗白波軍。

  張遼聞訊后,從東郡白馬攻入了河北支援張燕。

  張燕得到增援,在朝歌一帶迅速穩住了陣腳,也立刻讓黑山各部趕往涉縣支援徐晃。

  黑山一帶的戰場很快穩定下來,并開始組織反攻。

  擊破呼廚泉后,曹操也馬不停蹄的從白馬過河,由曹操、劉備、張燕三個勢力構成的‘大漢聯軍’在魏郡黎陽會師。

  也是在此時,青州朝廷從臨淄向各地宣發了大漢英烈祠落成的文書。

  發的不是詔令,而是昭告天下,將英烈祠視為社稷祭祀之首。

  文書中解釋了何為英烈,也第一次提了漢奸二字。

  內戰無英烈,只有御敵于外或為萬民謀福者才配進英烈祠。

  凡勾結胡虜寇略漢地者,皆為漢奸,見即可誅。

  這不是命令,只是昭告文書而已。

  但文書的末尾都寫了一句:大漢養士數百年,漢兒懼死乎?可還記得霍驃姚?

  見此文書后,分駐于兗豫各郡的夏侯淵、曹仁、李乾、樂進等部也紛紛向北開拔。

  泰山孫觀、小沛臧霸也立刻率本部精銳奔赴冀州。

  荀彧留在潁川支持后勤,并且壓制了曹操勢力中所有不和諧的聲音。

  荀攸也在白馬渡為聯軍輸送糧草軍械,并在濮陽就地招募義勇,將之前被劉備帶到兗州分駐各地的運糧兵全部召回。

  幽州方向,鮮于銀無法阻截從漁陽南下的鮮卑人,步步抵抗后幾乎拼光了部曲,帶著一身的傷退到了薊縣。

  劉虞守在薊縣沒有再退,雖然領軍作戰非他所長,但只要州牧不退,幽州軍民就不會輕易撤退。

  在胡漢之戰這種大是大非面前,大漢的豪杰們,大多都對得起漢家兒郎的身份。

  哪怕是縫縫補補的大漢…

  那也是漢!

  只要漢旗不倒,漢民宇內第一的天朝自尊就不會倒。

  如果全部算下來,這場國戰已經達到了武帝時期漢匈戰爭的規模。

  三河與并州戰場,白波軍加南匈奴足有十萬眾。

  幽州戰場,烏桓與鮮卑等東胡也有十萬眾,或許更多,因為公孫度的部隊還不知道有多少。

  涼州戰場,董卓也正在面對羌氐暴亂,受隴西浮屠教自立平漢王影響,河湟羌也在暴動——河湟羌就是小月氏。

  但大漢有豪杰,也有蟲豸。

  由于牛輔部曲的謊言,導致牛輔對曹操非常警惕,得知曹操大舉出兵,從河南尹抽調了大量兵力到成皋防備——他以為曹操出兵是為了攻取雒陽。

  當然,這個誤會很快解除了,牛輔見到曹操出兵是為殺滅匈奴,也就沒再對付曹操,而是重新調度兵力也打算北上收復并州。

  畢竟他是并州刺史,丟掉的地盤若是不打回來,就算他是董卓的女婿也不好使。

  但問題在于,由于之前抽調了兵力,導致雒陽周邊兵力不足。

  郭太趁著此時黃河水流不多,河道較窄,從上游平陰一帶搭設浮橋過河,并快速攻破了平陰、孟津。

  渡口失守后,白波軍全面南下,拋下了正在河內與張燕干仗的南匈奴,直奔雒陽而來。

  兩萬白波軍出現在了離雒陽僅有幾十里的地方。

  最麻煩的是,郭太沒有直接進攻雒陽,而是在繼續攻取雒陽周邊,既是取糧草,也是為了破壞雒陽周邊的防御體系。

  此時董卓本部主力在京兆和扶風,牛輔在成皋,張濟在南陽。

  董旻與董璜在雒陽,但雒陽兵力剛被抽調到成皋還沒回來。

  東南西三面都有重兵把守,唯獨雒陽空虛。

  這就使得董太后和雒陽百官全都產生了恐慌。

  如果堅守雒陽,大概率是守得住的,畢竟調往牛輔那邊的兵力很快就能調回來。

  只不過,以郭太目前的布置來看,牛輔部隊從成皋回軍很可能被白波軍在城外阻斷,確實很危險。

  牛輔的部隊剛在并州大敗,表現出的戰斗力確實不怎么樣。

  而雒陽目前兵力不過兩千,而且董旻和董璜打仗的水平更是一言難盡。

  現在的雒陽朝廷很心虛。

  尤其是在董太后等人看來,雒陽是很不安全的。

  當年劉備一夜之間就控制了雒陽,而那時候劉備和董卓加起來不過幾千人馬而已。

  當年何進、袁紹等人在雒陽搞出那么大動靜,加起來也不過萬把人。

  可眼下郭太卻有兩萬大軍,而且還不斷有更多敵人渡河而來。

  ——不會打仗的人就是這么比較的,他們大多是‘客觀’的根據數字比大小,按數量評估,其它因素一概無視。

  而且白波軍是正經的黃巾余部。

  郭太當初從巨鹿帶走的那些少年,張角留下的那些種子,如今已長大成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深仇大恨,幾乎個個都是父母被殺的孤兒。

  這些黃巾余部已經不再有張角的信念,但他們與大漢朝廷的仇恨卻更深。

  當初黃巾左校劉石,當著劉備的面都非要殺朱儁,根本說不通。

  如果城破,雒陽百官會是什么下場?

  對于董太后和雒陽百官而言,南匈奴攻打河南是為了劫掠,或許可以和談,或許可以妥協,至少有談判的機會。

  但如果郭太破了雒陽,肯定是沒得談的。

  況且,現在白波軍和南匈奴還是一伙的。

  董太后得知賊人逼近雒陽,驚恐不安,便找王允問計。

  王允建議董太后:“不如率百官東去青州尋陛下?既能避開賊寇,又能迎陛下還京…”

  “避開賊寇倒是可以,但…”

  董太后面色愁苦的搖頭:“以我等之力,怎能從劉備手里奪還陛下?”

  “如今胡寇四起,劉備已率軍北伐,青州正是最空虛的時候…而且吾兄護匈奴中郎將柔麾下尚有兵馬,百官手里也有門客護衛,牛將軍與董侍中兵馬亦在成皋。”

  王允低聲道:“白波蛾賊與匈奴寇河南,看似危機,卻反而是迎天子的最好時機…”

  “若被賊寇追擊…”

  董太后還是不放心。

  “白波蛾賊所恨者,乃皇甫嵩與朱儁…使其二人討賊,拖住賊寇,太后自可順利東進。”

  王允信誓旦旦的說著。

  于是太后召集百官,打算離開雒陽去青州找劉協。

  “予已年邁,憂心今生不可復見孫兒,欲前往臨淄探望陛下,諸卿以為如何?”

  董太后還是要點面子的,沒說放棄雒陽,也沒說跑路,只說想念劉協了。

  這也確實是董太后一直想做的事兒,但之前她不敢。

  劉協被劉備帶走這幾年,董太后是不敢去臨淄的,劉備在雒陽的時候就讓她禁足宮內,去了臨淄估計也是坐牢的待遇。

  但現在劉備不在臨淄,劉備的主力也不在。

  董旻出言反對:“如今有賊人為禍,此去臨淄不合適,太皇太后若憂心安危,不如遷至長安…”

  “不可!近年大河改道,河水又少,函谷關以北河床裸露,城關險地已攔不住人了。西去長安道路崎嶇,必受白波蛾賊追擊…”

  王允跳出來說道:“眼下牛輔大軍就在成皋,向東的路途還算暢通,確實該送太皇太后東赴臨淄,也好迎陛下還都。”

  董旻與董璜兩人猶豫了一番,沒再說話。

  王允說得沒錯,現在的函谷關基本上已經攔不住人了,水位不高的時候確實可以直接從河床巖灘繞過去。

  如果向西,確實會被追擊。

  而且王允說的是迎接天子還都,董旻與董璜當然也想把劉協弄到雒陽來。

  趁著白波軍沒有圍城,趕緊去臨淄,過了虎牢關就安全了,牛輔手里有大部隊。

  其實雒陽的官員都有想法,要么把朝廷遷到臨淄去,要么把天子接回來,誰都不想一直受劉備挾制。

  百官的想法當然各不相同,但此時,雒陽大多數官員達成了共識。

  去臨淄至少是個可行方案。

  楊彪見狀只得出言反對:“諸君何必自欺欺人?皆畏敵如此嗎?如今雒陽尚可守,為何不守?”

  伏完也看著百官表示不滿:“若棄守雒陽出外,難道就不怕被敵寇追擊?爾等大多在京中有親族,難道不懼家人被害?”

  “司徒公,我等只是護送太皇太后去見陛下…何時說過棄守雒陽?”

  王允反駁道:“白波蛾賊乃黃巾余部,乃皇甫義真當年未竟全功所致…便請皇甫義真固守雒陽,調南陽張將軍來援即可。”

  “王子師!你到底何意?若此時分雒陽之兵!此豈非助敵破京師?!”

  楊彪大怒:“你太原王氏難道是投了郭太?!”

  太原現在確實被郭太占據了,王家投沒投郭太還真不一定…

  “楊司徒不要血口噴人,我王氏世代忠良,怎會投敵?”

  王允很是不滿:“為太皇太后分憂,使陛下得以盡孝,乃是我等本分…司徒公若不愿去臨淄奉迎陛下,那便留鎮京師,左右都是為大漢效力。”

  “罷了…楊公,他們要走就讓他們走吧…”

  皇甫嵩嘆了口氣:“請諸公召集各家門客護衛,也請太皇太后授我兵符,征調民夫,嵩可守雒陽。”

  皇甫嵩確實是白波軍最恨的人,為了保命,皇甫嵩當然得守住雒陽。

  這兩年皇甫嵩在雒陽擔任衛尉,但手里沒兵,董卓不信任他,將其部曲分給了各部。

  如果把雒陽的兵力以及百官的衛隊、宮內禁衛全都組織起來,交給皇甫嵩,雒陽肯定是守得住的。

  畢竟雒陽城里還有那多人,兵器鎧甲也不少,光是官員們的護衛就能湊出幾千人了。

  而且皇甫嵩也確實是相當有水平的大將,再說現在所有方向都可以求援,情況還沒有危急到跑路的地步。

  長安的郭汜、南陽的張濟,都有大量精兵強將可以增援。

  也正因為如此,郭太才沒有直接攻雒陽,郭太也是有點逼數的。

  但問題是…

  沒人愿意把家兵門客交給皇甫嵩。

  既然要去臨淄,誰會把護衛兵力交給別人?

  能當上高官的沒有傻子,百官都能意識到董太后和王允去青州是要做什么,不就是因為現在臨淄必然空虛么…

  此時有人突然冒出一句:“白波蛾賊禍亂京畿,若皇甫將軍有意出城討滅白波賊,我等或可相助些人手。”

  皇甫嵩轉頭,卻是種輯在說話。

  這話的意思其實是讓皇甫嵩出去拖住白波軍——如果皇甫嵩想要兵力,那就要在外面拖住白波軍,免得董太后和百官跑路時被追殺。

  皇甫嵩之子皇甫酈勃然大怒:“種輯,搏汝…”

  皇甫嵩抓住皇甫酈,止住其罵人的話:“種侍中說得沒錯,蛾賊深恨我皇甫氏,且我身為漢臣,必須討逆賊…請諸君留些人手給嵩,諸君自己保重吧。”

  這說得倒挺有高風亮節的味道,還真就是以身為餌了。

  于是董太后當即授命皇甫嵩再次就任車騎將軍,并讓董旻與董璜歸還皇甫嵩的舊部,百官也各自把家住在洛陽的門客護衛全都交給了皇甫嵩。

  隨后,皇甫嵩領著雜牌軍北出夏門。

  王允帶著大部分官員,護著董太后出東門,去成皋方向。

  而且,剛到偃師,便有兵馬來接,那支兵馬里有不少匈奴人,一來就說曹操已經全軍北上了。

  領軍者是護匈奴中郎將王柔,是王允的族兄,王允入雒陽后舉薦的。

  其實楊彪猜得沒錯,南匈奴與白波軍一起暴起反叛,攻占了太原,而王柔事先卻一點消息沒傳回來,太原王氏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不過王氏并沒有投奔郭太,這三方是合謀關系。

  白波軍要重立黃天,南匈奴想恢復他們曾經的王庭,而王允需要一個去臨淄奪取天子的機會。

  董旻、董璜等人也希望能迎天子回雒陽,雖然他們沒和王允合謀,但卻有共同意愿。

  以前曹操劉備兵力強橫,但現在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都將兵力調往了河北。

  而且,這還是董太后帶著百官一起干的,命令是董太后下的,黑鍋當然是董太后背。

  但這時,一個王允沒料到的情況出現了。

  牛輔部隊回軍到了鞏縣與百官會合,但牛輔拒絕帶兵保護董太后去青州。

  原因嘛…

  牛輔讓人算了一卦,說是向東出兵不利。

  牛輔非常篤信卦象,又正打算反攻并州,不想去招惹曹操和劉備。

  而且牛輔本來就懷疑太原王家有問題——先懷疑張楊,后懷疑曹操,眼下又懷疑王允,反正看誰都像是勾結匈奴…

  窮舉法總是能得到正確答案的。

  王允需要牛輔的兵力,便讓中郎將董越勸說牛輔,讓牛輔先一起去青州再說。

  牛輔很講究五行生克,會見賓客時常會先行占卜,看對方之氣,測算吉兇,然后才會與人見面。

  董越來時,卜師出面望氣占卦,還打算動手搜身,有些無禮。

  董越是董太后族人,紈绔出身,一鞭抽在卜師身上,讓其趕緊通報牛輔。

  卜師挨了打,又搖了個‘睽卦’,就對牛輔說:“此卦乃火勝金,是以外害內,謀奪加害之意。”

  結果牛輔當場拔刀砍死了董越…

大熊貓文學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