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內地影市,隨著《建國大業》的正式上映,仿佛一股颶風席卷全國。
影片的發行拷貝數量直接刷新歷史記錄,幾乎每一座城市的大型影院都在加急調片。
團體票預訂更是供不應求,學校、企事業單位、各大國企工會紛紛下單,影院經理的電話幾乎從早響到晚。
非周末的首日票房一出來,立刻在業內引發轟動。
2100萬的數字出現在各大院線和票房統計榜單上,與《赤壁(上)》的首日票房相比僅少了27萬。
一時間圈內眾人都震驚了。
大家確實沒想到這樣一部片子點映和首日票房可以和《赤壁》這樣的純商業大片一較高低,而且這還是工作日票房 還有周末以及后續的各種單位購票甚至延期密鑰.
“不會來真的吧.”
“四個億按照這個口碑,對比《赤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啊!”
“只要順利,確實是有機會沖國產歷史第一位!”
媒體則迅速跟進報道:
《建國大業》首日2100萬震撼開局,票房走勢強勁!
工作日超2千萬!獻禮片首日票房直追《赤壁》,吳宸預測四億并非沒有可能 中影大樓的董事長辦公室里,笑聲傳開了。
“哈哈哈哈哈”
韓三評看著數據,徹底笑得合不攏嘴了,他現在滿腦子都是吳宸說的四億票房.
特娘的,這要是到四億,這國慶檔獻禮關鍵時刻,有誰能擋《建國大業》的風頭?
與此同時,華藝內部會議室,王中雷此刻也頗有點震驚。
“哥,《風聲》雖然是在月底,但這個勢頭下,看來《建國大業》的后勁還在”
吸血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后面更是團體票、組織企事業單位、學校集體觀影的高峰期,這種情況下,國慶檔很難不被分走一部分觀眾。
“嗯,倒是沒想到韓三評闊別十八載導筒,還有這成績.”
王中君這話,王中雷眼眸里倒是閃過一絲不屑。
在他看來,多少是靠全明星堆出來的,而且還有吳宸、陳凱哥他們助力,光是吳宸那四億的一嗓子,就給電影加了不少口碑和票房。
“先不管這些了,《風聲》應該差不了,《建國大業》火了,對于獻禮片而言也不全是壞事,目前還是以上市事情為主。
村里下來了消息,說是月底可能會審核華藝的申請”
說到這里,兩兄弟目光火熱。
看中電影市場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萬達正式宣布成立萬達影視傳媒。
這意味著這個瘋狂擴張的民營院線開始涉足上游制片端口.
消息一出,對于業內而言,多少有點震動。
歡迎的有,不怎么歡迎頗為警惕的則更多。
萬達同時是買家和賣家,對于當下的制片公司而言,肯定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因為得罪又得罪不起,萬一排片的時候給你來那么一下,那可有的受了而且一旦它自己拍電影,就能用排片優勢強推自家電影,其他公司在和萬達談片子時幾乎沒有談判籌碼 業內很是擔憂。
曾經好萊塢也有過“垂直整合”模式,八大制片廠壟斷了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獨立電影幾乎無法進入電影院。
最后也是強制要求大型制片廠出售旗下的電影院線,不得再兼營“制片發行放映”三環節。
陸征邀請吳宸和劉伊菲參與萬達影視傳媒的開業典禮時,隨即也是說起了業內的擔憂。
“萬達不會那么霸道.”
吳宸含笑點了點頭。
在國內自然是不可能的,光是前面就還有一個廣電總局。
“萬達的加入,證明影視行業確實是好起來了,可容納的資本更多了,也希望萬達能幫忙把蛋糕做大”
“我就說嘛,還是吳導格局大啊,不像業內其他制片公司!”陸征連連感慨。
業內大部分制片公司在他看來都過于小氣巴拉了,生怕有人過來叼塊肉走。
而且這些日子他算是見識到了。
一個歷史本子,找了那么久久的導演,結果還是沒有合適的人選.
九月下旬,京城的風已帶著絲絲涼意,北電的校園卻在一夜之間徹底熱鬧了起來。
攝影棚內,吳宸正看著攝影組對長鏡頭軌道的模擬布置,手上拿著訓練用的分鏡表,時不時給張益、李敢兩人指點動作節奏。
“再磨磨,然后晚點我們得先去長白山踩點,提前適應地形,后面訓練場地就在拍攝現場.”
吳宸話音未落,手機在口袋里震動起來。
“老師。”
穆德遠那熟悉又帶點厚重的嗓音從聽筒里傳來:“下學期了,學校早就預告了你下半年的講座,你開個頭?師弟師妹們可都等著呢.”
吳宸微微一愣,他都差點忘記這茬子事了,隨即看了看劇組,想著還是趕緊把一些雜事給辦了。
吳宸想了想:“老師,那國慶回來吧,8號行嗎?”
“成!”
穆德遠就很是開心。
吳宸的應允,科幻片講座一事在學校里就傳的很快。
作為北電如今的招牌,哪怕吳宸很少回校,但是在學校的影響力可太大了,特別是對于攝影系和導演系 北電校園初秋的風,吹得校園公告欄上貼著的各類通知微微翻起。
新的一張紅底黑字的大型講座公告赫然貼在最顯眼的位置:
京城電影學院特邀講座公告 主講人:吳宸(國際知名導演,《火星救援》《黑牡丹》《驚天魔盜團》編劇/導演)
主題:科幻電影與電影工業的未來時間:10月8日下午2點地點:北電大禮堂 陽光下,紅底海報在微風中輕輕翻起,一群學生圍在公告欄前,有人舉著手機拍照,有人忍不住發出小小的尖叫。
“臥槽,真的是吳宸師兄啊!”
“剛開學就能等到這講座,太幸運了!”
“科幻片,這個講座我喜歡,國內應該也就吳宸師兄能講這個了,其他導演都講不來.”
“珍惜吧,師兄明年就畢業了,以后估計沒那么容易見到了”
各大群聊里頗為熱鬧。
而此刻,張會軍站在辦公室里拿著手機,從玻璃窗戶下眺望著學校里熙熙攘攘的學生,泛起一抹笑意。
“老徐,這事我也只能幫你提一提,你知道的,吳宸現在也是經常抽不出時間,北電預約他這講座,預約了蠻久的,上半年就和他說了,這才等到他有時間”
張會軍半真半假地說著。
對于中戲也想邀請吳宸,他并不意外,估計各大藝術院校都有這個想法。
實際上這也是學校軟實力的體現。
因為當一個行業巨頭、權威專家站在講臺上,高校可以通過媒體、宣傳稿件強化社會影響力。
對于學生、家長、政府、企業而言,這是衡量學校“軟實力”的重要指標。
甚至一些講座計入高校“科研、社會服務、國際化”指標,是影響學科評估和排名的。
藝術院校尤甚,因為他們離產業最近,就是要培養出實打實的業內人才。
北電之所以能在世界藝術院校排名中一直穩居前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吳宸、張藝某、陳凱哥等大導演頻繁回校分享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