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84章 論田皮田骨疏

  隨機推薦:

  縣衙中。

  吳縣令舍不得用鯨油燈,所以架閣庫中依然點著普通的油燈。

  李一元翻看卷宗,在昏暗的燈光下看得老眼昏花,最后命令徐叔禮將這些卷宗搬到了室外,這才趕在了太陽下山之前,看完了全部的卷宗。

  對于吳縣令難以決斷的案子,在李一元看來就是漏洞百出。

  看完之后,李一元心中也有了底,他對吳縣令說道:

  “這起案子案情明了,吳大人可以升堂了。”

  吳縣令大喜,連忙命令衙役升堂。

  吳縣令正襟危坐,眉頭緊鎖;張舉人立于堂下,一臉倨傲;張家父子跪地啜泣,衣衫襤褸。

  李一元端坐旁聽席,神色淡然。徐叔禮侍立其后,警惕地掃視全場。堂外擠滿圍觀鄉民,驛丞張貴也縮在角落,惴惴不安。

  驚堂木一拍,吳縣令先開口:“張舉人,張家父子控你侵占田皮、偽造奴籍,可有辯解?”

  張舉人拱手道:“縣尊明鑒!田皮乃我張家祖產,他父子早簽賣身契,白紙黑字在此!”他呈上一份泛黃契約,字跡工整,蓋有私印。

  張家父子急呼:“冤枉!那是被迫畫押的假契!”

  面對這突然出現的新證據,吳縣令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旁聽的李一元卻淡定的說道:

  “縣尊,可否讓老夫一觀?”

  吳縣令立刻點頭,徐叔禮將這份契約拿了過來。

  看完之后,李一元嘴角微揚。

  他主持修訂《大明律》,一眼看破漏洞,契約雖“正式”,卻未注明永佃權細節,且無官府備案。

  簡單的說,張舉人的新證據,是沒有經過官府備案的,完全是無效的證據。

  “張舉人,依《大明律·田宅篇》,永佃權若未明示廢止,田骨主不得擅收。你這份契約,只提‘依附張家’,卻未言明‘賣身’或‘棄佃’。”

  “你剛剛呈上的轉讓契約,并無官府公印,戶科也沒有備案,本縣不予支持,所以應該按照舊契,也就是張氏父子永佃其田的契約處斷。”

  “按律,田皮仍歸原主。”

  張舉人臉色微變,他知道遇到了高手了。

  他連忙說道:

  “張氏父子也是我家的家奴,他們的土地也是我們的土地。”

  李一元的臉上立刻變色,厲聲說道:

  “我朝嚴禁民間私自蓄奴!《大明律》中有言,役使奴婢,公侯家不過二十人,一品不過十二人,二品不過十人,三品不過八人。”

  “你一個小小舉人,也敢說蓄奴?”

  張舉人知道自己慌張失言,連忙找補道:

  “張氏父子乃是我們張府的義男。”

  明代確實禁止普通百姓蓄奴,不過蓄奴在民間還是很流行的,特別是地方上的大戶人家,都會吸納破產農民成為奴仆。

  但因為律法上的禁止,所以明代士大夫蓄奴,都是以“義男”的名義,也就是將這些蓄養的奴隸登記為“義子”,簽訂類似于永久雇傭的契約,使之成為事實上的家奴。

  這時候吳縣令也反應過來,他一拍驚堂木說道:“就算是義男,那永佃契約也是張氏父子的私產,又不是你們張家的族產,豈能隨意侵奪!?”

  這下子張舉人都說不出話來了。

  吳縣令這句話就要害了。

  宗族之中,族產和私產是分得很開的。

  如果宗族肆意侵奪族人的私產,那宗族就要解體了。

  這是維系宗法制度根基的事情,張舉人再怎么擅長訴訟,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做文章。

  除非他要和整個大明的宗法制度作對。

  第一次看到張舉人在公堂之上吃癟,吳縣令激動地不得了,他當場就宣判:

  “此案分明:張家父子永佃權屬實,非爾家奴。張舉人誣告侵產,罰銀元十枚于苦主,另禁三年內收佃!”

  判決一出,張家父子叩首涕零,鄉民歡呼。張舉人面如死灰,悻悻退下。吳縣令長舒一口氣。

  回到后堂,吳縣令連連向李一元道謝。

  但是李一元卻沒有任何得意。

  他一個堂堂九卿重臣,不過是收拾了一個訟棍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情。

  通過這個案子,李一元倒是有了自己的思考。

  李一元道:“吳縣令,此案雖了,但河南鄉紳,仗刑名之利,魚肉百姓,又豈是這么一個案子可以扭轉的?”

  吳縣令連忙問道:

  “李大人有什么見教?”

  李一元摸著胡子說道:

  “老夫有一法可暫抑其勢,官府強化田皮確權。”

  這下子吳縣令茫然了,他本就是法盲一個,距離李一元這種立法者還是層次太遠了,根本就跟不上李一元的思路。

  “縣衙可以發出告示,清查所有田皮契約,凡無官府備案者,一律補登;日后斷案,優先保障田皮主權益。”

  “此外,事實上長租五年的土地,就可以轉為田皮確權,土地長租的佃戶,可以直接請求官府直接確立田皮權,轉為永佃。”

  “縣衙還要頒布禁荒令,地主如果拋荒土地,那官府就可以介入,直接拍賣荒地的田皮,允許普通百姓自由購買。”

  吳縣令仔細思考,更是覺得李一元的辦法真的妙啊!

  強化田皮,就是削弱田骨的擁有者,也就是鄉紳的影響力。

  五年長租就轉為永佃,這是鼓勵真正耕地的農民,也是打擊鄉紳的辦法。

  然后禁止土地拋荒,用這種方式讓地主把土地租出去,堵上地主寧可拋荒不租田的漏洞。

  吳縣令喜道:“大人高見!此法定能安民!”

  但是李一元卻搖頭。

  “此乃治標之術。”

  這都不行?

  吳縣令已經傻了。

  他覺得這已經是高到不能再高的辦法了,這位大人竟然還不滿意?

  您真是上任甘肅的縣令嗎?

  “為何縣里離不開鄉紳?還是因為征稅這件事,沒有鄉紳就無法完成。”

  “縣里可以說是將稅都包給了鄉紳,才能完成每年的征稅。”

  “所以只要田稅征收還在鄉紳手里,那就沒辦法保障自耕農的權力。”

  “強化田皮確權,不過令鄉紳轉用他法施壓或勾結胥吏篡改契約,或以‘欠租’之名訴訟。若不開征商稅、革新吏制,終是揚湯止沸。”

  “這也是為何河南鄉紳,死活不肯開征商稅的原因。”

  吳縣令仔細思考,更是覺得李一元所說的切中要害。

  縣衙無力對抗地頭蛇的鄉紳,就是要因為沒有人力和財力,在征稅這件事上又要和鄉紳合作。

  “那李大人有什么治本之法?”

  李一元這個時候更是佩服蘇澤了。

  治本之法,蘇澤早就已經提出來了。

  “興辦工商,讓城市也能交稅,就能削弱鄉紳在鄉野的影響力。”

  “城市工商可以吸收鄉村人口,佃戶少了,也就能強化佃戶對鄉紳的議價權,那時候只要官府盡量站在佃戶一邊,鄉紳自然就要讓步。”

  “最后,當農業產出不如工商的時候,就會有人轉而投身實業,等到了那個時候,農民的生活才會好起來。”

吳縣令憧憬起來,他看向  “李大人,可當地鄉紳阻攔,本縣沒辦法開征商稅。”

  李一元忽然說道:

  “如果按照新的方法,對田皮確權,縣衙能不能直接向田皮持有者收稅?”

  吳縣令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如果是今年能確權,田皮擁有者必然會支持官府,實在不行動員本地生員幫忙,拼一拼可以做到。”

  李一元又問道:“那今年確權,田皮的持有者能不能比往年多交?”

  吳縣令說道:

  “如果今年能進行確權,那永佃戶必然交稅的積極性大增,可以完成今年的夏秋二糧,再少了中間鄉紳盤剝,應該還能超出往年。”

  “如果吳縣令能立軍令狀,老夫倒是可以幫忙,主導在本縣先開吏科試,強行征收商稅。”

  吳縣令倒吸了一口氣。

  見識了李一元的能力后,吳縣令并不覺得他是在吹牛,他應該是真的有本事促成這一切。

  李一元的意思是,只要吳縣令能保證今年的夏秋二糧征收不受影響,他就能繞過地方上鄉紳的阻攔,促成在本縣直接開征商稅!

  開征商稅了,縣里就能有吏員隊伍,就可以不通過鄉紳的包稅體系,直接向永佃戶收稅。

  其實這也是地方縣令最擔心的事情。

  強行開征商稅,那在夏秋二糧征收的時候,這些地主鄉紳就會抵抗,搞砸了田稅征收。

  而商稅征收也需要時間,興辦實業更是需要投入才能有回報的。

  那到時候商稅征收不上來,田稅又征收不到,那么當地縣令就要罷官回家了。

  田稅,就是地方上鄉紳倒逼縣令的命門。

  而按照李一元的辦法,在強化確立永佃權的情況下,直接向永佃的自耕農征稅,就可以避開鄉紳的威脅。

  畢竟大部分鄉紳都不會自己種田。

  等到官府保證永佃權的自耕農,在剛開始的時候也能踴躍納稅。

  只要等到商稅開征,官府運轉起來了,這就算是破局了。

  吳縣令咬牙說道:

  “本縣就是一戶一戶的去征,也要確保今年夏秋二糧足征!”

  李一元點頭,吳縣令愿意做這個出頭鳥,那他自然愿意支持。

  等送走了吳縣令之后,李一元打開窗戶,解開腰間的米袋子。

  不一會兒,胖鴿子還真的飛了進來。

  京師。

  蘇澤看完了胖鴿子帶回來的信,心中對李一元滿是贊嘆。

  不愧是能做到大九卿職位的人,這水平是真的高啊!

  河南商稅的問題,也是蘇澤擔心的問題。

  河南布政使劉知節,推動商稅很有魄力。

  得益于蘇澤的牽線搭橋,武清伯世子李文全對懷慶府的投資,讓懷慶府(焦作)的商稅快速增長,整個懷慶府的煤炭暢銷真個中原地區,懷慶府的官員也開展了很多民生工程,紛紛得到了嘉獎和升遷。

  可是懷慶府的效果這么好,卻沒能讓河南其他地區開征商稅。

  為此,劉知節也很頭疼,多次寫信給蘇澤,請教破局的辦法。

  當年劉知節可是向皇帝和閣老保證的,他履新河南三年之內,一定會讓河南全省開征商稅。

  眼看著一年都快過了,還只有懷慶府開征商稅,劉知節怎么能不上火。

  可是對此,蘇澤也沒有好辦法。

  每個地區的自然稟賦不一樣,懷慶府是煤城,還有大量的金屬礦場,他能夠說服李文全去投資建廠,也確實獲得了回報。

  但是河南省的其他地方就不一樣了。

  地方增長不可能全靠投資拉動,最良性的辦法還是讓地方上主動開征,按照本地情況發展適合自己的工商業。

  總不能河南全身都挖煤吧。

  蘇澤當然也知道地方上鄉紳的阻力。

  但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要地方官府脫離鄉紳的制約,保證改革期間的田稅不滑坡,就要有吏員隊伍來執行。

  但是要先有商稅,才能有錢養得起專業吏員,才能去保證田稅。

  而且鄉紳在地方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不是說你去征就能征收到的。

  地方上的土地權屬關系十分的復雜,地方官府光是拿著田冊,根本就收不明白,還是要依靠鄉紳。

  李一元無意之間,搞出了破局的辦法!

  用永佃土地確權的方式,打破鄉紳地方上的控制。

  在確定產權的時候,也等于確定了佃戶的征稅義務。

  也就是說,在進行永佃戶確權的時候,是田稅最容易征收的時候。

  這就是短暫的窗口期。

  為什么說是短暫的窗口期,是因為田皮成為一種正式土地資產后,也會很快壟斷和固化,最后出現所謂的“田皮士紳”。

  沒辦法,人性都是好逸惡勞的,掌握了生產資料的階層,最終都會變成收租的。

  所以在田皮自耕農沒有墮落之前,完成商稅的改革,這是非常精妙的一招。

  既然這樣,就需要河南的全力支持。

  蘇澤立刻給河南布政使劉知節寫信,給他講述了李一元的方案,又請劉知節全力幫助吳縣令,把這個試點給做出來。

  蘇澤又掏出奏疏,他要上奏給這位吳知縣背書。

  只要試點成功,河南的工作就打開了。

  胖鴿子飛出中書門下五房,而打官司輸了的張舉人,則對著族人說道:

  “走!上府城,我要告縣令!”

大熊貓文學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