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27章 詳議武監

  蘇澤站在官員的隊伍中,蒙古稱臣,四海晏平,這句天可汗似乎也沒喊錯。

  京師百姓這句呼喊,也讓把汗那吉反應過來。

  他從小就仰慕漢化,也對自己的爺爺俺答汗和叔叔黃臺吉不滿,早就有投奔大明的想法。

  他干脆也跟著喊道:

  “順義王向天可汗之子呈送貢物!”

  說完,把汗那吉將一個精致的匣子舉過頭頂,對著朱翊鈞說道:

  “殿下,這是成吉思汗的馬鞭。”

  聽到這里,眾人紛紛吸一口氣。

  俺達汗的全名是孛兒只斤·俺答,從姓氏就知道,這是黃金家族的血脈。

  身為成吉思汗的子孫,手里有幾件成吉思汗的遺物也是正常的。

  但是俺達汗竟然在第一次朝貢的時候,就將如此具有象征性的物品上貢給大明,足以可見在東勝衛之戰中,棱堡和新式火炮給蒙古人多大的震撼!

  朱翊鈞好奇的看著平平無奇的馬鞭,但是聽說是成吉思汗用過的東西,忍不住將馬鞭拿了起來。

  朱翊鈞將馬鞭拿起來的時候,在場的百姓都歡騰起來!

  這是在太祖驅逐元庭后,成吉思汗后人向大明表示臣服的標志,這樣的武功,當然是配得上一句天可汗的。

  京師城外的歡呼聲,很快就由太監送到了宮內。

  隆慶皇帝年后身體有些微恙,也有鍛煉太子的想法,所以才派遣小胖鈞去迎接使團。

  但是聽完了太監的匯報,隆慶皇帝又后悔起來,為什么自己沒有親自去呢?

  聽說了京師百姓都口誦“天可汗”之名,隆慶皇帝更是覺得全身舒坦到了極點。

  這是自己父皇一輩子都沒有達到的偉業啊!

  不,這是成祖都沒有達成的偉業!

  當年成祖七征塞北,也只是讓蒙古人逃跑,而自己是讓蒙古人稱臣,連成吉思汗的馬鞭都進貢了啊!

  隆慶皇帝越想越是激動,對身邊的李芳說道:

  “速速開宮門,讓太子將馬鞭送來!”

  “朕要親自告廟,將馬鞭獻給列祖列宗!”

  正月十六,京師各大衙門逐步開始恢復辦公。

  過年期間,《新樂府報》、《新君子報》和《商報》這三大民報都只是減少了版面,并沒有停刊,所以剛剛到了正月十六,羅萬化就急著打開了報館,趕著要將年后第一期的報紙編排出來。

  蘇澤本想要在年后偷懶幾天,卻在上班第一天就接到了皇帝的口令,要求他會同兵部和定國公徐文壁,把武監辦學的方案給定下來。

  蘇澤不得已在上班第一天就去了定國公府上。

  明日就是兵部議事的日期,皇帝在年后上班第二天就著令兵部商議武監的事情,足以可見皇帝對武監的重視。

  這大概也和上元節前,百姓那一聲“天可汗”有關。

  都是“天可汗”了,怎么能沒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呢?

  而蘇澤也知道,皇帝讓他提前一天來定國公府上,就是做好明日談判的預案,確定談判的底線。

  定國公徐文壁也不敢在蘇澤面前擺什么國公的架子,他很清楚皇帝讓他和蘇澤一起去兵部,還是要以蘇澤為主。

  能不能好的結果,都要看蘇澤的,所以他姿態很低的在國公府門前迎接蘇澤。

  蘇澤看著這位大明首席大祭司,一雙打理得很好的胡須,這是大明上層階層的特點。

  明代官場并沒有強制蓄須的要求,很多官員也都是刮胡子的。

  比如蘇澤這些年輕官員,基本上也都是不蓄須的。

  原因也很簡單,胡須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打理的。

  如果不打理,胡須就會亂糟糟的,吃飯都要沾一胡子的湯。

  只有有人伺候的權貴,才會故意留長須,他們還會給胡須涂上各種保養的藥膏,維持胡須的亮澤。

  徐文壁其實年紀并不大,他摸著烏黑的美髯,親自帶著蘇澤進入國公府。

  國公府果然富麗堂皇,不過蘇澤也沒心情欣賞國公府的景色,來到書房后,徐文壁迫不及待的說道:

  “蘇翰林,明日去兵部,你有幾成勝算!?”

  幾成勝算?

  自己又不是來兵部干架的,幾成把握是什么意思?

  但是看到堂堂定國公,此時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蘇澤不由的嘆氣,大明的勛貴是真不中用啊!

  看來這些年,勛貴都被兵部壓的很慘。

  徐文壁接著說道:

  “今日一早,陛下就召我進宮。”

  蘇澤嚴肅起來,行禮說道:“請陛下諭令。”

  徐文壁揮揮手說道:

  “不用這么正式,陛下只是幾句叮囑,陛下說了,此番能爭取多少爭取多少,實在爭取不到就算了,只要能把武監盡快辦起來就行。”

  徐文壁說的話如同啞謎一樣,但是蘇澤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的是武監的主導權。

  可隆慶皇帝對此也沒有底,所以才讓徐文壁來叮囑自己,在武監的事情盡量爭取利益,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向兵部妥協,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先把武監搞起來。

  蘇澤無語的看向徐文壁,本以為定國公已經夠慫了,沒想到皇帝更慫。

  不是,你天可汗呢?

  蘇澤嘆息一聲,也明白皇帝的無奈。

  雖然皇帝可以下旨任命武監的人員,但是無論是皇帝本人,還是定國公徐文壁,都沒辦法親自來運營這個武監。

  最后辦學這個事情,還是要落在兵部頭上。

  如何讓兵部辦好武監,這就是成了皇帝最頭疼的事情。

  文官使絆子的辦法實在是太多了,隆慶皇帝還在裕王府的時候,就已經見識過了他們的手段了。

  蘇澤看向徐文壁問道:

  “徐國公,這武監的事情,總共就五件事,‘大義’、‘財權’、‘教務權’、‘人事權’、‘考核權’。”

  蘇澤掰著指頭給徐文壁分析道:

  “武監的軍官是效忠陛下的,陛下又親任監正,那入學的武生就是天子門生,這大義陛下已經占住了。”

  定國公連連點頭,皇帝也對他說過類似的話。

  蘇澤又說道:

  “辦學是要花錢的,而且培養合格的軍官,可不是一筆小開銷。”

  定國公問道:“要多少銀元?”

  蘇澤豎起手指說道:

  “一名武生,一年至少要一百銀元。”

  定國公倒吸一口氣道:

  “這么多?”

  蘇澤說道:“民間都有說法,窮文富武。國子監的讀書人,只要每個月一石米的廩膳,然后給他們書讀,就算是加上紙張費用,一個月兩三銀元也足矣了。”

  “可武監生不同,兵書要讀,騎馬射箭,鳥銃火炮,這些都是要花銀元的。”

  “有個跌打損傷,還要出錢養著,每日的伙食都要比國子監生好,才能頂得住日常操訓。”

  蘇澤這帳自然沒算錯,近代軍官的培養成本是極其高昂的。

  如此高昂的培養成本,但是培養的卻是要吃苦上戰場的軍官,貴族子弟反而會逃離軍校。

  所以近代歷史上很多國家,讀軍校,成了貧苦百姓實現階級突破的唯一機會。

  這也是為什么近代國家中,新式軍官團體往往會成為進步勢力的原因。

  蘇澤的想法和隆慶皇帝一樣,先把軍校辦起來。

  目前軍校招收的,就是勛貴和衛所軍官子弟。

  但日后總是有機會,可以向普通百姓招生。

  蘇澤看向定國公徐文壁道:

  “這筆銀元誰出,誰就能占據主動,這就是所謂財權。”

  徐文壁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如果武監的費用是外朝從國庫出,那兵部就能在武監中占據更多的話語權。

  而如果皇帝將這筆銀元出了,那兵部就無法插手武監的財政事務。

  徐文壁當然沒辦法這個時候就回答蘇澤,他點頭表示會向皇帝報告。

  蘇澤繼續說道:

  “接下來就是武監生的課程了。”

  “既然要讀書,總要有個學習的綱要,就像是讀書人科舉要以四書五經為綱一樣,這武監生兩年時間要學什么,怎么學,這些就是‘教務權’。”

  徐文壁連連點頭,蘇澤接著說道:

  “蘇某的想法,是將兩年的學制分成兩半。”

  “第一年先入學,學習兵法韜略,并習練武藝,再灌輸以忠君愛國的理念。”

  “第二年開始,則分為‘騎兵班’、‘步兵班’、‘炮兵班’,分別傳授不同的兵種的操練和作戰技巧。”

  徐文壁眼睛一亮,果然蘇澤是有辦法的。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

  “這教務權可以讓給兵部,但是所編寫的教材,必須要陛下親自審定,而武監的教官,也必須要通過教務的考核才行,不能是紙上談兵之輩,需要能領兵作戰。”

  徐文壁連連點頭,他也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編寫教材這種繁瑣的事情,還是交給文官比較好,反正只要皇帝最終把關就行了。

  對于皇帝來說,教官的人選要比教材重要。

  所以蘇澤要求加上一點,教官也要完成同樣的訓練要求,也要能參與實戰。

  這一點就可以刷掉大部分的文官了。

  徐文壁連連稱贊,只是他也沒有仔細想想,在大明舊有的勛貴和衛所體系中,同樣也沒有這樣的教官。

  如今能有這個素質的軍官,大部分都在戚繼光俞大猷他們編練的抗倭新軍中。

  當然,對于皇帝來說,這些也都是“自己人”。

  蘇澤埋下了伏筆后,接著說道:

  “教務權說完了,人事權剛剛蘇某也說了,最后就是考核權了。”

  “如果最終考核權還在兵部手里,那武監還是要被兵部鉗制。可若是褫奪兵部的授官之權,又有違祖制和《大明會典》,兵部又要再起議論。”

  徐文壁連連點頭,這也是皇帝最擔憂的地方。

  但是考核的權利,又是最重要的權利。

  之所以這些勛貴和軍戶子弟,愿意來上武監,不就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嗎?

  可如果最后的考核權還在兵部手里,那兩年認真讀書又有什么意義?

  這也是皇帝最糾結的地方。

  蘇澤說道:

  “下官倒是有一個辦法。”

  “蘇翰林請講!”

  蘇澤說道:

  “其實這個辦法也簡單,就是將職位和差事分開。”

  “職位和差事分開?”

  蘇澤點頭說道:

  “百戶、千戶、指揮使,這些是職位,武監生要承襲職位,還按照《大明會典》的規定,交給兵部確認。”

  “但具體的差遣,則根據在武監中的成績排名來。”

  “排名靠前的武監生,可以優先選擇更好的差遣,可以分到更容易立功的軍隊。”

  蘇澤這個辦法,其實就和宋代的官制差不多。

  百戶、千戶、指揮使,這些軍中職位原本就是世襲的,蘇澤想要乘機將這些職位虛無化,徹底變成只決定待遇的虛位。

  然后在這個基礎外,建立一套新軍的差遣體系,也就是新的軍官職位。

  這樣一來,就可以繞過兵部,同時又能推動蘇澤計劃已久的新軍改革。

  蘇澤本來就沒準備將這些軍官放回到原本的衛所中。

  新軍官自然是要給新軍準備的,有了這批進步軍官作為骨架,蘇澤就可以打造新軍了。

  然后等到新軍力量占據上風的時候,在徹底廢除大明這套又低效又腐敗的衛所軍體系。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當務之急蘇澤和皇帝的意見一致,盡快將武監建設起來才是當務之急。

  徐文壁將蘇澤說的意見記下來,又匆忙入宮,向皇帝匯報了今日的談話。

  隆慶皇帝聽完連連點頭,原則上同意了蘇澤的意見。

  但是在出錢的問題上,皇帝又開始猶豫不決。

  設立武監,可不單單是學費。

  修建武監的花費,也必然也是一筆巨大的數字。

  次日,正月十七。

  就在京師很多衙門還沉浸在年節氛圍中的時候,兵部上下彌漫著緊張的氛圍。

  在兵部尚書霍冀的帶領下,兵部侍郎曹邦輔以下,兵部各司的主官都嚴陣以待。

  定國公徐文壁的馬車抵達兵部,當徐文壁和蘇澤從馬車上下來的時候,霍冀命令打開兵部的正門。

  一眾兵部官員站在正門后的儀門前,這架勢讓定國公徐文壁都緊張起來。

  他回頭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半步的蘇澤,莫名覺得安心許多。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