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六點,長白山腳還籠著一層薄霧.
雪地踩上去“咯吱”一聲,回音被林間的白色吞掉。
化妝車里的暖風剛吹開,演員們還裹著軍大衣端著搪瓷缸喝姜湯,鼻尖凍得通紅。
道具組早早把昨日晾在暖棚里的軍帽、棉被取出來,拍去浮霜,一件件分發下去。
“大家再堅持一下,爭取這幾天就能結束,一次比一次好了.”
吳宸站在雪地里,朝劇組眾人喊話道。
局里的活,他最終沒接。
主要是《1939》拍攝完成時間很難確定,跟一般的影片不一樣,萬一中途他抽身去做別的,對劇組而言就是致命打擊,前面累積出來的狀態和默契,可能一下子就散掉了。
就在長白山這邊忙碌拍攝的時候,地球另一端,柏林的冬日同樣沉在一片灰白里。
選片委員會的長桌上,攤著幾摞剛整理好的片單,夾著各國電影節特派員送來的資料和樣片光盤。
最新整理的“全球重點導演名單”迭在了最上面。
這是柏林每年開幕前的常規動作:提前給有國際分量、手里有存片的導演發出邀請信,這些導演大多可以跳過層層審片,直接獲得“直通車”待遇。
張藝某和他的《三槍》就在柏林的邀請之列。
只是眾人討論到中國的時候,吳宸這個大導演自然不可避免的被提及。
“抗戰片?二戰對吧?”
一位負責亞洲片區的策展人點點頭:“對,但是看電影簡介,可能和我們常見的二戰敘事不一樣。”
歐美電影節對二戰、反法西斯題材的偏愛毋庸置疑,而柏林和威尼斯尤甚。
只是兩者的口味不同——威尼斯鐘情于氛圍與美學,柏林更關注戰爭創傷、民族問題。
“聽說他還在拍攝,沒有任何完成的消息,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那不是我們該考慮的,柏林的邀請必須發他一份,我們不能錯過這樣大導演的新片”
柏林顯然不想放過這位同時拿過奧斯卡、戛納和柏林的華語導演。
“明白,他來過柏林,我們有直線聯系方式,待會就聯系。”
下午,長白山的天色比上午更白了幾分。
吳宸剛從監視器后站起來,口袋里的手機震了一下。
“柏林.”
吳宸頓了一下,接起電話。
不得不說,柏林的氣質確實適合《1939》。
相比之下,戛納是三大里最不合適的地方——那里的市場、節奏和這部片的創作氣質并不契合。
吳宸沒有回絕,如實道:“不知道時間能否來得及.”
“沒問題,只要能在驚喜影片的截稿日之前遞交就行。我們非常期待您的新片。”
“大家打起精神,殺青了,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吳宸掛完電話后拍了拍手掌。
他現在可不敢告訴劇組電影估計要送去柏林,不然萬一哪個人有心理負擔,最后真就拍不完了.
劇組里頓時響起了一片起哄聲。
卡梅隆來華宣傳《阿凡達》,帶著制片人喬恩·蘭道和20世紀福斯的首席執行官一道。
中影這邊做了接待。
“吳沒時間嗎?”
卡梅隆的話就很直接。
他可是知道環球也在密謀一部3D影片,而且導演就是吳宸,他對此格外好奇,只是沒想到對方似乎沒來 “吳宸導演正在其他地方拍攝.”工作人員做了回復。
卡梅隆聞言頓時表示遺憾。
不過他知道對方應該會去金球獎,到時候一樣能碰到。
“對于電影而言,它可能會創造出來一個夢幻般的環境,觀眾要經歷同樣的經歷,要停留在這里,我覺得這樣一部電影應該是非常成功的.”
“中國導演啊,我比較喜歡張藝某和吳宸的電影,他們大部分電影我都看過.很期待和他們對話。”
卡梅隆面對媒體采訪時也是侃侃而談,隨即在首映禮完后帶著禮物回去。
媒體們自然是著重報道,但是這些報道就很讓陳凱哥心情有些微妙。
在他看來,內地應該是三大導演,怎么唯獨少了他的名字陳虹見狀連忙上前安慰:“那老外票房是厲害,但是他也不懂行,對于中國懂得不多 估計也是看多了張導的奧運會開幕式!”
一陣安慰下,陳凱哥臉色才好多了。
“我們的電影明年三月開拍吧,加緊點速度”
“嗯”
業內和網友們討論的很熱烈,當然還有不少的討論聲是因為《阿凡達》本身,倒是兩個當事人各有各的忙碌,沒當回事。
《三槍》口碑是徹底崩了,本來八天破兩億,理論上還能繼續沖3億甚至借圣誕元旦,沖一沖四億也未嘗不可,只是后勁是徹底沒了。
張藝某面對張衛平的牢騷有點不爽。
“劇本聽你的,連演員都聽你的,能有兩億多就不錯了”
張藝某難得硬氣了一回。
雖然對外他是說不怕被罵,也罵不倒,但是電影這樣,他心情能好才怪。
“沒有我,沒有小沈陽,兩億有沒有都是問題”張衛平還在硬抗,憤憤不平“不信就看看你后面這部《山楂樹》.”
“《山楂樹》我要啟用新人或者沒有名氣的。”
張藝某說完便走。
另一邊,吳宸這邊正死死地盯著監視器,呼吸都放緩了,直到李敢的黃小山用手擦去臉上的淚水。
鏡頭從從黃小山背后緩緩升起,俯瞰整個戰場 片場所有人都默不作聲,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咔殺青!”
吳宸高喊一聲,頓時這個寂靜的林區里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歡呼聲和議論聲。
“真拍完了啊”
“難以置信,當初知道是這么多個長鏡頭,我還以為我們還得拍到明年!”
“結束了,有點恍惚,最后一個大長段,好像拍了三十多次來著,終于有一次完美的了!”
吳宸靠回導演椅,長長吐了口氣。
不遠處,張益忽然想起什么,大聲喊:“吳導,你說殺青完有好消息來著,是什么消息?”
“哈哈,差點忘了。”吳宸笑了笑,坐著身子,“前些天柏林打來了電話,若是后期制作順利,應該會入圍柏林”
吳宸話音落下,片場再次響起了歡笑聲。
“吳導,牛逼!”
“去柏林,去柏林”
眾人異口同聲。
這個消息對在場所有人而言都是好消息。
因為這種簡歷是可以跟一輩子的。
入圍國際電影節,不僅對于導演、主演等臺前團隊是一種榮譽,對幕后工種像美術、服化道等幕后部門的專業能力的一次公開背書。
簡而言之,那就是能夠加工資,漲身價 當天,劇組收拾好物資返回京城,辦了個殺青宴。
酒過三巡期間,消息很快傳進了媒體耳朵里。
“《1939》正式殺青,吳宸帶隊返回京城”
“根據可靠消息透露,由吳宸導演執導的戰爭大片《1939》已獲柏林電影節邀請,只待后期完工”
吳宸對“走漏風聲”不以為意。
當他劇組公布的那一刻,就注定著消息瞞不住。
只是這消息一出,業內的羨慕和感嘆就跟著來了:
“還是大導演的劇組好啊,這電影還沒完成,邀請就來了。”
“柏林電影節啊,一些導演拍了一輩子都未必能獲得邀請.”
“這待遇,嘖嘖.”
回到別墅,暖氣撲面,玻璃窗上還掛著外頭帶回來的冷氣。
劉伊菲站在門口看著他,眼里先是思念,轉而忍不住笑出聲。
“笑什么?”
吳宸一臉不解。
劉伊菲走過來,手指在他下巴的胡茬上輕輕一劃:
“拍攝這么忙嗎?一點都不打理自己,這胡子都長了,還挺扎人.嗯,還有這鬢角!”
吳宸愣了一下,劉伊菲已經拿著電動剃須刀出來了,坐在了他腿上,“快點,坐好,乖,我幫你刮一刮.”
聞著熟悉的香味,耳邊是刀頭輕輕震動的聲音,眼里是眼前的可人兒,臉上是那溫柔的動作,吳宸莫名感覺到一陣心安。
這一刻他忽然覺得,這才像電影里配好了音和光的鏡頭,安靜溫柔.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