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五十章 明立儲君,弘歷正式成為皇太子

  雍正說到這里,就起身在老十三面前,走動起來。

  屋內的炭火燒得正旺,映照得他臉上思索的樣子分外明顯。

  此時,外面已開始下雪,一股冷風把雪花吹了進來,灑在炭火上跳躍個不停。

  冷冽與溫暖在此刻交替出現在雍正身邊。

  雍正走到了窗邊,正要關窗,老十三突然道:“弘歷說過,說燒炭時需要通風,炭火會燒出毒氣。”

  “他是說過這話。”

  雍正回了一句,就沒再關窗,而是走到了遠離窗戶的地方,而挨得老十三更近了些。

  老十三則抬頭看著他道:“四哥說的是,從您讓他監國那刻開始,臣弟就猜到可能會有這么一天。”

  “您若不明立他為太子,很多已被他徹底折服的人,就會有別的心思,包括噶爾丹策零。”

  老十三接著又對雍正說道。

  雍正訕笑了笑:“朕雖然這么說,但也的確怕他明做太子后,變成二哥呀!”

  太子與監國不同,監國是臨時代皇帝興權,但太子屬于祭天告祖的儲君,一旦成了太子,太子令諭就會同圣諭一樣成為天下人不能違抗之命,除皇帝以外。

  所以,雍正即便讓弘歷有了太子之實,但在讓他有太子之名這事上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畢竟,如果要廢太子,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也容易自損威嚴,盡管康熙成功兩度廢過太子。

  但親歷這事的雍正,比誰都清楚,這做法對康熙晚年的皇權威信損害有多大。

  所以,他不得不慎重,也怕明立儲君后,產生更多不可控的事。

  “四哥既然把話說到這份上,那臣弟就說句大逆不道的話。”

  老十三也突然語氣嚴肅道。

  接著。

  老十三就說道:“二哥變成那樣,與皇考關系很大,但四哥您不是皇考!”

  “另外,他弘歷也不是二哥!”

  “臣弟跟著二哥最久,比誰都清楚,二哥后來為何會變成那個樣子。”

  “四哥您自己其實也未嘗不清楚。”

  老十三一本正經地對雍正說道。

  雍正沒有言語。

  他沒有因為老十三指責康熙而生氣。

  畢竟,他自己內心也對康熙的很多做法不滿,所以才會在歷史上說過朕不是八歲登基的天子這話。

  而老十三這里,則注視著雍正,仍舊非常肅然地問:

  “臣弟斗膽,四哥是不是還有別的擔憂,覺得弘歷如今在朝野的威望比當年的二哥還大,大到讓四哥您其實也怕立他為太子,然后天下就只知太子不知皇帝?”

  “四哥是不是想到了李淵和李世民的關系?”

  老十三直言快語道。

  “你!”

  “你怎么能這么看朕?”

  “你讓朕很失望!”

  雍正突然回頭訓飭著老十三。

  老十三抬眼看著雍正道:“不是臣弟想這么看,是這個矛盾他本就存在!”

  “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有他的矛盾,這話是弘歷說的,臣弟覺得無比正確!四哥您自己也是認同的!”

  “四哥,臣弟現在問開了,自然比讓這個矛盾一直潛伏在你們父子之間要好!”

  “而您肯定也知道,有這個矛盾存在,且您也明顯的確圣明的很,知道唯一能讓這個矛盾暫時不被激化的辦法,就只有讓弘歷被明立儲君。”

  “面對弘歷的功績,和那些敬服他的重臣,在封無可封時,也只能先給這些人一個更加明確的念想!”

  老十三認真地說道。

  雍正沉著的臉緩和了下來,在思忖了一會兒后,就連連頷首,嘆氣道:“那你上這道折子吧,也只有你這位十三叔,才配賣他弘歷這樣大的一個人情。”

  “臣弟謝四哥!”

  于是,老十三在次日就上奏折明立弘歷為儲君,以安社稷。

  且說,弘歷自從不再監國后,便在除了晨昏定省外,基本不再外出,只在府中讀書,陪妻妾子女。

  現在,他的后院已是越來越熱鬧,子女里,永琳已經能跑能動,開始上學讀書;妻妾里,年氏也有了身孕,賀雙卿也以曹家包衣的身份進了府,現在同年珠一起跟在年氏身邊做事。

  這一天,因天寒地凍,弘歷就窩在年氏的暖閣內,一邊看著賀雙卿新寫的詩,一邊斜眼瞥著年珠那身后的豐腴,而享受著富貴悠閑的生活。

  他也自當這是給自己放個假。

  要問,弘歷擔不擔心自己現在監國任務完成的太好,而因此引起雍正的猜忌?

  弘歷其實是不怎么擔心的。

  因為,他情況比較特殊。

  畢竟,雍正能選來制衡弘歷的皇子,根本就沒有。

  要么,聲名早已沒法和弘歷比,要么,年紀太小。

  何況,他的表現,也讓雍正不敢太冒險去玩這樣的帝王平衡之術,而怕繼承者徹底否定他的功業。

  所以,弘歷現在正是抱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心態,在給自己放假。

  而對于這次監國,他頗為高興的是,成功避免了歷史上的和通泊之敗。

  這或許,與從一開始他就讓北路軍主帥被換成了策棱有關,而注定那一場大敗不會再出現。

  但無論如何,他在監國期間,不停囑托要防備噶爾丹策零用間,也確實讓兩路大軍的將領,都在事后認為:他們能避免敗于噶爾丹策零之手,與他這位四阿哥善于微操的關系很大!

  而且,就連雍正還有弘歷的對手——噶爾丹策零等,也這么認為。

  西北的大勝,讓整個八旗集團,避免出現了歷史上那種家家戴孝的悲慘情況。

  許多八旗家庭,反而因為這次西北立功受賞而欣喜若狂。

  即便!

  有的八旗家庭有子弟陣亡,但也沒有過于悲痛。

  一是自家子弟是為勝利而死,那就意味著希望還在,光榮還在;

  二是厚重的撫恤金與立功退恩,讓他們不用擔心家中子弟陣亡帶來經濟上的太大的壓力。

  前面說過,八旗集團本質上是一軍事組織。

  軍事組織最認可的能力,其實不是內政能力、文化能力,而是軍事能力。

  搶掠起家的他們,骨子里認可的,還是誰能讓他們靠暴力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靠發展生產力、改革生產關系來讓他們的財富增加。

  所以,這次大勝,讓他們才算是真正認可了新政,認可了雍正,對雍正的一些政策,包括停止剃發易服以及廢除賤籍和讓他們種地這些很難讓他們理解的政策而予以了認可。

  沒錯!

  大多數八旗子弟的思維邏輯也沒那么復雜,民族意識也沒那么強烈。

  他們只知道,誰能帶他們打勝仗,誰就肯定是圣主明君。

  然后,這次西北大勝也讓漢兵和蒙古兵都跟著對大清朝廷有了更強的向心力。

  畢竟,這次他們很多也都立了功。

  沒有出現歷史上那種漢將被冤枉,背黑鍋,進而被處斬的情況。

  也沒有出現歷史上蒙古諸王公因為清廷戰略預判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整個喀爾喀被準噶爾一直劫掠到雍正十一年的情況。

  這自然,能讓各族都能變得更團結。

  弘歷對于這種歷史結果還是很滿意的,且知道,這會讓他將來當皇帝時有一個更好的政治基礎。

  何況,他還在這一期間,以監國的身份,直接負責對西北準噶爾用兵的事。

  這無疑,真的會給他將來在西北用兵,減少很多阻力。

  而弘歷也沒想到,他會在雍正朝的監國期間,徹底改變對準戰爭的結局!

  但事后,他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為此信心大增。

  “四爺,據主子身邊的人說,奉旨去西北犒軍的弘春,在主子面前提了一些不利于四爺您的話。”

  但弘歷也不完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在他剛教完長子永琳如何操作火器后,李玉就走來向他匯報了一件事。

  現在,雍正身邊一些人會主動給他傳遞一些消息。

  這不是弘歷自己發展的,而是這些人在為自己的將來主動做出的選擇。

  而弘歷聽后皺起眉頭來,問道:“他都提了些什么話?”

  “說是現在很多人認為大位不如直接讓你來做,尤其是西北軍中。”

  李玉回道。

  弘歷聽后眉頭擰得更緊,且把火銃遞給了李玉,而在一張紫檀木圈椅上坐了下來,一張陰沉的臉正對著火盆,臉色也就顯得越發的紅。

  他不由得心想,這弘春腦子是漿糊嗎?

  盡管,西北大軍里那些粗莽的武夫,肯定會因為他這次表現太出色,而有些不恰當的言論,但他弘春也完全可以說的含蓄些的!

  畢竟,連雍正身邊的太監宮女都知道,在不得罪主子雍正的同時,也別得罪他這位很可能成為將來主子的人。

  “汗阿瑪什么態度?”

  弘歷突然沉聲問道。

  “沒有什么態度,只說知道了。”

  李玉一直沒敢一言,只在弘歷問他后,才回答起來。

  弘歷點了點頭,接著就讓李玉退了下去。

  且說,弘春這里,正入了禟之子弘晸的席,而說起了這事:“不是我不知道含蓄,是我可不敢在四伯這樣的主子面前撒謊!”

  弘晸笑著給弘春倒了酒:“理解!只是如此看來,四伯也要猜忌弘歷,就像當年汗瑪法猜忌二伯一樣了。”

  “功高震主,在所難免!”

  弘春喝了一口酒,帶著些幸災樂禍的神色。

  接著,弘春又道:“我當時這么說的時候,四伯就變了臉色,所以你且瞧著吧,接下來四伯必然打壓他弘歷!”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誰敢挑頭像當年王掞一樣,挑頭請明立太子,那說不定,弘歷就會跟八叔一樣的下場!”

  弘春忍不住咧起了嘴。

  弘晸認真思考了一下后,說道:“有理!”

  “八叔當年,也是在監國后,威望大增,許多王公大臣因而積極擁護他為新太子!”

  “可事后,才明白過來,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被君父所容啊!”

  弘春點頭,把一張泛紅的臉,用右手托著,為此挑眉對弘晸說:

  “所以,你且看著吧,必然有為富貴不惜一搏的王公大臣要跳出來,屆時,他弘歷不但不能成為太子,只怕還會讓四伯更加忌憚。”

  “可四伯除了他也沒誰可選啊?”

  弘晸突然問了一句,且一手扯著馬蹄袖,一手提壺,主動給弘春又倒了一杯酒。

  弘春點了點頭:“你說的也有理,但帝王的心思,誰清楚呢?”

  “相比于臥榻之側的安穩,誰顧忌得了其他?”

  “當年,汗瑪法也是真心想把大位傳給二伯,但提防打壓一樣沒少!”

  “你且看著吧。”

  “他弘歷有的是苦頭吃!”

  弘春說到這里就嘿嘿一笑,偏偏倒倒的撞向了繡有千里江山圖的屏風,而喃喃自語:“這千里江山,將來歸于何人,難說啊!”

  他內心是想看見弘歷倒霉的。

  因為,他怕弘歷現在還記恨他,進而在將來當皇帝后報復他。

  所以,他主觀上愿意相信弘歷會被雍正打壓,還巴不得弘歷因為受不了打壓而做出瘋狂的事來,進而徹底失去當皇帝的機會。

  但他不能明言,只是說弘歷會有苦頭吃。

  很快,老十三允祥請明立弘歷為太子的事就傳遍了朝野。

  一直待在王府的弘歷也因此知道了這事。

  他為此會心一笑,秒懂老十三這樣做的背后原因。

  “汗阿瑪對十三叔是真好啊!”

  弘歷還不由得喟嘆了一下,隨后就在外書房里,拉伸起雙臂來,還讓在外書房聽用的曹霑給他壓壓腿。

  他非常清楚,老十三對雍正有多重要,而且比這個時代的人還要清楚。

  而雍正也在允祥請旨后,下旨叫大起,要議政王大臣、大學士、九卿以及帶爵宗室明日去乾清門聽政,且明言商議明立儲君一事。

  “沒想到啊,先忍不住站出來搏富貴的會是十三伯!”

  弘春也在雍正下旨叫大起的這天,再次與弘晸去了他們父親常一起去的酒樓,而對弘晸說起此事來。

  弘晸笑道:“但這也不奇怪,十三叔這棵樹太大,難免招風,不討好他弘歷,怎么保住他將來兒孫的富貴,難道就指望四伯讓他世襲親王的恩典?”

  弘春點頭:“沒錯,那明日,乾清門就有的是好戲瞧了!”

  “這讓我又想起了當年汗瑪法在位時,議立儲君的事來,聽阿瑪說,當年為這事,汗瑪法都跟馬齊打了起來,說了很難聽的話。”

  “還有堂伯保泰也跟汗瑪法紅了臉。”

  弘晸為此感慨道。

  弘春笑著說:“只怕,這次也會這樣,以四伯的性子,誰都不會嚇得到他的,可能還會更激烈。”

  次日。

  天色還黑漆漆的時候,弘歷就在富察嫡福晉的伺候下起了床。

  畢竟是要叫大起,他自然是不能遲到的。

  富察嫡福晉也知道,今日是要商議立弘歷為太子的事,所以,她也神色非常凝重。

  弘歷見此有意緩和一下氣氛,在她給自己系腰帶時,問道:“想當太子妃嗎?”

  富察嫡福晉抿嘴:“妾身只愿四爺平安順遂。”

  弘歷微微一笑:“放心,我會平安的很。”

  弘歷的寶親王府離紫禁城有一段距離。

  所以,等他來到紫禁城時,宮城才剛剛顯現出他朱紅色的輪廓,而許多王公重臣卻已大多到了乾清門。

  弘歷也在到了乾清門時,看見了弘春。

  弘春也因為帶爵,也就來了這里。

  但他沒有多言什么。

  弘春倒是主動向他見了禮,問道:“這些日子,寶親王倒是不怎么出來?”

  “沒辦法,京師大學堂還在籌建,依舊不得閑,比不得堂兄。”

  弘歷因而回道。

  弘春笑著道:“今日若真能立寶親王為太子,那寶親王恐就更加忙了。”

  弘歷心里自然如明鏡,知道弘春這時想探探他的口風,看看他有多想當太子,而好在將來,在雍正面前又進幾句讒言。

  而弘歷采取的對策就是直接不搭理,而因看見允禮走來,便詢問起允禮的身體狀況來。

  弘春見狀,冷冷一笑:“等著吧,當年八伯在議儲時是什么下場,你就會是什么下場。”

  啪啪!

  隨著鞭聲響起,雍正沒多久就來了乾清門。

  眾人也都立即向雍正行起了大禮。

  雍正喊了一聲平身過后就說起明立弘歷為儲君的事來:“都議議吧,怡親王這道奏議如何?”

  “奴才覺得怡親王這個奏議很睿智。”

  “奴才怎么就沒有想到?”

  “奴才如今只能斗膽請主子準其所請。”

  領班軍機大臣馬爾賽先表了態。

  鄂爾泰也在這時搶著道:“奴才也贊同怡親王的奏議!如今不比主子即位之初,且加上西北用兵兩年,民心浮躁,宜立年長阿哥為儲君,而安社稷,穩人心。”

  “臣亦贊同!”

  “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監國期間,處事果決明斷,于西北大勝有不可磨滅之功,天下莫不贊其知兵善謀,立為儲君,可穩軍心也。”

  張廷玉跟著說道。

  弘春見狀,不由得眸露駭然之色。

  他不明白,怎么這些人都跟著支持明立弘歷太子,不怕惹自己皇上四伯不喜?

  如果只是老十三一人請立弘歷為太子,他還能覺得老十三是在急功近利。

  但現在,這么多人也支持,他就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岔了?

  可,弘春!主觀上,的確不愿意看見弘歷成為太子。

  非常不想!

  這里面,既有擔憂弘歷將來因舊怨報復他的原因,也有嫉妒的心思在。

  畢竟,作為康熙諸皇孫中最驕傲的皇孫之一,他內心深處,還是接受不了將來大位傳到他們這一代時,會傳給弘歷。

  所以,弘春還是想到了當年在康熙朝,也是有很多大臣支持老八允禩,最終導致允禩徹底與儲位無緣的情況。

  他也就不由得暗想:或許,此刻的大臣們也跟當年的大臣們一樣,都是鐵了心為了家族的將來和天下的穩定,而不怕得罪現在的皇帝。

  “這些大臣可能仗著四伯也不好收拾所有重臣!就像當年汗瑪法一樣不好收拾勢大難制的整個八爺黨而只能先分化瓦解一樣!”

  弘春這樣想了起來。

  而弘春在這樣想后,也就沒有跟著站出來,支持立弘歷為太子。

  “臣弟也支持明立弘歷為太子!”

  等到允祿這個政治敏感性低的宗室都站出來時,他也沒站出來。

  連帶著弘皙這個弘字輩中在野聲望也很高的阿哥也咬牙站出來,表態支持說,當明立弘歷為太子時。

  弘春也沒站出來,只是看了弘皙一眼,偷偷冷笑。

  雍正這時也問起弘歷來:“你十三叔請立你為太子的事,你怎么看?”

  弘歷心里有數,雍正問他不是不想讓他當太子,是想看看他對老十三的態度。

  所以,只要他表現出對老十三的感激與敬重,那雍正就沒有任何顧忌,在讓他成為太子這事上。

  因為,在雍正眼里,老十三幾乎就是他將來有一天駕崩后的化身。

  早在年羹堯得寵時,雍正就暗示過年羹堯,說怡王很看重他,主動要求年羹堯去拜見怡親王。

  結果,年羹堯沒有明白雍正的意思,反而想跟怡親王分庭抗禮。

  雍正曾經也暗示過弘時,包括弘晝,讓他們多跟老十三親近,甚至要求弘晝直接喊老十三為父。

  可見,雍正很在乎他寄予厚望的人,親不親近老十三。

  現在,弘歷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于是!

  他不動聲色地出了朝班,而抬起一張醞釀已久且熱淚盈眶的臉:“回汗阿瑪,兒臣深感十三叔的公忠體國之心。”

  “十三叔當為古今第一賢王!”

  “他這是在保全兒臣,也保全大清!”

  弘歷說到這里就立刻跪了下來,以頭撞地,激動!亢奮!

  “阿瑪可以不答應十三叔所請,但請不要因此懲治十三叔!畢竟,十三叔雖行走不便,也尚為朝廷殫精竭慮!”

  雍正見弘歷啜泣不已,神情激動,而因此微微頷首。

  “難得你如此明白,如此理解你十三叔的苦心。”

  “既如此,朕如何不放心將大位交于你?”

  雍正說到這里就站起身來:“朕決心已定,準怡親王所請,明立弘歷為皇太子!”

  “允祿、允禮。”

  “馬爾賽、張廷玉、蔣廷錫、鄂爾泰、傅爾丹!”

  “臣弟在!”

  “奴才在!”

  “臣在!”

  “你們去正大光明匾后,取立儲詔書來,頒布天下,著軍機處會同禮部、欽天監議奏立儲事宜!”

  “嗻!”

  嘿嘿,自己做對了!成了太子!

  弘歷強壓住要自己翹起來的嘴角,瞥眼看著朝陽投射在自己面前的光芒,感覺到背后有絲絲暖意正涌來。

大熊貓文學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