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心魔所化 不久后,道君醫館中便多出來了一位傳授醫術的老者,孫師。
這孫師但凡有開講之時,便是座無虛席,只因這位常年著書,所言所講都頗為易懂。
要說這位所擅長的當真是五花八門,又極其精通為婦人與孩童看病,在這方面,醫館中也是無人不對其佩服。
誰都未曾想到,這看起來不過六十歲的老者已經有八十歲高齡,卻依然吐字清晰,動作敏捷到幾乎如少年一般。
孫思邈在道君醫館落住的時候,道君并未在山上,而是前往了天庭面見玉帝。
神醫道君宮大殿中。
「這麼說,你如今是想好了?」
玉帝含笑看著眼前這道君,正見道君認真點頭。
「是的,臣請陛下,到時讓臣一點真靈進入寰宇鏡中,游歷諸天萬界。」
牛毅思慮過此事,若只是一點真靈進入寰宇鏡,他的本體大不了閉關便是,到時候還有這神醫道君的身外化身可在三界中行動。
到時他將手中諸多法寶交與自己這身外化身,威能幾乎不受影響,等過些年歲,呂洞賓要前去轉世,也并不耽誤他去保護呂洞賓。
當然牛毅也不會覺得這般就十成十的保險,好在他修行至今,廣交益友。
莫道三界無強手,但他認識的強手只會更多。
即便真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無論是哪咤,太乙真人,二郎神楊戩,九靈元圣前輩,還是那位武當山的九天蕩魔祖師,只要他想,便可將這些位請來助陣。
到時候那畫面 玉帝看著眼前這道君,明白這小子必然是會準備好了自己能準備好的一切,有了把握,這才會答應下來。
「嗯,既然你已經決定了,等唐三藏一行從靈山取回真經,回返大唐,你便前來尋朕吧。」
玉帝說著,抬起身前翠玉酒杯,輕抿一口,微微點頭。
道君見玉帝似是對這杏酒感興趣,心中意外的同時,又道:
「陛下,這酒水是從我那道君山上的杏林中結下的杏兒所釀造,也是我那諸多門人進貢而來。」
「三界中杏酒常有,但我那道君山上的杏樹每一棵都是門人所種下,所以這杏酒的味道,三界之中也算是獨此一份。稍后,我便命人送去一些到金闕云宮中。」
玉帝看著道君微微點頭,站起身來,金光一閃便離開了這道君宮。
「恭送陛下。」
道君直起身來,微微有些汗顏,這位玉帝陛下著實送了他不少好東西,包括他這天宮的神醫道君宮。
但是認真算起來,他卻從未送過玉帝什麼東西,實在是他那三瓜倆棗,在玉帝眼前必是上不了臺面。
如今玉帝對他這杏酒似是感謝興趣,他自然是極為樂意的。
隨著玉帝離開,道君也走出了神醫道君宮,朝著呂洞賓的大純陽萬壽宮行去。
近些年歲隨著呂洞賓即將在一百多年后便要下界渡劫,他召集周圍友人與天上群仙開宴會的頻率也是多了起來。
這位當初說是去準備,但似是不到天上三日便一切都準備妥當,隨后便開始宴請諸多仙人。
在道君前去參加宴會之時,下界又是過去了數月之久,這一日,正在混元山上悟道的牛毅突然睜開了眼睛,身形瞬息間便出現在了金兜山頂。
牛毅看著天空,微微皺了皺眉頭。
方才他明顯通過五行大陣感知到了一股熟悉的視線在天邊察看金兜山,那視線,是屬于他悟空師弟的 牛毅手掌抬起,手指掐算起來,九轉寶輪在一陣寶光中快速在他身后浮現,因果卦錢的光芒大放,快速運轉起來。
片刻后,牛毅眼中露出一抹恍然之色。
「那六耳獼猴,果然是我師弟的心魔所化而形成的,難怪.」
要說前些日子,孫悟空打死了幾個山間土匪,又惡了唐長老,尤其是其中一土匪,乃是他們留宿那老伯家的孩兒,也被孫悟空打死。
那老伯家就這麼一個兒子,雖然不良,但卻希望能留著給自己送終,卻被孫悟空一棒子給打死。
唐三藏不忍殺生,對孫悟空勸了兩次,卻見這猴兒還是不聽勸阻,將其持棍打死,哪里像個佛家之人,一怒之下便將其趕走。
與此同時,他那師弟的心猿也在此刻悄無聲息的發芽生長,化作六耳獼猴。
方才那道視線,正是孫悟空在天邊看來的視線,只是他并未下來見自己,只是看了兩眼便回轉身形,朝著南海珞珈山,觀世音菩薩那行去了。
「師弟,只等度過此劫,滅掉心魔,收束心猿,你便前路無憂,可成正果」
牛毅看著夜空搖了搖頭,緩步朝著茅屋走去。
這事無需他操心,自有佛門靈山那邊為師弟解除憂患,有西天那位佛祖在,能翻出什麼風浪來。
他如今還是得為寰宇鏡一行做做準備。
唐三藏一行西天取經用了十四年,如今這路程也將近走了一半,并且這時間對于如今的牛毅來說,還真算不上多。
畢竟若不是為了主持這發佛東傳一事,他隨便一次閉關修煉都要數十年的功夫。
還有幾年時間便能進入寰宇鏡,對牛毅來說,也是近在眼前了。
牛毅進入茅屋中便盤腿坐在床上,進入了靈臺心境之中。
他一進入靈臺心境,便如同往常一般前去大殿拜見祖師,隨后便進入了藏書閣,拿起紙筆,心如明鏡一般,再度梳理自己的修行之路。
數月后,神醫道君從天庭回歸了道君山,召見了孫思邈,與這位交談半日。
此時的道君正站在道君宮樓閣上,看著下方那正在方誠陪同下逐漸遠去的身影,贊嘆的點了點頭。
「不愧是藥王,了不起,當真是了不起,天下醫道氣運,我道君山獨占七成,剩下的三成,這位一人便占了兩成半。」
若是沒有道君山存在,這位傳世的藥王怕是能獨占七成醫道氣運。
只能說這位確實是有本事的,近乎是承醫道氣運而生,道君山數百年打下的醫道根基,同樣將這位推舉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般有醫德又有本事的醫師,確實是配得上這萬古流傳的藥王之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