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一次所謂俺答入寇,緣起是俺答部的一個中等部族首領把漢那吉私下和大同邊軍走私貿易,正好遇到了宣大總督王崇古巡視邊關,扣下了黑市的貨物。2
把漢那吉損失慘重,于是聯合靠近大同的幾個部族一起起兵,號稱十萬人,包圍了大同索要貨物。
王崇古一邊向朝廷派兵支援,一邊又組織大同城防,再派人出城打探虛實,最后確定把漢那吉只是虛張聲勢,其實總共也只有一兩萬游騎。
當然,一兩萬人,王崇古出城也是打不過的,但是守城還是綽綽有余,他一邊鞏固大同城防,一邊向朝堂上書,請求朝廷定奪。
所以當王崇古的第二份奏疏送到京師,風向就徹底變了。
在報館的公房內,沈一貫和蘇澤正在說著這些日子群臣的趣事。
“這陣子朝堂上真是亂瘋了,前幾日邊關說俺答入寇,有大臣上疏要請陛下仿效成祖,御駕督師北伐的;也有要陛下遷都南京,避其鋒芒的。”
在一旁寫稿子的羅萬化也笑了起來,前幾天朝堂上可以說是群魔亂舞,好不熱鬧。
這些爆論也不知道是這幫人當真不懂軍事,還是為了博眼球博出位。
蘇澤看向沈一貫,打趣說道:
“肩吾兄不是也上書,要調浙兵戍邊嗎?我聽說張閣老對這個建議很認真,還親自票擬了?”
沈一貫聽到蘇澤夸獎自己,不由的挺直腰桿。
沈一貫是浙江人,他上書的意見是調遣在抗倭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浙兵北上。
浙江南部山區的礦洞很多,所以這里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礦工。4
戚繼光在浙江抗倭的時候,就注意到這些浙南地區的百姓善戰,于是將他們編練入伍,這也就是后世的戚家軍。3
沈一貫應該是了解過戚家軍的厲害,他的上疏也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持。
自己這位好友應該是有軍事才能的。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沈一貫在萬歷朝就做到了內閣首輔,在他主持內閣的期間,籌謀了抗倭援朝的戰爭。
沈一貫能頂著萬歷不理政,外朝官員掣肘,帝國財政崩潰的巨大壓力,最終打贏了抗倭援朝戰爭,在軍事上他的能力應該是合格的。2
當然,蘇澤也不會簡單的認為,這就是沈一貫個人的想法。
隨著隆慶給徐階的園子賜名,清算徐階的風暴被壓下。
但是徐階在政治上已經徹底失勢,朝堂上又涌起了給徐階政敵翻案的暗潮。
徐階斗垮的是嚴黨,那被徐階對付的都是嚴黨嗎?
這其中一個最大的地方山頭,就是曾經在浙江主持抗倭的胡宗憲。
胡宗憲的總督衙門在浙江,他在東南主持抗倭的時候大部分時候也都在浙江,整個浙江官場上,因為胡宗憲升遷立功的官員不計其數。
胡宗憲倒臺后,這些官員自然也被影響。
在徐階執政的時候,這些浙江籍貫的官員不敢吱聲,如今徐階倒臺了,這些浙江籍貫或者和浙江有關的官員,就開始重新冒頭。
而張居正顯然也注意到了這股勢力,他給沈一貫的奏疏票擬,也是表示了對這些“浙黨”的態度,他張居正是愿意接納這些浙黨的。
歷史上張居正也正是這么做的,做過胡宗憲副手的譚綸,在胡宗憲麾下效力的大將戚繼光俞大猷,都是張居正后來啟用的。3
當年戚繼光給張居正寫信,抬頭是“頂上內閣老先生”,署名“門下走狗小的戚某”,做官真的難,尤其想辦點事,更難 浙江籍的水利專家潘季馴,也是在張居正支持下治理黃河和運河的。1
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關竅,沈一貫應該是被浙黨推出來投石問路的。
當然,這對于沈一貫自己也是有好處的,這份奏疏雖然被皇帝留中,但是這個選項皇帝已經看到,如果北方局勢真的潰爛到這個地步,那首倡浙兵戍北的沈一貫,就能得到大量的政治回報。
說完了前些日子的事情,沈一貫又說道:
“王總督的第二封奏疏送來京師,朝堂的風向又變了,現在朝中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要堅決執行邊禁政策,沒收把漢那吉和不發商人的贓物,處置向俺答部走私的商人。”2
“這其中最激進的是都察院,十三名御史聯名上疏,要求將宣府大同周邊的百姓遷回內地,在邊境執行遷界禁邊政策。”
羅萬化抬起頭皺眉說道:
“遷界?這么做邊關空虛怎么辦?宣府大同附近多少百姓,全部遷往內地怎么安置?”
沈一貫也點頭說道:
“是啊,這幫言官說得容易,就仿佛朝堂只要一道命令,邊關百姓就能安置下來,這些內遷百姓安置不當,鬧出流民生變,怕是整個北方邊務都要被他們敗壞掉!”
“但是他們嚷嚷著禁邊是祖宗之法,又拿先帝朝的例子說事,當年先帝曾經在宣大開馬市,但是這些韃靼反復無常,最終先帝也撤回成命,繼續禁邊。”
“現在這一派的聲浪最大,很多大臣都支持堅壁清野,嚴格執行邊禁。”
羅萬化又問道:“另一派呢?”
沈一貫說道:“是山西參政鄭洛為首的一批有關地方任職經歷的官員,他們主張松弛邊禁,和俺答部互市。”1
羅萬化皺眉說道:
“在俺答部包圍大同的時候提出同意互市,這樣會不會顯得我大明太軟弱了?”
沈一貫也點頭說道:
“這一派被詬病的也是如此,言官也在攻擊鄭洛軟弱無能,甚至還有言官說鄭洛就是山西走私的后臺,他主張松弛邊禁就是為了自己牟利。”
“不過我看過鄭洛的奏疏,他也不是要在現在廢弛邊禁,而是要和俺答部談判,要求俺答部約束邊關部落,等到邊關局勢穩定下來再開邊市,其實也算是老成之言。”2
沈一貫又低聲說道:
“這鄭洛是山西參政,也是宣大總督王崇古的副手,他這封奏疏怕是也有王總督的意思。”
“其實這些年王總督一直提議重開邊市,但是朝中的反對聲浪實在是太大。”
沈一貫嘆道:“這次事件撲朔迷離,也不知道到底會怎么樣,陛下好像也十分猶豫,對兩邊都是留中不發。”
蘇澤則一句話點出了問題的關鍵:1
“內閣重臣的態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