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
電影總局辦公室。
位領導傳閱著那封聯名信,空氣中彌漫著微妙的沉默。
窗外秋陽透過窗戶照了進來,將信紙上那些力透紙背的簽名鍍上染上了一層奇異的色彩,卻掩不住字里行間的焦慮。
“老陳他們還是這么急啊…”王局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
他想起上月《菊花臺》慶功宴上,陳凱舉著酒杯高談“藝術尊嚴“的模樣,與此刻信中“電影已死“的激烈措辭形成荒誕對照。
辦公桌上還攤著最新票房報表,9月份上映電影總票房突破6億,而聯名導演們近三年的作品,最高不過1.2億,一種無法言語的復雜感涌上心頭。
電影是文藝的重要載體,但若始終局限于小眾文藝范疇,整個行業將難以為繼。
票房固然不能代表藝術的全部價值,卻無疑是市場生命力的直觀體現。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遺憾的是,許多老一輩電影人仍沉湎于過往榮光,未能察覺審美風向的巨變,依舊執著于用舊時代的標尺丈量新世界的疆域。
李主任突然笑了一聲,指著信末某個簽名:“老劉去年拍的《都市夜歸人》,植入的瑞士手表特寫鏡頭足足兩分鐘,現在倒說起時長了。”
眾人聞言看向檔案柜,那里整齊碼放著聯名導演近年作品的DVD,封面多是西裝革履的男女在豪車旁擺pose,與信中痛斥的“低俗娛樂“如出一轍。
辦公室里,短暫又陷入了寂靜。
“梁導和李導沒來“年輕科員小張嘀咕道。
這句話像把鑰匙,瞬間打開了某種共識。
眾人不約而同望向墻上那張《秦》的經典劇照,那是華夏電影最后一次同時征服票房與口碑的證明。
如今照片早已泛黃,李正濤在威尼斯紅毯的落寞背影還掛在電影局官網上,與周陽拍的電影,《月球大戰2》與《霸道總統愛上我》的歐美狂攬2000萬美元的捷報并排。
“這幫老頑固…”
“票房拼不過,獎項爭不贏…”
“如今卻只會擺資歷、論輩分,標榜自己多么權威…”
“這種聯名信讓我們怎么簽?但凡他們有一項能勝過人家,我們也就認了!”
“干脆直接讓周陽禁導算了,何必多此一舉寫什么聯名信!”
“不對,干脆禁止炫世娛樂以及相關導演全部都禁了算了!”
辦公室里突然爆發出一陣騷動。
幾個年輕的科員開始激動了起來。
張長龍卻始終沒有吭聲。
當王局看向他的時候,他皺眉。
“我們可以簽…”
“哦?”
“但前提是他們能拿出過硬的作品來證明自己!什么時候能拍出真正撐得住場面的電影,我們就什么時候簽這份聯名信.從暑期檔《王之盛宴》和《菊花臺》的失利來看,華夏電影工業確實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既然他們暫時還拿不出好作品,不如就讓周陽先試試。我聽說他正在投入巨資拍攝那部《惡魔騎士》…”
辦公室里陷入了寂靜。
王局放下聯名信,隨后點點頭:“讓他試試也無妨。這樣吧,這份聯名信先給他們回復,就說需要時間研究討論,凡事都不能操之過急,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再變再改革…還有…”
“還有什么?”
“這樣,距離今年過年,算上春節檔還有4個多月,這4個多月里,你讓他們定個目標,讓他們的電影總票房拿出6億出來…”
“好。”
轉眼間,時間到了十月份。
華夏老一輩電影人聲淚俱下的聯名信,并未如預期般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反而在輿論的唏噓與謾罵聲中逐漸沉寂。
不甘心的老一輩導演們,以陳凱為代表,在10月1日國慶節當天集體發力,紛紛通過社交平臺高調發布新電影計劃,試圖以聲勢挽回頹勢。
這些計劃中,清一色標榜“破億大制作”,類型涵蓋歷史巨制、硬核科幻、等所謂“高規格”題材。
陳凱依舊未曾放棄“大片夢想”,親自宣布將執導史詩級戰爭片《鐵血長城》,號稱投資3億還原古代戰場;
另一位名導則推出科幻項目《未來時空警察》,宣稱要打造“華夏版《未來警探》”;更有人立項玄幻IP《封神:雷震子》,放出豪言“特效對標好萊塢頂級水準”。
然而,五花八門的企劃書背后,卻透著幾分倉促與跟風…
既無完整劇本公示,也缺乏成熟的技術班底,唯有預算數字一個比一個夸張。
但,這些夸張的數字,對華夏無數的影迷而言,似乎有些審美疲勞了,已經無法再像《菊花臺》宣傳之初那樣,給他們造成震撼了!
《菊花臺》透支了華夏影迷們對“大片”的熱情和向往,10月1日上午,這些電影還出現過一些熱度,但等下午的時候,這些電影卻壓根就沒什么熱度了。
時代…
似乎正在悄然地發生著改變。
唯一不變的,似乎是洶涌而至的好萊塢大片!
華夏無數的電影人,盯著10月份國慶節的黃金周,一絲絕望的氣息涌上心頭。
10月的華夏電影市場,迎來了好萊塢大片的血腥收割季。
隨著國慶檔結束,周陽旗下《霸道總裁愛上我》等7部電影陸續下映,整個市場瞬間淪為好萊塢的屠宰場。
《蝙蝠人:起源》《魔法學院2》《格拉斯2》三部超級IP如同三柄利刃,將國產電影最后的防線撕得粉碎。
DV影業在接連遭遇《貓女》《綠燈使者》等項目的票房滑鐵盧后,終于憑借《蝙蝠人:起源》重振旗鼓。
這部耗資9000萬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在北美點映時口碑爆棚,基蘭導演用暗黑美學重塑經典IP,首周即斬獲1.2億美元票房。
老牌漫畫巨頭借此穩住了市場頹勢,更順勢宣布將開發《蝙蝠人》三部曲…
在華夏,《蝙蝠人:起源》上映首日便掀起觀影狂潮,各大影院IMAX廳場場爆滿,午夜場售票口排起百米長龍。
粉絲們高舉熒光棒cos成蝙蝠俠,社交媒體被“基蘭封神”“暗黑美學炸裂”等話題屠榜。
首周末票房狂攬2.3億人民幣,將同期國產片擠壓得只剩20排片。
影院經理感嘆:“十年沒見這么瘋的盛況,華夏觀眾對好萊塢大片的熱情絲毫未減!”
在影院里,觀眾們看到《蝙蝠人:起源》時,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黑袍聯盟》的暗黑風格。
可惜的是,《黑袍聯盟》系列的導演沈龍因威尼斯電影節風波,正被周陽處以半年封殺令。
雖然坊間一直有傳聞稱沈龍正在秘密創作《黑袍聯盟3:蝙蝠人的墮落》,但這一消息始終未得到官方證實…
對于華夏所有電影人而言,十月初只是絕望,而10月20日成為華夏電影末日的分水嶺。
當炫世娛樂最后一部電影《金婚》撤檔時,單日票房榜前十竟有八部好萊塢電影。
曾經被《菊花臺》視為天塹的4億票房紀錄,被《蝙蝠人:起源》用20天輕松碾碎,《魔法學院2》更是在社交媒體發起#霍格沃茨返校日#話題,單周收割2.7億票房。
看到一個個票房數據!
華夏導演們集體失語,他們用盡畢生心血都沒能觸及的高度,此刻正被好萊塢電影當成基礎數據來回碾壓。
時間很快就到了11月份!
11月的戰況更為慘烈。
北美剛下映的《星際特工》突然空降華夏市場,首日排片量直接擠占35。
影評人劉家勝在日記里寫道:“走進任意一家影院,都能聽見此起彼伏的英語對白。我們的銀幕像被殖民的領土,連保潔阿姨拖地時哼的都是《蝙蝠人》主題曲。”
更諷刺的是,當《菊花臺》海外票房勉強突破1000萬美元時,《蝙蝠人》華夏票房已飆升至4.2億人民幣的驚人數據,創造了華夏電影的歷史巔峰,令人望而生畏…
而《魔法學院2》亦是在11月8日的時候突破4億人民幣…
《格拉斯2》這部超級IP上映得稍微晚一些,10月15日上映,但上映20多天,票房已經到了3.9億,破4億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在這個被數據統治的深秋,華夏電影人終于看清了血淋淋的現實!
當周陽收起鐮刀,好萊塢的收割機便轟然碾過。
那些曾嘲笑《霸道總裁》庸俗的影評人,此刻正呆望著《格拉斯2》里怪獸拆毀東方明珠的鏡頭,比起被資本馴服的荒誕,文化碾壓才是更徹骨的疼痛…
11月的寒風席卷華夏影院,銀幕上清一色滾動著好萊塢大片的片尾字幕。
《蝙蝠人:起源》的票房最終定格在4.4億人民幣的輝煌中下映…
然而《蝙蝠人:起源》的下畫,卻并沒有讓華夏電影市場稍稍喘口氣,11月中旬,北美新片《星際時代》《漫畫超人》又接踵而至。
《星際時代》以1.2億美元打造視覺奇觀,IMAX銀幕上星際戰艦的量子引擎噴涌著幽藍粒子流,每一幀太空戰役都燃燒著3000萬特效經費,讓無數的觀眾大飽眼福,激動得不能自己,首周票房再創《蝙蝠人:起源》的紀錄,轟下了3.1億人民幣的票房…
《星際時代》首周的宇宙戰艦剛駛離銀幕,《漫畫超人》的紅色披風便遮蔽了排片表最后一絲空隙。
IMAX廳里震耳欲聾的爆破聲中…
上映的幾部華夏小成本電影,全部都死在了塵埃里,變成了華夏電影票房的悲哀的見證者。
因國產電影保護月這幾個月的空檔期而擱置的好萊塢電影票房,瘋狂的沖擊著華夏市場,持續到了12月,依舊未曾經消停。
12月《未來警探3》攜2億宣傳費登陸,首周便碾碎圣誕檔期所有華語片,包括跟風炫世娛樂體系下拍的那幾部愛情電影,全部都撲了!
影院經理們機械地更換著好萊塢海報,排片表上國產電影的名字卻如同瀕危物種般日漸稀少。
影評人劉家勝在年終總結里寫道:“這半年里,我們經歷了從抵抗到麻木的全過程。當《魔法學院2》的貓頭鷹飛過4.2億票房時,連最頑固的老導演都沉默地掐滅了煙。”
電影論壇里飄滿“華語片已死“的帖文,而大洋彼岸的奧斯卡紅毯上,基蘭正舉著獎杯宣布《蝙蝠人2》即將開機。
絕望如同冬日的陰霾,籠罩著2006年年初的華夏電影圈,所有人都在這片文化殖民地里,失去了吶喊的力氣。
在這樣絕望的氛圍下,所有人最后的希望都看向了周陽…
他們發現,這幾個月時間里,周陽竟然再次消失了…
有傳聞稱周陽為《惡魔騎士》這部電影投入了約2.3億人民幣巨資,不僅親自參演,還試圖聯系全球頂尖特效團隊合作。
但因對方報價過高未能達成協議,最終周陽轉而聯合華夏國內幾家頂級特效公司共同參與制作,期間也鬧出了不少矛盾,《惡魔騎士》項目暫時擱置,后來聽說,這些都是相關部門下場,才整合了起來…
不過,這些消息至今仍未得到官方證實.
等到2006年,2月份的時候…
終于有了周陽電影的新消息。
但,并不是華夏電影,而是周陽親自參與編劇,監制,由好萊塢環球影業出品的電影《速度與激情》正式宣布定檔三月份…
2月18日,電影總局會議室。
張長龍翻看著過去五個月的票房報告,從《蝙蝠人》橫掃4.4億的刺眼數據,到國產片單日排片跌破10的慘淡曲線,煙灰缸里積了半寸煙蒂。窗外寒風呼嘯,凍得人有些刺骨。
過去的五個月時間,華夏電影好像全部都死了!
05年,一整年時間,除了《菊花臺》以外,華夏電影壓根就沒有一部像樣的電影。
而李正濤因《菊花臺》的失利而心灰意冷,至今未公布任何新片計劃。
其他導演的新片雖陸續通過審核,但動輒破億的投資,再加上華夏電影行業時代的變化,資本們漸漸開始理智起來以后,除非簽對賭協議,否則,他們根本就拿不到任何投資…
這是一場…
肅殺而又凜冽的華夏電影寒冬!
就在這至暗時刻,一通電話劃破陰霾。
周陽沙啞的聲音從聽筒傳來:“領導,《惡魔騎士》定檔3月!“
張長龍聞言一怔,手指不自覺地抓緊了話筒。
過去半年間,他親眼見證好萊塢大片如何肆虐市場,也看盡老一輩導演的徒勞掙扎。
此刻,這個飽受爭議的導演終于重出江湖,讓張長龍在凜冬中感受到久違的暖意。
“需要政策嗎?”張長龍的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緊張與期待。
“有多少給多少!這次我要堂堂正正地狙擊好萊塢電影!”
“具體是哪部?”
“《速度與激情》。”
“哦,挺好,等等,這不是你自己參與的電影嗎?”張長龍愣住。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我狠起來連自己都打,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