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91章 還不夠快

棱角大樓  “我們必須做出行動了。”

  卡濟米爾茲對話大統領的幕僚長萊昂·布萊塔。

  8月6日的最新消息,第243和第211裝甲旅在將KLA趕到邊境后就分兵清剿殘余力量,雖然很多KLA成員偽裝成平民逃過一劫,但已經事實上失去組織,已經翻不起風浪。

  歐州內部不斷有人提議發起空襲,摧毀重要橋梁、煉油廠——原世界線就是這樣做的。

  8月4日晚有兩架戰機帶著數枚激光制導炸彈絕對進行試探,躲過了薩姆3/6的防區后剛剛降低高度,麻雀和響尾蛇就像不要錢一般撲了上來。

  AIM7“麻雀”和AIM9:響尾蛇的性能說不上多好,從地面發射還會導致機動性進一步喪失,可架不住數量多啊!

  南聯得到2OOO枚導彈后第一反應是感動,畢竟就算帝國自己采購這么多導彈也得幾億美元,比起糧食和豬腳貴多了。

  ——漢斯對咱還怪好呢。

  隨即經過軍事專家估算,這2000枚導彈足夠保護他們完成所有行動,可以放開了打,1架飛機可以直接用4到6枚導彈解決。

  如此一來哪怕導彈的命中率只有40,可按照概率論多枚命中率也達到了可怕的地步,兩架試探的戰機十分輕易地就被聯合絞殺掉了。

  當然這也離不開南聯的防空策略、遵從“速度快”“開機短”“飽和攻擊”的要求,可是連F117都能捅下來!

  對付兩種導彈當然是有招數的,電子干擾機和熱誘彈都不難,但必須要有帝國支持才行。

  而后者在原世界線上是暫時沒空騰不出手,本世界線還多了失落帝國的壓力。

  在證實地中海可能出現第四艦隊后,約翰遜表面上說要果斷出擊艦隊決戰,實則沒幾天就偷偷找到卡濟米爾茲表明了海軍的真實想法:

  地中海太小了,海域最多一千公里不到,航母非常危險。

  如果是大洋之上航母靠放飛機肯定是能掌握主動權,但在狹窄的地中海根本發揮不了機動優勢和手長的特點,只要被堵在某一片海域情況將會極其兇險。

  就像一個壯漢被限制在電話亭里和外面的人打架,就算體格占優勢可因為處處掣肘也可能受傷翻車。

  約翰遜很誠懇地表示帝國海軍并不怯戰,可總不能讓小伙子們主動跳進坑里吧?

  肯尼迪號航母表面上在向奧特朗托海峽機動,實則已經準備通過直布羅陀進入大西洋。

  沒了航母,剩下的軍艦封鎖海峽其實問題不大,可要是想發起突襲就指望不上只能依靠空軍。

  而空軍的調動需要時間,加上失落帝國疑似隨時可能參戰必須考慮各個基地的安危,至少得三個月時間進行準備才能保證不會因為被偷襲陷入不利,而且圣誕戰役消耗的導彈庫存也還沒補回來呢。

  卡濟米爾茲找到萊昂,就是希望大統領能優先用非暴力把局面壓下來。

  “我認為米勒薩維奇可以接觸。”

  萊昂顯然也早就研究過局勢,說:

  “他沒有一口氣消滅KLA,而是將他們趕到阿巴雅尼邊境,主動壓迫他們向阿巴雅尼境內撤退成為難民。

  這其實仍然表明他擔心公約介入,想要像圖集曼一樣。”

  巴爾甘半島類似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三年前克第羅亞風暴時期,圖集曼的處境就跟現在的米勒薩維奇一模一樣,也是在最后放了敵人一馬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借此和歐州談判成功達成和約解決危機。

  “帝國現在不宜卷入大規模戰斗,去和米勒薩維奇談談吧,就讓理查德·霍爾布魯克去。”

  卡濟米爾茲:“帶去什么樣的條件?”

  “就那些,裁撤士兵,在當地只維持警察,派觀察團,再允許帶過去一些物資就這樣。約翰遜很有眼力,馬上就是大統領的中期選舉了,對外作戰是不明智的。”

  萊昂頓了頓,又說道:

  “米勒薩維奇既然沒有強硬到底,其實就說明他們也沒有和失落帝國達成同盟協定。很快就會、甚至已經切斷關系了,而只要失落帝國不支持他們,我們就隨時能操控局勢,找個理由毀約而已。

  現在大統領需要的是穩定,是資金,羅·羅這次賺大發了,GE和普惠都強烈抗議,認為這筆訂單本該是他們的,非要棱角大樓給個解釋,大統領其實想要蓋金再給帝國一筆大單,這樣中期選舉時也算有點好消息。”

  帝國也是講文治武功的,而且相比于其他地區,帝國人民對外部戰爭不怎么關心更關注文治。

  如果唐文的60億美元砸在帝國內,他們對杰斐遜的支持率肯定要漲不少。

  而且杰斐遜對唐文印象其實很不錯,一直沒放棄讓對方移民。

  卡濟米爾茲:“蓋金的確很有錢,他們在臺風期間都維持了石油運輸,在南沙附近路過的軍艦看到了26節以上的運油船被颶風追著跑,但這筆60億美元訂單幾乎掏空了他們近期的支付能力。”

  “那就貸款…唐肯定在帝國有需要的東西,銀行肯定也樂意給蓋金辦理借貸業務。”

  “這,就是對于全民飛行體育運動和低空經濟的偉大構想,聽懂掌聲!”

  唐文話音落下,會場角落立刻有人猛烈鼓起掌來。

  是體育部門的人,邊鼓掌眼中似乎還有淚花。

  多少年了,居然又有人記起了他們,這可真是破天荒。

  其他人也逐漸開始鼓掌,但顯然還有很多問題要問,唐文也逐一解答。

  問的最多最關心的當然是費用,青峰一號小飛機日常費用幾乎等于一輛長江750,但承擔短途航線的小飛機呢?

  對此唐文早有準備,薩博對這種下沉市場特別有經驗,因地制宜和魔都飛機制造廠給出了一種全新單發渦槳客運飛機方案,總起飛質量小于5噸,比運5舒服得多而且更加省心,關鍵在國內落地生產價格不貴。

  解答完大部分問題后,唐文示意最后一個舉手的人提問,不過后者接過話筒卻是面朝觀眾席激情地喊道:

  “各位,體育運動已經不單單是身體強健了,高質量、有知識的體育運動才是符合新時代的未來方向,讓群眾能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掌握高級技能,這才是我們的發展目標啊!”

  “說得好!”

  “有道理啊。”

  “我看少年宮也可以改飛行班嘛。”

  唐文看著下面的反應如此熱鬧松了口氣,看來拉上體育部門不是個壞主意,接受力度這不就強了不少么?

  悄悄溜進后臺,正準備出門上車他卻發現錢臨安的車擋在面前。

  上車,抵達最近的507所,穿過首批航天員的訓練區域后兩人進入一間小會議室,里面已經坐了幾個人,見狀連忙起身打招呼。

  經典的小會議室,以及新潮的投影儀白板,幻燈片封面就是神舟一號。

  “有意思啊。”

  唐文饒有興致地坐了下來,這大概是專為他準備的畫餅PPT(誤)了。

  手持無線遙控器的臧復仁還有些緊張,雖然他在學術和技術方面有自信,但載人航天商業化…這實在是個小眾且新穎的賽道。

  但不做又不行,上次唐文欲言又止后,幾人分析他很有可能會試圖從毛子那里想辦法。

  考慮到正式接觸大概率會碰壁或者被毛子狠狠坑一把,極大概率蓋金會動用龍組私下的力量,而國內極度不期望毛子內部又發生什么亂子波及自身。

  加之唐文提出的阿波羅孵化登月計劃已經進入深度探討階段,飛船和空間站相比起來還不算什么。

  而臧復仁今天的任務是:證明航天局有能力完成目標。

  “即使按照現有產能,長征2號F一年的極限產能可以達到6發,實際在完成試射后可以穩定在年產3到4發左右,所以火箭產能沒有制約。

  而神舟飛船理論上需要前兩次發射進行驗證,于神舟三號完成全狀態試飛無誤后可正式制定生產程序,一年產能2到3發。

  蓋金所需的兩艘飛船和一艘空間站,預計將分別在2002到2003年完成制造并發射。”

  臧復仁在上面說,唐文在下面翻計劃表,發現神舟計劃(加速版)和記憶中有了不少變化。

  神舟一號發射時間預計在99年6到7月,神舟二號發射時間00年2月,神舟三號00年9月發射,神舟四號預計01年5月發射,神舟五號預計01年9月發射。

  其中神舟一號到四號全部為無人實驗飛船,一號驗證返回技術和基礎結構,二號驗證全艙系統,三號模擬載人狀態,四號則是檢驗可靠性。

  前三艘飛船會依次制造,若神舟三號完全成功,則會同時建造神舟四號和五號,待四號飛船測試完成就擇機發射五號執行載人飛行任務。

  而為蓋金建造的三艘軌道器也將在00末開始建造,普通版飛船預計02年初發射,加強版飛船預計03年初發射,03年末發射空間站。

  當然了,這是得到蓋金注資后的特別加速版,整體上并不冒險,只是在原計劃上進行合理加速。

  但即使加速版計劃也顯得十分謹慎,甚至超過了帝國和聯盟,只為了保證絕對安全,哪怕需要為此耗費額外20億元左右的資金。

  臧復仁認為加速版計劃已經在合理范圍內大幅度提高,既依然保證安全性,又顯著提前了計劃發射時間絕對有把握讓唐文認可。

  但是,所有人都沒在后者臉上看到滿足的表情,而是…不置可否。

  唐文心里想的是:

  按照這個效率,五年登月有點癡心妄想啊,G7火箭構想不會是忽悠我吧?

  實際上這份計劃表真不算慢了,除非像太空競賽那會瘋狂投入削弱安全性,否則還真快不起來。

  自他有撬聯盟飛船墻角的想法后可是專門查過,當年老大哥為了搶占先機,可是在研制之初就直接投產20艘飛船的殼體,然后三年進行20次發射,相當于把99年到25年的神舟計劃發射次數都壓縮到了3年內一次性完成,最快的時候一年能打7發飛船,最近間隔僅有3天。

  羨慕.JPG

  為科羅廖夫點贊;

  為OKB1和它直轄管理的200個工廠點贊;

  為玉米小夫點贊;

  現在國內其實有更多的人力和資源,但肯定不能被如此瘋狂的調動起來。

  要不把土星五號仿制的同時把阿波羅飛船也點了吧,直接放棄自研全套復刻,然后生產個幾十枚在納土納連續發射賭運氣?大不了讓系統艦長去充當宇航員測試好了,再等等估計星際戰艦都有用不著火箭了。

  唐文心里冒出這個純開掛方案后居然覺得更加靠譜一些,便在眾人的目光中故作思考,拿起筆在計劃書上唰唰修改起來,檢查了一遍后才輕輕推到桌面上,以抱歉的語氣說道:

  “很慚愧,之前錯誤估計了航天工程的難度和復雜性,這上面才是我預期的計劃表。”

  錢臨安戴上眼鏡將計劃書拿在手里,臧復仁也是靠近并緩慢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2000年前完成…神舟飛船全狀態實驗完成研制?2001年發射三艘定制飛船?這不可能,神舟飛船起碼要四次試射,這意味著要在18個月內至少制造4艘飛船和4枚火箭并發射,不可能做到,至少99年內不具備這種能力。”

  唐文就等著這句話呢,當即攤手:

  “如果這做不到,那么登月計劃就無從談起了,其實做不到也沒關系,我可以放棄這個計劃,等未來技術成熟以后再做考慮。”

  除錢臨安外其他人面面相覷,表情不知道是失望還是輕松,陷入詭異的沉默中。

  “能。”

  錢臨安推了推眼鏡,用最平淡的語氣說著最瘋狂的話:

  “如果預算充足就沒有必要分階段實驗,神舟一號直接就按照全狀態飛行,而像飛船框架、外殼、隔熱材料等不需要大改的部件可以直接先制造10套,二號到四號就能實現密集發射試驗,即使失敗也馬上有其他飛船頂上。

  空間站如果只是基礎維生需求理論上和飛船處于統一技術水平無需額外研發,這份計劃是可行的,但必須要同步啟動登月計劃才值得投入,否則為此調動上下游產業鏈就是浪費資源不會被通過。”

  臧復仁心中一震,登月計劃被提出來也過去三個月了,但一直處于小范圍討論階段始終沒有確定下來,知情人幾乎都認為不太可能。

  那么,錢臨安如此說法是什么用意?

  會議結束,所有人好像忘了這件事一樣不再提起。

  請:m.llskw.org

大熊貓文學    說好的民企,空天母艦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