詛咒:黃金鄉(金色/可復制)
依仗魔族的極高魔法天賦,對萬物成金魔法的理解已突破魔法的上限,達到詛咒的境界效果:施展的萬物成金魔法將被升格為黃金鄉詛咒,無法被魔力感知,無法被常規魔法防御 相性:強權(金色/不可復制)
Macht,對魔法及詛咒的釋放效率進行極大提升 長壽種·魔族(紫色/可復制)
身為魔族,天生便擁有著尋常人類難以想象的漫長壽命及絕佳的魔力資質詞條效果:激活后,宿主身軀將出現與復制本體極為類似的種族特性,個體壽元大幅增加,同時對魔法的理解將會上升到另一層維度 (注:激活該詞條后,宿主會出現包括:人類情感認知障礙、定期渴望人類血食、額頭長出雙角等癥狀)
萬物成金魔法(紫色/可復制)
可將包括活物在內的任意物品變為難以被探測、難以被摧毀的“黃金”
詞條效果:激活后,宿主將獲得與萬物成金魔法相關的知識,對其的領悟程度接近詛咒的邊緣 黃金復原魔法·殘(藍色/可復制)
魔法,是依托于想象力存在的,身為創造出黃金鄉詛咒的魔族,卻只能想象到將部分物體的“黃金化”給逆轉,何嘗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效果:激活后,宿主將能夠復原少量被“黃金化”的物品(僅限于被黃金化的死物以及尚未被完全黃金化的活物)
人類魔法精通(藍色/可復制)
對人類的幾項常用魔法有著不俗的力量,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攻擊魔法(殺人魔法)與防御魔法效果:激活后,宿主對人類基礎攻防魔法的理解將獲得提升 隨和(白色/可復制)
熱衷靜謐,不喜斗爭效果:激活后,宿主將熱衷于尋找一隅偏安,不愿走動 馬哈特身上的天賦詞條,有著極強的魔族特性。
不同于人類與精靈先天受制于魔法理解的上限,因而只能博采眾長,靠著多種多樣的魔法搭配來提升實力。
魔族們可以憑借種族天生的魔法資質,選擇一項自己擅長的魔法,然后靠著成百上千年的積累來使其一步步的變強,直至最后升格成人類與精靈們壓根無法理解的“詛咒”。
就像由萬物成金魔法所升格成的黃金鄉詛咒一樣,人類與精靈魔法使們,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釋放、無法理解它的原理、無法對它的效果進行有效的防御,可謂是“一力降十會”的路子。
將魔族的修煉方式體現到天賦面板上。
便是像馬哈特所擁有的詛咒:黃金鄉與萬物成金魔法這樣,由單一的魔法演變成天賦詞條。
只是這種情況對于古特而言,可謂是相當誘人。
就像是生活在水中的蝦類一樣,將不方便人類食用的內臟給全部集中在頭部,唯獨剩下汁水豐盈的蝦肉留在下面,方便人類進食。
魔族們也將自己鉆研一生的魔法,給集中成了一條方便復制或剪切的天賦詞條。
自從獲得天賦詞條剪切機會以來,古特便一直沒有機會使用。
一是自己不愿將它給用在人類同族們的身上,靠著削弱他人來增強自己;二是就算泯滅良心,絕大多數的人類身上,其實并無什么有價值的天賦詞條,要么太過雞肋,要么便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好直接剪切。
但如若目標是魔族的話,天賦詞條剪切機會可謂是相當合適了。
將“馬老師”的詛咒:黃金鄉給剪切過來后,不僅自己沒有絲毫心理負擔,在學會一項強力的詛咒同時,還能將馬哈特給近乎廢掉。
一名魔族,在失去自己研究了成百上千年的魔法之后,不亞于被拔光了所有牙齒、抽掉了渾身骨頭的老虎,威脅性將極大的削弱。
即便像馬哈特這種會學習人類魔法的魔族異類,在被剪切過后或許還能蹦跶兩下。
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資深人類魔法使的水平了。
而對于這樣的魔法,不說點亮了“近戰精通”的古特,就連周邊這些“鵪鶉”似的帝國特務們,聯起手來,也都有著不下九種的方法來應對。
畢竟論“搞定”人類魔法使,他們這些特務才是專業的。
只是古特在猶豫,究竟是否要對眼前的馬哈特出手。
因為天賦詞條剪切機會目前只有一次。
從理性上講,應該把這一珍貴的機會給用在化解生命危險,扭轉戰局的關鍵時機上。
此次代表協會出走,一路沒有賽麗艾老師同行,怕是免不了會有危險。
無論是有魔族趁著這個時機再次嘗試對自己下手,亦或是面對來自帝國各方的刁難。
將這一機會給握在手中,無疑會更保險一些。
但從感性上講,對于在劇情中表現極為強力的詛咒:黃金鄉,古特也是十分眼饞。
畢竟自己手上的花活雖多,可卻一直缺乏一項招牌的進攻手段。
詛咒:黃金鄉的存在,無疑能夠極好的填補這一空白。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類與魔族,將再無法對自己造成威脅。
因此,從會面開始直至現在,古特便一直在挑釁著馬哈特,等待它忍不住向自己發難,以此給自己一個動手“剪切”的理由。
可奈何,“馬老師”卻表現出了極強的克制與忍讓,硬是沒有對自己的挑釁進行武力回應。
最終,古特在喝完這一壺熱水后,還是按捺住了現在就對對馬哈特進行發難的想法。
只待此次出訪帝國的支線任務完成,若是系統追加的獎勵中會有天賦詞條剪切機會,那么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回來將“馬老師”的詛咒:黃金鄉給薅走。
隨著對熱茗的品鑒結束,馬哈特這位領主家的家臣在與賓客們閑聊幾句后,并未再限制眾人的活動自由。
只是叮囑各位,不要上去小姐的房屋,以打擾到格魯克大人一家的團聚;同時也不要做出一些容易令人誤會的舉措。
古特在輕聲應答過后,并未離去。
而是繼續坐在會客廳的座椅上,翻開出門時攜帶的人類賢者埃維希所著《關于靈魂類魔法的理論研究》,繼續研究起來,同時不忘指使坐在對面的馬哈特去給自己泡上一壺紅茶。
“沒問題,古特先生。”
馬哈特并未拒絕古特這名客人的要求,但也相應的做出一番回擊。
“您不是不喝紅茶么?”
“為何現在卻又改變主意,指定要飲用這個?”
只是面對馬哈特的這份質疑,古特頭也不抬地便回道,“我只是不喝男性泡的茶罷了。”
“對了,這壺茶記得讓旁邊的女仆小姐來為我沖泡。”
馬哈特:
這位魔族七崩賢眉頭不受控的抽動兩下,最終,還是從齒間生硬的擠出了一句“我明白了”。
“嘖,真能忍啊。”
瞥了幾眼馬哈特遠去的背影后,古特咋舌一聲,接著便繼續研究起書上的內容來。
而幾名在自由活動后仍選擇留下來繼續陪同古特,以防特殊情況發生的特務們,對于這一幕也是麻了。
一個個甚至連再次上前提醒下古特的想法都沒了,呆坐在原位上,總感覺自己的名字在女神大人的天國名冊上一閃一閃的。
只是再度掀起這陣風暴的古特,卻對此毫不在意。
甚至就連馬哈特依照要求提著一壺由女仆小姐沖泡好的紅茶返回時,也表現得置若罔聞,依舊沉浸在手中書籍的世界中。
而令古特如此著迷的,其實是賢者埃維希在書中所留下的一個設想。
那便是根據書中幾項已經得到證實的靈魂理論,來試著對已故之人的靈魂進行引導,最終將其給固定在某一項器物當中,以此來打破既定壽命對人類的桎梏,在死后活出人生的第二世。
只是可惜,即便根據此番設想,賢者埃維希進行了多輪嘗試,但最終的結果無一不是以失敗作為告終。
在徹底放棄這一設想后,埃維希也并未將這些寶貴的實驗數據給浪費掉,而是據此整合成了一份總結。
在總結的最后,埃維希詳細的羅列出了六條規律,也算是為自己的大膽嘗試給畫上了句號。
其一,承載已故之人靈魂的載體材料,以寶石最佳,但不可使用封魔礦這種會屏蔽魔力的寶石。
其二,被引導的已故之人的靈魂需要自愿配合這一引導過程,一旦途中出現反抗或不愿的情緒,他們的靈魂將會即刻擺脫引導,去往天國。
其三,正常壽終之人的靈魂無法引導,他們的靈魂會在壽終的剎那,快速便奔赴天國。
其四,因病身亡、因意外而離世之人的靈魂最好引導,或許是因他們對這世間仍有強烈的眷戀,不甘此刻死亡(補充:肉體死亡后越早進行靈魂引導程序,效果越好)
其五,根據已有的研究結論及本次實驗的案例進行猜想,無論死者是因何種緣故離世,在肉體死亡后如若不進行其他操作,其靈魂體在世間最長只能逗留一天。
其六,在靈魂引導成功的案例庫中,最長的停留時間為九日,且在滯留途中,靈魂體需要時刻吸收一名魔法使的魔力來作為生存供給。
作為人類一族中的賢者,埃維希的設想可謂是相當大膽,而所做的實操也都極具開創性。
只是可惜,他的這番嘗試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而且受制于各種規則的限制,即便設想最終能夠成功,所取得的結果也會與他所奢望的活出第二世相差甚遠。
最多,也就是令身邊命不該絕的親人在死后多彌留一段時間。
若是無法打破人類壽命桎梏的話,那么這項研究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
想來這也是導致賢者埃維希放棄這一設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番設想的旁邊,自家老師也對此進行了不少點評,其中就有幾條是對于靈魂引導程序進行優化的。
根據賽麗艾老師的改進,無論是靈魂引導速度亦或是靈魂引導質量,對比原有程序都會不小的提升。
只是說來或許有些不“孝”。
不知為何,古特總覺得自家老師所做的改進好像也就那樣,真不一定要比自己強上多少。
抱著這樣一種想法,古特向馬哈特要來一副紙筆,開始在上面寫寫畫畫起來。
而遞上文墨的馬哈特也側目觀察起來,想要看看這位特殊的“賓客”,會在紙上記錄一些什么。
起初,作為魔法資質在整個魔族中都站在頂端的七崩賢,馬哈特能夠輕易跟的上古特的思路。
就算它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與靈魂魔法相關的知識,但卻并不妨礙馬哈特以自己的方式,去看懂古特所繪制的魔力構式。
畢竟魔族對于魔法的理解,要比人類更為貼近它的本質。
而古特在紙上所繪制下的這些魔力構式,在馬哈特看來,就好比是一副對向日葵所做的素描。
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學習過繪畫的技巧,但這一點卻不影響人們對一副畫作進行欣賞與評判一樣。
沒有系統學習過“素描知識”的馬哈特,也能夠從古特的繪制結果上,一眼看出他所繪制的是“向日葵”,而且繪制的相當不錯,要比自己的不少同族都“畫的好”。
只是,古特對這張成品似乎還不太滿意。
拎起紙張后皺著眉頭看了許久,接著似乎有了什么想法,沖自己又要了幾張草紙。
而從古特所做的第二次繪畫開始,馬哈特便開始有些看不懂了。
最開始的幾次,還只是畫面稍微有些“寫意”,不再像素描那般一眼便可看出結果,而是多了幾分模棱兩可的味道。
接著不斷迭代后,畫面不再像素描那么平淡,而是像一副油畫,開始有了色彩,“明媚”、“陰暗”,不同的色彩轉變似乎都有著不同的意味,畫面的結果也開始變得沒那么好懂。
即便是馬哈特,也無法再一眼便看出古特所繪制的是一副“向日葵”。
而到了古特繪制的最后一張魔法構式上,整張“油畫”都開始變得扭曲起來。
此刻,馬哈特又有了它最初時的感覺,即,一眼便看出古特所繪制的是一副“向日葵”。
可是直覺卻又告訴它,這副畫作所畫的卻并非是一副“向日葵”。
意識到這點后的瞬間,馬哈特的背上激起一層冷汗。
因為在對一項魔法的認知上,如若出現了感官與直覺上的錯配。
往往也就意味著,自己已經無法理解它了。
一名魔族中的大魔族,開始無法理解一個人類所繪下的魔法構式.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