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81章 千機齊發

  幾乎是同時,蘇閣南北部就已經發生了交火。

  鷹弗尼斯就是蘇閣南最北的城市,運輸公路基本也就到這,再北基本是自然保護區。

  第三艦隊主力實在太近了,即使蚊蚋拖累了隱身雨燕的速度也僅僅用了半個小時就沖到了鷹弗尼斯北部,然后首先面對的就是已經部署完畢的防空部隊。

  率先發威的倒是帝國空運過來部署在稍后方的2套“愛國者”系統,滿編制應該16輛發射車,實際抵達并部署的有15輛。

  這2套“愛國者”也才剛剛完成展開,雷達一開機就讓操作員面對滿屏幕目標頭皮發麻,隨即毫不猶豫的將60枚導彈全部傾瀉了出去。

  愛國者裝備的PAC2可不是AIM120之類的小玩意,彈體重量1噸威力巨大,最大速度5到6馬赫,可是能攔截彈道導彈的!

  只是它過于昂貴,產量和價格都不允許像AIM120一樣隨意消耗。

  發威的愛國者同樣是打完就跑,尤其是昂貴的相控陣雷達指揮車可不能損失。

  80公里射程對PAC2導彈同樣是在1分鐘內就能解決的戰斗,由400架戰機組成的攻擊群立刻被轟出數個空腔,70架戰機轟然墜地。

  5倍音速的導彈加上高裝藥量,硬生生打出了110的戰果。

  不過愛國者威風一時后就只剩下那些老古董,帝國扔過來的普遍都是5到20公里的近程防空系統,剛剛拿到手的防空軍也沒心思區分,幾乎是有什么用什么、盡可能多的撒出去而已。

  被愛國者打擊后唐文也立即意識到地面加強了防御,便再次使出了超超低空突防戰術,330架戰機飛行高度極限拉低到貼地,噴氣發動機的氣流甚至足夠吹翻草皮。

  “狗屎的米國佬,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封存嗎!”

  鷹弗尼斯北部觀鳥區,帶英防空軍22大隊第1營1連的3排正在和3輛MIM46“拳擊手”自行高炮較勁。

  沒錯,1個排3輛自行高炮。

  實際上22大隊是防空軍僅有的2個陸地防空編制之一,而且正好在12月準備裁撤!

  繃不住的帶英先是緊急取消裁撤,然后發現2個團根本不夠用,于是直接拆分,將一個團當做3個來用,用大量帝國送來的缺德裝備注水。

  這些破玩意都不知道放了幾十年,運過來的時候士兵們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掉里面的毒蟲和小動物干尸。

  車體發動機好歹比較耐草,搗鼓搗鼓還能發動,但電子系統幾乎完蛋了,尤其是其配備的早期雷達。

  和其他軍事裝備越落后越耐用不一樣,雷達這種精密設備反而是集成度高的半導體天線壞的少,早期真空電子管或者晶體管弄出來的傻大黑組反而更不可靠,現在早特么壞完了。

  除此以外什么生銹、軸承卡死都是小問題,半天下來這個連隊硬是沒能成功恢復1輛的戰斗力。

  其實這倒也合理,最好的人力和最好的裝備都優先拉去保障空軍基地和機場,鷹弗尼斯周圍4個機場都已經被全部征用,自然需要優先保障。

  300套防空系統中最好的150套都被基地瓜分掉,剩下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全甩了出去。

  時間太急又需要機動部署,防空軍壓根沒時間檢修就匆匆拉走,到地方才遇到各種問題。

  除了肩抗的“毒刺”沒什么問題以外,其他老裝備全都是爛的難以言表,只有剛除役的好些:

  就比如送過來的MIM23霍克導彈防空系統,目前是轉交給了國民警衛隊,帝國直接現場拉走移交給帶英,不過絕大多數都給了重要目標。

  像3排所在的位置是最前線,注定是炮灰當然就給最差的自行高炮。

  當電臺里播報的敵機機群位置越來越近,第3排的所有人都近乎絕望:

  有2輛自行高炮的機炮還能打,只是沒雷達只能靠目視引導。

  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后,第3排果斷決定全體更換裝備:

  FIM92“毒刺”

  與其靠目力引導高射炮防空,還不如全連跑進林子里扛著毒刺打冷槍呢!

  好歹毒刺體積小完全管夠,三十多人直接扛著毒刺就躲進了樹林里,打算等蚊蚋飛過去的時候攻擊。

  只是三十多人提心吊膽的等啊等,當漸漸能聽到噴氣機轟鳴的時候各個緊張的扛著發射器瞄向天空,可就是沒看見飛機。

  負責觀察的士兵爬上觀鳥用的塔,扶著望遠鏡向聲音來源也什么都沒看到。

  難道是飛的太高了?

  就在他如此想著放下望遠鏡、視野向下時忽然才發現遠方的森林樹尖有一群層綿延天際黑壓壓的屏障在朝自己飛過來!

  他的嘴張成O型,還不等反應過來黑潮一般的龐大機群眨眼間抵達面前,并且是擦著他的頭皮飛過掀飛了一大片樹葉以及觀鳥塔的木制屋頂!

  整個塔身劇烈搖晃差點沒把人弄飛出去,等地面上的人回過神時早已錯過了攻擊窗口。

  親眼目睹300多架戰斗機組成的黑云后,所有士兵都仿若被捏住脖子一般無法呼吸,過了好久才慶幸沒有死手高炮開火。

  而這僅僅是第一防線的縮影,從岸邊到洛西茅斯的150公里距離中,前100公里內的粗陋防空陣地僅僅擊落了15架飛機。

  當前來攔截的戰機抵達戰場時,方然才發現還有300個目標。

  然而此時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因為還剩下的132架隱身雨燕開始加速了!

  當固體推進器一開啟,燃燒的40秒內130架戰機在雷達上輕易達到了2.2倍音速。

  好在洛西茅斯基地周圍駐扎了2個40毫米高炮營(22大隊)以及14輛MIM72“小槲樹”防空車、以及200多名經過緊急培訓扛著“毒刺”分散站立的單兵防空體系。

  MIM72發射車可以發射4枚AIM9D,霎那間56枚導彈激射而出,同時24門40毫米高射炮全部開火攔截。

  而在這之前,攔截機群中的8架F15和24架F16率先發射了多達208枚AIM120,并且之后就刻意向兩邊散開避免進入AIM9射程。

  剛做完這一步AIM120就同時到達,一百多架隱身雨燕立刻就跟下餃子一樣往下掉,但地面也沒躲過。

  地空聯合的攔截讓前進的隱身雨燕頓時受挫,發現對方戰機可以逃避后干脆鎖定一切地面目標發射了全部432枚AIM9L!

  空軍一等人的確躲開了AIM9L又能割人頭,地面防空單元可躲不了!

  他們本就是近程防空單位,開火時全都在10公里左右,400多枚AIM9L立刻就像是下雨一般鋪天蓋地打了下來,每一枚都相當于1枚155炮彈——而且是特別準的那種!

  地面防空軍立刻在此起彼伏的爆炸中化作火海,尤其是有些被擊中彈藥的倒霉蛋,連裝甲車都飛了起來!

  只是空軍顧不上這些,剩下的機群即刻朝剩下的一百多架蚊蚋露出了獠牙。

  “靠,中距彈多了不起嗎!”

  遠在艦隊中央的唐文一捶桌子,整個人咬牙切齒:

  他要舉報帝國濫用超模武器AIM120!

  這個時候的AIM120還是早期的A/B型射程不過70公里,但對于僅有AIM9L的第三艦隊就太難受了,只要被吊著距離就只能挨打。

  昨天因為窒息流打法耗光了帶英庫存,聯軍戰機中距彈有限不得不卷入狗斗。

  但誰知道帝國那么有錢、運輸機這么給力,轉眼間就AIM120包打一切了?

  不過他也隱約知道帝國現在AIM120年產量就有1800多枚,從研發成功到現在總計生產8000多枚,可動用庫存起碼5000枚以上。

  只是沒想到居然能短時間向帶英調集2000枚,只能說30年后的帝國給唐文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他倒也早就通過企業號推下海的殘骸撈到了AIM120,只是AIM120不僅研發點費用高、對配套的飛機雷達也有要求。

  要是把所有蚊蚋和隱身雨燕都淘汰換成先進戰機,價格貴不說,而且根據新機制CD時間也會拉長很多,還不如等14.3版本進入現代科技樹劃算。

  不過現在的麻煩并在于失敗的400架機群大空襲,而是偵察機已經發現密密麻麻的戰機正在撲向主力艦隊。

  出于驅逐艦被擊沉的警覺,唐文把驅逐艦編隊撒出去的24架蚊蚋擴散到250公里范圍巡邏警戒,當發現大批飛機沖過來時就已經開始全力彈射蚊蚋和隱身雨燕。

  聯軍戰機幾乎是滿掛載飛不了1.5馬赫以上高速,但他們只需要在70公里就能發射AIM120,如此計算留給唐文的時間估計只有7分鐘。

  除齊柏林號以外,快速艦隊剩下6艘戰艦和慢速艦隊10艘木質鐵甲艦擁有共32個飛機彈射器,滿打滿算一起可出動224架蚊蚋和48架隱身雨燕共272架戰機。

  從聲勢浩大的400架戰機編隊撞上AIM120墻覆滅來看,數量優勢已經極大被AIM120克制掉了。

  在這關鍵的10分鐘里,唐文大腦運轉到極致用了1分半想出了辦法:

  慢速艦隊有16艘“國王”木質鐵甲艦和80艘雷擊艦、護衛艦選配的是V1發射架,總共有192個V1彈射器!

  由于唐文把V1放在和蚊蚋一樣的偵察機位,其CD時長也僅有下限60秒。

  V1最大速度600公里/時,最大飛行高度2000米。

  指望空戰不現實,但可以作為掩護!

  將“珍貴”的戰斗機藏在龐大的V1機群中,以此來干擾導彈路徑!

  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先做了再說,哪怕消耗些AIM120也劃算。

  幾乎是剛冒出想法的同時艦隊就已經開始執行唐文的命令,剎那間就是192枚V1騰空而起,1分鐘后又是192枚。

  這些V1因為速度較慢,全部往聯軍戰機方向飛去并同時依靠簡單的方向舵排列成立體的箱式陣型,以便讓戰斗機在其中穿插隱藏!

  而為了先行攔截F15,第一批起飛的8架隱身雨燕(空優掛載)立即全速飛行,朝著機群迎面飛行。

  “讓我們把狗娘養的怪物都送下海去吧,在這些該死的蚊蚋繼續彈射前將他們的母艦擊沉!”

  北艾爾蘭海域,1架E2和1架E3B擠在一起指引著機群攻擊。

  協調數上百架飛機攻擊可是個大活,在懷恩的引導下80架空優機群歸E3B指揮,48架反艦集群則由E2B負責。

  當E2B引導擊落警戒的蚊蚋時立刻發現了當前的狀況:

  此時第三艦隊所在空域僅有零零散散十幾架蚊蚋,率先頂出去的F15只需要飛躍200多公里就能發射導彈,就算蚊蚋全被彈射出來也肯定來不及!

  為了抓住這個珍貴的空檔,出擊的36架F15拉升到阻力更小的10000米高空,打開加力以1.5馬赫速度飛行。

  在86的滿掛載下這就是空氣動力學允許的極限,有極大掛架脫落的風險同時油耗極高,但好處也巨大:

  6分鐘,只需要6分鐘就能飛進AIM120的射程!

  就算第三艦隊蚊蚋再怎么多,也不可能彈射出來碾壓優勢的飛機吧!

  與此同時,本來在海岸線徘徊的23架轟炸機也即刻前壓,B1B只需要8分鐘就能抵達魚叉射程,B52慢一些需要10分鐘,但456枚魚叉已經饑渴難耐!

  E3B先是看到了40個目標升空,忐忑的等待1分鐘后又有32架升空,過了半分鐘才又有8架升空,讓上面的雷達官松了口氣。

  還好,按這個速度機群是能夠處理過來…

  “上帝啊!”

  一聲驚叫打斷了雷達官,隨即他看向屏幕的時候也頓時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哪里又來了接近兩百個個目標!

  由于數量太多,以至于計算機再次出現了卡頓!

  這一批目標的雷達特征和蚊蚋、隱身雨燕又有所不同,不過卻在1分鐘再次同時出現了兩百個!

  新出現的目標速度不高只有五六百公里,但數量卻是夸張到了極致,以至于2D的雷達屏幕上巨量目標組成了大片陰影,直接遮蔽了第三艦隊。

  這個可怕的發現等發回奧爾德格羅夫基地時,第一批36架F15已經抵達了AIM120射程,他們的雷達自然也被空中數不清的目標嚇了一跳!

  6分鐘,此時空中已經有了204架蚊蚋、40架雨燕,以及足足768枚V1總共1012個目標!

  這是什么概念?除去剛剛彈射還沒來得及爬升的232架飛機,剩余780架飛機此時正擁擠在縱向30公里長、寬20公里、5千米到2千米里高度的立體空間內。

  密密麻麻的戰斗機按照300到500米高度間距分為三層的方陣,平均每架戰斗機前后距離500米到1000米,并且稍稍錯位并非規則完全對齊,形成了蔓延20多公里密不透風的箱式陣型。

  最前最外圍的是V1導彈,其中的蚊蚋和隱身雨燕則依靠驚人的機動性在堪稱“機擠機”、狹窄到相當于人員肩并肩的空間里不斷轉移位置。

  F15裝備的APG70多普雷雷達僅僅能顯示24個目標,計算機面對如此恐怖的數量倒是沒宕機——而是直接忽略掉了97的目標,僅顯示最前方認為“最重要”的24個優先目標。

  如果要改變目標,則需要飛行員手動選擇。

  這一點他們并不陌生,但卻并不知道新出現的700多個目標是什么,是不是吸引火力的誘餌。

  可就算是誘餌,哪里又有時間一點點區分?

  別說人了,極致的數量下導彈的雷達也說不得出錯。

  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的F15也是傻了眼,但絕對沒人敢硬沖上千架“戰斗機”,只得按照出擊前的規定將288枚AIM120甩出去后就立刻掉頭!

  不掉頭不行,還有8架隱身雨燕已經開啟火箭推進器要追殺他們呢!

  請:m.badaoge.org

大熊貓文學    說好的民企,空天母艦什么鬼