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金山寺 鍾文看著懷中這已經徹底碎裂,上面佛文依然清晰可見的白玉牌,眸光震動。
「這不是那金山寺的法海和尚,見我父親時,送我的玉牌.」
「這東西,竟然還有這般用處?!難怪父親一直讓我帶在身上.」
鍾文心中思慮著,緩緩站起身,將這碎裂的玉牌重新揣回懷中,看向身旁的漢子。
「派兩個人去,看看那老者死透了沒,今日之事,不許與任何人說起,違令者.」
隨著鍾文話音落下,對面這漢子連忙躬身應是。
「您放心!今晚之事除了這些人,不會再有任何人知曉!」
他剛剛可是將鍾文眼中的寒芒看得清清楚楚,他眼前這位雖然平日里待人和善,但是可從不缺乏狠辣手段!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肯甘愿在鍾文手下做事,改口稱大人,而不是公子.
長江下游,波濤洶涌的江面上,一座島嶼正矗立于江中,從遠處看去,若隱若現。
此時雖然已是深夜,但這島上依然有火光照耀,尤其是山頂的寺廟中,金碧輝煌的大殿中,仍舊燈火通明。
此時這大殿中,一位身穿袈裟的和尚面對著眼前的金色佛像閉目念經,手中木魚一下一下的敲著,使得木魚聲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
不知何時,大殿中的木魚聲突然暫停了下來,而那和尚也緩緩睜眼,轉過頭來,視線朝著臨江城的方向看去。
「嗯?我那玉牌竟然碎了.」
和尚微微皺眉,轉過身來,緩步走出大殿,似是要透過無盡的黑暗間,見到自己想見的一切。
他這些年送出的玉牌,除了那些位有緣人,剩下的便都是一些朝中顯貴了。
不過這玉牌,雖然都是出自他手,但他也無法肯定,究竟是哪一位手中的玉牌碎裂 「雖然不知是哪位出了事情,不過這樣看起來,貧僧也應該出行一趟了」
數日后,牛家藥鋪中,牛毅正一手擺弄著算盤,一手用毛筆在帳本上不斷書寫著。
而牛毅身旁,牛三斤則正躺在搖椅上,雙目無神,發呆般的看著房梁,似是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力氣。
牛毅只是暗暗發笑,并未說些什麼。
那五千兩銀票一到手,牛三斤就每日這樣,是坐立不安,睡也睡不踏實。
到底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這麼多年來,便是牛家藥鋪這點家底也是他們夫妻二人這麼多年兢兢業業起早貪黑,一文錢一文錢的經營來的。
這突然出現的五千兩銀子,對他來說與天上掉餡餅沒有任何區別!現在,他就是被這餡餅砸得還是暈乎乎的。
這幾日,牛三斤數次跟牛毅說,要不將這東西還回去,這白來的東西,實在是揣在兜里不踏實,牛毅卻罕見地直接拒絕了,言道這可不是什麼白來的東西。
牛毅知曉,以鍾文的性子當然還是會再來牛家藥鋪的,這一陣沒有出現,也不過是他那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罷了。
在牛毅的眼中,一道道紅色絲線突然劃過,牛毅的耳邊似是也有銅錢落地的聲音一同響起。
很快,一道渾身籠罩在黑袍下,正乘著漁舟,在臨江城外江面上朝著臨江城而來的身影,出現在牛毅的眼中。
隨后當初牛三斤帶回的那一本本古書,也在他的眼中一閃而過。
「來的倒是快,身上那種腐爛與不祥的氣息還真是明顯,留下那天寶決,這人果真是不懷好意。」
「正好,他上岸的地方,離這廣澤的私塾不遠,我也好去看看.」
牛毅心中思索著,視線看向不遠處的牛三斤。
「爹,我中午去廣澤那看看,先前從私塾中看到的那本書,我也想再去找一找。」
牛三斤聽聞耳邊傳來的聲音,趕忙回過神來,朝著牛毅點了點頭。
「你現在也大了,這些事情你自己決定就好了,哦,對了。」
牛三斤站起身來,來到牛毅身前,從懷中將那銀票快速取出,塞到牛毅懷里。
「收好收好,不要讓外人瞧見了」
牛三斤說著,還在牛毅的胸口拍了拍,感慨道:
「我和你娘商量了好幾天,這東西既然是你掙來的,還是放在你身上的好,我和你娘又不缺銀子,家里日子過的也挺好的。」
「并且你前些日子給我的方子,我已經與你玉林堂的白叔商量過了,我們合夥售賣定心丸與黑玉膏,有玉林堂的聲勢在,這生意必定紅火。」
「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你與你弟弟一切安好。」
牛毅神色柔和了一些,笑道:
「好,那我就拿著了,若是爹娘有需要,盡管與我說便是。」
他這一世的爹娘對于富貴的生活似是沒有太多的興趣,他們真心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
或許他手中這五千兩銀票能極大的改善家中情況,但這對已經習慣了踏實生活的牛三斤來說,這些突然出現的意外錢財,反而讓他感到不安穩。
牛毅將這銀票揣上后,便離開了牛家藥鋪丶朝著臨江城外,那江邊的私塾行去。
這私塾,是一位胡姓老秀才所創辦的,當年牛毅便是在此學習讀書寫字,當年那胡先生還頗為看好他,認為他天資聰慧,學什麼都極快,所以待他頗好。
只是,雖然那時牛毅還未曾覺醒真靈,恢復記憶,但他依然對這讀書做官之事不怎麼感興趣,隨后便在前些年從私塾中離開,回到藥鋪中幫忙。
那胡先生對此大為可惜,曾經數次在牛三斤面前說,牛廣毅就是讀書科舉的料,可是奈何牛毅心意已決,牛三斤又心知自家孩子從小便極有主見,因此并不多干預牛毅的選擇,所以這事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不多時,牛毅便出了臨江城,來到江邊私塾外,耳邊也傳來了陣陣稚嫩的讀書聲。
牛毅視線望去,正見一排排木屋正矗立在岸邊,讀書聲也正是從其中傳來,若是坐在其中,正能望見江中美景。
并且那木屋平平無奇,但一接近,卻莫名讓人有種安寧祥和之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