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這種事情,凡是修行之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內,都是有可能遇到一次的。
唯一區別在于早晚。
哪怕資質再怎么拙劣,為人再怎么蠢笨,都是有這一線機緣的。這是自那開天辟地之初,就給與這世間一切生靈的一個機會。
至于天賦好的,那自然是能多來幾次。
而眼下,白池景便是終于迎來了真正屬于他的第一次頓悟。不依靠半點外物,完全靠自身,便獲得了這頓悟之機。
這世間,大多數人的第一次頓悟,都是能令人具備脫胎換骨般變化的!
甚至能令庸才,直接成為天驕!
只不過大多數人,可能直到坐化寂滅,都沒能等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頓悟。
而資質如大多數人一般的白池景,此時此刻,他的這一次頓悟亦是如此,與大多人沒有差別,脫胎換骨之下,直接令他身上的最后一絲凡塵氣息褪去!
于是,他就以那一絲“不存也存”概念性力量,直接掌握住了那只存在于概念意義上的“不存在”!
白池景的身形,愈發的微妙,他的血肉之身,明明存于天地間,卻像是道化了一樣,在不斷變得暗淡,甚至連他的周邊輪廓,都開始變得模糊起來。
就仿佛是被抹殺了一般。
而白池景那仙魂,亦是如此,直接掙脫了與陰冥之地在冥冥之中的勾連,也斬斷了來自歿世的牽引,他的仙道氣息一路攀升,最終來到了一種無法言明的境界。
如果此時,蜀山界的“歲燼”能夠感受到這一股氣息,定然就能明白自己的至兇至邪榜排名,為什么突然暴跌了。
而且還是去勢不止,大有跌出此榜的勢頭。
因為原本只屬于祂的唯一性,徹底不存在了,而祂那種不可思議的仙道力量,也不再是祂的專屬,甚至還可以憑借后天之法,修行而成。
失去了唯一性,失去了不可修成性,自然就使得“歲燼”不再是那連近道之仙,都無法奈何的存在了。
近道之仙,這是別有天地非人間之上的境界,也就是蜀山界的金仙。
不過,金仙之說,其實不是公認的一種說法。
對于這一個境界,廣為認同的,還是這個近道之仙的說法。因為之前的浩有承德、彌羅至真,都是為了這“近道”二字在做鋪墊。
至于蜀山界那一個對應外天下境的妙自玄靈人仙,這個純屬是蜀山編出來的。
浩有承德,這浩有對應了登高望遠,承德則對應了情隨境變。
而彌羅至真,彌羅自然是對應了出塵之想,至真便是那第四年階別有天地非人間。
走完這四個階段后,就是近道之仙了。
不過,近道之仙雖然是一個境界,但不能代表近道之仙的實力都差不多。因為近道之仙在踏入此境后,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認知、所修之道等,反過來限制自己,這等近道之仙的實力,毫無疑問是這一個境界中墊底的。
而要是能打破這一個限制的,那么在近道之仙中,就可處于中下,亦或者中等的層次。
如果能在打破限制后,一舉超脫,那么無疑會來到近道之仙蹤的中上水準。
至于再往上一些的,超脫之后如何…
這就是無人能夠道明的了。
可能,以人道代天道會是一個答案。
此時此刻,白池景以自己第一次依靠自身所得的頓悟之機,觸及不存在的概念性力量,使得他在自身毫無意識的前提下,那全新的修行方向,就隨之開辟了出來。
歲月余缺!
以自身為基礎,鉗制整個天地,形成一條獨特的閉環時間線。當自身還在前行時,時間線會處于假閉環狀態,不斷向前蔓延,可若是意外身死,那么就會從假閉環轉化為真閉環狀態,從而直接回到自己修行之初的時候。
而這個時候,時間線真閉環又會化作假閉環狀態。這就意味著,自身原本所經歷的一切,都具有可改變性!
因為這一個修行方向,單純是白池景為了自己所創的《十貪無欲苦仙經》第三重修行法境“空相無劫”所創,所以就不需要細致的修行境界了。
畢竟,這是白池景所開辟的,因此開辟之初,就已經臻至圓滿了。
這便是開拓者能享受的最大好處了。
也是天地對于勇于創新者的一種賜福與嘉獎。
白池景的“空相無劫”,原本其中的力量,大部分是依靠那一朵蝕時玄花,因此力量雖說很強,但也有上限,遇到近道之仙時很容易被干擾。
畢竟,近道之仙就算不精通光陰之道,也定然有一些涉及這方面的寶物。
而現在,白池景就沒了這方面的顧慮。
他一旦在這堯天人間重啟時間線,那么哪怕是那等近道之仙,都無法干涉半分!唯一有點干涉可能的,便是那天上的天道了。
隨著修行方向“歲月余缺”開辟,白池景的身形和仙魂,便徹底消散無蹤了。
這是不存在了。
不過,在變得不存的同時,白池景卻也開始存在起來。
一個與堯天人間一模一樣的特殊天地,在白池景的肉身和仙魂,消散無蹤的那一瞬間,悄無聲息地構建了出來。
好似是堯天人間的里世界。
這里只有黑白二色。
山是黑白相映,水也是黑白相映,就連天空也是黑白相映。而在這無數黑白相映間,白池景的身影緩緩顯化而出。
他不存于堯天人間。
卻也存于堯天人間。
只不過,前者是堯天界天道管轄下的堯天人間,是開天辟地之初就形成的天地之一的一部分。而這后者,是因為白池景而誕生,又因為白池景才得以凝聚成形,顯化而出的一片特殊天地。
不存于世間,也不存于人心之中。
這片天地的存在,僅僅只是一個概念——不存也存。
此時顯化出來的白池景,是這片天地間唯一具有色彩之人。但很快的,他的色彩便盡數褪去,也成了黑白相映。
這是被這片天地給同化了。
也是因為此時的白池景,他的修為還無法支撐起這片天地。
“自此,便要歸入人間,好好修行了…”
白池景開口說道,他語氣平靜,神情平和,說這話就像是在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似的,很正常又很平淡。
或許,這正如他那平淡的修仙之路。
然后,白池景便開始了修行。
在這片特殊天地修行,白池景是無法依托于那狀若眼眸之物的,所以白池景的修行很慢。哪怕以白池景因為頓悟而脫胎換骨后的資質,此時都無法在修行上提供太多助力。不過白池景對此并不是很在意。
畢竟他沒有什么要緊的事情要去做,雖然似乎還有一個蝕身的麻煩,但這蝕身不找他,白池景也就沒有主動去找的念頭。
因為他現在要以修行為主。
白池景開始了他的平淡無奇修行,枯燥、乏味是主基調,他不以為意,就好似穿越之初,也像是這天底下蕓蕓眾修。
為了增進那一點微乎其微的修為,而刻苦努力。
好在,白池景的刻苦努力,不可能沒有收獲,畢竟他已經脫胎換骨了。早些年因為天斬而現出原形的劍道天賦,都被再度養了出來。
大有比肩當年在外物上境時,徒劍山六秀弟子的劍道天賦水平。
如此,足以稱之為山門內的劍道天驕!
至于山門外,這個就得再緩緩了,因為還有點不夠。
這片特殊天地,白池景修煉了三年后,終于令這天地間出現了一抹微弱的色彩。那是他體內的血液,終于不再是黑白相映之色,其內出現了一縷極其微弱的血色。
白池景是真仙,他體內之血自然是仙血,能讓一縷鮮血出現如此巨大的變化,這一番進步不可謂不大。
也因此,就在這一刻,白池景那一身浩有承德桎梏,在悄無聲息間便被突破了。
他一步踏出,直入彌羅至真的境界!
這是蜀山界天仙之境!
也是那片存在天司本體的天地內,三階仙人境。這一個說法盡管很尋常的樣子,聽起來還不如天仙有逼格,可放眼那片天地間,能達到三階仙人境的真仙,卻并非是“遍地走,不如狗”。
因為天仙有數!
蜀山界,可存在四十九位天仙,其實仔細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了。
能養出五位近道之仙,蜀山界的底蘊也是非常強大的。
在這片存在著天司本體,并且有著真正天道的天地,天仙之數一共只有三百六十五位。其中修煉到別有天地非人間階段的,僅僅只有三十五人。
余者全都是第三階——出塵之想。
而這還是因為真正的天道到來,使得這片天地獲得大量的底蘊,直接一舉超脫,這才擁有了眼下達到三百六十五之數的彌羅至真仙!
若不然的話,原本雖然比蜀山界還要強上一些,但也強得極其有限。
而連這一片現在能被稱之為“飛升口”后的天地都如此,就更別說僅僅只是作為堯天界一部分的人間了。
堯天人間,能允許達到了彌羅至真階段的仙人出現,但僅允一人之數!
一旦有第二個達到了此境界的真仙誕生,無論是出塵之想也好,還是別有天地非人間也罷,整個堯天人間都會隨之崩解。
一界生靈盡數死絕不說,就連白池景的“不存也存”天地,都要受到一些影響。
畢竟他是參考了堯天人間。
在整個“不存也存”天地變成彩色之前,堯天人間對于白池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在整個“不存也存”天地都不再是黑白相間之色后,這個人間之地同樣很重要,因為白池景時間線假閉環初始點,就在這里!
要是這個人間被毀,雖說算不上是阻道之仇,但對于白池景來說,也是影響極大的。
不過,修行之事是急不來的。
尤其是三年真的靠自己苦修后,歷時三載才將原本圓滿的境界,小小地往前推進了一點點,這對于白池景來說,多少有些付出遠大于收獲了。
這比追求自己的心上人,還沒收獲感。
于是,白池景從自己的“不存也存”天地走出,再一次踏足了存在諸多色彩斑斕生靈的堯天人間。
一別三年,這片天地又是變化極大。
不過,白池景沒有再露出什么詫異之色,因為這些變化對他來說,目前都是無關緊要的。
反正只要沒人能入彌羅至真境界,那么對他來說,就始終是沒什么影響的。
白池景的目光掃過人間,仙路道基的力量,再一次發揮其作用,將整個堯天人間的變化,都化作詳細信息,映入白池景的眼簾。
真仙就是如此非凡。
“那便是這個神話大世的天命之子嗎?”
白池景忽然目光微微停頓了一下,因為他看到了修煉速度比他還快的人,哪怕是有他幫忙的周書月,在修煉速度上都要遜色一籌。
三年過去,周書月只是從當年的外天下初境,修煉到外天下中境。
這個修煉速度相較于她以往,可以說非常慢了。
但此時的周書月,不光是開辟了洞天,還一舉將她的洞天臻至圓滿,使其永恒不墜。除此之外,更是渡過了五內劫,自身修行也隨之圓滿。
而此時被白池景關注的這個人,是一個少年人,他年僅十五歲,是三年前才開始修行的。可他此時的修為,卻已經能和周書月不相上下。
與周書月的“隨身老奶奶”不同的是,這個少年人身上有一種強大的吞噬之力,能將一切外物吞噬成他所需的力量。
只不過,催動這種吞噬之力極其損耗體內道行。
因此,這個少年哪怕知道,只要他能讓自己身上這吞噬之力全部釋放出去,就可以在片刻之間得道成仙,他也不敢這么做。
因為在得道成仙之前,他一定會先死于這吞噬之力下。
忽的,在白池景的注視下,這一個少年人眉頭一挑,緊接著就是神情不善地看著一個方位。
不多時,就見這少年人注視的那個方向,出現了周書月的身影。
“你怎么陰魂不散的?”這個少年人臉上露出幾分無奈之色,但同時其眼中也有幾分貪婪。
因為他能有外天下中境修為,全靠吞噬了周書月的一部分道行。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