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13章 場刊,閉幕式影片

  第二天一早,距離閉幕式僅剩最后兩天。

  柏林的清晨天色微亮,寒風依舊裹挾著薄雪。

  評委專場已經過去,但外界依舊一無所知。

  真正的影像細節被牢牢封鎖在那間小廳里。

  可一夜之間,幾份場刊已悄然出爐,留給世人的,是幾行語焉不詳,卻字字沉重的評語。

  《銀幕》:“一種創新型的敘事體驗,技術與情感的雙重挑戰。”

  《柏林特刊》:“它拒絕妥協,也拒絕解釋。影片本身是一種考驗,觀眾必須全程跟隨。”

  《每日影評》:“《1939》讓人想起那些經典的戰爭電影,但它絕不是重復,而是另一次創造.”

  因為閉幕式還沒到來,場刊暫時不能透露實際劇情,但這些“形容詞”就撓的外界的媒體和觀眾心癢癢。

  在柏林街頭,排隊買場刊的影迷一頁翻過,目光瞬間停駐,隨即忍不住抬頭與身邊的同伴交換眼神。

  “前所未見?”

  “技術與情感?他們到底看到了什么?”

  比如觀眾們的疑惑,幾位歐洲記者正蹲在咖啡廳的露天座,凍得直搓手,卻依然在互相交換消息。

  有人悄聲說:“聽說那是偽一鏡到底的戰爭片,你們覺得是不是噱頭?”

  另一個立刻搖頭:“這可不是噱頭,吳宸本來就是玩長鏡頭的高手.”

  再遠一點,一位日本媒體試圖插入話題,但一提起自家的《毛毛蟲》,反倒引來尷尬的沉默。

  雖然演員是演的挺好的,但電影有點變態.

  消息很快傳回國內,把這些場刊的曖昧的評價連在一起,推上首頁頭條。

  評論區則徹底炸開。

  “聽著就刺激,這是不是金熊要拿下了?”

  “是不是場刊故意吊胃口?說得玄乎,沒準是噱頭。”

  就在國內眾人還在討論之際,柏林評委團的閉門討論已悄然開始。

  柏林電影宮的評審會議室里,厚重的窗簾遮住了外頭的寒光,桌面上攤開著一份份影片資料。

  咖啡的熱氣裊裊升起,空氣卻明顯凝重。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出初步的排序。”赫爾佐格簡短地開場。

  有評委提到了昨晚放映的《三槍》。余楠略一沉吟,率先開口:

  “它可以有所斬獲。”

  其余的評委們含糊其詞,顯然沒有采納這個意見,只是給了一個簡單的評價:“張這部電影是帶給人們喜悅的電影”

  “OK,那我們討論一下吳宸的《1939》.”余楠隨即提議道。

  這句話落下,桌面上的空氣驟然緊繃。

  評委們紛紛抬起頭,彼此對視,開始做出評價。

  與此同時,另一頭的泰格爾機場。

  高挑的身影在人群里一眼就能認出。

  劉亦菲穿著淺色呢大衣,長發披散,快步走向出口。還沒來得及把手中的小行李放下,整個人已經撲進吳宸懷里。

  “嘻嘻,想不想我?”她仰起臉,眼眸里閃爍著掩不住的欣喜。

  “想。”

  吳宸如實回答道。

  這一句就讓她笑得格外燦爛,緊緊挽住他的手臂,一路追問不休:“場刊和評委真的什么也沒說嗎?”

  “場刊的記者寫的,已經登出來了,評委是不可能會提前說出口,那豈不是泄露”

  “好吧。”劉亦菲點點頭,眸光卻分外亮,“不過場刊那樣評價,肯定不會太差。”

  她的心態樂觀,語氣里滿是信心。

  韓三評和明振江兩人是在晚上到的,和劉伊菲問的如出一轍。

  “那就看明天了。”明震江爽朗大笑,“其實拿不拿獎是其次,明天閉幕式陣仗很大啊.”

  “嗯,拿獎自然更好,不拿嘛,也不礙事。”

  韓三評附和道,這部影片的意義大于其他的一切。

  隨著夜色深沉,柏林的冷風掠過街角。

  畫面快速切換——紅毯高光瞬間、評審團鏡頭,以及《1939》的巨大海報在寒風中獵獵作響。背景音樂節奏緊湊,解說聲莊重:

  “柏林電影節六十周年閉幕式進入最后倒計時——距揭曉金熊獎僅剩二十四小時。”

  酒店電視屏幕上,德國公共頻道正在播放柏林電影節的新聞特輯。

  隨即屏幕下方的滾動字幕一一出現:

  閉幕式官方日程確定,評審團明日將公布獲獎名單!

  閉幕式驚喜影片《1939》,首次面向觀眾揭開神秘面紗!

  整個柏林電影節的氣氛正一寸寸被推高,連同國內一塊。

  “可惜啊,頒獎典禮是在我們后天的凌晨,豈不是要熬夜了。”

  “明天就能知道《1939》了,嗯,只能靠媒體的圖文,也不知道國內這邊什么時候公映.”

  “應該快了吧,估計上半年吧。”

  第二天,閉幕式的日子,空氣中還帶著徹骨寒意。

  柏林電影宮外,卻早已熱鬧非凡。

  主會場門口,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廣場上堆滿了等待入場的觀眾和媒體。

  羽絨服、圍巾、毛線帽交織成一片,呼出的白霧在冷風中翻騰,卻擋不住人們眼底的亢奮。

  大屏幕正播放著本屆電影節的精彩片段——從開幕紅毯到主競賽影片放映的剪影,最后定格在巨大的海報上:

  黑白色調的設計,戰火與人影交迭,獵獵作響的海報在風中搖動,仿佛要把這場未映先熱的影片,推向最終的時刻。

  排隊人群里,德語、英語、中文夾雜:

  “我昨天凌晨就開始等票了,就是想親眼看閉幕式影片。”

  “聽說《1939》是全片長鏡頭,太瘋狂了,吳宸絕對是攝影狂人。”

  “這是柏林電影節這十幾年來最受期待的閉幕式影片.”

  “拜托,你來了這里十幾年了嗎?”

  場館外的轉播車一字排開,德國ARD電視臺、日本NHK、BBC、CNN,以及國內的央視團隊,都在架設機器。

  場內工作人員在來回穿梭,檢查座位、調試燈光、確認傍晚的閉幕式紅毯和頒獎環節。

  閉幕式電影享受著閉幕式當天的全影廳上映,因為所有展映和主競賽單元影片都已經上映完了。

其次便是享受頒獎典禮后與金熊獎影片一道的重映環節  而此時,主影廳里,《三槍》和《團圓》劇組早早就已經到場坐好了,明震江、韓三評往后掃了一眼,整個主影廳座無虛席。

  評委閑著沒事,也再度前來觀影。

  影評人、媒體、片商還有興奮的觀眾們。

像萊昂納多、本·金斯利跟著馬丁·斯科塞斯也一同前來了,坐在了后排,靜靜等待著  部分觀眾來遲了,發現主廳已經沒票了。

  “該死,早知道早點來排隊了,只能去其他影廳了。”

  “其他影廳觀影效果也一樣!”

  “不一樣,這個主創團隊在,我是吳的粉絲”

  “你個假粉絲,知道了今天閉幕式影片上映,還不早點來排隊.”

  與此同時,吳宸見時間差不多,領著主創們起身,接受著全場掌聲后,大門關閉,隨即燈光慢慢黯淡了下來。

  銀幕上畫面浮現.

大熊貓文學    華娛之攝影系大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