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鎮,土地廟的后山。
“巫不是神明的使者,巫是引導山民們站起來的智者。”3
小娥看著那些跪倒在老阿婆墓前,虔誠參拜著的山民們,腦海中卻想起了對方生前對自己的教導。2
那些山民不是高村鎮的原住民,而是曾經被鬼方國捕獲的奴隸們。
訛兔臨走前的那句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被所有的奴隸們知道了。
于是,這些重燃希望的奴隸們開始朝南方出發,陸陸續續的來到了高村鎮附近。
“這是第幾批了?”
完全沒想到自己的那句話會引來這么多山民。
此刻的訛兔正手足無措的看著那些山民,全然沒有了離開時的那種瀟灑。
在如今這個時代,這么多山民的突然涌入帶來的可不是什么生產力,而是一個個肉眼可見的隱患。
沒有食物、沒有房屋、甚至不清楚到底來了多少山民…
一旦沒辦法解決這些人最基礎的衣食住行問題,等待高村鎮、乃至于這片地區的就是無盡的混亂與災禍。
“這已經是第十六批了…”
聞言,一直在計數的小娥頓時面色愁苦道。
這還僅僅只是來到老阿婆墓前參拜的人數。
那些沒來、以及還在路上的人究竟有多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我去不哭兒那里問了,他讓我們先把這些已經到這里的人的名字記下來。”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登記造冊’,把每一位山民擅長和偏好的領域都提前記錄下來…”
“然后按照每一位山民的擅長領域,給他們安排對應的崗位。”
“建房、開墾、屯田、打獵…”
“反正哪怕就是讓他們白天挖坑、晚上填坑,也絕對不能夠讓他們閑下來。”2
說到這里的時候,訛兔的語氣稍微停頓了一下。
“只有讓山民們在看到希望的同時,又消耗掉他們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夠加速他們融入這里的速度。”
作為老阿婆精心培養的候選巫覡,小娥自然一下子就聽懂了這種做法的目的。
只有真正參與了建設,那些原本只是因逃難來到這里的山民,才會發自內心的選擇融入這里。
“那食物呢?食物該怎么辦?”
以老阿婆和小娥在高村鎮的威望,安排一些鎮民們去管理那些山民并不算什么難事。
只要不是一次性涌入太多的外來者。
小娥就有信心讓他們對高村鎮產生認同感,然后一點點成為這個村鎮的一員。
更遑論,訛兔在回來之前,李伯陽還教授了他一些基礎的管理常識。
就比如說拆分群體、先來者管理后來者、評選優秀的先進個體等等…
然而,以上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基礎物資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的。
小娥在與鎮長溝通之后意識到。
就算經歷了三年的豐收,高村鎮也沒有那么多的糧食去養活那些額外的山民。
更何況這個時代可沒有什么稅收機制,高村鎮又不是原始的共(以防萬一)產制度,那些糧食都是自家的個產。
想要讓大家把多余的糧食拿出來,供給那些不知來歷的外來者。
哪怕有老阿婆的威信在前,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糧食的問題你不用擔心…”
“他們是我叫過來的,我會負責解決這個問題的。”
臉色瞬間變得復雜和低沉了起來,訛兔的話讓小娥倍感詫異。
“你想做什么?”
小娥能夠被老阿婆選為新一任的巫,智商和能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她一下子就聽出了訛兔的言外之意。
“去做一件我本就打算去做的事情,糧食不過是順帶解決的問題罷了。”
………………………………………………
同一時間,李家村。
正如高村鎮正在接受那些額外的山民一樣。
類似的情況正發生在方圓數百里所有的村落中,李家村自然也不例外。
甚至因為訛兔臨走前的那句話,選擇來到李家村接受庇護的山民格外多。
僅僅只是幾天的時間,就已經有幾十位山民來到了李家村,讓作為一村之長的老村長顯得格外頭大。
“我們的糧食雖然比其它村子要多,但也沒多到可以養活那么多人的地步。”
刻意將李伯陽也拉到了祖廟祠堂,老村長望著各家各戶的代表說道。1
對于李伯陽的出現,村子里的人并沒有一個感到驚詫的。
三年的時間,足以讓村子里的人對李伯陽的表現感到習以為常了。
對于這位神奇的“山神之子”,所有人都相信他會成為像老阿婆那樣的“天選祭司”。
因此,就算李伯陽的生理年齡只有三歲,也并不妨礙大家把他當成一個決策者、乃至于未來領袖來看待。
“那我們該怎么辦?”
“要不要去其它村子購買點糧食?”
“要不然的話,我們直接驅逐那些外來者吧!”
“我們都經歷過饑荒,知道那些餓昏頭的人到底會做出什么樣可怕的事情。”
村民們小聲的議論著,眼神卻時不時地掃過老村長、李禹和李伯陽三人。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在這個不大的村子里,老村長、李禹和李伯陽三人才是真正能夠做決定的人。
“組建真正的‘生產大隊’吧!”
短暫的沉默過后,老村長說出了一個原本早就被大家否決的提議。
“把那些外來者編入生產大隊,然后我們帶著他們狩獵、開荒、耕地和收割…”2
對于奴隸制來說,周的井田制已經算是很先進的制度了。
“畢竟現在才七月初,距離冬天還有小半年的時間。”
語氣稍微停頓了一下,老村長再次環顧了一圈四周,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并且我們還可以嘗試提前收割,然后在八月之前種植第二波水稻。”
此話一出,現場頓時嘩然,村民們更是面面相覷的對峙著。
對于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李伯陽來說,一年兩熟、乃至于三熟的水稻都只是一個常識。
可對于這群生活在原始蠻荒社會的山民們來說。
糧食能夠在七月份提前收割就已經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了,更不用說下半年還得種植第二波水稻。13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