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45章 中興的誘惑

  這份奏疏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請隆慶皇帝親自出席水晶宮博覽會的開幕儀式,再由各藩屬國朝覲使者向皇帝覲見。

  這樣就解決了沈一貫的難題。

  蘇澤起手又是一頓彩虹屁:

  “伏惟陛下膺乾御極,德被寰宇。今京師水晶宮博覽會告成,乃我朝新業之創舉,萬邦商貨之總匯,謹請陛下親臨觀覽,以定社稷之基,立新政之標。”

  緊接著,蘇澤拋出了讓隆慶皇帝無法拒絕的歷史評價——“中興”。

  “昔管子通輕重之權,漢武開鹽鐵之利,皆因勢導利之術。今四海貨殖如江河奔涌,陛下執機杼而理之,則萬民之福、中興之基盡在此會。”

  看完奏疏,沈一貫的感想,“自己還得學啊”!

  滿朝文武,最能揣摩皇帝心思,撓得到皇帝癢癢肉的,就是蘇澤了。

  皇帝鐵了心辦了兩年上元燈會,是什么性格大家也都摸得差不多了。

  可是摸清了是摸清了,能拍上皇帝馬屁的機會確實不多。

  皇帝可不是普通人,上元燈會也不是時時刻刻都能辦的。

  靈濟宮大會這種,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蘇澤硬生生的又弄出了一個水晶宮博覽會,請皇帝過去開幕!

  就連朝鮮使者都知道的事情,皇帝能不知道?

  只不過皇帝也是要臉的,這種事情總要臣下提出來。

  而重臣也是要臉的,畢竟皇帝出宮對大明來說也是大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普通的官員也怕被同僚扣上諂媚君上的罪名,不敢隨便上書。

  蘇澤就這樣及時站了出來。

  而請求籌辦博覽會的人就是蘇澤,他邀請皇帝開幕也是理所當然。

  蘇澤將水晶宮博覽會上升到向藩屬國展示大明先進成果的高度上,同時又將博覽會作為“中興盛世”的節點提了出來。

  蘇澤又給皇帝加上了“中興之主”這樣的尊號!

  沈一貫不得不服,也難怪蘇澤每月兩疏,事事皆允!

  學吧!

  沈一貫對蘇澤五體投地,他當然知道這份奏疏的價值,就算只是附署的人,都能讓皇帝記在心里。

  蘇澤如此大方的分享,讓沈一貫都有些感動。

  “子霖兄?”

  “一甫兄已經署名了,肩吾兄是主客司郎中,這事情有你署名更名正言順。”

  聽說羅萬化已經署名,沈一貫再客氣就是矯情了,他連忙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通政司。

  通政司經歷官吳紹祖,對著一名新同僚說道:“胡兄,你這次回京,回通政司可是個好差事!”

  “今時不同彼日,咱們通政郵遞司,放在九卿衙門中,也都是排行前列的。”

  這名年輕的新晉經歷官姓胡,名禎,是剛剛從京外調回京師的,剛聽說被吏部分配到通政司,只覺得天都塌了下來。

  吳紹祖和這位新晉胡經歷算是同鄉,他主動領著胡禎熟悉通政司衙門,講解通政司的公務。

  等到靠近通政使的公房前,吳紹祖突然壓低聲音說道:

  “不過胡兄,咱們通政郵遞司有一個禁忌。”

  聽到吳紹祖這個樣子,胡禎全身一顫,難道通政司鬧鬼?

  不會吧,朝廷九卿衙門還能鬧鬼不成?

  吳紹祖說道:

  “這個禁忌就是,凡是背后議論大銀臺的,都會被遠派海外。”

  “啊!?”

  胡禎驚呼起來。

  他剛剛從京外調回京師,都覺得和下凡渡劫一樣,遠派海外?這是什么恐怖故事!

  要是這樣,還不如留在京外當官,好歹不是離開大明啊!

  吳紹祖緊接著笑了起來說道:“哈哈,這就是個傳聞罷了,再說了,現在你想要遠派海外,也沒有位置啊!”

  “請吳兄賜教?”

  吳紹祖終于有了做前輩的機會,顯擺說道:

  “我大明在海外通政署,就只有朝鮮和南洋兩座。”

  “如今這兩位主官都是剛剛到任,人員也都是齊全的,你想要外派海外都沒有機會!”

  聽到這里,胡禎暫時放下心來。

  但是剛剛是不是有人走過?

  胡禎回頭看了看,似乎看到人影走進了通政使的公房?

  難道是錯覺?

  這通政司真是個邪門的地方。

  通政使楊思忠在自己的公房坐下,拿起蘇澤新上的奏疏。

  這蘇子霖果然走一步算三百步,這水晶宮博覽會果然是早就計劃好的,就是為了討皇帝歡心。

  這份奏疏定然會被通過,皇帝出席博覽會,更是打響了水晶宮博覽會的名聲,提高了蘇澤的政績。

  真是好手段啊!

  楊思忠放下蘇澤的奏疏,又想到剛剛在背后議論自己的經歷官吳紹祖。

  他翻開另一本奏疏,這是自己的好屬下,南洋通政署主司張宣,在南下途中所寫的一份奏疏。

  張宣沿途南下南洋,船隊停靠琉球后,給朝廷寫了這份奏疏。

  張宣在奏疏中介紹了琉球的形勢。

  琉球夾在大明和倭國之間,雖然保持對大明朝貢,但是局勢并不樂觀。

  隆慶皇帝剛登基的時候,為了鞏固和琉球的宗藩關系,冊封琉球國主為琉球中山王。

  但是倭國從五十年前開始,就已經滲透進了琉球。

  嘉靖朝倭亂的時候,就有倭國使者假扮琉球貢使。

  說是假扮,實際上是倭國已經滲透操縱了琉球,以琉球的名義朝貢。

  倭亂平定后,琉球國內的局勢依然很微妙。

  隆慶二年的時候,琉球使團向大明貢“倭刀200柄”,但是明廷并沒有追究,還回賜了禮物。

  張宣在琉球停靠,打探了琉球國內的消息。

  倭國薩摩藩的商人,控制了琉球國內的貿易,琉球港口倭國商人多如牛毛,甚至兩年前琉球所用的銅錢,都是倭國鑄錢。

  這也是萊州鑄幣后,大明銀元和黃銅幣橫掃整個南北亞,才將倭國錢幣逐出了琉球。

  此外倭國島津家的勢力也滲透進了琉球,倭國的神社和寺院都開到了琉球王城首里城內。

  張宣在奏疏中匯報:

  “王府政令不出首里城。”

  張宣對琉球的局勢表示憂慮,于是上書朝廷,請求在琉球成立通政署,強化對琉球的控制。

  當然,張宣這份奏疏,到底是真的關心琉球的安危,還是想要拉一位同僚去海外和自己一樣受罪,楊思忠這位大銀臺就不清楚了。

  但是琉球事關重大,楊思忠這位通政使自然是極力贊同下屬的意見,支持在琉球設立通政署,強化對琉球的控制。

  四月二十六日。

  水晶宮博覽會開幕在即,在傅順這個“土木狂魔”的努力下,水晶宮的主體展館總算是完工了。

  傅順這個綽號還不是同僚起的,而是蒙古人在見識了東勝衛棱堡的恐怖后,給修造東勝棱堡的傅順這樣一個綽號。

  而蒙古人本身的信仰就是萬物有靈論,所以傅順的形象又迅速神魔化,成為能讓小兒啼哭的名號。

  這些消息又被往來于草原的商人內銷回大明,于是傅順這個綽號就在京師傳開了。

  對于傅順來說,水晶宮博覽會的建筑是一門全新的學問。

  鋼為骨,玻璃為棚,還有那可以化泥為石的神奇建材。

  這種可以任意塑性的神奇建材,在土木工程上就是一件神器!

  只可惜蘇翰林說了,這種神奇的建材,產量還很有限。

  按照蘇澤的配方,這種名叫水泥的建材,是用石灰、礦渣、石膏,經過高溫煅燒而成的。

  水泥的產量主要制約兩個方面,一個是對爐溫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房山玻璃窯,或者鐵廠的煉鐵窯這類的昂貴的窯才能燒制。

  不過這個問題倒是不難解決,傅順在庫存鋼材出清后,又準備擴建鐵廠,到時候分幾個出來專門煅燒水泥就是了。

  第二個問題,則是原材料不夠。

  石膏還好,石膏算是添加劑,需要的用量不多。

  石灰是水泥的主要材料,礦渣則是冶鐵后的廢料。

  所以水泥廠必須要建造在冶鐵廠旁邊,煅燒石灰還需要大量的燃料。

  最后問題還是落在了煤炭上。

  好在京畿周圍不缺煤礦,只要煤炭開采能提升上來,那水泥的產量也能飛速提升了。

  不過今天傅順又接到了一個消息,皇帝要帶領藩屬國朝貢使者,參加水晶宮博覽會的開幕儀式。

  隆慶皇帝又下旨,在京官員和家眷,京營和錦衣衛百戶以上軍官,京師的勛臣、宗室,國子監生和武監生,皇家和官辦工坊的大匠,都可以參加這次觀禮。

  而工部需要在三天內,建造一座臨時觀禮臺,又要滿足皇帝的要求,容納足夠的觀眾,還需要滿足現場安保的要求,保障皇帝和重臣們的安全。

  傅順罵罵咧咧的回到工地,再次喊來督造的手下道:

  “也不知道是哪個狗東西,上疏請陛下來觀禮,還是老辦法,用竹子和土石搭建,必須要在三日內完工,否則老子就先拿了你的烏紗,再去向雷閣老請罪!”

  傅順這手下消息比一門心思干土木的傅順還靈通些,他連忙說道:

  “聽說請奏陛下來觀禮的,是蘇翰林。”

  “狗,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蘇翰林?”

  面對手下的目光,傅順迅速改口說道:

  “陛下親自來觀禮,正是對我們工程的重視,還不精神起來,速速開工!”

  不過蘇澤的日子也不好過。

  “蘇師傅!幫幫我!”

  朱翊鈞眼睛含淚,無助得看著蘇澤。

  面對弟子求助的目光,蘇澤這一次也沒有辦法了。

  朱翊鈞聽說了博覽會的事情,也要去參加開幕式。

  但皇帝要出城參加開幕式,那太子就要留在宮里了。

  畢竟是在皇城外,帝國皇帝和帝國繼承人出現在同一個地點,歷史上有過太多的經驗教訓了。

  所以這一次隆慶皇帝帶著一后一妃(李妃)出席開幕式,卻留著兒子在東宮守家。

  聽到這個消息后,朱翊鈞自然就求到了蘇澤頭上。

  蘇澤只能說道:

  “陛下已經下旨,您還是留在東宮,不過等到閉幕式的時候您再請陛下讓您去吧?”

  “還有閉幕式?”

  蘇澤連忙說道: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博覽會也要有始有終嘛,既然開幕式有陛下親臨,那閉幕式就可以變成百姓同樂,殿下可以邀請京師戲班來表演,讓百姓觀戲。”

  聽到這里,小胖鈞的眼睛也亮了。

  父皇出席開幕式,城外肯定是要戒嚴的。

  這不就和祭祀祖宗的祭典一樣了嗎?

  還不如像蘇師傅說的那樣,等到閉幕式的時候再去。

  安撫好了弟子后,朱翊鈞又講起了南洋的事情。

  “蘇師傅,國舅又來信了,果然和孤說的一樣,南洋的漢人商人傳回消息,佛郎機人真的在滿剌加備戰!”

  在海商游戲玩膩了之后,小胖鈞又迷上了兵棋。

  蘇澤按照前世的記憶,搞了一套兵棋推演的規則,小胖鈞就讓自己的舅舅搜集南洋海圖,打探葡萄牙、西班牙、奧斯曼人在南洋的部署,在明倫堂內打造了一個巨大的兵器棋盤。

  “蘇師傅,您覺得這次誰會贏?”

  蘇澤看著巨大的棋盤,小胖鈞還像模像樣的讓工匠做了幾個船模放在棋盤上,散落的棋子可以看出來,在自己來之前剛剛經過了一次推演。

  蘇澤說道:

  “殿下,微臣覺得應該是佛郎機人。”

  聽到這個結果,小胖鈞露出失望的表情,而這時候一名小太監說道:

  “殿下,是仆臣贏了!”

  蘇澤看向這個小太監,好像是最近剛剛被派來東宮伺候小胖鈞的太監,好像是馮保的義子名叫陳矩。

  看來是小胖鈞閑著無聊,讓小太監和他一起推演,最后結果是小胖鈞推演錯了。

  畢竟太子還是孩子,這小太監算是他不多的同齡玩伴,恐怕也正是陳矩這種活潑的性格,才讓朱翊鈞愿意和他玩。

  朱翊鈞還嘴硬道:

  “蘇師傅,這西班牙人可是要比佛郎機人船堅炮利,他們大軍跨洋而來,對滿剌加勢在必得,又有奧斯曼人虎視眈眈,佛郎機人還能守住?”

  蘇澤說道:

  “殿下,海上作戰不比路上,西班牙人遠渡重洋而來,對滿剌加水文地理都缺乏了解,比不上佛郎機人經營多年。”

  “奧斯曼人是要做黃雀,他們和佛郎機人在香料生意上有競爭不錯,但是和西班牙人可是世代死仇。”

  “廟算之道,這些也都是要考慮進去的。”

  小胖鈞若有所思,對著蘇澤說道:

  “蘇師傅,再來一局!”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