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先生,第二艦隊是一個大的發現,我們不如讓光錐觀測系統先暫時停留在第二艦隊上,將此事告知艦隊國際之后,等專人核實過后您再進行觀察這應該不會耽誤太久的時間。”
一名太空軍代表對羅清說。
羅清知道這沒意義,在艦隊國際的視角中,光錐望遠鏡至少要4年后才能發現三體第二艦隊加速到10光速的事情,至少在接下來的4年內,在普通人眼中三體第二艦隊都是靜止不動的。
“這沒意義。”羅清的聲音透過神念直接在控制室里響起,帶著一絲想通后的淡然,“三體第一艦隊還有200年抵達,第二艦隊現在還飄在四光年外,宇宙里的事不是按日程表來的,這個望遠鏡,我先用,用完了再還給你們再用。”
太空軍軍官不再多話。
大環望遠鏡的觀察目標很快從第二艦隊以及三體星系附近移開。
他的視線透過層層鏡片,穿透太陽系的柯伊伯帶,穿過奧爾特云直抵200光年外的星域。
飽和式觀察每一顆恒星!
如果該恒星具備行星,是恒星系系統,那更要進行反復觀察。
天狼星的藍白色光芒,獵戶座參宿四的紅超巨星…一個個在星圖上標注了千萬年的恒星如同棋子被‘看見’,它們均在虛空中保持著恒定的位置。
光錐望遠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正在實時修正星際塵埃造成的誤差,羅清的目光則通過數萬塊子鏡片,將一切視界內的信息收入囊中 100顆恒星掃描完成了,其中恒星系系統的有17個,但均觀測不到有任何文明痕跡。
也可能存在沒出母星的文明,但羅清實在是看不清。
隨著觀察的持續,羅清只感覺遙遠恒星的光譜正在分解成一道道彩色的光帶,像被風吹散的綢緞,時不時的拂過他的視界。
靈力包裹著望遠鏡緩慢移動,羅清感覺自己在似乎通過眼睛來旅游,他的目光在星海中不斷蔓延,一遍遍掠過那些標注著有著潛在行星的黃矮星,掠過正在形成行星狀星云的紅巨星。
很快,平面360°的角度就看完了,光錐望遠鏡旋轉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三體星系附近,羅清甚至不忘重新用肉眼觀察一下這個半人馬座α星。
由于距離最近,三體星系的成像清晰度也是最高的,羅清能清晰的看到三顆恒星在引力作用下的狂舞。
可憐,可嘆,可敬的文明。
看在1379號觀察員的份上,羅清在未來也會下手輕點。
光錐望遠鏡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三顆恒星表面的黑子活動,甚至能看到行星凌日時那微弱的光度變化,但即使如此,羅清的目光也沒有在三體星系中停留太久。
他很快發現,相比于目之即達的目光,普通神念和四維神念竟是如此不便之物!
早知道上輩子就提前修煉修煉加強視力的術法了,太依懶神念的弊病在此刻顯露出來了。
光錐望遠鏡角度微調,整個大環望遠鏡微微上仰,開始對另一個角度進行360度的環繞觀察。
“嗯”羅清的目光微微一頓。
在新的方向,一片本該密布恒星的區域出現了一塊不規則的“空洞”。按照恐龍星圖數據庫的記錄,那里至少有七顆藍主序星,可此刻視野里只有幾縷稀薄的星際氣體,像被橡皮擦抹去的痕跡。
這種擦除痕跡,可比羅輯咒語下被光粒毀掉的恒星187J3X1可要干凈多了。
光粒摧毀恒星187J3X1后還殘留了大量的星際物質,但那些本應該存在恒星的地方,卻只剩下了稀薄的星際氣體。
太干凈了。
繞是羅清也無法理解這種“干凈”。
哪怕是恒星被摧毀后,也該留有痕跡才對。
這怎么是一點都不剩的?
他以為是鏡片陣列的校準出了偏差,便驅動靈力讓望遠鏡微調焦距,自適應鏡片陣列開始改變曲率,將觀測精度提升到百萬分之一角秒,但那片空洞依然存在。
邊緣處幾顆原本應該存在的恒星像從未誕生過一樣,只留下引力透鏡效應造成的微弱時空扭曲。
“…”羅清眉頭緊皺。
這可是200光年外,不出意外的話,人類至少要200年后才能觀察到這一幕。
“那個誰,幫我調閱一下恐龍記載的歷史星圖。”羅清的聲音帶著些許凝重。
控制臺上的屏幕立刻切換到850000年前的大環觀測數據。畫面里,那片區域確實有七顆明亮的恒星,其中最亮的一顆藍星甚至能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
一只腕龍科學家伸出了長長的頭到羅清身后,看著控制臺的屏幕,十分不解:“羅清先生,屏幕里的7顆恒星和85萬年前的星圖里的7顆恒星是對的上的,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你眼中對的上。
我眼中可對不上!
羅清懶得和這只笨龍解釋,而且他也確實解釋不清自己的超光錐視線。
而且恐龍的數據庫顯示,該方向的恒星的光度一切正常,沒有任何超新星爆發的跡象。
而且就是超新星爆發,也會留存超新星遺跡,不會炸的那么干凈,不然光語者文明怎么活 羅清沒有說話,靈力驅動光錐望遠鏡開始更大范圍的掃描。視場角以每秒零點一度的速度擴張,掠過更多的恒星區域…越來越多的“空洞”出現在視野里。
這些空洞并非隨機分布,而是沿著一條模糊的直線延伸,像有人用巨大的刷子在星圖上掃過。有的空洞里還殘留著星云狀的氣體尾跡,像是恒星被強行剝離時留下的痕跡;有的則干凈得徹底,連背景輻射都比周圍區域微弱幾分。
這種明顯的“人工”痕跡,讓羅清的表情越來越難看。
超光錐視界帶來的喜悅無影無蹤,面對這種無延遲的超光速觀察結果,他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他讓望遠鏡聚焦在一個剛出現邊緣空洞的區域,那里有一顆與太陽相似的黃矮星,此刻正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黯淡下去。
這是實時發生的!
那顆恒星正在消失!
在羅清的視線里,這顆恒星的外層大氣正在被某種未知力量剝離,氫元素的吸收線變得異常稀薄,恒星的引力場沒有任何異常,行星系統依然在穩定運行,只是中心的“太陽”正在悄無聲息地消失。
“不對勁,有問題。”
羅清的視線掠過那顆被“擦除”的恒星,意識到了問題到底有多大了。
光錐望遠鏡繼續延伸視界場,羅清不再限制在直道觀測范圍,200光年的邊界開始朝著1000光年的距離外延伸。
最終,一幅令人心悸的圖景完整地展現在視野里:
在太陽系所在的本星系旋臂的邊緣,一道寬約500光年、長度無法完全測度的“無恒星帶”正在緩慢推進。帶內的恒星要么已經消失,要么正在以相同的方式黯淡,帶外的恒星則依然明亮,形成一條涇渭分明的明暗界線。
宇宙被一把墨刀切開,刀刃劃過的地方,恒星系被抹去。
羅清第一次感覺到似乎有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他已經開始頭皮發麻了。
最要命的是,無恒星帶正在朝著太陽系的方向蔓延…
他的目光停留在邊界線邊緣的一顆恒星上。這顆恒星的光芒正在以均勻的速度減弱,肉眼分析的光譜中除了氫和氦的吸收線之外,還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能量輻射。
和電磁波,引力波沒關系,這應該是一種強核力,也是四大基本力之一,該強核力正在直接作用于原子核中,正是這種強合力正在拆散構成恒星的基本粒子。
他順著輻射源的方向望去,在無恒星帶的更深處,隱約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光斑在移動。
數量無法估計,但絕對超過了一萬。
而已經消失的恒星,總數量也超過了十萬。
無恒星帶已經延伸的很長了,這說明恒星在很早時候就已經開始消失了。
具體有多早羅清不知道。
羅清思索片刻,他喊來了一部分高級人類科學家和恐龍科學家,但很快自己就發現他無法對這些人類和恐龍進行合理解釋,于是又遣散了他們,干脆將MOSS喊了過來。
MOSS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接入了大環的電子計算機網絡,現在整個大環的網絡體系正在朝著量子網絡升級,雖然還沒有升級完全,但也已經和地球互聯網對接成功了,MOSS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羅清對小苔蘚簡單描述了一下自己的觀察結果。
雖然被羅清刪除了好友,但小苔蘚顯然沒有記仇,她甚至沒有懷疑羅清所說的“超光速觀察”是否具有可行性,總之正無窮個體干出什么事情來都不稀奇。
小苔蘚稍加思索,對羅清回答道:
“按照您描述的情況,我簡單計算了這些恒星消失的時間。根據你肉眼看見的紅移量推算,那些恒星消失的空洞區,最早的恒星消失于…大約一千四百年前,最晚的恒星消失則發生在現在。”
小苔蘚的電子表情十分疑惑,她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那些消失的恒星,其實在宋朝的時候就開始熄滅。
熄滅過程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而按照羅清的說法,那條正在推進的無恒星帶,此刻已經延伸到了距離太陽系不足兩百光年的地方。
太陽系同樣是那個寬500光年,長無法計數的一部分!
“把我剛剛口述的內容,總結好所有的可能性發給我,我現在先呆在大環,哪里也不去。”羅清對小苔蘚說。
小苔蘚問:“需要我通報艦隊國際方面嗎”
羅清本想應允,但看著200光年范圍內,才偵查不到5數量的恒星,又搖了搖頭。
“等我幾個小時,讓我把兩百光年范圍內的所有恒星都觀察一遍,我倒要看看這個宇宙是人是鬼,到底還有多少東西在朝著太陽系飛。”
小苔蘚:“您有具體的目標嗎?”
羅清嘆了一口氣:“‘第一地球’、‘養老文明’、‘難民船隊’這三個就不說了,那個恐龍通過中微子發射的求救信號,我也要根據那個中微子發射的方向看一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個所謂的神…我現在腦子很亂,你覺得現在應該怎么辦”
小苔蘚:“我相信您。”
羅清說:“我不相信自己,要不…我去給希恩斯博士沉冤昭雪,讓人類著手準備逃亡吧。”
羅清捂臉苦笑:“我它媽實在受不了了!”
小苔蘚默默無語。
她只希望羅清真的把200光年全部掃描完之后,給出的觀察結果,不會把艦隊國際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