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稠、富含氧氣與硫磺氣味的空氣蔓延在環心的指揮大廳。
顯示屏里,柯伊伯帶主戰場的實時態勢正在變換。
代表帝國艦隊的紅色光點如同沸騰的巖漿,瘋狂地沖擊、撕咬著代表人類的藍色防線。戰損比依舊難看,人類戰艦在個體性能、戰術配合和戰場信息獲取得了恐龍無法理解的絕對優勢。
經過多輪打擊殘余下的十萬艘吞食艦隊,在這場鏖戰中已經所剩不多。
戰爭愈演愈烈,無論是內環還是外環,環表面都已經不在安全,吞食帝國的指揮中心也轉移到了環內區域。隨著吞食艦隊在進攻柯伊伯帶的戰爭中消亡殆盡,大廳里的氣氛壓到了最低點。
最新的消息傳來,艦隊指揮官蠻龍剛鐸,剛剛陣亡在了柯伊伯帶最前線。
它所率領的最后預備艦隊,以楔形突擊隊列,正面摧毀了六艘太陽系艦隊的恒星級戰艦,攻破了200艘人類行星級戰艦組成的反沖鋒。
隨后剛鐸甩尾一呼,全體殘余的吞食艦隊以它為中心,自發合攏。
最后約兩萬艘吞食帝國艦隊聚焦在了剛鐸附近,吞食艦隊殘部連破人類防設置的三重艦隊防線,擊毀了人類多次艦隊反撲,幾乎以全軍覆沒的代價,完全擊穿了柯伊伯帶防線。
人類方至少有三千艘行星級戰艦,六十艘恒星級戰艦被完全摧毀。
但人類艦隊也徹底包圍了吞食艦隊殘余。
在吞食艦隊全軍覆沒前,面對人類艦隊的總包圍,剛鐸所在的吞食戰艦旗艦,一頭撞向了人類最近的一艘恒星級戰艦,與一艘躲閃不及的恒星級戰艦同歸于盡,最后被密集的電磁炮彈打成篩子。
三顆恒星型氫彈埋葬了吞食旗艦的殘軀,吞食帝國最后的大型戰艦尸骨無存,存續了近六千萬年的皇帝貴族時代就此徹底消亡。
而此刻,指揮大廳內的氣氛壓抑的仿佛可以擰出水來。
蠻龍剛鐸死后,暴龍卡爾成為了吞食帝國最后的精神支柱。
指揮大廳所有的恐龍們都將視線放在了大環指揮官身上,期望它能夠帶領恐龍走向最終的勝利。
這場戰爭的代價,實在是太殘酷了,人類蟲蟲的兇殘遠超恐龍的認知,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那么在吃完波江星后,吞食帝國絕對寧愿將吞食的目標放在半人馬星系(三體星系)上,也絕對不會去吃太陽系。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在人類的柯伊伯帶防線磨滅吞食艦隊后,太陽系艦隊的主要力量才真正的在戰場中顯露出來,那是兩千一百艘恒星級戰艦組成的強大艦隊,它們繞過雙方交手的戰場,從木星軌道就進入了[前進四]狀態不斷加速,如今已經抵達了0.1c光速,直撲大環而來。
初交手,人類的恒星級艦隊群就爆發了吞食帝國所無法理解的強大力量,對方用艦隊前鋒完全抗住了大環伽馬射線炮的攻擊,并釋放了八千多枚恒星型氫彈進行飽和式轟炸,目標直指大環赤道發動機!
當然,吞食帝國的反擊也震驚了人類艦隊主力,三大艦隊全部注意到,吞食帝國完全沒有使用激光來攔截這些氫彈,而是宛如‘活’過來一樣,大環赤道的6312臺赤道發動機進入了‘爆震點射’模式,6312道十萬公里長的等離子射流交叉扭動,將幾乎全部都恒星型氫彈攔截了下來!
太陽系艦隊與吞食大環互相震驚了一把對方的操作。
隨后雙方同時開始調整戰爭策略。
2100艘恒星級戰艦開始轉向,意圖從后方攻擊大環,但大環背面的23000多座大環發動機也展現了類似赤道發動機的靈活,等離子射流的長度從一萬公里延長至十萬公里,顏色也從藍色變為血紅色。
哪怕恒星型氫彈的轟炸角度再刁鉆,吞食帝國的發動機們也可以大角度調向,交叉掩護,掃滅來襲的恒星型氫彈。
戰至此時,至少2萬枚恒星型氫彈已經釋放了,但真正如愿爆炸的氫彈不足數百枚。
數百枚恒星型氫彈完全不足以撼動巨環本身。
這些大環發動機雖然無法威脅到數千萬公里外的人類戰艦,卻可以用發動機本身的噴流阻攔一切敵人的實體打擊。
無論是氫彈還是電磁炮彈,都會在上億度的等離子射流中消耗殆盡。
赤道發動機和大環發動機幾乎將巨環的赤道和背面完全保護了起來。
至于正面轟炸…用珍貴的恒星型氫彈去轟炸正面的鐵地殼層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甚至用恒星型氫彈去轟炸恐龍的居民區都是一個虧本買賣。
人類的敵人不是那些普通恐龍,而是大環本身。
只有摧毀發動機,才能解除巨環對太陽系的威脅,否則一切都是徒勞,那些發動機是太陽系艦隊的唯一目標。
近百座赤道發動機的損毀讓大環降低了一部分轉向能力,但360門伽馬激光射線炮仍在,6000座赤道轉向發動機仍在,23000行星發動機仍在,吞食帝國就仍然屹立于太陽系之上。
如果吞食大環有血條,那么對方的血條就仍在90以上!
人類絕不允許具備吞食能力的大環如此輕易的進入太陽系之內。
哪怕會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三天后,
危機紀元203年9月18日清晨,吞食巨環的龐大身軀已經肉眼可見,它緩緩壓破了柯伊伯帶的隕石碎末,引力場使得戰后的柯伊伯帶碎末在它的環周形成了一層細碎的隕石帶。
吞食巨環距離太陽已經不足100個天文單位。
在這三天里,除卻三大主力之外,海王星軌道和天王星軌道待命的數百艘恒星級戰艦也陸續趕來,擋在了吞食大環踏入太陽系的必經之路上。
同樣是在這三天內,除卻已經被巨環摧毀的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也陸續飛行到了攻擊軌道,兩顆矮行星都距離大環有著超過20個天文單位,雖然距離較遠,且并不是最佳攻擊位置,但為了盡可能阻攔巨環推進,兩顆矮行星還是發動了超遠程伽馬射線轟炸。
但也因此暴露了位置。
相比于鬩神星和冥王星那約0.6%地球的體積,鳥神星和妊神星那不規則的星體和僅有0.15%地球的體積更小,這兩顆矮行星所布置伽馬激光射線炮臺功率要更低一些,而且這兩顆不規則星體的矮行星并沒有“護山大陣”進行保護。
在MOSS的校準下,兩顆無人矮行星在進行了十多輪激光狙擊之后,同樣先后被大環的反擊所摧毀,只是與鬩神星的被貫穿不同,這兩顆更小型的矮行星幾乎被大功率激光齊射加熱成熔融狀態,隨后在冰冷的宇宙中裂成碎片,成為了流浪的熔融隕石。
算上被面壁者抱走的冥王星,柯伊伯帶的四大矮行星已經全部‘消失’了。
也趁著妊神星與鳥神星吸引大環火力的時間,柯伊伯帶消滅了吞食艦隊的人類艦隊開始朝著大環來的方向聚集,數以萬計的行星級戰艦在已經化為隕石碎末的柯伊伯帶戰區集結。
500×500的行星級戰艦群組成了平面方形陣列,除此之外還有365艘恒星級戰艦位于行星級戰艦群的陣列之中。
雙方的距離不足十億公里!
吞食巨環仍以0.001c的速度亙古不變的向前碾壓著。
越來越多的柯伊伯帶碎屑環繞在了巨環身邊,成為了細碎的隕石帶 人類方,這支占據了太陽系艦隊群剩余數量近60%的戰艦群也放棄了無意義的加速,以相對靜止的陣列變換著陣型,這些戰艦始終在使用寶貴的時間進行位置微調整,確保所有的戰艦都在同一平面上。
隨著艦隊陣列集結完畢,全艦隊朝著那個肉眼已經可以看見,幾乎是月亮大小的吞食巨環發動了迄今為止戰太空戰爭中最大規模的飽和式打擊。
3000萬發電磁炮彈、75萬發星際核導彈、16000枚恒星型氫彈、6萬束不同功率的伽馬激光射線,全部飛向大環!
大環的的正面沒有發動機,只有伽馬激光射線武器可以進行攔截。
出乎意料的是,大環放棄了對來襲實體武器的所有攔截,甚至放棄了對那些恒星型氫彈的攔截。
360道超級伽馬激光射線,朝著艦隊的方向發動了全火力反擊。
巨環已經決心要正面壓破人類艦隊在柯伊伯帶防線的最后力量。
雙方的激光幾乎是同一時間抵達彼此!
6萬束艦載伽馬激光射線在吞食大環的表面上犁出6萬道鴻溝。
而360道超級伽馬激光射線則正面撞上了這以365艘恒星級戰艦為陣基、25000艘行星級戰艦為陣點的周天防御陣!
低配版本的周天星斗大陣!
是羅清,羅清還在發力!
星光護盾璀璨蕩開,360道伽馬激光如同360條燃燒的銀河,撞向周天星斗大陣的瞬間,整個陣列亮起了刺目的藍光。
與護山大陣不同,這個偽劣版本的周天星斗大陣并非是由面壁者的靈力獨自支撐,而是勾織了25000艘行星級戰艦的核聚變發動機能量,這種獨特的艦隊陣列,早就被面壁者交給了三大艦隊,這是人類艦隊首次以修仙陣勢的形態出現在這宇宙深空之中。
第一道激光撞在陣角的第731號行星級戰艦上。星斗大陣如被烙鐵燙過的薄冰,瞬間泛起裂痕,藍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黯淡。但沒等護盾徹底崩碎,相鄰的三艘行星級戰艦立刻傾斜能量,裂痕處的藍光重新凝聚。可緊隨其后的第二道、第三道激光接踵而至,如同重錘反復砸向同一點。
核聚變的能量密度終究是不如靈力,羅清只是建構了一個能量傳輸體系,然后以陣法護盾的形式釋放在了艦隊前方,實際上這場對抗的本質是能量總量的對抗。
2500艘行星級戰艦+365艘恒星級戰艦的釋放的能量總量,肯定是遠遜色于大環的360門激光炮。
但是沒事,人類艦隊的目的僅僅是將所有的火力宣泄出去,打空所有的電磁炮彈,打空所有的星際導彈,打空所有的恒星型氫彈,用伽馬激光射線將最后的能量射空,為主力艦隊的最后加速拖延時間!
“轟——”
第731號戰艦的護盾在第七道激光沖刷下徹底湮滅,激光束瞬間貫穿了它的艦體。合金裝甲像被點燃的紙,在高溫中化為白熾的蒸汽,艦橋內的太空軍官兵同樣被瞬息融化,只剩下一抹靈光被吸納入虛空的人皇幡。
陣角出現了第一個缺口。
360臺超級伽馬激光射線進入了最大功率的運轉,為了最大效率的攻伐人類艦隊,恐龍武器操作員甚至無視了伽馬激光射線的功率極限,進入了過載激發階段。
更多的伽馬激光順著缺口涌入,如同找到裂縫的洪水。第732號、733號戰艦的護盾同時亮起紅光警報,能量讀數瘋狂下跌。恒星級戰艦“昆侖號”立刻調轉炮口,兩道艦載伽馬激光迎向缺口處的激光束,高能光子束的互相沖擊激起成片的能量亂流,但作用并不大。
巨環的激光是持續的。360道光束如同360根不斷延伸的光柱,死死釘在大陣的不同位置。艦隊組成的周天防御陣的護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薄,先是陣邊緣的戰艦開始像被風吹滅的燭火般消失,接著是陣列中部。
即使是這樣,人類仍然不忘繼續宣泄火力,打空了所有的實體武器之后,全部使用能量武器進行超遠程反擊。
大環的正面表面已經完全破破爛爛,甚至有金屬山頭被削平了數萬米,露出了里面深褐色的主體機械結構。
約16000枚恒星型氫彈在巨環表面爆炸,這些氫彈爆炸的推力,徹底抵消了巨環的3萬座發動機,巨環在1‰光速的速度持續減速,在漫長的6小時中漸漸跌到了第三宇宙速度,僅有光速的1/10000。
約70萬發太空核導彈轟炸在了巨環表面,巨環表面的大氣層在無數次核爆之后已經稀薄至真空狀態,在這期間,數千萬發電磁炮彈砸在了巨環表面的每一處角落。
大環表面的工業設施體系和星際船塢已然全滅,而且在可預見的一萬年中,都無法得到有效恢復。
恐龍一方,則憑借伽馬激光射線突破周天防御陣鉤織的護盾,摧毀了約1600艘行星級戰艦和30艘恒星級戰艦。
但360座超級伽馬射線至少有半數因過載而陷入了熄火狀態。
釋放了全部火力的人類艦隊群開始疏散撤離。
艦隊繼續集中在這里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巨環的速度正在從1/10000開始重新攀升,如果艦隊不進行疏散撤離,那么這只巨環將在幾個小時之后撞碎人類的戰艦群,就如同巨人碾碎25000只螞蟻一樣。
他們已經盡到了責任,所有的實體彈藥已經全部打出去了,柯伊伯帶防線注定將會失守,接下來的就要看主力艦隊的了。
天外。
2100艘恒星級戰艦所組成的最后隊列,在歷時三天的大回旋加速中已經來到了前進四的滿功率狀態,首次以20光速的光速抵達了戰場!而且全部繞到了巨環背面。
以20光速推進的2100艘恒星級戰艦群,開始朝著巨環背面全速飛行!
又是接近一萬枚恒星型氫彈被撒出,大環背面數萬座發動機噴口揮舞起長達十萬公里的等離子烈焰長鞭,瘋狂抽打、攔截。陸續擊碎了這些恒星型氫彈。但攔截也不可能百分百成功,至少有數千發恒星型氫彈摧毀了對應的大環發動機。
在這支沖刺的宇宙長矛中,1800艘位于陣列后方的恒星級戰艦,如同預演著自身命運的曇花,在接近轉向臨界點前驟然轉向、散開!在轉向的瞬間,它們將最后的凝聚著人類全部工業精華的一萬枚恒星型氫彈以20光速的慣性狠狠“甩”向巨環赤道外圍!
一艘恒星級戰艦所能攜帶的恒星型氫彈的標準容量是40枚,三大主力艦隊總共攜帶了約8萬枚恒星型氫彈,這些戰艦的彈藥庫已然耗盡,這傾盡所有的一擲,將迫使巨環將更多的“長鞭”抽向外圍,為真正的致命一擊吸引火力。
而真正的滅世之矛,是那300艘排在最前沿、沒有絲毫轉向意圖的恒星級戰艦!它們引擎的藍光熾烈到刺眼,艦體在高速下與稀薄的星際物質摩擦出熾熱的輝光。
如同300顆燃燒著赴死意志的流星,筆直地、義無反顧地撞向巨環背面的300個關鍵。
以恒星級戰艦那百萬噸的質量和20光速的動能加成,每一艘恒星級戰艦的真正破壞力,都不亞于23萬顆恒星型氫彈的爆炸威力!
三大艦隊早已經擁有了共識,真正的宇宙級武器絕對不是無限堆積恒星型氫彈的爆炸當量,而是利用相對論動能宇宙規則的物理武器!
300艘不亞于23萬顆恒星型氫彈爆炸的威力,如果能全部宣泄在巨環之上,那么是絕對足以讓巨環徹底解體的。
哪怕只有一艘恒星級戰艦,轟擊在大環背面之上,所帶來的能量也至少可以毀滅數千座大環發動機!
至于這300艘恒星級戰艦的艦員,早就已經全部轉移到了其他戰艦上,這些恒星級戰艦由接入了MOSS的獨立ai,由MOSS進行最后控制。
驚恐的恐龍們操縱著背面的大環發動機操縱尾焰,對準人類300艘戰艦方向,試圖攔截這些天外的瘋子。
幾乎兩萬多座大環發動機全部將火力對準了中間的撞擊點位,撞擊點在巨環上空連成一道恐怖的等離子火海,其功率足以瞬間蒸發人類的恒星級戰艦。
但!預想中的蒸發并沒有發生。
這300艘撞擊戰艦,表面同時中生出了淡淡的紅光。
這些戰艦全部都是曾經參與過遠征艦隊穿梭巨環行動的功勛級戰艦,也只有他們加裝了最新的艦載鐵幕裝置,人類毫不猶豫地將太陽系艦隊中最精華的部分,充當一次性的超級自爆卡車丟了出去!
無窮的等離子尾焰交織燒灼著進入10萬公里以內的恒星級戰艦,然而被淡淡紅光所覆蓋的絕對靜止的納米分子層裝甲,卻成功抵住了這數億度的高溫。
發動機的烈焰并沒能焚毀戰艦。
20的光速下,10萬公里的距離一閃即逝!
就在這300艘戰艦群撞擊巨環的前一刻,上千只磁瓶瓶包裹著300顆反物質子彈,在大環磁力場的操縱下,穿梭過無盡的火海被輕輕的拋了過去。早在人類艦隊繞到大環背面吞食帝國就知道人類想要干什么了,如何應對恒星級戰艦全速撞擊也早有了應對預案。至少有上千顆反物質子彈被強磁場包裹著,分布在大環發動機的夾縫中,躲避在等離子體射流之下,分布在距離大環1萬公里的高度中。隨著300艘恒星級戰艦開始沖鋒,包裹著反物質子彈的強磁場也早就開始調整,最終,有三百顆反物質子彈精準的出現在了每一艘恒星級戰艦的正前方。
反物質子彈在與恒星級戰艦觸碰的一瞬間就湮滅了,在正反物質湮滅下,這些加持了鐵幕狀態的戰艦迅速翻滾成一團熾熱的白光。
正反物質湮滅的效率幾乎為百分百,但反物質武器的當量遠遜色于戰艦本身,恒星級戰艦那數百萬噸的質量小部分被湮滅,,湮滅后巨大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爆發。大部分則被湮滅后的能量爆炸吞沒,0.2c下的動能也因前段爆炸導致的反沖擊而被吞沒,只剩下零散質量的金屬射流轟擊在了大環表面,威力大打折扣。
已經開始偏航轉移的恒星級戰艦群,都清楚的看到那300艘恒星級戰艦在撞擊巨環的前一剎就變成了300團閃亮的熾白太陽。
預想中,巨環分崩離析的一幕并沒有發生,只有三百顆比恒星型氫彈威力略大的光團生起,金屬射流摧毀了不足三百座巨環發動機,余下的動能全部作用再來巨環背面的堅固結構中。
自然選擇號上。
“是反物質武器。”章北海說道。
“恐龍們真的擁有反物質武器…”東方延續喃喃道。
“面壁者早就共享了這個情報,只是恐龍們從來沒有使用過反物質武器,這讓艦隊都忽略掉了這個武器的存在。”
“那戰艦的犧牲白費了嗎”東方延續問。
“不,沒有白費,你等下就知道了。”章北海冷靜的說。
300發反物質武器摧毀300艘恒星級戰艦的消息,如同死亡帷幕般飄蕩在人類三大主力艦隊的上空。
利用戰艦本身來摧毀巨環的最后希望消失了。
無數轉移到其他戰艦上的艦員們見到此情此景都痛苦的閉上眼睛,自己戰艦的犧牲沒有帶來任何作用。
這300顆恒星級戰艦是距離巨環表面還有1萬公里時遭遇正反物質湮滅的,在這個距離之下,所發生的光子大爆發已經無法威脅到巨環上的任意一座發動機。
恐龍們則爆發了歇斯底里的歡呼,無數嗷嗚之聲響徹巨環。
不止人類有新技術,吞食帝國千萬年的技術儲備,終于在生死關頭挽救了帝國!它們證明了,吞食帝國的底蘊,絕非蟲蟲文明所能輕易撼動的!
但這種歡呼聲卻沒能持續多久,有三艘恒星級戰艦突然脫離了艦隊偏航的方向,他們消耗了全部的核聚變燃料進行了極小角度的過載變軌,僅僅是這個極小角度的變軌,也足以讓這三艘恒星級戰艦從掠過巨環變成撞擊巨環了。
他們以20的光速朝著巨環的方向飛去,只是與前面300艘撞擊中央的點位不同,他們將撞擊三個巨環的邊緣位置。
“回來,你們想干什么!”
三大艦隊的前線指揮各自在通訊頻道中怒吼著。
“依據深空作戰原則,我艦在戰時擁有完全指揮權,該決定由全艦官兵共同作出。”
“依據深空作戰原則…”
“依據深空作戰原則…”
三句同樣的回復,從三個戰艦中同時回傳了過去。
三句決絕的回復讓全艦隊通訊頻道陷入完全靜默,章北海猜對了,事實上那僅剩的200艘加持了鐵幕裝置的戰艦都有過一瞬間的沖動,包括他自己也是,但最終只有三艘恒星級戰艦做出了選擇。
而他們是沒有機會轉移艦隊內的艦員的。
而恐龍們也沒有想到已經開始偏航的人類艦隊又殺出了三支回馬槍,而且角度刁鉆,直奔邊緣,更多的反物質子彈通過磁場向遠方拋去,但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僅僅12秒后,三艘恒星級戰艦以20光速的全速度狀態,突破了赤道發動機的等離子射流的攔截,帶著無窮的動能撞擊在了巨環身上。
三團比之前任何恒星型氫彈爆炸都要恐怖萬倍的毀滅光球爆發了,這是相當于70萬枚恒星型氫彈爆炸的總和,哪怕巨環的結構強度再高完全無法抗住如此規模的動能轟炸。直徑上千公里的火球之下,三道血淋淋的缺口出現在了巨環上。
一萬余座大環發動機連同其周邊的支撐結構,在爆炸覆蓋范圍被摧毀,赤道發動機十不存一,數十億只恐龍死在了這場大毀滅中。
巨環遭遇了真正的重創,這是人類憑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對這個流浪了6500萬年,毀滅了無數低級文明巨環的復仇式重創!
但即使如此,大爆炸后的殘破的巨環仍然沒有停止前進,它仍然帶著最原始的進食欲望,帶著殘存恐龍們的絕望,蹣跚著朝著太陽系飛去。
而就在殘破巨環的前方,一個拎著冥王星的人影,早已經等候它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