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77章 大漢忠臣

  當晚,賈詡帶了冥卒在向劉備回報雒陽的情況。

  冥卒在賈詡手里的作用確實比較大,很多地方都被賈詡安插了眼線。

  牛輔整編何進余部時,就已經有幾個潛入了牛輔軍中。

  崔烈等重要官員身邊,也有一些冥卒應募成了護衛。

  這幾天雒陽紛亂,雒陽城內的治安部隊全都沒了,難免有流氓暴徒趁亂作案。

  天子駕崩,官員們又必須往來奔走,因此不少官員都在招保鏢。

  冥卒皆是百戰余生的精銳,只要有官員招募護衛,基本都能聘上。

  新任護衛雖然很難接觸什么私密情報,但盯著人是沒問題的,這幾天官員們無論去哪兒都會多帶護衛。

  對于賈詡而言,只要知道了人的動向,這些人要做什么就很容易判斷出來,畢竟這年頭又沒個即時通訊,要命的重要事務大多都得當面和人交流。

  “…午間,永樂宮發現史侯薨斃,下午太后先召了崔烈,又召了董承…隨后董承便在串聯百官…”

  此時賈詡正談及劉辯之死——賈詡覺得百官很可能會借機坑劉備。

  這事很容易判斷出來,畢竟兩人昨天就已經想到袁紹可能會害死劉辯。

  “史侯本不至被害,此事乃袁紹之大逆…董承為爭權,必借此使主君與董仲穎相殺。”

  賈詡建議道:“主君不妨等欲與主君為敵之人先跳出來,加以袁紹逆黨之罪,大索京中。既除去勾結袁紹之人,又借機拔除無用之臣,威懾騎墻之人…讓雒陽徹底安靖。”

  劉辯原本確實不至于被害的,賈詡散布身世流言使劉辯無法爭位,這其實沒有害劉辯的意思,既是為了確保劉協的儲位,也能使劉辯不受人惦記。

  但賈詡也沒想到,為了使雒陽生亂,袁紹最終還是把劉辯害死了。

  “是得清洗雒陽了…史侯無辜被害,雒陽卻全都在謀私利,竟無一人為史侯發聲。”

  劉備嘆道:“只是,此事得看董卓如何打算,難保他沒有點別的想法…”

  “董卓未必愿意與主君為敵,只要能分說利害,定能說服董卓與主君聯手。”

  賈詡搖了搖頭:“董卓難道愿意被董承利用嗎?他們又不是血親,且董卓在京中助力甚少…主君甚至不需要自己清洗雒陽…”

  劉備愣了愣,隨后點頭:“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清理雒陽…文和可是覺得我表現得太和善了些?”

  其實劉備在雒陽表現得也不算太和善,但確實沒搞什么血腥鎮壓,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少了點威懾力。

  畢竟有些人只有在直面鐵與血時才會畏懼,尤其是那些短視之人。

  劉備來洛陽,最初原本是為了救樂隱,既然樂隱沒能救到,那就必須護住樂隱用命保下的劉協——這是劉備的基本目標。

  這不是為了什么挾天子…

  純粹就是一個人,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師兄該做的事。

  既然劉協念著樂隱,念著樂隱的情分,那劉備就一定會向劉協伸手,僅此而已。

  除此之外,劉備是不想殺太多人的。

  劉備想維護大漢的秩序和尊嚴,不愿在雒陽掀起腥風血雨,因為維護朝廷的體面同樣是在維護自己。

  劉備手里有輔立新君的名分,這是大漢朝廷的權柄,朝廷越體面,劉備就越體面——同時,這也可以被旁觀者視為劉備的收益…

  但在劉備看來,這不是收益,而是老師留下的遺澤。

  這是樂隱的血。

  樂隱舍命護了劉協,對劉備而言,大漢必須體面,老師用命維護的劉協也必須體面。

  要不然,老師豈不是白死了?

  如果可以,劉備確實想和平解決雒陽的紛爭。

  但或許就是因為自己沒血腥鎮壓,沒搞大清洗…以至于總有人覺得自己很好拿捏?

  賈詡先是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主君心存仁恕,此本心難得,又要教導幼主,還是和善些好。惡戾之事,讓董仲穎去做吧…”

  “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我去尋董仲穎。”

  劉備這次沒讓賈詡做使者,這活兒得自己去談才有誠意。

  “仲穎兄,史侯薨了…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告訴我?”

  見了董卓,劉備反客為主的揮手示意董卓的護衛離開營帳。

  “啊?文和昨日前來相告,我還以為玄德早就知道有人要對史侯下手呢…玄德竟不知嗎?”

  董卓看了看劉備,這倒不是作偽,董卓是真以為劉備早就知道。

  “我只是猜到了有這個可能,才讓文和提醒仲穎…史侯何時薨的?你沒派兵保護?”

  劉備和董卓單獨交談的時候都是很耿直的,與白天當眾低語時可不一樣。

  “我派了重兵保護。但史侯死于蠟丸之毒,應是前日便服了毒,今早才發作,這誰能想到啊…”

  董卓搖頭嘆氣:“我將史侯留于京中,領全軍出外,便是為了避開嫁禍。你我出兵在外,該是不會沾上此事的…”

  “可是京中已經有人在串聯百官了…”

  劉備面色嚴肅的說著:“你那拜弟董承打算借史侯之死攀我之罪,你竟然不知道?”

  董卓聞言一驚:“我全軍出外,沒得到消息…真有此事?”

  “看來董承是在利用仲穎兄啊…借著仲穎兄的兵馬勾連百官,卻不將此事告知仲穎兄,董承這是要逼迫仲穎兄與我為敵…”

  劉備嘆了口氣:“其心可誅…”

  董承與董卓現在算是兄弟關系,董承要坑劉備,那在旁人眼里就等于是董卓與劉備相爭。

  劉備也沒瞎說,董承確實是在利用董卓的實力拉攏百官,再用太后的名義辦事。

  如果董卓稍有猶豫,哪怕是不置可否也會被董承綁架,被迫與劉備對立。

  反倒是董承自己——他用的是太后的名頭和董卓的實力,挑動百官出面搞事情,董承自己其實是不用出頭的。

  “…董某不欲與玄德為敵…”

  董卓看來是想明白了:“我知道這是袁紹引雒陽生亂,卻沒想到竟亂到你我頭上…”

  “你我若是不爭,待儲君登基,百官如何從你我二人手中爭權?”

  劉備譏諷的笑了笑:“他們可不在乎事實,你我相互殘殺才能便宜那些蟲豸,他們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使得你我相爭。”

  “那…玄德以為當如何行事?”

  董卓也表示認同,他和劉備各自約束,只帶對等兵馬,本就是不愿相互爭斗。

  “仲穎兄,太后與董承對你只是利用罷了,終歸不是與你真正同心,你在京中倚重董承,不如倚重你本族才俊。”

  劉備很實在的說道:“你我在京中可用之人都少,不如一起合作,借此事清理雒陽,以緊要官職辟用自家有才之士,才能真正為你助力。”

  董卓點頭,但有些許猶豫:“確該如此…只是…”

  “只是不能使董太后失位?”

  劉備能理解董卓的心態,主動說了出來:“放心,太后乃儲君至親,自不能加害。此事也無需牽扯太后…只是不能再讓蟲豸得太后倚重,太后唯一能倚重的,只應該是仲穎兄。”

  董卓當然不能讓董太后倒臺,畢竟太后是董卓的名分。

  “玄德知我心也…董某定助玄德反制攀誣,定罪袁紹,清洗雒陽,扶幼主登位…”

  董卓聽劉備這么說,直接點頭:“此皆國事,乃大漢忠臣該當為之!”

  是啊,大漢忠臣。

  只要有了共同利益,當然就是大漢忠臣了。

大熊貓文學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