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獅虎百獸之王的爭論不斷的雄貓和側位誰才是空戰之王,現在終于有了答案。
原初版的進口蘇27SKVS僅升級動力的F14A,或許有不少飛機外因素,但事后導演組還是認可此結果。
本次演練中不僅有圖154空中記錄,三架參加的飛機上還架設了固定的攝像機,當天晚上導演組和飛行員就拿出來回放逐幀分析復盤。
經過比較F14和蘇27的機動性都相當亮眼,拋棄TF30累贅的雄貓可以肆無忌憚地進行大機動,而蘇27的機體在近距離表現也相當不錯,即使滿載彈藥也和雄貓纏斗了好一會兒。
事后分析認為,若第二架蘇27SK果斷拋棄部分彈藥,僅保留2枚R27和2枚R73以近身格斗為主要戰術,勝率可上浮20以上。
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仍然在于航電系統:
誕生于80年代初的AWG9性能實在太BUG了。
實戰仍然超過200千米的探測距離,跟蹤24攻6的變態處理能力,還有低空110km(貼海飛行目標)的下視能力,讓其成為了三代重型截擊機雷達的標桿與巔峰。
不管是蘇27搭載的N001還是國產剛剛裝備的1471雷達,有效探測距離也不過50到80公里左右,僅僅能同時攻擊/鎖定1或2個目標,性能至少落后大半代被完全碾壓。
實際上就算在帝國內,F15所搭載的最新AN/APG63雷達才超越AWG9,并且主要集中在可靠性和人機交互智能性提升,AWG9依靠遠距離優勢依然能和晚出生數年的后輩一較高低。
再加上創下190公里擊落記錄的“不死鳥”導彈,才成就了雄貓的赫赫威名。
國內海空軍在演習后達成的第一件共識就是加速新型機載雷達技術研發,并且要直接對標并超越AWG9。
在此次演習前國內知道自己雷達落后,但具體落后了有多少、會帶來多大影響尚不清楚,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只要不怕死,一個加力沖上去貼近距離“空中拼刺刀”仍有勝算。
去年底剛剛升級1471雷達的殲8H已經在海上和出口版F16的AN/APG66交過手,總的來說差距還不算太夸張,似乎也印證了這一思想。
但觀摩了貨真價實的世界兩極頂尖三代重型戰機交鋒后這種想法就徹底消失,哪怕是在近20年前的F14A面前,空中拼刺刀也只是個美好的幻夢,在下視能力都有110公里的AWG9面前毫無意義。
別說殲8圍剿F22了,就算殲8圍剿F14現在看起來都癡人說夢——并且殲8II總共才生產了60架,算起來也就和波斯擁有的F14A數量差不多。
和擁有航母后推翻空潛快“航母殺手論”一樣,演習過后海空軍陷入另一種極端:
堅決發展中遠距離雷達彈,堅決發展遠距離雷達,堅決發展重型戰機(以搭載重型雷達)。
拋棄幻想,正視差距!
此時國內已經存在1473、1491雷達但未正式服役,剛剛開始研制的1493雷達首次采用PD全數字處理模式,指標略遜于AWG9但定位不同,所以并未被盯上。
畢竟AWG9和AIM54組合的設計目標是航母空中戰斗群指揮和遠距離截擊,海空軍綜合國內需求現狀,將指標下調到了150公里探測距離新雷達、加速PL12研發。
前者最后演化為1493的升級版本1495雷達,借鑒參考AW9,嘗試吸收其抗干擾、多目標跟蹤能力,擁有最大150公里探測距離、下視80公里探測距離、同時跟蹤8個目標鎖定2個的攻擊能力、增大探測功率,目標裝機對象殲11B。
而AIM54A設計對象是轟炸機群,最終認為可研究參考但不仿制,可吸收技術用于加速PL12研發,這種70到100公里射程、更靈活的導彈對國內來說反而更加理想好用。
除此之外演習后空軍差點動搖了仿制蘇27的念頭,好在經費和時間都不允許再瞎折騰,于是還是堅持了下來,但將引進蘇27以及自行組裝的數量大砍。
原世界線殲11A(國內組裝蘇27)訂單量200架,引進的24架蘇27SK和6架蘇27UBK。
由于和毛子的分歧直到02年實際執行105架的組件后終止,98年國內剛好進口了30架的配件,組裝了4架。
空軍的意見是除了這30架殲11A,只再進口50架散件后就停止訂單,國內共保有110架就夠了,以后續國產殲11B補充為主,加強航電能力。
而原本計劃引進38架蘇30MKK的意愿也被爭議是否取消,對于技術爛還死活不愿意轉讓雷達與航電源碼的蘇式飛機,空軍已經表現出了嫌棄的態度。
而海軍反而安定下來一心一意等國產雄貓,中間的空檔期選擇多采購幾架殲8D、H頂一頂,反正手里的新戰艦也需要消化,同樣也對蘇30MKK失去興趣。
于是就在毛子并不知情的情況下,相比原世界線痛失101架戰機訂單,加上捆綁的AL31F發動機、導彈、配件等買賣少說也損失了幾十億美元。
但因為F14A受傷的并不止大毛,波斯的機庫著火案在調查后發現5架本應封存的完整戰機全部失蹤,現場連飛機上的一根螺絲釘都沒找到。
完全不知情的波斯當局大怒,將涉事機場所有相關人員全部逮捕,并要求對所有F14A進行數量清點。
而在此時帝國也有限度釋放了“大魚”帶來的消息,波斯當局隨即驚愕地認為是內部也出現了驚天大蛀蟲,竟然被國安收買偷運了好幾架F14A出去,居然先一步出來指責東大。
而后者自然否決,且不提蓋金提供的F14A還有F110發動機數量多得多,而且機體簡直跟全新出廠的沒差別,怎么可能是在波斯高強度服役幾十年的二手貨?
況且賣給波斯的F14A都進行了一定程度閹割,國內拿到的可是原汁原味的正版。
面對如此污蔑國內自然不承認,直接否決了“大魚”所拍攝的F14A照片真實性,宣布是惡意造假圖片,什么從波斯獲得自然是無從談起。
然而在棱角大樓看來這些都是做給他們看的表面功夫,隨即帝國就宣布要對波斯實施更加嚴厲的禁運,徹底斷絕后者升級F14A的意圖。
“真是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們還會依靠漢斯。”
談判持續了十天,米勒薩維奇最終和失落帝國達成了交易。
他的獅子大開口最終被現實證明不堪一擊,5000噸面粉僅僅穩定了五天,絲毫解決不了大面積的糧食缺口。
并且失落帝國這筆見面禮的影響還不止于此,原本那些愿意跟隨米勒薩維奇的手下還有苦熬下去的決心,可當發現能獲得支援后自然希望能夠多獲得些外力。
失落帝國壞是壞了點,可對于南聯來說已經沒有能力挑剔對方了。
包含親信阿卡納在內的手下們輪番勸誡,最終讓米勒薩維奇接受了鎮海的條件:
6萬噸精糧、5000噸肉類、1.5萬噸各類燃油,2000枚導彈、2000噸常用藥品、以及情報支援。
所有物資需要分10次交接,8月15日前全部提供,條件是米勒薩維奇需要在7月內就發起對克瑟沃地區大規模行動。
為了敦促他,第一批送來的物資優先以導彈和燃油為主,糧食占比并不多。
并且6.5萬噸糧食本身也不算多,僅僅夠南聯較為輕松的度過1個月,保證1個月的時間內壓下關于糧食的混亂。
米勒薩維奇很好奇失落帝國如何在奧特朗托海峽徹底封鎖的情況下運送物資,但當口頭協議敲定,失落帝國第一批的“大桶”潛艇就準時出現在了海岸線附近。
負責交接物資的都是精銳、且完全忠誠于他的JSO“紅色貝雷帽”和SAJ“蝎子”特戰隊。
很快士兵們就逐一開啟儲罐,先進入內部清點物資。
對他們來說燃油相當重要,南聯的軍事力量可不弱,只是由于缺油很多坦克和車輛都無法開動,光靠步戰才推進緩慢。
1萬噸各類燃油足以讓200輛T72和500輛BMP戰車高強度戰斗1個月,足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了。
而當一枚枚AIM7和AIM9被推出來,一眾將軍和武器專家們也激動起來。
“父親,有了這么多導彈我們可以改造出幾百輛防空車,不僅能徹底免除中低空威脅,還能用來打擊地面。
加上燃油和其他物資,給我們一個月、不半個月時間準備,一定能發起他們無法抵抗的大規模行動!”
是馬爾科,他的兒子。
米勒薩維奇控制局面的力量很大程度依賴于自己的親信,尤其是師從前死對頭的寡頭體系,通過培養親信控制石油、木材等關鍵領域實現統治力。
雖然弊端是不少,可好處是起碼聽他的話,在這個局面下實在太重要了。
當武器和燃油清點完后,在最后一個儲罐開箱時士兵們的驚呼甚至驚動了米勒薩維奇。
馬爾科很快上去查看情況,很快就帶著一個大箱子飛奔回來:
在保溫箱里,是滿滿當當的凍豬腳。
在羅·羅的當日參觀完成后,唐文本來在和一堆帶英名流喝下午茶,免不了聊到了當下局勢。
然后就聽說了南聯接受失落帝國大筆援助的事情。
“米勒薩維奇的豬腳都白吃了吧,怎么下面全是蛀蟲?”
唐文面上平靜心里已經開始罵娘了,第一批物資采交給對方不到2天,不僅后續援助的事情被人知道,甚至大概物資數量居然都被公開?
有內鬼,米勒薩維奇你要抓內鬼啊!
他一度開始懷疑押注米勒薩維奇是不是個好主意,故作疑惑地將這個問題插入眾人間的話題。
正在和他暢聊的不止是魯斯,帶英的內閣秘書長羅賓也來陪同他半天,這可謂是很高規格的待遇。
羅賓聽到他的疑問當即笑道:
“能泄露這種信息的肯定是高級別內鬼,我猜是他的兒子馬爾科,或者他的女兒。”
見唐文迷惑不解的表情,他耐心解釋:
“米勒薩維奇的兒女控制著對外石油和糧食走私輸入,失落帝國的油氣資源肯定是他本人親自把控,沒有給人上下其手的機會,我想馬爾科肯定恨死漢斯了。
您肯定不太了解那里的局勢,但這對于我們來說并非什么秘密。”
唐文恍然大悟,心里卻是徹底對米勒薩維奇失望,這么看來后者的的失敗就是絕對的必然了。
羅賓對他的提問一點也沒感到奇怪,只是很快又把話題轉移到了羅·羅上。
唐文先在瑞碘待了三天,之后就飛到帶英在此停留了約7天。
此次行程可以說相當成功,前者表現的很謙虛甚至還去了圣誕戰役中受災的鷹弗尼斯,并捐款以示慰問。
如此態度也讓布萊爾心情大好,將此看做對方示好的態度,幾乎以頂級規格招待了他。
除了羅·羅,帶英的主要大廠唐文都去考察了一圈,趁機還為航空機械廠買了不少制造裝備,并且在羅賓的撮合下與馬可尼公司交流,討論在倫敦展開MDA試點以及共同開發軟硬件的可能性。
借著這股勢頭,唐文緊接著就造訪ARM公司,然后以2500萬美元價格一次性買斷ARM9架構永久授權以及打包帶走了所有技術。
收購ARM9自然是唐文為了移動處理器考慮,雖然魔都半導體也在研究,但ARM9肯定能提高不少進度,也能當做備份。
蓋金的收購毫無疑問被與MDA聯系起來,業界馬上就流出唐文要用ARM芯片開發MDA的傳聞,直接讓ARM股票一夜大漲9個點,市值增加1.3億美元。
因此對于這筆交易ARM可謂感激涕零,自此過后他們已經賺到了一整年的收益,立即邀請蓋金持股ARM并商議召開股東大會。
帶英官方對唐文的態度也愈加友善,即使此時棱角大樓對蓋金已經有排斥感且明確暗示拒絕合作,布萊爾還是頂住了壓力,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維持和羅·羅交易的決心。
7月13日,在唐文離開帶英的最后一天,布萊爾以內閣名義召見唐文。
此時外界已經知道蓋金肯定會來做一筆大生意,只是尚不知情,只有帝國根據魯斯的行程推測出什么,但也不認為會是什么爆炸性消息。
畢竟什么交易能大過100架MD.11?
召見會面共持續了2個小時,布萊爾和唐文的對話完全是公事公辦,你恭維我奉承,真正需要確定的信息已經提前由羅賓溝通好了。
苦苦等待的媒體們還想著發布會揭曉答案,可卻被告知沒有發布會,唐文被面見后就直接踏上了回國的飛機。
外界都被此操作弄得一頭霧水,難道唐文來到帶英就為了ARM?
然而就在第二天,羅·羅總裁魯斯宣布和SG飛機制造公司達成超60億美元巨額意向合約,并與其總裁埃里克召開發布會。
媒體們都不知道SG是何方神圣,甚至空客和波音都沒聽說過業界還有哪位大神如此有實力。
當順著注冊信息往下查,SG公司是剛注冊在開爾曼群島的新企業,注冊資本才100萬美元,是薩博下屬子公司。
再順著薩博查,就發現薩博和蓋金不聲不響的創建了南沙飛機制造公司注冊資本達到了500億元。
換算過來,恰好是60億美元。
在一片猜測和質疑中羅·羅和SG達成合同后,在瑞碘薩博馬上又宣布和南沙飛機制造公司達成協議,將聯合研制新型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