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接近九點。
大批車輛匯聚在總局外。
各大國營民營電影公司、院線公司、院校領導、行業專家、制片人、導演等,基本都會提前抵達會議地點。
吳宸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他剛下車,肩上落了兩粒細雪。
人還沒走進大門,就被喊了一聲:“吳導.”
回頭,是萬達院線這邊的葉嚀,旁邊跟著萬達影視傳媒的張霖,兩人一同前來,腳下踩得急.
“葉總、張總.”
吳宸停下腳步,報以微笑。
“吳導,這次星宸院線的表現可是有目共睹啊,萬達也想派人過去取取經,學習一下你們的3D放映流程和一線服務細節.”
葉嚀率先開了口,話題也并非從《星際穿越》說起,反而是從院線講起。
不得不說,這一次星宸院線也是在業內狠狠地亮相了一波。
無論影廳亮度、放映穩定性、觀影體驗、眼鏡回收消毒流程,乃至動線引導,全都細致到讓同行挑不出毛病 葉嚀一方面是找話題,另一方面也是真覺得星宸這次做的可比萬達好太多了。
“哪里的話,星宸就那點影院,當然好管理,而且流量上我們可比不上萬達,不過是吃了3D的紅利.”
吳宸笑著搖頭,自然人知曉自家事。
萬達院線的優勢顯而易見——在一二線城市,幾乎每一座萬達廣場都是當地的商業地標,天然的客流覆蓋能彌補很多不足。
三人說著笑著往里走,不一會兒,隊伍擴大。
光線的王常田、橙天的吳克波、小馬奔騰的鐘麗芳都湊了過來,幾個人在電梯口匯成一團,隨著“叮”的一聲進入上行的電梯。
后面趕來的王中君、王中雷并肩走著,馮小鋼落在他們半步之后,前兩者神色都有點郁悶。
按理說,作為內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視公司,華藝本該是此刻的主角,享受被各家圍攏寒暄的風光。
只是怎么感覺不是那么一回事呢.
會議廳里的暖氣開得很足,帶著一絲干燥的熱感。
張藝某、陳凱哥、顧長未、寧浩等各大導演都來了,姜聞沒到場,畢竟人離的有點遠 會議還沒開始,會場內還在三三兩兩的討論著。
張藝某忍不住朝吳宸感慨:“你這真是大動作啊.”
“制作上還是比不上《阿凡達》的費用的.”吳宸笑著搖頭。
這讓周圍聽著這話的人都忍不住睜大了眼睛。
尼瑪,《阿凡達》制作加宣發都接近五億美元了,咋地,你也要搞五個億美元嘛 王中雷此刻看著吳宸周圍聚攏的人是最為羨慕的,小聲和馮小鋼探討,“你說《唐山大地震》有沒有可能做成3D”
馮小鋼神色復雜,最終搖了搖頭:
“國內技術拍不了,做也只能做轉制3D,吳宸還把轉制3D和原生3D解釋清楚了,可能弊大于利,不合適,至于原生嘛,先不說研發問題,成本問題我們就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馮小鋼的話,讓王中雷大感無奈。
不過確實也是如此,現在他們都還不知道研發的成本多少呢。
另一邊,高校側,張會軍則是和中戲、北舞、中傳等各大藝術院校侃侃而談,當然除了張會軍,其余人都沒怎么搭話。
主要也是不知道該怎么搭,怎么搭,北電這邊好像都能接,就很氣人 墻上的電子鐘指向九點五分。
工作人員在各個座位間穿梭,遞上簽到簿和會議資料 資料的第一頁,是總局對過去一年國內電影票房、觀影人次、院線擴張速度的統計;第二頁,則是《阿凡達》現象討論以及《星際穿越》.
第三則是今年重點政策的梳理——其中有一條被用粗體標出:“加快高規格、高標準影片生產體系建設,提升工業化制作能力。”
眾人一看第二條就忍不住看向吳宸這邊。
這很明顯就是特意加進去的。
九點一刻,主席臺一側的側門打開,童鋼與幾位分管副局長一同走上臺。
童鋼沒有寒暄太多,開場的語氣和在辦公室時一模一樣,沉穩而直接:
“去年是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一年,我們取得了票房、觀影人次雙增長的成績。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面對世界先進的電影工業體系,我們依舊存在技術短板、人才短板、流程短板.
關于《阿凡達》,大家各抒己見。我們不回避差距”
童鋼點名第一位發言的就是韓三評技術、工業、人才,資金、產業鏈 大家探討的都大差不差。
只是當眾人討論到《阿凡達》票房的時候,十個億的預測出來,會場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吳宸。
十個億的預測不是他提出來的,而是導演黃軍,吳宸見狀點了點頭,開口道:
“黃導這話,確實還是蠻有可能的,這種走勢,長期走起來,票房非常可觀.”
見吳宸都認可了,眾人也是死了心,特別是在一月份有電影上映的公司,紛紛不再指望什么奇跡了。
“雖然是十個億,但是我們與美國電影工業差距不是像網上那些人渲染的那么大,所以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
若是沒有《星際穿越》吳宸說這話,可能說服力還不夠,但是此時眾人還是頗為同意的點了點頭。
至少現在證明全球里,第二個能執導原生3D電影的導演就在內地,這在被《阿凡達》橫掃的階段,消息可謂是振奮人心。
“吳導,能問一下,《星際穿越》的那套原生3D系統研發大概費用需要多少嘛,內地公司有沒有可能也做”
王中雷問出了場內大部分都想了解的問題。
童鋼、張洪森幾人也很好奇。
具體金額他們還是不知曉的。
“嗯,不同于卡梅隆那套通用的,《星際穿越》這套定制的確實會比較貴,初略算了算,打底三千萬美元左右吧.”
“嘶!”
眾人聞言,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涼氣。
在內地絕大部分電影制作費用都在一個億以下的時候,這個成本高的嚇人,而且這意思還是不能均攤的,一次性用品。
就連童鋼、張洪森幾人對視一眼都有點詫異。
吳宸頓了頓繼續道,“成本應該也就這一年會貴點,其他幾家攝影機公司已經著力研發,估計兩三年內就能出來,到時候只要學習拍攝,大部分導演都能拍”
“那技術這塊,大概涉及哪些呢,高校和行業內需要培養哪些體系.”童鋼此刻發了話。
最重要的其實都不是錢,而是這一塊的流程和體系。
“分兩塊,硬件設備與操作和后期端的核心技術,比如立體影像處理、雙機同步控制系統.
技術的東西,像機器、系統其實我們可以買來訓練,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京城電影學院就已經買了一套的《指環王》的運動捕捉系統,聽老師說價格還不貴,我們那時候就學的就比較得心應手。
《星際穿越》到時候拍攝完,系統也可以”
吳宸這邊剛說到北電,張會軍笑臉剛“開張”,中戲、中傳、北舞等各大院校的校長和教授們就徹底坐不住了。
“吳導,中戲這邊也有對應體系人才,也是格外需要的”
“吳導,中傳”
一時間眾人都愣了一下,看向院校那一塊。
這會議一下怎么就變了畫風呢,前兩分鐘不還在好好討論各種技術、人才、資金的嘛。
“咳!”
童鋼笑了笑,打斷了眾人。
“這個私底下慢慢說吧,大家還是回到正題上。
吳宸的《星際穿越》作為全球第二部立項作為原生3D拍攝的科幻巨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國內的電影水平在面對全球最高水平競爭的時候,也是不落下風的.”
“電影正在出現一次革命,再次成為老百姓的消費目標,當前中國電影產業正處在黃金機遇期,各種舉措是少不了的,特別是資金領域,大家這個可以放心”
局里最后的話,就很鼓動人心。
什么最重要,資金是排第一位的,而且這架勢,大概率影視業要徹底放松放寬了。
吳宸知曉,影視業的高速發展期在此刻真正意義上到來了。
吳宸剛想起身準備離開,童鋼的秘書喊了他過去。
“3D這一塊,國內這幾年內肯定得迅速跟上的,這一塊你是專家,你比較懂”
童鋼的話就很明確,就是需要在合適的時候挑點擔子。
吳宸聞言,沒有拒絕,總得有人扛著責任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