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25章 到來,名畫的誕生

  政協禮堂外的春風吹拂著旗幟,《火星救援》的主海報在晚光中獵獵作響。

  紅毯兩側的鎂光燈如潮涌般起伏,媒體的呼喊與快門聲將氣氛推至又一輪高潮。

  吳宸、劉伊菲、姜聞、鞏俐、克里斯蒂安·貝爾、斯嘉麗·約翰遜、查德維克·博斯曼等人員現身后,紅毯熱度瞬間飆升.

  不少記者的胳膊已經酸麻,卻依舊不舍得放下鏡頭。

  大廳內,座位已幾乎坐滿,各方嘉賓陸續入場。

  電影局、航天局、院線代表、制片公司高管、導演、教授學者、影評人、媒體記者,紛紛在專屬席位中落座。

  政協禮堂內的座位已經快坐滿了,當然還有少數嘉賓還在趕來。

  周星池來了。

  媒體們也沒意外。

  因為《長江七號》的時候,周星池就說過,《火星救援》的時候會到場。

  就在前排正中央的燈光輕晃之際,一陣新的騷動忽然在禮堂外涌起,像是水面投下了石子,原本已稍顯平靜的紅毯邊再度掀起波瀾。

  “咦,那邊怎么又熱鬧了?”

  “有人來了.好像是——”

  “諾蘭!克里斯托弗·諾蘭!”

  “真的假的?從洛杉磯專程飛來的?”

  “有人看到他說是在日本勘景.應該是從日本專程飛過來的。”

  話音未落,禮堂外的記者已蜂擁上前,攝影機幾乎堵住了門口。

  鏡頭中,一身深灰西裝、神情略顯疲憊克里斯托弗·諾蘭步入紅毯,身旁是他的助理。

  紅毯中央,吳宸正與劉伊菲、貝爾幾人交談,聞聲轉頭望去,笑意浮上眼角,隨即當先幾步迎上前去。

  “歡迎歡迎。”吳宸伸手,與諾蘭來了個不疾不徐的擁抱。

  “抱歉,我來遲了一點。”諾蘭略顯歉意地道。

  “克里斯托弗。”貝爾也快步上前,兩人熟稔地擁抱。

  “你可真是不好運。”諾蘭調侃了一句。

  劉伊菲忍俊不禁,輕捂著嘴角,顯然知道這是在調侃《黑暗騎士》錯失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事。

  “就別提這么傷心的事了。”貝爾裝作苦笑,眾人哄然一笑。

  鞏俐、斯嘉麗也分別與諾蘭打了招呼,場面簡潔而熱絡。

  此時廳內工作人員前來引導。

  大廳深處,隨著嘉賓陸續入座,政協禮堂的內場大門緩緩關閉,紅毯結束,長街漸歸平靜。

  《火星救援》的首映即將正式開始。

  政協禮堂內,拱形穹頂上的燈盞已盡數亮起,將整座空間照得一片澄明。

  諾蘭的座位早已安排在環球影業代表戴維·林登與布倫屋影業杰森·布朗姆之間。

戴維起身迎接,與諾蘭握手寒暄  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這一幕。

  “那位和環球影業握手的是?”

  “應該是克里斯托弗·諾蘭,之前他就去《火星救援》探過班”

  馮小鋼看到附近議論紛紛,看向正在入場的吳宸等人確實有點羨慕。

  他不得不承認,在全球人脈這方面,他是遠遠不如對方,這也是為什么港圈的人敢和他對轟,若是換了張藝某、吳宸等人,怕是聲音就不敢這么大了。

  一方面是獎項上,一方面則是國際地位上。

  韓三評心情十分舒坦。

還得是頂級大片啊,這場面確實不一樣,截然不同媒體區,《中國電影報》《南都周刊》《看電影》各大媒體記者齊聚,幾位老資格影評人也悄然現身,諸如毛尖、程青松、周黎明、畢成功之流  場燈漸暗。

  舞臺上燈光聚焦,央視的主持人上臺,語速清晰: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2009年最受期待的國際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首映禮。

  讓我們有請《火星救援》的主創和特別出演團隊,吳宸導演,姜聞、克里斯蒂安·貝爾、鞏俐、劉伊菲、斯嘉麗·約翰遜、查德維克·博斯曼”

  掌聲起。

  吳宸是率先感謝了中影、環球、上影、布倫屋、航天局以及客串的眾人.

  幾人發表完簡短發言后便下臺。

  真正的采訪以及互動環節,在這種大片面前,一般都會放在放映完畢后。

現場燈光漸暗,隨著龍標出,電影終于展現在了眾人眼前  電影開頭就是遠景.

  橘紅色的塵沙與干裂的巖石線條交錯成一幅浩渺圖卷,溝壑縱橫的火星場景瞬間就吸引了觀眾的視線,將火星那種荒涼、孤獨的氣氛表現的淋漓盡致。

  畫面一轉,是火星小組的對話。

  隊員們在一邊采集土樣,一邊互相聊天打趣,氣氛相當的輕松,偶爾幾句金句還會逗得現場觀眾笑聲響起一片。

  正是劉伊菲、鞏利、博斯曼、斯嘉麗、貝爾等人。

  影迷粉絲們就格外激動。

  火星車、火星艙逐一出現在觀眾面前。

  “松了一口氣,看起來就是真科幻的感覺,終于不是掛羊肉賣狗肉的那種,穿件宇航服就說自己是拍科幻片了”

  “舒服了,可以放下心靠在椅子上好好享受了。”

  觀眾們不由會心一笑。

  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突發超強沙塵暴,風速接近極限,地表通信中斷,太陽能板損毀。

  兩國航天局聯合下令緊急撤離。

而在協助撤離的途中,身為中國指揮官的姜聞為救一名受傷的美籍隊員,被飛來的結構碎片擊中并卷入風暴,消失在塵海之中  火星上只剩下姜聞一個人。

  觀眾不由想起了剛才火星上荒涼的一片,忍不住讓人生出一絲絕望,同時也更加好奇姜聞怎么在火星上生存下來,這一場跨越星際的救援要怎么開始。

  而遠在地球兩地航天局,對外宣布了這一場噩耗。

  地表的人們才知道,這一場火星超級沙塵暴,將持續著整整120天時間!

  鏡頭回到火星,姜聞在給自己錄視頻,訴說了自己現在的狀況。

  這段對話,更像是一封遺書!

  諾蘭看的很仔細,不由生起一絲感慨:“都是實景拍攝,質感真棒,而且看這劇情,應該是體現人文精神孤獨的宇宙啊,人類總是那么渺小。”

  倒是張藝某看著姜聞獨白的畫面,想到了《紅高粱》。

那時也有鞏利、姜聞,只是時過境遷,三人一塊合作的日子,過去了二十年了  毫無疑問,就電影剛開場十分鐘,這激烈的風暴,充滿了科幻味道的情節,以及焦急的“死亡倒計時”,就已經完全吸引住了所有人!

  人在孤獨絕望的時候,要么被壓力壓垮,要么就是觸底反彈,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姜聞飾演的主角明顯屬于后者。

  這人物就很逗,很樂觀,當然這里面吳宸也加了一點姜聞式的自嘲臺詞。

  “等死?”

  “特么的正常人誰會等死.我不等.”

“在火星上生存,不堅強怎么行,這不是常識嗎  現場的觀眾也被銀幕上姜聞的自言自語逗的忍不住笑出了聲,輕松的氣氛漸漸沖散了放映廳內的壓抑,就像是銀幕里面的火星一樣,黑沙暴也終于過去,火星也再度迎來了曙光。

  當然還有不少制片公司人看到的是星宸視效的特效水平。

  業內的人知曉,《火星救援》里有約四分之一的特效是由星宸視效來做的。

  “很不錯啊,有這么一家特效公司,有時候也不必舍近求遠了。”

  “可以,后面可以試試合作一下。”

  一些制片公司的人小聲嘀咕交流著。

  畫面中,土豆的幼苗出來了,宛如奇跡一般的綠色,在鏡頭里,給眾人一股新的震撼。

  “堅強不息嘛”

  陳凱哥雙手環抱胸前,心里暗暗想著。

  而此時,國內航天局其實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著姜聞;

  當在衛星放大圖中,人們看到了衛星車位置前后變化的圖片后,整個航天局仿佛在剎那間被點燃,所有人起立,屏息.

  一場中美航天聯合通訊會臨時召開。

  “在這個宇宙里,沒有哪一個人該被遺忘。無論他身在數千萬公里之外,還是被困于一顆荒蕪星球的孤獨表面,只要他還在呼吸,只要我們還能接收到他心跳的回響——

  我們就有義務回應,我們就應該把他帶回來.”

  跨越星球的救援任務也在此刻展開。

觀眾默默聽著,恍惚之間想到了去年那個特殊時刻,無數人瘋狂的在爭分奪秒搶救著生命  “拍的好啊。”

  童鋼和張洪森兩人和航天局的人小聲交流著,不由紛紛點頭,自然合理,不影響劇情,反而讓劇情進一步升華。

  《火星救援》,救援二字,除了外界的救援,更多的其實還是自救。

  姜聞便是在為自救準備著,為四年后的航天小隊再次來登陸火星,趕到飛船登陸的地方而準備著。

  火星的全貌也就在展開,一輛火星車,一個迷失在異星的旅游,為踏上歸途而努力。

  銀幕上,忽地一靜。

  沒有臺詞,也沒有配樂。

  風聲仿佛從無聲處呼嘯而來,姜聞下了火星車,慢慢地爬上小沙山坡上。

  畫面里,大地是鐵銹色的褶皺紋理,遍布龜裂與巖層,天際被風暴撕成暗紅色與赭黃色交迭的裂帛.

  風,從銀幕深處刮來。

  沙,起伏在遙遠地平線的盡頭。

  姜聞身著宇航服,獨自站立在一處裸露的山脊上。

  他背對著,一時間整個身影在荒涼中顯得既渺小又堅毅,只是頭盔外殼反射著冷光,肩背微拱,卻穩如磐石。

  張藝某和陳凱哥等人眼眸頓時微瞇,反應很敏銳。

  “這一幕.致敬弗里德里希《霧海上的旅人》?”

  張藝某一開始還不確定,只是看著畫面上的構圖以及那種人與自然的對望,在孤獨中抵抗命運的尊嚴的意境已經躍然于屏幕之外。

  盡管白霧換成了黃沙;那座山巔換成了火星;那位風衣男子,成了身披銀甲的宇航員。

  但意境是那么相似,改變不了半分。

  “好畫面啊!”

  陳凱哥此刻忍不住輕聲感嘆,一時間陳虹呆呆的看著畫面,她只感覺這個畫面有獨特的美感,只是那種異樣一時間無從言說。

不少影評人也注意到了,紛紛在本子上撰寫著  “真棒的劇情和畫面.”

  諾蘭忍不住喃喃自語,一旁的戴維·林登聞言,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氣,眼眸盯著銀幕,只待電影結束后,觀眾的反應。

大熊貓文學    華娛之攝影系大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