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18章 商量

  隔一間屋的李大哥家,夫妻倆呼吸聲有些急促的并頭躺在床上。

  片刻后,李大嫂耳邊傳來了李大哥的呼嚕聲,她側身拍了李大哥一下,撐起身子看著他說道:“阿平,你猜猜阿樂這段時間掙了多少?”

  “這還用猜啊!”李長平睡眼惺忪的說,“撈大米魚、大花龍,還有那些螃蟹,小鯊魚,起碼掙了好幾百!”

  “不止的!”李大嫂掰著手指頭,“去下地籠遇到魚翻塘,臺風后去淘海又撿到海膽,下地籠又網到鱈魚。”

  “阿樂還買了幾百個塑料罐子釣八爪魚,我們也買了一些,晚上你跟他一起去下。”

  “阿樂從小就聰明,要是阿爸他們以前管他管得嚴一點,也不會瞎混到現在才懂事了。”李大哥說著也來了精神,坐起來點了支香煙抽了起來。

  “還不止呢!他還跟涂下橋的鳳凰酒樓的管事坤叔,拉上了關系,兩人在荒島上弄回來的佛手螺,都賣了一百多。”

  “那老三這段時間豈不是掙了上千鈔票了?”

  “怎么沒有!”李大嫂羨慕的說,“還是阿威那傻小子機靈,老三第一天去淘海就找過去了,跟他后面幫忙。”

  “阿樂的性子跟你一樣,大方的不行,還跟他四六開,這些日子,阿威也分了不少錢。后來買家里的漁船,阿威出了一百多,鑲了兩成股。”

  阿楠說,阿樂怕他吃虧,讓阿威加一股,那小子還不干,說是已經占便宜了,等以后他們掙了錢,買大船的時候再說。”

  “阿威從小就是阿樂的小跟班,那孩子是真心對阿樂好,兩家挨著的稻田每次都是他幫著犁,幫著放秧水,還幫著收回家。”

  李大哥說著嘆了一口氣,“阿樂要是一直跟阿威玩,也不會變得跟個混子一樣了。”

  李大嫂見自己說了半天,他還沒明白自己的意思,拐了他一下說道:“阿樂在家淘海也有這么好的收入,你就沒點想法?”

  “我怎么不曉得!”李大哥扭頭看著她,“我曉得你看到阿樂掙這么多心動了,但我們跟大船還有兩年的約,中途退出船老大不會同意的。”

  李大嫂瞪眼,說話的聲音不由得高了兩分,“我們只是跟他簽的長約,又不是賣給他了,你一心不想去,他還能拿繩子把我們綁去啊?”

  李大哥忙道:“這倒不至于,但中途退出真的不行,年底了他們不好也招人。”

  “你替別人著想咋不替我想想!”李大嫂想起他不在家的日子,鼻子一酸抹起淚來,哽咽著說道:

  “你在外面我一點都不放心,只要有風我就整晚整晚的睡不著,還有小洋一天天大了,那小子一點都不好管,偷跑去海邊淘海都去了幾次了。”

  “特別是這段時間見他三叔淘海也能掙錢,天天在我耳邊念,說他不想讀書,想跟他三叔淘海掙錢,還要買大船當船老大。”

  兒子一點點大就曉得掙錢買船自己干,老子就曉得幫人,真是個老實頭子。

  李大哥嘆了口氣,“臭小子就不是塊讀書的料,最多念到小學畢業,初中是別想了。”

  “我還想讓他把初中讀完,跟他阿叔一樣當海軍,以后回來去大船,一月的工錢就是兩百。”

  李大嫂嫌棄的撇嘴,“兩百塊有啥稀奇的?阿樂淘海運道好一次都不止!”

  “等小洋參軍回來就不止了,現在工錢是年年漲,在船上是級別越高工錢越高。”

  李大嫂見說著說著話題又說遠了,氣呼呼的說道:“還級別越高工錢越高,難不成你想小洋、小濤長大了還去幫人?”

  “我跟阿珍商量過了,我們合伙買艘小船,下地籠去近海捕撈,淘到好貨還可以請阿樂幫忙賣,不管咋樣也比去幫人強。”

  “我曉得你想買船自己干,你想想還有五個月不到就要過年了,就算要退出來自己干,也得把今年干滿才能退出,不然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隨你!”李大嫂見他還認死理,沒好氣的說道,“你以為我愿意讓人說閑話啊?

  你咋不想想,孩子一天天大了,小洋和小濤是男孩子不管咋樣都好,小青是女孩子,家里就這么點大,你讓她去哪里住?”

  “我咋不曉得,原本去幫船,就是想攢錢建新房的,現在見阿樂淘海掙錢,你又想買船自己干。”李大哥煩惱的抓了抓頭發,“等老二起來,我跟他商量一下。”

  “隨你!”李大嫂起身三兩下穿好衣褲,出門織網去了。

  李大哥見她走了,也睡不著了,想著一天天大了的孩子,房子就這么點大,又想建新房,又想買船掙錢,到底先顧哪頭才好?

  他索性坐了起來,靠在床頭一支接一支的抽煙,狹小的房間里不一會兒就煙霧彌漫。

  李大嫂聽到屋里的咳嗽聲,氣得過去沖過去沖他說道:“都咳成這樣了,還抽抽抽,你少抽點不行啊?”

  “好,我不抽了!”李大哥把煙熄滅,抱著腦袋躺了回去。

  李長樂一覺醒來,見兩個兒子腆著小肚子還在酣睡,出門見周若楠也不在,覺著她應該去阿香家做衣服去了。

  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幾口,砸吧了幾下,喝出是老娘在山上采回來的野茶,覺得口感比后世的假龍井好多了。

  就看到李母戴著斗笠提著菜籃,大哥扛著鋤頭、竹竿出來,“阿娘,這么大的太陽,你們下地做什么?”

  李大哥笑道:“阿娘說山上瓜架結的大冬瓜有點重,擔心把瓜架壓垮掉,讓我扛幾根竹竿上去加固一下,順便摘點豆角、茄子、天蘿回來。”

  李長樂想起以前家里的瑣事,也是大哥幫著阿娘做,“大哥,你一回來就幫著阿娘做事,難怪你走了阿娘老是念叨你。”

  李母嗔怪的瞪了他一眼,“還好意思說,你要是肯幫我一下,就不用等你大哥回來干了。”

  “我今天幫你干!”李長樂跑回去拿了斗笠,跟李父打了聲招呼,出來接過李大哥手里的鋤頭,跟著兩人一起朝山腳走去。

  李大哥回頭看了看他,等他走到,“阿樂,你大嫂想…我想等把今年干滿再說,你大嫂都等不及,你說到底是先買船自己干好,還是先掙錢建新房好?”

  他從沒想到,自己還有找老三討主意的一天。

  “大哥,”李長樂直言不諱道:“依我說當然是掙錢要緊。老話不也說,欠賬如牛毛,海水著一潮!

  運道好,幾趟就能掙到一年的工錢,只要我們手里有錢,新房建起來也就三五月的事。”

  李長平聽后覺得他說的沒錯,“我們這次在舟山漁場那邊,有一家的漁船運道就特別好,兩百多一擔的大黃魚,就捕撈到二三十擔。”

  “跟他后面的漁船也比我們的好,長貴背地里說船老大航線沒走對,還被他姨父的兒子當著眾罵了一頓。”

  李母在一旁撇嘴道:“豬腦子,船老大也敢得罪,掙了點錢連姓啥都忘了。”

  她說著又看向李長平,“阿平,我看你還不如就聽阿芳的,跟老二合伙買艘小船先干著,你們兄弟幾個一起出海,萬一遇到啥事,也有個照應。”

  李長樂點頭道:“是啊大哥,一起出海也有個照應。”

  海上跟陸地不一樣,這些年南岸人仗著漁船大,經常跟北岸搶奪地盤干仗,大船撞小船的事常有發生。

  李大哥:“老二還沒起來,等他睡醒了,我問他一下,看他怎么想的?還有,不管買二手漁船還是新的,都要一段時間,就算自己干,也得等人家把人手找到才能辭工。”

  今年本來就不好招人,少一人還好,兄弟倆都不去了,那邊肯定不會放。

  李母:“你們商量著辦,不想去的話,就早點跟人說清楚。”

  李家的山地就在半山腰,走十幾分鐘就到了,山上的地沒整塊的,全是東一塊西一塊的。

  遠遠就看到半山上那幾棵高大的栲樹,李長樂抬頭望了望大樹,想起以前經常跟哥哥來山上摘栲樹果子吃。

  “阿娘,栲樹分給誰家了?”

  “沒分哪家,還是大隊的。”李母笑道,“你阿爺在的時候說這片山以前全是栲樹,這種樹在舊時值錢著呢,后來有了尼龍線才把樹砍了的。”

  “以前有聽阿奶講過。”

  在舊時,漁民都是用苧麻編織漁網,因為容易破爛,后來發現將栲樹皮放大鍋里煎煮,能得出的汁液里含有的膠質物,能增強漁網韌度,提高抗海水腐蝕能力。

  在新的漁網編織好后,都要用栲樹皮熬煮出來的栲汁浸濕加固,漁民管這叫“栲網”。

  栲樹皮煎煮出來的汁液呈紅褐色,有一股相當難聞的惡臭味,漁網經過“栲網”,再撈出來曬干,最后還要放入盛滿豬血的水池中浸濕,漁民稱之為“血網。”

  為了增加漁網的牢固性,每次出海回來都要重新“血網”然后再曬干,舊時下海捕魚一般都是715天回航。

  “三天張蝦,四天曬網”的老話,就是從這里來的。

  (本章完)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八十年代漁獵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