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0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

  趙貞吉是心學門徒,他看到蘇澤的“百姓日用之道”后,鼻子差點氣歪了。

  什么時候日用之道是這樣了?

  泰州王艮的日用之道,實際上是將“良知”就在日常生活中,主張遵循本身的欲望好好生活,從日常事務中體會良知,從而達到圣賢的境界。

  怎么被蘇澤曲解成這個東西!

  趙貞吉想要罵人,可偏偏又說不出話來。

  如果是在科舉中,趙貞吉肯定要給蘇澤這篇文章零分。

  可放在報紙上,這篇文章又沒問題。

  這是不是百姓日用?

  是不是蘇澤從日常所見的事務中,窺探到了道理?

  關鍵他這個道理似乎還是自洽的,就連趙貞吉也忍不住回去找一塊琉璃,試試能不能做出蘇澤所說的“放大鏡”來。1

  他這些年年老視衰,有些書上的小子都看不清了,如果真的能做出放大鏡來,自己就不用讓兒子念書給自己聽了。28

  讀書這種事情,還是安靜的自己讀才有意思,聽著別人讀總是差點意思。2

  和張居正趙貞吉不同,首輔李春芳對于報紙的第四版更有興趣。

  徐渭這篇女狀元其實早有流傳,當年徐渭給李春芳做過幕客,李春芳自己也是讀過的。

  但是和自己讀過的那一版相比,這次徐渭的版本劇情更生動一些,而且這個斷章正好斷在劇情起伏的地方,正好勾著人想要繼續讀的地方。

  李春芳越是讀越是覺得精妙,覺得自己又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1

  如果自己寫的,能刊登在樂府新報上?5

  李春芳連忙將這個念頭擠出腦海,當朝首輔在報紙上刊登這種話本小說,怕是臉面都丟光了,還是等日后自己致仕再說吧。5

  高拱拿起報紙,但是他只看了第一版。

  兒子已經被他親手斷了仕途,自然不用看什么八股文。

  高拱是個工作狂,對于戲曲話本沒興趣。

  第二版的經濟問題,也和他這個主管吏部的高官沒什么關聯。

  高拱更欣賞第一版的朝廷要聞。

  比起又臭又長的邸報,蘇澤編輯總結后的要聞言簡意賅,總能將朝堂發生的大事概要清楚。

  而且蘇澤似乎還用了一種更加簡練但是精準的公文格式,這讓對于吏部工作很敏感的高拱立刻就注意到了。

  高拱作為兼理吏部尚書,也要處理大量的吏部公文,面對那些繁冗的公文,他同樣很頭疼。

  白天在內閣票擬奏疏,晚上還要回去處理吏部公務,就算是高拱精力充沛,如今也有點吃不消。

  更關鍵的是,吏部那些官員,總喜歡在冗長的公文里,在最后的地方才夾雜真正要說的事情!

  比如吏部最喜歡做的,就叫朦朧推升。

  就是一些被朝廷罷黜的官員,按理說是不應該隨便推升的,有的官員被罷黜,皇帝都是命令幾年不得推升的。

  但是每年被罷黜,或者京察考核不合格的官員這么多,皇帝和內閣也不可能都記得。

  吏部在推升官員的時候,會將這些被罷黜官員也列在其中。

  至于這是故意還是不小心,那就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這類違規晉升,故意忽略被晉升官員身上的污點,迂回升官的套路,就叫做朦朧推升。2

  就在前幾天,高拱就在吏部長長的推升名單中,看到了曾經彈劾過自己的政敵胡應嘉。

  如果不是高拱那天讀公文讀的細,胡應嘉在這次推升后就要去南京科道了!

  高拱嚴厲懲罰了負責名單的文選司官員,可是高拱也知道,自己這么做只能震懾一時,每年那么多官員要調整,吏部還有繁重的日常工作,如果遇到一個不怎么管事的尚書,官員推升中的貓膩更是數不勝數。

  高拱放下報紙,拿起筆給蘇澤寫了一份通文,讓他將報紙第一版的公文格式總結給他,高拱準備在吏部推廣這種精煉的格式化公文,提升吏部的辦事效率。

  內閣輔臣們對于蘇澤的報紙是多半好評,但是在大小九卿衙門中,樂府新報就是好評如潮了!4

  朝廷雖然有邸報,但是印刷數量不多,要到了一定品級才能擁有自己的邸報。

  普通官員想要邸報,就要自己去衙門的架閣庫去看。

  當然,有錢的官員可以讓自己的門生幕僚去架閣庫謄抄邸報,但是對于在京的普通官員來說,雇人謄抄邸報還是太奢侈了。

  大部分低級官員,只能排隊去架閣庫看邸報。

  各大衙門訂的樂府新報,可要比邸報要多多了,很多中低級官員也可以借閱報紙。

  比起邸報,樂府新報也要好看多了。

  正在看報官員們都愛不釋手,排隊等著看報的官員則埋怨為什么上官不多訂一些,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輪到自己看。

  就這樣,整個下午京師的各大衙門里,大小官員都看著報紙。

  其他衙門都有報看,那誰沒得看呢?

  自然是六科和都察院了。7

  六科廊內,六科給事中們喊殺震天,一副要和蘇澤拼命的樣子。

  戶科給事中張憲臣也跟著同僚罵了幾句,但是他對于同僚的行為嗤之以鼻。

  天天罵,日日罵,還能罵死蘇澤嗎?2

  如果能罵死,那嚴嵩也不能秉持國政幾十年了!

  戶科給事中張憲臣回到家中,就見到管事遞上來的樂府新報。

  “這報紙是哪里來的?”

  管事立刻說道:

  “回老爺,這是蘇州會館送來的。”

  張憲臣是蘇州府昆山縣人,就算放在南直隸,也和蘇澤算是半個同鄉。

  他和蘇州會館的黃管事也很熟悉,聽說是他送來的報紙,也就沒那么抗拒了。

  “會館怎么有報紙的?”

  張府管事立刻說道:

  “這些都是會館買的,蘇州會館帶頭買了幾十份,說是要助蘇翰林辦報,一部分送回到蘇州府去了,一部分就遞到了在京同鄉的府上。”

  “聽說報紙反響很好,不少會館也都找上報館要訂報。”

  張憲臣翻看報紙,果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簡單看完了幾個版面,張憲臣嘆息道:

  “只可惜蘇子霖考的太好了。”、

  “?”

  “若是蘇子霖不是庶吉士,那肯定會派來科道觀政,他若是做言官,可要遠勝六科廊內諸公啊!”

  張府管事只當自家老爺的腦子壞了,進士中名次比庶吉士低的,才會去科道觀政,放著前途遠大的翰林不做,誰要去做言官?

  他在張憲臣回府前也讀過了報紙,這蘇翰林的才能確實非凡。

  按照蘇州會館的說法,這樣一份報紙,訂一年才十兩銀子。

  老家那邊有子侄要科舉,要不要也央著張管事給老家送上一份?

  -----------------

  東宮,被李芳派到東宮的太監張宏,給太子朱翊鈞讀完了報紙上的笑話,將小胖子逗得哈哈大笑。

  小胖子意猶未盡的問道:“這蘇師傅也是東宮講學吧?明日請蘇師傅來給本宮講笑話,不對,是講學!”14

來點大明地獄笑話

大熊貓文學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